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徑7800公裡的隕石坑可裝下整個印度洋:40億年來首次被人類發現

2020-08-12 哈勃觀察

木衛三上有個巨大的陰影區,旅行者1號、2號和伽利略探測器均有發現,其跨度可達到7800多公裡,足以容納下整個印度洋。在過去40億年內,這個陰影區保存較為良好,日本科學家近日發現木衛三的陰影區應該是一顆直徑150公裡小行星以每秒20公裡的速度撞擊形成的!

哈勃觀察原創出品:【每日小科普】總第1302期

近日,日本國家天文臺的科學家利用旅行者1號、2號和伽利略探測器的數據,對木衛三上最大的陰影區進行重建,發現覆蓋木衛三的陰影區原來是一個巨大的多環隕石坑。該隕石坑形成的原因是劇烈撞擊,最大可一顆撞擊小行星直徑可達到150公裡,撞擊速度為每秒20公裡!

圖註:木衛三上的陰影區,跨度為7800多公裡,圖中可以看出其覆蓋面非常龐大,足以容納下整個印度洋。有趣的是,科學家也懷疑木衛三下方有個淺層海洋,如果這裡有水,那看點就比較大了

圖註:木衛三上的陰影區,源於一顆150公裡直徑小行星的撞擊後果

如果我們將時間追溯到40億年前,這次撞擊應該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衝擊結構。木衛三上的陰影區直徑有7800多公裡,可裝下整個印度洋,40億年來首次被人類發現。木衛三的直徑大約有2600多公裡,可以想像一下,陰影區在木衛三上的覆蓋面積有多大龐大,幾乎半個木衛三都被陰影區所覆蓋。

陰影區內的地形非常古老,還有許多直徑較小的隕石坑。有趣的是,在木衛三的亮區,幾乎沒有隕石坑,而且地形相對比較嶄新。這是因為陰影區內的地質活動與亮區有較大的不同,40多年前的撞擊對今天的木衛三仍然有一定的影響。在木衛四上也有類似的結構,稱之為瓦爾哈拉隕石坑,直徑達到1700多公裡,也是一個多環的撞擊坑。

圖註:木衛三表面有許多溝槽

圖註:木衛三的黑暗地區和明亮地區的比例

木衛三的表面仍然清楚可見撞擊的餘波,由於地質變化沒有那麼頻繁,在40多億年前的撞擊坑依然可以保存到現在。歐洲空間局計劃在2022年發射木星冰衛星探測器(JUICE),預計在2029年進入木星的軌道,讓我們對木衛三有個全面的認識。木衛三的地下也被認為可能存在一個淺層海洋,木星的潮汐力可產生熱量,讓淺層海洋保持液態。

