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機組老化現狀 抓實設備風險預控
為面臨退役的鎮海9E燃機築牢最後的安全防線
浙江浙能鎮海聯合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剛
一、良好安全生產環境是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保障
當前鎮聯電公司正在努力以燃機遷建為發展機遇,為實現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為此,在年初的職工大會上,公司明確提出了「一推進、三確保」年度工作總目標,「一推進」就是要加快推進公司遷建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年內項目立項,方案落地。可以說,發展工作決定了鎮聯電公司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是大家最關心的大事。
但同時,我們在著力開拓發展事業時,更要時刻保持對安全生產的敬畏之心,一旦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我們就要化費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財力消耗在事故處理中,如果事故性質嚴重,還會對企業的社會形象造成不良影響,給員工心理帶來巨大壓力,嚴重削弱企業的綜合實力,阻礙企業的發展,甚至徹底失去發展的基礎。可見沒有安全就沒有穩定,沒有穩定就沒有發展。
公司在發展工作上比以往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我們更要時刻警惕,決不容許在安全生產上出現力量減弱、放鬆思想和心存僥倖的現象。
安全生產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是企業發展的前提,企業安全發展才是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因此,「三確保」的第一個確保就是要確保公司安全生產局面穩定,有效預控機組設備老化帶來的事故風險,為公司發展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
另一方面,強調安全生產重要性的同時,也不應脫離企業的經營實際,要樹立安全經濟學理念。如果一切以減輕管理者的責任為前提,不計成本、不計代價,那也是不擔當、不作為的表現,是走向另一個極端,也將斷送企業發展前程。近幾年來,我們根據公司機組即將面臨退役的實際,通過設備風險評估和應用先進防控技術,科學決策,妥善處理了發電機定子線棒電暈腐蝕、透平轉子動葉槜槽磨損等主設備重大隱患,相比簡單採用設備更新方案,為公司節省近億元的資金投入。
因此,當前在公司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更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和紅線意識,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只要機組在運一天,就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切實履行好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政治責任。只有正確擺正發展和安全兩者之間的關係,讓發展與安全攜手同行,讓安全為企業保駕護航,使之協調發展,才能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構建雙重預防機制是杜絕事故的防火牆
防事故的本質就是管控住危險源,社會各領域發生的種種事故無不暴露出對危險源想不到、認不清,或者是想到了,但管不住。針對這種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對易發生重特大事故的行業領域,要將安全風險逐一建檔入帳,採取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雙重預防機制就是針對安全生產領域「想不到、管不住」的突出問題,強調安全生產的關口前移,以風險管理為主線,構築防範生產安全事故的二道防火牆。
