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一開始只想著談兩把的,但還是忍不住秀一下手上這支現已停產可能有一年多了的XHP的Cold Steel Recon1,所以,今天就有三把東西要討論一下了。
合…合影…?
寶寶窮,當年沒捨得在天河城買下那支正版的CRKT M16系列折刀,淪落到後來買了兩把仿品,一把給我自己弄丟了,一把就是圖中最下面那把漢道的仿品。既然說到這把,那就先談談這把。
對於戰鬥刀具而言,最重要的無非就是其可靠性。CRKT的M16系列折刀以其獨特的外形設計、多種可供選擇的刃型和顏色,以及其專利的雙重鎖定(還請各位原諒,退出刀坑一年半了,已經忘了很多事情,比如M16這系列刀的那個鎖定原名叫啥)。在CRKT官網上,CRKT官方號稱他們的M16系列折刀「as tough as a fixed blade(和直刀一樣強悍)」,然而好幾年前在Cold Steel(冷鋼)公司研發部進行的對比測試中,M16(這裡說的是折刀不是噠噠噠的東西)在第一次背敲測試中刀片就不脛而走且中軸斷裂,從此看過那個視頻的人應該就再也不會相信CRKT的那句廣告詞了。
風涼話說夠了,說正事。
玩過CRKT M16系列折刀所使用的雙重鎖定的人可能都會覺得這款鎖定挺sexy的(至少俾人的色眼是這感受)。這款鎖定其實就是給普通的Liner lock(內襯鎖 圈內前年開始終於有人站出來矯正把內襯鎖說成線鎖,現在應該相當普及了)加了一道保險。至於這保險的工作原理,簡單來說就是阻止內襯鎖完全解除。具體怎麼回事,後期可能會補上視頻,或者各位可以買一支玩玩,秒懂。
至於完全打開後如何閉合刀具,操作方法為:
把圖二那個塗成紅點的那東西向握把末端的方向拉;
解除內襯鎖;
閉合刀具。(對於不熟悉操作的朋友,不建議把前兩個步驟倒過來做)
鎖定說完了,談談整體設計。
刀上滿是歲月的痕跡…(這把東西是六年前買的了)
這把刀其實最初設計於二十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當時的先進材料(鈦合金、玻璃纖維、玻璃纖維增強尼龍等)並沒有廣泛運用到刀具上,把刀柄儘可能掏空來減重是在不改變所使用的材料的前提下一個很不錯的思路。這種設計使得其相比結構更加封閉的刀在不拆解時(如本文第一張圖中間那把)更易於清洗。
而理論上來說,其(這裡指原品)440C的刃材在經過奇蹟般的熱處理後表現出了奇蹟般的硬度和保持性(這是時常去天河城那家專櫃裡把玩了四五支M16系列得到的結論)。而至於其抗腐蝕性…漢道這支我都不知道是啥鋼材,反正必須定期清潔保養,不然在廣州這種處於入海口的城市,真的比較容易鏽。但至於原品…沒用過,不好亂說。
其tip-down式的背夾曾一度是戰術折刀設計師的當紅選擇,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新刀都更偏向於使用tip-up式背夾。與此同時,tip-up和tip-down之間爭論一直都在持續著,但於筆者而言,這更多與使用者的操作習慣、所選擇的攜帶位置(褲子前口袋/褲子後口袋/背包/戰術背心/IWB等)和所選擇的攜行裝具(不同材質不同剪裁不同設計的長褲短褲)有關。
而這水滴頭(管他啥頭…我看著像水滴頭那就是水滴頭了……)加齒刃的設計,看著確實挺有殺傷力,但實際上…沒太大卵用……?這種齒刃,筆者目前為止沒發現除了開快遞紙箱和割繩子以外的用途,因為這齒的間距太大,角度太斜,推的時候舒服,拉的時候真費勁。
漢道這款仿品的背夾對左利手的人而言有點不友好,但筆者隱約記得原品的背夾是可以在兩邊安裝的。
該刀的快開鰭在刀具完全打開後充當刀擋/阻手器的作用;該刀的快開推鈕同時也是全刀有且僅有的一根止刀柱。而該刀握把沒啥設計的設計和握把末尾的return(刀柄末端往回收的一種設計,為了使用saber grip和hammer grip時增強握持的穩定性),讓使用者可以很舒服地使用最主要的三種持刀方式:hammer grip、saber grip、ice pick grip(reversed hammer grip)。
最後,推薦一部電影:《使命召喚》(各大視頻軟體應該都有)。片中的打鬥和射擊場面都十分精彩,而男主使用的刀具正是一支CRKT M16折刀。
好了,瞎扯完這把刀,準備瞎扯下一把:
Cold Steel(公司名)的XHP版本的Recon1折刀。
Recon1系列從生產初期的軸鎖,到現在的Tri-Ad鎖(可理解為增強型背鎖),簡而言之就是被Benchmade給告了。由此冷鋼就少了一把方便單手快開的刀。
不瞎扯,說正經的:
