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麗 來源:計算機世界
採訪青立方超融合產品經理趙宇航的過程流暢而輕鬆,觀點獨到,卻不譁眾取寵;善談,卻不浮誇,正如青立方超融合系統所呈現出來的獨特氣質。
不同的廠商對超融合的理解不盡相同,青雲QingCloud對超融合也自然有著自己的理解。青雲認為超融合架構將會成為未來雲環境部署中非常重要的交付形式,但是青雲Qing Cloud的既有客戶大多是「嚴肅「的企業級客戶,什麼樣的超融合系統才是他們真正所需的?青雲又是如何讓這些企業放下顧慮擁抱超融合的?
有趣的是,一個完全不同類別的手機市場給了青雲設計超融合系統最初的啟發。不可否認的是,今天我們正處於一個對功能手機完全顛覆的時代,也是一個硬軟並重的智慧型手機時代。青雲意識到,企業客戶需要的超融合系統,並不是單純的軟體和硬體,也不是硬體和軟體的簡單組合,而是一個能完整交付、並且承載生態的平臺。
2015年7月,青雲發布青立方超融合系統,超融合3.0時代正式開啟,經過3年左右的發展,青立方超融合已具備交付全棧雲計算的能力,並屢獲殊榮。2018年3月,青立方超融合架構獲得可信雲認證,符合可信雲對其解決方案質量、服務指標的完備性和規範性等內容的要求;5月,青雲QingCloud入圍IDC超融合報告,青立方市場佔有率躍居第四位,成為首家進入超融合Top排名的原生雲計算服務商;7月,青雲QingCloud加入超融合產業聯盟,交付全棧雲計算的超融合再度獲得行業權威機構認可。在Cloud Insight 2018雲計算峰會上,青雲Qing Cloud發布了下一代青立方超融合系統,不僅具備更強大、更靈活的管理功能,還可以適應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容器管理平臺、多雲混合平臺等不同的架構及應用場景,實現了全面的升級與革新。
多面適配用戶需求
超融合進入中國市場初期,其融合概念更多體現在把計算和存儲服務進行融合。這些年來,眾廠商在陸續進行超融合整合技術更替的同時,也通過與各領域領軍企業的合作,實現了計算、存儲和網絡整體的資源融合、調度、編排以及運營運維等。但是,不同廠商間的產品集成所產生的技術壁壘勢必會對超融合技術的交付帶來影響。
我們知道企業在上雲的過程中,計算、存儲、網絡,同時還包括安全、管理、運營、運維,每一個獨立的服務都是「點」;現在,諸如計算虛擬化、存儲虛擬化乃至網絡虛擬化這些技術的應用,正在把那些「點」連成線;而當企業要把虛擬化向多個服務進行聯接時,就形成了「面」。
回過頭來看青云為超融合系統起名「青立方」的寓意。「從產品的角度來闡釋青立方的概念,就是從最基礎的『點』到『線』再到『面』的演化,而青立方是通過面面相連,組成了一個基於全棧雲交付的超融合立體架構。憑藉涵蓋IaaS、PaaS、SaaS的全棧雲超融合架構,青立方作為一個完整的立方體,可以多面適配用戶的需求。同時,還能把多個不同的運營環境、不同規模的應用融合到一起,包括桌面雲環境,測試雲環境,容器雲環境,容災雲環境等等,此時的超融合系統就要體現出適配的多面性。」趙宇航如此談到。
「我們的超融合與其他的超融合廠商最大的區別在於,青立方不是簡單的all in one,而是一個靈活的方案,既可以是純硬體的,也可以是軟硬體融合的,以全棧雲形式進行交付,並且承載青雲完整雲生態的系統。」趙宇航強調說。
青雲之所以有信心把雲計算軟體與超融合硬體打包在一起,是由其本身的雲交付能力所決定的。青立方的第一個用戶正是青雲的公有雲。在大規模公有雲場景下,青雲正是通過青立方超融合系統構建雲環境。所以說,青立方超融合系統是一個在青雲公有雲上經過大規模長期驗證、並不斷迭代的成熟產品。
從本質上來說,青雲交付的不單單是一款產品,而是青雲在公有雲市場超過5年大規模運營的精髓。目前,青雲的公有雲有30個數據中心,數萬臺伺服器。青雲已經有著足夠多的業務、場景和用戶,也積累了大量的運營經驗。
最大程度簡化運維操作