第一道是管風險,以管控安全風險為基礎,從源頭上系統辨識風險,把想不到的風險都想到,分級管控風險,努力把各類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杜絕和減少事故隱患;第二道是治隱患,以隱患排查和治理為手段,認真排查風險管控過程中出現的缺失、漏洞和風險控制失效環節,把管不住的風險都管住,堅決把隱患消滅在事故發生之前。
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目的是把每一類風險都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把每一個隱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滅在萌芽狀態。如果把所有風險都管控到位就不會形成事故隱患,退其次,如果隱患已經形成,但能夠早發現,及時治理就不會釀成事故。
構建雙重預防機制要把握好以下四個原則。一是堅持風險優先原則。以風險管控為主線,把全面辨識危險源、評估風險程度、制定管控措施和嚴格管控風險作為安全生產的第一道防線。二是堅持系統性原則。從人、機、環、管四個方面,從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兩道防線,努力把風險管控挻在隱患之前、把隱患排查治理挻在事故之前。三是堅持全員參與原則。將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各項工作責任分解落實到各級領導、各部門和每個具體的工作崗位,確保責任明確。四是堅持持續改進原則。定期開展風險辯識,動態更新完善風控庫,持續性開展隱患排查治理,隨時尋找及治理技術、管理上的漏洞和缺失,促使機制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三、設備風險是公司當前安全生產的主要矛盾
大家都清楚,按照事故致因理論體系,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作業環境不良條件、管理缺失 4 個因素構成了事故發生的最基本四大類根源及風險。根據上述事故機理,當前發電企業開展安全風險管理,對應四大類危險源,通常建立設備故障風險、作業活動風險、作業環境風險和管理風險四個方面基礎風險庫及相應的辨識、評估和預控方法。
這四類危害因素在事故的發生過程中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只有全面管控好這四方面的風險,才能保證安全生產局面的平穩。基於我公司機組老化、設備可靠性下降的實際情況,我認為設備風險是安全生產的主要矛盾,在四類風險中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最近幾年,我們發生的幾起不安全事件,都是出在設備故障上,反映出設備可靠性已成為安全生產上的突出問題。因此,我們在風險管理中應該在全面開展四類風險管控的同時,尤其要把設備風險的管控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決不可想著機組快要退役了而產生僥倖心理。下面我重點圍繞公司9E燃機的設備風險管控談安全問題。
鎮海9E燃機已運行23年,自投產以來一直承擔繁重的調、頂峰任務,機組長期處於日開夜的惡劣運行方式,三臺機組臺均啟動已接近3000次,當量發電小時超過15萬小時,在浙江電網統調燃機中運行時間最長,啟動次數最多。隨著機組運行年限增長和頻繁啟停的惡劣運行工況,機組損耗加速,目前機組設備老化現象突出,部分重要設備和部件已接近或略超設計使用壽命。
下面我基於一些重要設備發生故障的可能性和後果的綜合評估,羅列了一些存在較大程度風險的設備,目的是再給大家以設備風險的警示。
1)#8、#9發電機定子線棒防電暈層老化,存在因電暈腐蝕程度加劇損壞線棒主絕緣的風險。
2)#8發電機轉子線圈對焊點強度薄弱,#7、#9機可能也有同樣問題,存在一定程度的開路風險。
3)燃機透平轉子已到設計壽命,2017年發現動葉榫槽磨損量已普遍超標,存在動葉移位甚至脫出的風險,當時應用國內雷射融覆技術進行修復處理,但保質期只有5年。
4)燃機透平缸變形嚴重、缸體結合面洩漏嚴重,兩次委託國內專業廠家處理,但效果均不理想,徹底處理只能換缸。存在透平間通風冷卻性能下降,高溫煙氣洩漏加劇造成周邊設備受損的風險。
5)燃機排氣框架、排氣擴壓器、機組外罩殼金屬結構老化變形嚴重,保溫、密封性能下降,徹底處理需要整體更新。存在負荷聯軸間通風冷卻性能下降,區域溫度偏高,造成周邊設備設施受損的風險。
6)餘熱鍋爐外牆板嚴重老化變形,局部已出現開裂,煙氣洩漏較嚴重,徹底處理需整體更新。存在高溫煙氣洩漏加劇造成周邊設備設施受損和人身傷害的風險。
7) DCS裝置運行時間已超限,部分卡件已出現明顯氧化現象,存在接觸不良隱患,徹底處理需更新。存在跳機風險。
