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甚至每一天,我們都在不斷迎來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也正是他們在不斷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使之更加舒適、更加便捷。
以下就是《今日美國》評出的25年來「最偉大」的25個產品或者服務——當然,重要性很大程度上是針對美國民眾而言的。
其實,排名並不重要,關鍵是,我們應當記住這些發明,感謝他們的創造者。
1、手機
手機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不過公認的全球首款手機來自摩託羅拉1983年推出的「DynaTAC 8000x」。這個大塊頭重約2磅(將近1公斤),通話時間半小時,售價為3995美元。
2、筆記本電腦
有關誰是第一部筆記本電腦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歇,不過康柏在1982年推出的「Compaq Portable」不能忘記。這是康柏公司的第一件產品,也是市面上第一臺IBM PC兼容的可攜式電腦,很快就讓康柏公司異軍突起。該電腦重約28磅(12.7公斤),售價約3000美元,銷量超過53000部。
3、黑莓(BlackBerries)
加拿大公司Research In Motion在1999年的傑作,提供電子郵件服務和一系列實用功能,成為商務人士的首選。
4、借記卡(Debit Card)
有了借記卡,誰還願意帶現鈔?1995年Visa發布借記卡之前,只有2%的人使用這種東西,但短短十年之後,借記卡的交易量已經超越信用卡。
5、來電顯示(Caller ID)
接到電話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當然是看看誰打來的。這個不起眼的小服務要感謝南方貝爾(SouthBell),時間是1984年,地點則是美國奧蘭多。在它之前,還有一個語音郵件,同樣值得記住。
摩託羅拉DynaTAC 8000x
6、DVD
1995年誕生的DVD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娛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2006年,僅僅是美國消費者就在DVD租賃服務上花費了74億美元,增長10%,而VHS僅剩2.81億美元,大跌74%。多年以後,藍光和HD DVD誰有這種待遇呢?
7、鋰離子充電電池
如果沒有索尼在1991年推出的鋰離子充電電池,筆記本要吃掉多少AA電池?鋰電池最早出現在索尼的一款可攜式錄像機中,隨後大興其道,如今已經充斥在筆記本、手機、數位相機等各種可攜式消費電子產品中。即使出現了2006年的大規模回收事件,我們也依然離不開它
8、iPod
在2001年11月之後,很多人走在人行道上的方式都不一樣了,因為他們身上帶著蘋果的iPod音樂播放器。這不是第一款MP3播放器,但無疑是最成功的一個,迄今總銷量已經突破1億部。號稱「iPod殺手」的同類產品也層出不窮,但沒有一個能撼動它。「撼山易撼iPod難」?
9、在油箱旁直接付費(pay-at-the-pump)
在田納西阿比利的一家加油站連鎖店推出這一技術後,給汽車加油已經成了一種自助服務,加油站也成了一個ATM。
10、冷凍什錦沙拉
加州的鮮貨快遞公司(Fresh Express)在1989年發明了一種高科技塑膠袋,從而將獨創的冷凍什錦沙拉投入市場,給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帶來了最新鮮的農產品,季節性蔬菜成為歷史。
蘋果式奇蹟:iPod
11、數位相機
1986年,柯達推出了一款數位相機,但僅面向專業人士,8年後蘋果拿出了第一個消費版本,不過直到本世紀,數位相機才真正走近普通老百姓,預計今年銷量可達3000萬部。
12、都卜勒雷達
天氣預報頻道早在1978年就開通了,但一直到了1990年都卜勒雷達技術給電視帶來最新天氣圖像,天氣預報員的底氣才十足起來。
13、平板電視
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就有了平板電視的想法,但直到將近40年後,普通消費者才看到了這種產品。2007年,估計68%的數位電視都將是平板型。
14、電子收費系統
1989年,北德州收費公路當局開始在達垃斯地區啟用TollTag系統,開啟了電子收費的歷史,從此之後,路過收費站不再慢得讓人頭疼。
15、PowerPoint
PowerPoint的發明者是Forethought,1987年被微軟買下,並在1990年推出Windows版本,隨後併入Office系統,之後就徹底改變了公眾演講的方式。無論是大型企業CEO還是小學六年級的老師,要做的只是輕輕點擊滑鼠。
PowerPoint 當然 還有Windows
16、微波爆米花
說起爆米花,總是想起小時候路邊的那一聲「砰」。對美國人來說,無論老幼,爆米花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急著吃飯的時候,比如說看電視的時候來一桶。快餐,已經成了很多人的最愛。他們應當感謝General Mills在1984年推出的「Act II」。
17、高科技鞋類
1985年Nike的Air Jordans、1989年Reebok的Teh Pump……。充滿科技元素的新鞋子不但給運動員和普通用戶的腳穿上了「新衣裳」,也催生了一個大型的市場。
18、在線股票交易
1994年,Ameritrade公司開始提供在線股票交易服務,之後很多投資者就拋棄了昂貴的股票經紀人,CNBC的Maria Bartiromo也成了在全美家喻戶曉的名字,也就有了大量的day trader——職業股民。
19、Big Bertha高爾夫球桿
1991年,Ely Callaway創造了最偉大的高爾夫球桿發明:「Big Bertha」,不過也許你不知道,它的靈感來自於一次世界大戰的大炮的形狀。在那之後,Big Bertha又相繼演化出了Great Big Bertha、Biggest Big Bertha、Great Big Bertha II、Big Bertha 454、Big Bertha 460……
20、隱形眼鏡
1995年,隱形眼睛登陸美國,讓很多人擺脫了沉重、不雅的鏡框,不過也經常導致這種情況出現:一人突然大喊「誰都別動」,隨後趴在地上找啊找啊找……
盡情享受的時候也要小心
21、StairMaster健身器材
阿諾德·施瓦辛格憑藉健美冠軍身材出演的《Pumping Iron》並沒有讓人們湧進健身房,但1986年StairMaster的出現第一次將健身變成了現代鍛鍊方式。
22、TiVo
1999年,第一臺TiVo出貨,現在它已經成了一個動詞,就像Google,其影響力可見一斑。目前大約有440萬用戶正在TiVo他們喜歡的電視節目。
23、Purell(普瑞來)免水即時淨手液
讓細菌顫抖、讓父母欣喜的東西。來自俄亥俄州阿克倫城的Gojo。
24、家庭衛星電視
衛星電視接收器一度龐大而又昂貴,不是普通人所能承受,放在屋頂甚至可能會壓塌,但DirecTV在1994年使之小巧而又廉價,從而讓「大鍋」走入了普通用戶的家庭。
25、卡拉OK
不用多說了。記住1983年就行了。
卡拉永遠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