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01海洋
地球是一個典型的巖石行星,但是地球的外表卻是蔚藍色的,這是因為地球表面71%的面積都被海洋佔據,而絕大多數生物都生活在地球的表面,這就造成了地球雖然是一個巖石行星,大部分的生物卻生活在海洋中,最原始的生命也是從海洋中誕生的,由此可見海洋的重要性。
對於人類來說,海洋是未來的糧倉也是未來的能源倉庫,如果人類掌握可控核聚變後,就可以利用海水獲得的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也就是說,即使人類未來科技飛速發展,可以利用可控核聚變離開地球,仍然少不了海水的幫助。
面對浩瀚的海洋,人類仍然是渺小的,目前人類所探索的海底只是整個海洋內部的5%,還有大量的深海區域無人踏足,在這些區域中仍然生活著大量的動物,或許有一些被認為早已滅絕的生物,就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沒有被人類探索到的角落。
02深海恐懼
提到海洋,很多人會聯想到生命,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對海洋抱有深深的恐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深海恐懼症」,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誕生於大海中,甚至有很多人根本沒有見過海洋,卻在心中對深海十分恐懼,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對於大部分陸生動物來說,水的不可缺少的生命元素,但是水也代表了死亡,如果摔入水中大部分動物都會窒息而死,而海洋的深處是黑暗且封閉的,並且可能存在大量巨大的海洋生物,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很容易讓人心生恐懼。
那麼真實的深海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常說的深海一萬米,其實是指「馬裡亞納海溝」,這裡是地球最深的地區,平均深度在6~11千米,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裡的環境是完全無法想像的,那麼在目前科學家的研究中,這裡符合我們對深海的幻想嗎?
03深海一萬米
馬裡亞納海溝是地球環境最惡劣的地區之一,但是這裡和大部分人想像的不一樣,不存在大型的海洋生物,因為這個區域水壓很高,如果生物的體型增加,就要承受更高的壓力,同時也需要有更多的食物才能維持身體消耗。
可是在我們的探索中,一萬米下的深海是完全黑暗的區域,生活在這裡的魚類普遍體型較小且行動緩慢,因為遠離大氣,這裡的含氧量很低,種種原因結合在一起,讓這裡成為了大部分生物的禁區,並且對於人類來說,這裡的環境也十分的可怕,目前人類最先進的潛水艇已經可以探索海洋一萬米以下的深度,可是一旦在這個深度發生意外,就完全沒有生還的可能。
深海的海水壓力,足以壓扁鋼鐵,因此就算是一些經驗豐富的潛水員,也會對深海的環境感到害怕,當然這裡遠沒有我們想像的神秘,深海中只有黑暗和海洋動物身上的螢光,因為缺乏食物和熱量,不可能有大型動物存在。
04讓人擔憂的海底環境
在目前人類的研究中,確實在深海中發現了讓人害怕的東西——『垃圾』,人類的生活垃圾已經深入海洋的腹地,就連海洋的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中,也有大量的塑料垃圾存在,這些塑料垃圾難以降解,並且容易被海洋生物誤食,導致死亡,原本深海的動物就十分稀少,人類的生活垃圾會對這裡的生態系統造成難以想像的危害。
科學家針對馬裡亞納海溝的表層沉積物進行研究時發現,塑料微粒的數量遠超其他成分,當人類還沒有踏足一些地區時,我們製造的垃圾就已經佔領這些區域,這是一件十分諷刺的事情。
人類每天都在製造大量的垃圾,但是卻很好的辦法處理這些垃圾,只有填滿或者焚燒這些會對環境造成汙染的處理方式,還有一部分國家選擇直接把垃圾傾倒入大海中,這樣的行為給海洋的生態循環帶來了極大的危害,人類需要警惕了,因為地球的氧氣大部分都來自於海洋中的藻類,如果海洋中的生態循環出現問題,人類會遭受到很大的影響,最後導致溫室效應加劇,海平面增加。
你認為人類需要警惕海洋中的垃圾不斷增加嗎?或者你是否也害怕深海中的環境?歡迎在下方留言,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