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米漿粥科普:梅納反應

2021-02-27 紫林齋

太極米漿粥科普:梅納反應。

前陣子讓幾個朋友介紹了,是否有安定代工的資源,讓臺灣可以像重慶本院般的供粥,好讓太極米漿粥給更多不方便開夥的朋友有機會嘗試。

其中一個地方代工完成後,把樣品交給我。我一打開樣品,試了試,這粥的口感就不說了,顏色明顯偏黃。我反應了這些感想給對方知道,沒想到對方一口說:這是褐變反應,正常的。

我一聽,就火大了。隨口拿「理科」名詞來含混帶過,對別人可能行得通,但是對我恐怕不行,特別是在煮粥這件事上,縱使我的智商沒有一百七。

褐變反應,或稱梅納反應,英文名稱是「Maillard reaction」,原理之類的很複雜,簡要的說:當料理食材中含有糖或澱粉,並且含有蛋白質這一類的物質,若是在脫水的環境下進行持續的高溫加熱,會讓食材的色澤轉變為褐色,並且產生帶有更多豐富、多樣的風味。

要產生梅納反應,通常多要在脫水的環境下發生,而整鍋太極米漿粥就是清水煮大米,有可能煮到一滴水都不剩嗎?而且梅納反應發生後,除了褐色的變化,還會產生許多複雜的風味,就像煎得焦香的肉排表面,或者剛出爐麵包的褐色外皮。太極米漿粥裡面沒有這麼多的雜味,哪裡可能是發生這麼強烈梅納反應的結果?

簡單的說:梅納反應,在含有大量水分,並且低於攝氏一百四十度的環境下,很不容易發生。

說得出梅納反應,卻明顯忽視這些根本不符合梅納反應結論的事實,我合理懷疑這並非根據事實與邏輯而做如此推測。

在我的經驗裡,粥色會變黃褐,通常只有一個原因:水質不佳。

所謂的專業人士,如果靠的是透過知識、經驗、技術等的資訊落差來唬騙人、賺取利潤,我認為這是非常惡劣的行徑,所以我談中醫時從來就不喜歡夾帶中醫黑話。

什麼狀態下會在煮粥的時候發生梅納反應?

這張照片是我自己使用的鑄鐵琺瑯鍋,內側鍋壁上的褐色殘留物,就是發生梅納反應的痕跡。

因為在極低速翻滾的粥液中,長時間接觸鍋壁的粥液如果附著不動,就有可能在這極小部分的粥液上頭發生脫水,並且持續加溫的現象,因此發生梅納反應。但是這也僅限於在鍋壁上這薄薄一層而已,如同在超過攝氏兩百度的烤爐中烘烤的麵包,因為麵團的中心溫度也不會到達一百度,故麵包只有最外層薄薄的表皮會發生梅納反應,而麵包的內層不可能會有同等強烈的梅納反應出現。簡單的說,麵包皮是褐色酥脆,但內層是淡色鬆軟的原本風味。

這照片,是我手邊五種來源,同樣用了我描述的辦法所煮出來的太極米漿粥。

一號是重慶本院的製品。
二號是前述加工的製品。
三號是我親手煮的製品。
四號是臺灣市售製品其一。
五號是臺灣市售製品其二。

坦白說,我親手煮的最好喝,其次是我親自監製,重慶本院的製品。二號的臺灣代工製品的顏色有多黃,一比就知道。而沒有經過我直接指導的臺灣市售製品,或多或少,都有我認為嚴重或是不嚴重的待改進之處。

我煮的粥,因為用了有機粳米,以及較多層淨水過濾的清水,粥裡可說沒有什麼雜質,風味純淨,直接喝得到米香,也因為粥本身的質地的特性關係,能吸收多數可見光,只有波頻最高的藍色容易透過,所以粥色在高色溫的光線下,會是均勻的白色而微微帶點淺藍。

這就是我說的,太極米漿粥可以有「吸附」的作用:能夠透光,但是可以吸走其他各種雜味、雜質。這句話,如果能夠從中看得出意義為何,就會明白:太極米漿粥對於身體的好處有多重要。

煮粥煮出黃色,甚至綠色的粥,我都聽聞過。這不是太極米漿粥很不「家常」,要求太多、太高,而是我們家常的米、水,受到汙染已經非常的嚴重!一鍋清水煮大米,不只看得出人的心性,還看得出:我們的生存環境已經被破壞得有多麼嚴重。在關心天下事之前,請先關心我們家中已經沒有夠好的清水可喝這件事。

「養生是高端的醫療」:如果連家常用水的品質都搞不定,教人吃了怎麼不生病?吃再多的藥,又有什麼用?