相關焦點

  • 木衛三上直徑7800公裡的隕石坑形成原因查明:源於小行星撞擊
    木衛三上有個巨大的陰影區,旅行者1號、2號和伽利略探測器均有發現,其跨度可達到7800多公裡,足以容納下整個印度洋。在過去40億年內,這個陰影區保存較為良好,日本科學家近日發現木衛三的陰影區應該是一顆直徑150公裡小行星以每秒20公裡的速度撞擊形成的!
  • 7800公裡長,在7億公裡外發現迄今為止最大隕石坑,再次刷新紀錄
    太陽系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小星系」,運行著八大行星,還存在無數顆小行星,7億公裡外的木星是八大行星之首,不僅質量體積最大,而且衛星數量也是最多,截止到現在,我們一共在木星周圍發現了79顆衛星,其中質量最大衛星為木衛3,木衛3直徑約5262公裡,同時也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大衛星,沒有之一。
  • 太陽系最大撞擊結構被發現,直徑7800公裡,在這顆衛星上
    研究團隊給這些隕石坑進行了統計,分別標記,然後繪製在他們的木衛三表面示意圖上。就在進行這項工作的時候,他們意外發現:幾乎所有的撞擊結構,都不是以雜亂無序的方式排列的,而是似乎都源自於同一個中心點。也就是說,這些撞擊結構,很可能有同一個來源!他們進一步測量,發現這些坑谷的跨度可以達到7800公裡,在中心點周圍形成了巨大的同心圓環構造,非常驚人。
  • 太陽系最大隕石坑易主,旅行者1號發現:木衛三隕坑達7800公裡
    研究發現,木衛三這些凹槽幾乎集中分布在衛星的整個表面。這種全球分布表明,這些凹槽實際上可能是覆蓋木衛三一個巨大隕石坑的一部分。15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結果,如果是這樣的話,該結構是迄今為止太陽系中發現影響最大的結構。
  • 太陽系最大隕石坑易主,旅行者1號發現:木衛三隕坑達7800公裡!
    天文學家對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和伽利略號探測器圖像數據進行了詳細的重新分析,以研究在木星衛星木衛三上發現的古代構造槽的方向和分布。研究發現,木衛三這些凹槽幾乎集中分布在衛星的整個表面。這種全球分布表明,這些凹槽實際上可能是覆蓋木衛三一個巨大隕石坑的一部分。
  • 太陽系最大隕石坑易主,旅行者1號發現:木衛三隕坑達7800公裡
    研究發現,木衛三這些凹槽幾乎集中分布在衛星的整個表面。這種全球分布表明,這些凹槽實際上可能是覆蓋木衛三一個巨大隕石坑的一部分。根據日本國家天文臺(NAOJ)使用「PC群集」進行的計算機模擬結果:推測這個巨大隕石坑可能是一顆半徑為15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結果,如果是這樣的話,該結構是迄今為止太陽系中發現影響最大的結構。
  • 宇宙中最大的天體被發現,直徑達到23億公裡,可以裝下50億個太陽
    我們生活的地球木星的體積是地球體積的1300倍,換句話說木星可以裝下1300個地球,對於人類來說,木星算是一個巨無霸的星球了,但是這個「巨無霸」在面對太陽的時候,也只能稱作小弟,太陽的體積是木星體積的1000倍,這是什麼概念呢?太陽可以裝下130萬個地球,因此太陽才是真正的巨無霸天體。
  • 金礦沒找著,卻意外發現:1億年前的、直徑長達5公裡的隕石坑
    一個直徑長達5公裡的巨大隕石坑,被他們「撿」著了。因為礦物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往往會蒸發然後結晶!邁耶斯初步判定這顆隕石,撞擊的時間預估會在2.5億年前~4千萬年前之間,更準確的時間,需要等待相應樣本的同位素檢測的結果
  • 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坑: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直徑達180公裡
    月球表面清晰的隕石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坑位於北美洲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由於長期的地質作用結果,該隕石坑在地表不可見,距推測,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整體略呈橢圓形,平均直徑約有180公裡。
  • 科學家首次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發現火星的隕石坑
    科學家首次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發現火星的隕石坑(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在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之間的某個時候,一顆流星划過火星的天空,在那裡碎裂成碎片,墜入紅色星球的表面。