Recon1的全線產品改為Tri-Ad鎖後,時至今日,有大約三種鋼材可供選擇:AUS-8A、CTS-XHP、CPM S35VN。各種鋼材性能不一,並不打算展開講(因為這會是一篇2k字以上的文章了),這裡只是簡單說明,冷鋼的AUS-8A不鏽鋼,在熱處理後確實性能不錯,以前短暫地試用過Tuff-Lite和Pro-Lite,而XHP粉末鋼則把Recon1的表現往上帶了很大一個臺階。雖然相對另兩款而言,崩刃和在施加橫向力時刀片斷掉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但作為專刀專用,筆者大半年前拿來砍過兩根竹子和一棵樹,目前除了意外砸在水泥地上那一下,刀刃幾乎完全保持了鋒利度,而因為我腦子一熱用齒刃鋸竹子(超級超級硬還很厚的那種),有一顆齒略微崩掉了一點,但完全不影響使用。
Recon1所採用的DLC塗層,因為沒有做鏡面,看起來並不像某技術的各種DLC塗層一般閃亮,但確實是筆者目前接觸到的所有塗層(從傳統的鍍鈦塗層到相對少見的碳氮塗層)裡最耐用的。
當然,冷鋼的塗層在刀圈裡好像一直都是個笑話(詳情見背夾…)
歲月的痕跡
至於刃型,筆者當時選擇的是Tanto式刀頭,一部分是想著帥,一部分是想著砍rén的時候會相當勁爆(詳情見冷鋼官方砍豬肉視頻)。
當時剛拿到這把東西時,最驚訝的是怎麼這麼輕,其次驚訝的是刀柄手感怎麼這麼好。純G10的手柄,只有銷釘、螺絲和鎖定的組成部分才使用了金屬,設計得十分符合hammer grip和saber grip,但對反握不是很友好(當然也肯定可以)。
因為其握把的防滑紋和設計導致在沾水、油或血後的抓握肯定不成問題,幹粗活或搞事情也肯定不成問題。
作為戰術刀,能否單手快開可能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因為採用了背鎖,Recon1相對不容易單手快開,但如果有足夠的指力再結合正確的打開方式,實戰下的單手快開也不成問題。但最穩定的實戰開啟方式依然是雙手快開。
其背夾可以換邊以適應左右手。但與很多其它牌子的折刀不同,Recon1包裝中就含有一個專門用於左側的背夾,其手柄和背夾的造型導致無法把同一個背夾在兩年之間變換。
最後一款是CRKT的Crawland,手上這支是仿品,原品是由Bob Kasper設計的。這是一款相當不錯的格鬥刀。
這款折刀在國內我幾乎可以很放心地說是完全沒有名氣,在現在的國外也幾乎沒有名氣。但為什麼我個人非常非常喜歡呢,因為這設計和它所在的時代。
這款刀是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設計的,當時美國的個人防衛圈和軍警圈裡非常非常出名的一個人是Kelly McCann。這個老先生現在已經從軍警圈退到了平民圈,但在他年輕的時候…簡而言之就是世界上沒有比他更騷的人了。他是當年第一批和SAS交流特種作戰的美國軍人之一,還是領導著所有其他那一批美國軍人的人。在他25年的海軍陸戰隊生涯中,21年都是在recon度過的,而其中大部分時間都是作為所有SMU的戰術、射擊、格鬥訓練總教官。他的搏鬥體系也是高度實用化的,現今美國海軍陸戰隊所使用的格鬥體系MCMAP中有70%的技術均來自於他。他也是二戰風格的格鬥術在全球範圍內少數幾個權威之一。他幾乎就是個神話,一個特別低調的神話。而這把刀是Kelly在其刀具格鬥教程中主要使用的刀之一(還有一支是Blackhawk和Crucible的合作款)。
而這款刀,保留著比較硬朗的軍刀風,那利於穿刺的刃型可是相當兇…
半齒刃,紮實的手柄(紮實的重量),手動的雙重鎖定和長背夾,使出刀十分令人滿意,典型的老一代戰術折刀設計。
最後,做一下三把刀的對比。
不得不說,長度幾乎一樣。
從左到右:Cold Steel Recon 1、CRKT Crawland、CRKT M16
握把厚度,明顯這老一代產品厚一些。
三者的刃型也有些區別。但只是用不同的設計來達到一些幾乎相同的目的。
漢道/CRKT M16
CRKT Crawland
recon1
再看鎖定。CRKT的M16採用的是加自動保險的內襯鎖,Crawland則採用了手動保險的內襯鎖(並不知道有啥太大用,可能是第一代產品沒想著做成自動的吧…),而Recon1則採用了背鎖。
最後,看一下重量:
CRKT M16
Recon1
CRKT Crawland
老大爺最重,M16其次,Recon1最輕。
而至於展開後的重心…都是大牌子大設計師… 能出啥問題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