附帶一提,近代的科學知識,還是該學。因為:


一、學了才知道,近代科學知識其中含有的謬誤實在不少。
二、別人自稱「理科」在侃侃而談的時候,你才不會上當。
三、智商一百五、一百七甚至一百八的人都會被科學知識矇騙,你就知道智商那不過就是個數字而已,實在代表不了什麼。

編輯:張凱焱

校對:劉牧雪

審核:秦商夏

圖:紫林齋主

(部分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麵包師的化學小課堂——梅納反應
    當然還有另一個問題這就要說到大約一百年前法蘭西的一位老先生路易.卡密爾.梅納(Louis Camile Maillard),一位化學家,於1912年提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反應作用:梅納反應。梅納反應可以說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化學反應了,也被譽為烹飪界最重要的反應作用。
  • 水活性及梅納反應的影響問題
    影響豆子烘焙的梅納反應因素有諸如含水量、處理方式、密度、目數、溫度、時間節奏等;當然現在的知識儲備大家已然能明白,水活性(aW)的影響性極大.更快乾燥的豆子通常具有更高的aW.含水量更高密度更高的豆子需要更多能量,當然在烘焙中更高的入豆溫是其中一種操作手法.
  • 太極的兩極
    不知太極股份總裁呂翊是否是從「太極」文化裡領悟到的這種智慧?易經繫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之過程,包含了萬千變化。呂翊在關於如何把握太極股份未來方向的方法論上,用了「陰陽兩極」四個字。
  • 太極認知十問
    太極認知十問①太極本體,②太極本原,③太極本根,④太極正義,⑤太極正氣,⑥太極正宗,⑦太極大一,⑧太極大恆,⑨太極大道,⑩太極常識一二三。綜上可知,認識太極文化,知得一而萬事畢,一竅通而百竅開,太極就在眼前,太極就在生活的實際中。
  • 太極柔力球是一種輕靈柔和的運動,太極柔力球運動
    時下的公園裡,很流行一種叫做太極柔力球的運動,對於這項備受人們喜愛的運動,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王向東副研究員介紹說,太極柔力球運動是一種全身性多方位的運動,不受場地、年齡的約束,可以使頸、肩、腰、腿等得到均衡全面的鍛鍊。它一改硬性擊球方式,在畫弧、旋轉、翻身、轉體等動作。
  • 人生如太極夫妻如陰陽魚 互補的太極之戀(圖)
    劉鴻魁和妻子在家中練習太極推手劉鴻魁和他妻子在整理他們的太極網站每天早晨7點,劉鴻魁無償為社區居民教授太極拳3月1日上午,入春的陽光穿透楊家坪晉渝大廈27樓10號的落地窗,將重慶九龍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劉鴻魁夫婦切磋太極的招式影射在白地板上。
  • 三陽開泰,太極之喜;五福臨門,太極之福!
    說到上面的這些祝福大家都是耳熟目詳的,但是我們又是否知道,這些裡面的祝福都是中國古老的文化有關,都是來自古老的《易經》寶典,它與太極同生一道,同源同根,同理同脈。「三陽開泰」出自《易經》,一陽生,二陽長,三陽開泰。
  • 武壇扛鼎之作 戰太極爭霸賽打造實戰太極新紀元
    那次較量最終以搏擊選手戰勝「太極拳師」而告終,賽後太極的實戰能力遭到了進一步質疑,一時間,傳統武術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但這次偶發事件僅是太極發展歷程中的一個插曲,太極在中國乃至全球的推廣發展從未停止過前行的步伐。傳統武術自古以實戰為主,進入文明社會後,傳統武術的發揚與傳承逐漸演變為以表演、套路形式進入群眾視野,其中太極拳是公認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武術。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文旅產業謀轉型,「武太極」引爆「文太極」
    無處不在的「太極」 2020年12月25日,記者驅車趕往太極拳的發源地,離陳家溝還有兩公裡,車便走上一條「旅遊路」,隨後,太極的元素逐漸增多。路兩側掛滿黃條幅,「共享太極,共享健康」「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路中間的大牌子上,醒目地寫著「中國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
  • 太極大槍基礎理論及常識分享
    太極大槍乃太極門中的長兵器,又名太極大杆,槍桿以山東泰安產的白蠟木為之,總長約一丈餘(約3米多),槍頂端粗如鴨蛋黃,末端粗如鴨蛋,其重量較一般的槍桿要重。現在所流行訓練的太極杆其實就是太極的槍法,因去了槍頭所以又稱為太極大杆。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④|文旅產業謀轉型,「武太極」引爆「文太極」