  • 剛果(金)境內發現巨型隕坑 直徑約46公裡
    北京時間3月12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由於大面積的森林砍伐,近日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環形結構。科學家們認為,這個環形結構應該是一個巨型隕石坑,該隕石坑直徑大約為36到46公裡。這是在過去十年中所發現的最大的隕石坑之一。
  • 40億年前如果這顆天體撞向地球,火星人就會奇怪,地球的生命呢
    火星幾乎具備了一切生命元素形成的條件,甚至曾經還一度被很多科學家認為,火星是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但當人類的探測器登陸火星後,人類才驚奇地發現,這顆行星上除了漫天黃沙什麼都沒有,以前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那些不可思議的存在,卻也只是一些普通的峽谷和山峰,本期內容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火星沒有生命?
  • 韓國發現隕石坑,民眾沸騰號稱亞洲第二!
    衝擊石英發現於地下核試驗場所,因為這樣的環境可產生足夠壓力形成該種石英。尤金·舒梅克則發現衝擊石英在隕石撞擊後形成的撞擊坑(例如巴林傑隕石坑)中形成。發現衝擊石英可以證明撞擊坑是由隕石撞擊造成,而非火山噴發;因為火山不可能產生足以形成衝擊石英的巨大壓力。
  • 地球十大隕石坑
    在石油勘探過程中通過分析地震數據發現該隕石坑,並首次在1989年的出版物中報導,其衝擊理論的證據來自於在鑽孔巖芯中發現的衝擊石英。它與幾個小型油田有關。它以蒙大拿州西南部的貝沃海德地區命名,該地區是它首次被發現的地方。目前關於該隕石坑的唯一證據是來自巖石在撞擊中受到的衝積效應。
  • 月球隕石坑深度都是6公裡!就是砸不進去,群難道月亮穿了盔甲?
    6公裡相對於月球的隕石坑來講真的有點太淺了,現在已知的月球上最大的隕石坑直徑是1300公裡,根據推測撞擊月球的這這顆隕石直徑應該在60公裡左右,那麼如果這顆隕石砸在地球上的話,這個隕石坑深度不會小於100公裡,但是在月球上就只有6公裡!這種感覺就好像月球裡面有一層非常堅硬的盔甲,不管怎麼砸就是砸不進去,而且這層盔甲相當的硬,連直徑60公裡的隕石都砸不進去!
  • 在恐龍殺手隕石坑下發現了古老的微生物生態系統
    那時候,多次的巨大撞擊在地球表面挖出了直徑數千公裡的隕石坑。這些撞擊把地球變成了地獄般的地方,海洋變成了蒸汽,大氣中充滿了巖石蒸汽。生物是怎麼存活下來的?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毀滅性的撞擊可能為地球早期生命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地下避難所。在所有這些洞穴和通道中,充滿了富含礦物質的水,原始生命找到了棲身之所和維持地球生命運轉所需的能量。
  • 研究人員利用AI發現火星上人類難以辨別的小型隕石坑
    在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之間的某個時候,一顆流星划過火星的天空,在那裡碎裂成碎片,墜入紅色星球的表面。由此產生的隕石坑比較小,直徑為13英尺。星球表面的特徵越小,就越難從火星軌道器上發現。現在,科學家首次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發現了該隕石的隕石坑。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最大隕石坑!大小足夠包裹整顆水星
    旅行者1號及2號探測器曾於1979年及1980年、伽利略探測器曾於1995至2003年間,分別接近木衛三並拍攝了大量的照片。從這些照片可以看出,木衛三的表面明暗相間,其中較暗區域的地質年齡較為古老,而較明亮區域的地質年齡則較為年輕。科學家認為,在暗色區域中有著如同皺紋一般的槽溝地形,這是木衛三最為古老的地形。
  • 距地球40萬億公裡,直徑只有太陽1/7,這顆恆星或是人類最後歸宿
    科學家預計人類可能不用等到太陽變成紅巨星就要考慮尋找新的家園了。因為太陽的亮度正在逐步增加,大約每10億年就會增加10%。變亮的太陽會讓地球溫度不斷升高。以目前的太陽變化的速度來看,大約10億年後地球就會變得非常炎熱而不是人類生存了。10億年後如果人類還存在的話,人類就要不得不離開地球飛往茫茫的宇宙尋找新的家園了。宇宙中哪裡是我們的下一個家園呢?
  • 火星赤道上的蓋爾隕石坑40億年前曾發生過大規模的洪水
    火星赤道上的蓋爾隕石坑40億年前曾發生過大規模的洪水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2-03 10:57:35 大約40億年前,火星赤道上的蓋爾隕石坑曾發生過規模大到令人難以想像的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