如要永久性解決設備老化問題,就是上面這些,我初算一下,至少需投入1.5億元資金進行設備更新改造。但為配合寧波市城市發展需要,2015年省政府明確我公司燃機需要異地遷建後,考慮機組後續運行時間有取,綜合評估安全風險和經濟效益上,近幾年我們沒有再投入大額資金實施重大技改項目,而是針對設備缺陷現狀和風險程度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短期處理方案和相關預控措施,力求設備缺陷不發展成重大隱患。但隨著運行時間的不斷增長,設備日趨老化趨勢無法改變,設備風險也是動態變化的。由此,我們的設備風險管理必須堅持持續改進的原則,不斷完善改進預控措施。
四、設備風險管控的關鍵是解決「想不到」和「管不住」的問題
前面第二部分,我談了事故發生無不暴露出對危險源想不到、認不清,或者是想到了,但管不住的問題。所以設備風險管控的關鍵就是要解決「想不到」和「管不住」的問題。下面我重點和大家談談如何解決這個癥結的個人認識。
1、如何解決「想不到」的問題
在發生事故後,經常會有沒想到,很意外的情況。這種情況不是對危險源沒有有效識別,就是對危險源的風險評估不專業、不認真,是風險管理在源頭上出了問題。風險管理的關鍵是能否找到風險程度高的危險源,才能有的放矢地對其進行必要的防控。而危險源辨識和評估既要全面系統,也要結合自身實際抓住重點。以下5點是我結合工作實際,認為比較重要的,有利於解決「想不到」問題的方法。
1)危險源識別要堅持全面系統原則
前面我講了做好風險管理要堅持的四個原則,其中第二個原則就是堅持系統性原則。為有效防控事故的發生,首要應通過風險管理全面系統辨識出風險程度高的危險源。做到全面系統我認為要抓住三個關鍵點。
一要按專業建立系統設備清單,從天然氣入廠到電能輸出的發電生產全過程,按工藝系統流程進行劃分。系統設備及部件清單應按專業和系統分類,明確涉及設備及其易發故障部件,並充分考慮區域內涉及系統、設備故障的影響。
二要從設備故障出發,重點明確設備巡查、維護、定期(或狀態)檢修及工藝控制要求。開展具體的設備故障風險資料庫編制,設備故障風險庫應分為危險源、故障可能性、後果分析、風險評價、控制措施、應急措施六個方面。危險源包括對應的系統、設備和易發故障、風險後果嚴重的部件。
三是在進行具體風險辨識、分析、評價、控制措施制定時,可採用設備故障和失效及影響分析法進行針對性分析評估,確保該系統、設備的風險特性準確。
2)危險源識別和風險評估應考慮設備所處環境的因素
風險辨識要重點抓住發生故障可能性高的危險源,同類設備設施所處的環境條件不一樣,顯然發生故障的可能性就不同。我就公司機組的實際,舉三個例子。
第一例是,公司機組不同於大多數燃機電廠的一個特點是燃機沒有廠房,主機和周圍輔助設備設施為露天布置,受雨水、大風、高溫、嚴寒等氣候影響就要大些。由此,在大雨天氣電氣屏櫃、接線盒進水受潮,大風天氣保溫鋁皮脫落、高空落物,高溫天氣電機、動力箱等功率設備部件過熱損壞,嚴寒天氣管道結冰、凍裂的風險程度比布置在室內的同類設備肯定要高。
第二例是,受缸體洩漏、各腔室間密封不良的影響,燃機透平間、負荷聯軸間等高溫區域內部和周邊設備、元件、電纜受高溫損壞也存在高風險。
再比如,我們的升壓站鄰近露天鍋爐,一旦大風天氣發生鍋爐高空管道的保溫鋁皮吹落至升壓站,就可能引發後果嚴重的事故。所以在危險源識別和風險評估時這類設備是要作為重點予以特別關注。
3)危險源識別和風險評估應考慮設備服務對象重要性的因素
風險辨識要重點抓住發生故障造成後果嚴重的危險源,同類設備設施服務對象的重要性不一樣,發生故障時造成的後果就不同。
拿最普通的空調舉例,電廠的絕大部分封閉空間都裝有空調,但由於安裝環境的不同,空調服務對象的不同,發生故障的可能性和產生的後果可能完全不一樣。比如裝設在發電機勵磁變小室和勵磁控制間小室的空調,安裝環境有大功率的變壓器和可控矽整流裝置,室內有發熱源,並且發熱量巨大,運行環境比沒有熱源或發熱量不大的要惡劣得多,發生故障的可能性就會大一些。更重要的是,這些空調的作用就是對這些重要設備起冷卻作用,本身就是為之服務的,而一旦空調故障,就可能引發發電機勵磁變、勵磁調節器過熱損壞,造成重要設備損壞和機組跳閘事故。所以在危險源識別和風險評估時這類設備也要作為重點予以特別關注。
4)危險源識別和風險評估應考慮設備設施老化的因素
前面第三部分,我已經提到了7個重要設備設施存在的風險,這些都是由於設備老化的因素增加了故障的可能性,對這些重要的設備,自然在風險管理上要作為重點關注。但在一些小的、看似不重要的地方,對老化問題往往比較容易忽視。比如,一些就地箱式小室、電氣屏櫃因年欠失修,多少會存在門板變形,箱頂、鐵角邊腐蝕破裂的密封不良缺陷,一旦雨水進入或嚴重受潮結露就極易造成內部電氣元件短路,甚至引發後果嚴重的設備損壞和機組跳閘事件。因此在危險源識別和風險評估時,還要重點關注設備設施老化問題,找出因各種老化因素可能增加設備故障可能性的危險源,及時進行針對性的預控。