    無處不在的「太極」2020年12月25日,記者驅車趕往太極拳的發源地,離陳家溝還有兩公裡,車便走上一條「旅遊路」,隨後,太極的元素逐漸增多。路兩側掛滿黃條幅,「共享太極,共享健康」「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路中間的大牌子上,醒目地寫著「中國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路邊站牌印著「溫縣至陳家溝旅遊專線」。
  • 一門三代皆太極,八十七歲老人如此矯健,告訴你什麼是太極功夫!
    太極拳被譽為當今世界「第一健康運動」,作為一種悠久文化,又具有嶄新的現代價值,太極文化正在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
  • 《先天奇門遁甲》:太極八卦圖就是陰陽五行的表達方式
    先天奇門遁甲教程:太極八卦圖就是陰陽五行的表達方式。先天易學奇門遁甲專利所有,仿冒必究!《先天奇門遁甲》是以「先天八卦」為理論基礎,以易理為準繩,崇尚科學,辯證唯物。弘揚真正國學,去偽存真,乃吾之夙願,把正確的「先天易學」傳給易學愛好者,也乃吾之夙願。
  • 名揚太極 雙星閃耀
    淄博名揚太極拳 Weixin ID gh_3588eb1bc0ba
  • 逐鹿空間引力波 中國「太極」穩紮穩打
    科技日報記者在會議期間獲悉,由中國科學家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正按預期目標穩步推進並已取得重要進展。初步掌握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我國科學家從2008年開始探討中國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經多年醞釀、調研和積累,2016年中科院正式提出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該計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吳嶽良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
  • 古代的全息理論:宇宙中有一太極,萬物中各有一太極
    他使用太極一詞,代表最高、最極致的理,並創造性的以「月印萬川」做類比,認為宇宙有一太極,萬物亦各有一太極,提出了尚在朦朧中的全息理論。他說,太極不僅是宇宙萬有之理,同時還內在於每類事物的每個個體之中。每個事物繼承了它這類事物的理,在這個個別的理之中,又有太極整體之理。朱熹說:「在天地言,則天地中有太極;在萬物言,則萬物中各有太極。」
  • 太極樁功的意義及力學分析
    究其原因,是太極拳從武術變為體操,從太極拳變為太極操、太極舞,目前,大多數人講究速學速會,忽略了太極拳基本功的練習。太極和太極樁功太極拳是一門武術,太極一詞來自於《易經》,講究用簡單來演化萬物,《太極拳論》中指出,「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動之則分(開),靜之則合」,講太極之道是兩種狀態的綜合,動開,靜合。
  • 探測空間引力波,「太極一號」來了
    」衛星工程總師王建宇(左)向記者介紹「太極一號」。根據「太極計劃」,我國確定了「單星、雙星、三星」「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和路線圖,並於2018年8月立項實施「太極計劃」單星工程任務,啟動了「三步走」中的第一步:發射「太極一號」衛星,對核心技術的可行性和實現途徑進行在軌驗證,繼而形成在空間探測引力波的技術能力。時光不負情深。「太極一號」科研團隊全力以赴、攻堅克難、勇於突破、協同創新,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完成了衛星研製任務。
  • 天下第一圖:太極圖考略
    因此,當代氣功界對此趨之若鶩,各種中醫、氣功書刊、徽章中,類似太極圖的陰陽魚圖案很多,不少圖案及解釋是今人隨意而作,有失古太極圖之真。為防以訛傳訛,有必要澄清太極圖古來真面目。世界上唯有八卦太極圖這幅形簡而意賅的圖像,能僅用陰陽(黑白)兩個符號概括出天地間萬事萬物的基本運動規律,所以它堪稱「世界第一圖」。
  • 組圖:AND1 Tai chi太極實戰評測
    每一個懷揣街球夢想的少年都把太極奉為神靈一般,沒有人敢於嘗試穿著他去球場上打球,因為那代表著「王座」,這個球場的「王座」。太極的故事太多太多,所以在09年歲尾,當他再次來到我們面前時,聽到的依舊是高亢的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