9月10日,市民王先生撥打本報熱線電話2770000反映:最近幾天,我家突然出現幾隻蛐蛐,晚上吵得人睡不好覺。我家在17樓,這些蛐蛐是怎麼爬上來的?
記者李嘉核實報導:當日19時許,記者來到市區某小區王先生的家。王先生這時剛下班,正在用掃把敲打家裡的沙發,想把沙發下面的蛐蛐趕出來。
「上周下雨後,我家出現了蛐蛐。昨天晚上關燈後,一隻蛐蛐叫個不停,吵得我們一家人睡不好覺。我好不容易才抓住它,沒想到今天凌晨又出現了蛐蛐的叫聲。我家這麼高,它們是咋爬上來的?」王先生說,為了阻止蛐蛐進屋,他嘗試過關窗戶,但關上窗戶屋裡悶熱。這讓他很頭疼。
常在地面活動的蛐蛐咋「爬」上了高樓呢?記者諮詢了西湖公園動物園園長羅來鑫。他說,蛐蛐的學名叫蟋蟀。今秋蛐蛐增多,天氣溼熱是主要原因。天氣悶熱、雨水多,使蟲卵的成活率提高,蛐蛐自然就增多了。
蛐蛐能飛幾十米高,進入高層住宅對它來說並不難。蛐蛐還有極強的趨光性,室內燈光對它的誘惑力十足。
樓道的窗戶如果沒有安裝紗窗,蛐蛐可以輕鬆地進入居民樓。居民家裡如果裝有紗窗,密封性也很好,那麼蛐蛐很可能是在居民開門時悄悄進屋的。另外,蛐蛐也可能從空調管道口進入居民家。
「蛐蛐通常喜歡棲息在土壤較為溼潤的山坡、田野、亂石堆和草叢中,以農作物、樹苗、雜草等為食。其進入室內純屬意外。」羅來鑫說,室內乾燥的環境並不適合蛐蛐生存,它們進入室內會待在廚房、衛生間等較潮溼的地方。
有的居民擔心蛐蛐在自己家裡「安家生子」,羅來鑫解釋,蛐蛐是以卵的形式過冬的,第二年驚蟄前後,卵開始孵化成幼蟲,6月就能長成成蟲,8月開始鳴叫。會叫的蛐蛐都是雄性的,很多時候,它們鳴叫是為了吸引雌性蛐蛐。居民室內沒有蛐蛐的食物,它們大多熬不過一周,更別說產卵了。
「要想阻止蛐蛐進家,市民應關好紗窗,打掃室內衛生,保持室內通風、乾燥。」羅來鑫說,假如蛐蛐跑到沙發或床底下不出來,市民可以關閉房間的燈,用手電筒照向牆與地面的夾角處,蛐蛐很快就會鑽出來。另外,現在是蛐蛐的繁殖期,到了10月天氣轉涼,蛐蛐就不會擾民了。
(許昌報業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