在青雲看來,除了配置上的靈活性,還需要交付的門檻足夠低,上雲操作足夠簡便,那些謹慎的企業才會願意邁出第一步。因此,青立方提供了兩種交付方式:
第一種,開箱即用的交付方式。很多企業希望購買雲平臺就像購買一臺電視機一樣,買回家插上電,開機就能使用。面對這種類型的需求,青雲在工廠裡就會完成定製和安裝,客戶收到後,開機便能使用。
而另一種交付方式是針對技術控的用戶,他們希望自己動手安裝,也完全可以實現。青立方超融合系統提供圖形化的配置界面,安裝者甚至不需要懂雲計算的理論、了解相關的IT知識,就可以完成從裸機到最終雲平臺的安裝。通過圖形化的簡單引導,兩小時內便可以完成整個安裝過程。引導界面分為快速安裝和高級安裝兩種。
同時,對於用戶的實際運營過程,青雲也在最大程度簡化運維操作,以幫助企業用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上層業務的創新上。青云云平臺可以做到近乎100%的自動化運維,當底層發現硬體故障或者告警時,平臺會自動處理,並會將所有告警信息推送給用戶,用戶能夠明確知道後續該如何操作。
青雲能夠提供公有雲、私有雲、託管雲和混合雲,並且這四種場景交付的都是統一的產品和統一的架構。所以,當青雲給用戶交付私有雲時,產品和公有雲是完全一致的,這是青雲交付超融合的一大特點。
融合前沿技術,打造領先的超融合系統
在市場上,我們既可以看到「青立方」上千個交付節點規模的客戶,同時也能發現僅有兩三個節點的小規模部署的客戶。這充分說明「青立方」從規模和功能上都可以做到伸縮自如。青立方提供四個版本:易捷版,標準版,高級版和企業版,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功能。
同時,青立方超融合系統,既兼顧了用戶傳統的穩態環境,也兼顧了偏網際網路場景的敏態業務,以及混合態的業務,這種全模雲的交付模式恰恰迎合了企業上雲的需求。
青雲還希望通過融合更多的前沿技術,讓用戶的IT和雲環境變得更加簡捷,比如當前非常火熱的邊緣計算場景。
當前市場上基於超融合的架構與雲端、AI的耦合度還不高。在「青立方」推出之前,青雲就已經在思考,在底層基礎架構上,AI究竟該如何落地。
因此,青立方產品已經具備了基於AI的資源調度、監控和自動化運維的能力。在底層採用AI機器人運維系統,從運維層面減輕了企業IT團隊的壓力。
而青雲能夠將這麼多先進的前沿性技術應用到產品中,離不開一個強大的合作夥伴的支持,那就是英特爾。
從整體層面,青雲QingCloud與英特爾在雲平臺、雲存儲、超融合架構、人工智慧等多方面有著深入的合作。
據趙宇航介紹說,在將英特爾E系列處理器向至強可擴展系列做了更新之後,性能提升顯著。目前青立方超融合架構平臺上的Qing Cloud 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應用,在不採用專用GPU的情況下,通過英特爾AVX的指令集優化,已經可以達到5-8倍的性能提升。 另外,英特爾現在非常火熱的3D NAND SSD、傲騰快閃記憶體,已經作為用戶底層緩存設備的推薦配置。
我們知道,對於一個有著大量桌面雲應用環境的金融行業用戶而言,其大量的並發小負載應用,對於底層,無論是網絡還是硬碟存儲的性能要求都非常高。尤其是並發啟動時,如果有卡頓、不順暢、不連續的情況,客戶的體驗非常直觀。
青雲通過英特爾傲騰固態盤具有的高速緩存、存速存儲等特性,在沒有為客戶增加一個節點的情況下,做了並發的負載優化,使得客戶在單個節點上的並發負載能力翻了三倍。對於這個結果,客戶直呼「驚訝」。
青立方超融合架構不僅應用於私有雲環境中,也使用在大量的公有雲環境中。英特爾在網絡上的突破,尤其是網絡優化技術的使用,對於青雲來說都是剛需。
「通過英特爾和我們雙方領先技術的碰撞與融合,提升了青立方超融合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也使得青立方成為更多企業用戶的選擇。」趙宇航如此總結雙方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