5)對事故發生後果特別嚴重的設備風險評估應組織專業化權威評估
對於部分故障後果特別嚴重的重要設備和部件,必須專門組織相關專業技術力量進行風險評估,必要時還需借肋外部權威專家或機構幫助評價。比如,鍋爐的主蒸汽管道和相關高壓部件,一旦發生洩漏、曝裂,可能會造成人身傷亡事故,考慮運行年限已久,每年常規的強制性檢驗範圍和深度有限。為此,去年我們專門委託業內權威的單位開展全面專業的安全性檢驗和評估。還有,汽機冷態啟動多達3000多次,一旦發生葉片損傷的故障,可能會造成主設備損壞的重大事故。為此,近二次大修我們專門委託專業單位開展汽機轉子、動靜葉片的安全性檢驗和壽命評估。通過專業檢查,沒有發現大的缺陷,所以儘管這些設備部件發生故障後果很嚴重,但經過專業評估,認定發生隱患的可能性較小,最終沒有被評為高風險。這些重要設備的風險只有經過有權威性的專業評估,我們才能做到底數清。
2、如何解決「管不住」的問題
在發生事故時,常會有已經想到風險,但還是沒管住,造成後果的情況。這類情況不是制定的預控措施不對症,就是對預控措施的落實沒有做到位,是風險管理在執行上出了問題。我們開展隱患排查,重點就是要查風險預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和缺陷,查預控措施有沒有執行落實到位。
1)制定的預控措施必須對症、有效、可操作。
長期以來,我們在推行風險預控應用中,一般只注重運行、檢修作業層面,沒有對管理行為的風險控制像操作層人員那樣有工作票、操作票、作業文件包等作業標準來指導,管理人員到了現場由於沒有標準指導,往往自由度較大、管理監督和指導作用不能充分發揮,這大大削弱了風險預控原本應有的作用,導致了各類事故發生的根源不能很好的消除或控制,同樣或類似事情反覆出現或發生。
我認為風險預控的重點還是在日常巡查、定期維護和定期檢修這三種方法,關鍵是制定的主要技術、管理措施必須對症、有效、可操作,要根據分析評估的結果明確檢查方式、周期及標準。日常巡查,需明確日常設備應具備的合格標準;明確日常巡查方式,包括目測、測溫、測振等;針對風險程度應明確的日常巡查頻次、檢查範圍,根據需要還要對變化趨勢做好設備風險的動態分析評估。定期維護,需明確定期維護應執行的技術標準;明確定期維護的方式,包括加油脂、定期切換、試驗;針對風險程度應明確維護間隔、檢查內容。定期檢修,需包括檢修標準、關鍵工序、周期、是否列入計劃檢修/狀態檢修及該工序是否列入檢修文件包質檢點等。
2)把隱患排查的重點放到檢查風險預控措施的適宜性和執行到位上。
企業應將風險管理體系納入到日常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立以風險預控為核心的日常保障和監督檢查機制。隱患排查重點一是要查風險預控的漏洞和缺陷,二是要查規定的預控措施是否得到嚴格執行。
建立風險檢查和評價專項機制,對現場安全風險管理績效進行檢查。一是通過日常及專項安全檢查,發現風險辨識、評價及預控中的問題,識別具體安全生產現場控制績效和問題,實現不斷完善和改進; 二是通過專項事故隱患排查,識別風險控制的不足,及時改進消除隱患。
各位同事,最後我對今天的發言作一簡單回顧。一是就當前公司處於轉型升級發展階段,為什麼不能對安全生產有絲毫鬆懈,談了發展與安全的關係,提醒大家不能因為在發展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而減弱在安全生產上的力量。二是就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方法論,談了構建風險分級預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的重要性、有效性和要堅持的四個原則,重點是強調要牢固樹立以風險管理為主線開展安全生產工作的理念。三是就公司機組面臨退役的實際,分析了機組設備的主要風險,提出了設備風險是公司當前安全生產的主要矛盾,在四類危險因素中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觀點,希望各級管理層級和崗位人員給予高度重視。最後就如何管控住風險程序高的設備風險,從解決「想不到」和「管不住」這二個難點問題著手,結合公司機組設備的特點和個人安全管理經驗,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解決辦法,希望能給從事安全風險管理的人員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