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染色體真的值得崇拜嗎?探秘姓氏崇拜的遺傳學含義

2020-11-29 生物谷

姓氏崇拜在本質上不過是Y染色體崇拜,那麼Y染色體真的值得崇拜嗎?現代遺傳學給出了與傳統觀念大相逕庭的解釋。

「孔子後裔」的爭議

筆者在2009年3月5日出版的《環球科學》雜誌上曾發表一篇科普短文,題目是《遺傳學不承認「孔子後裔」》。此文在該雜誌的網站上提前2天發布後,迅即被各大網站和報刊轉載,並引起廣泛的爭議。據中新網報導,2009年3月「十大網民爭議事件排行榜」的第一條就是:「孔子後裔不該姓孔」引爭議,網友稱看不慣「血統論」。本人高興地看到,近兩年來通過爭論,謾罵聲越來越少,接受其基本觀點的人越來越多。

對姓氏的研究,可分別從社會學和遺傳學的角度來進行。在這兩個領域中,姓氏的內涵差別很大。在此筆者再次鄭重聲明,筆者所討論的「孔子後裔」其實並不特別地針對某個特定的姓氏或家族,而只是一個廣義的代名詞。這裡的孔子可以換成歷史上的任何人(理所當然地也不妨換成筆者的祖先)。

筆者並不否認家譜研究有一定的社會學意義,但作為遺傳學家,筆者認為整個社會應當淡化姓氏的觀念。社會學界對所謂「姓氏文化」的研究,應立足於「文化」的傳承,而不是荒誕的「血統論」暗示。「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過了5代以後,後裔與先輩在遺傳上的關係就微乎其微了(除了某些單基因決定的遺傳病)。所謂傳承了80多代的「孔子世家譜」,從遺傳學的角度看並無意義,可作為傳統家譜的最佳代表進行剖析。

許多網友質問:你為何要寫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原稿其實是在20年前(1990年)為一位孔姓書法家朋友而寫,部分內容曾於1992年在《湖北衛生報》上分三次連載;此次發表時經過刪節和改寫。當時這位朋友自稱是孔子第七十幾代傳人(還印在名片上)。我便開玩笑說:「按群體數量遺傳的規律,過了七八十代,二千多年,孔子與你還能有多大關係呢?『孔子基因,人人有份』,說不定孔子與我的關係比與你的關係還密切一些呢。」

後來我又查閱了一些資料,寫了這篇文章給他看。他起初有點不服氣,將文章拿回去研究了好幾天,還在草稿紙上進行反覆推算,最後也承認無法將我駁倒。我與這位書法家朋友有多年未聯繫了。《武漢晚報》的記者神通廣大,居然當天就尋找到這位書法家,並請他作為「孔子後裔」發表了評論。

目前中國社會上「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仍有相當的市場,引起相當一部分人庸人自擾,過得不快活,甚至引發這樣那樣的社會悲劇。某些知名的 「名人之後」也未能免俗,參與「續家譜」、「聯宗認祖」的各種鬧劇。這些活動都是基於傳統的姓氏和家族觀念,但媒體的津津樂道對維持這些陳腐觀念有潛移默化甚至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今世界,全球人口快速流動,不同種族之間婚配的障礙越來越少,人類基因大融合的速度和規模與日俱增。既然連不同民族間的差異都會變得越來越小,人們心目中姓氏的概念不可避免地會越來越淡化。

姓氏的起源

傳說中中國的姓氏最早全都起源於炎黃二帝。這與近期發展起來的與姓氏演變相關的分子遺傳學理論倒是很吻合,該理論推測中國男性的Y染色體都來源於一個或少數幾個始祖。已有研究證明,如今糾紛不斷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在7800年前其實共有一個祖先。

根據歷史記載,中國大多數姓氏起源於春秋時期的各個封國,當封國內的百姓都以國為姓的時候,這些同國百姓的血統可能本來就不一致。後人據《春秋》一書整理出來的「古姓」有媯、姒、子、姬、風、贏等22個姓。這些姓中近半數帶女字旁,由此推測姓可能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母系社會在前,父系社會在後,所以姓氏產生的源頭就是混亂的。

有些國家的歷史只有幾百年,姓氏存在的年代更短。在各民族的歷史上,姓氏的消失和更新都經常發生。收養、繼養、入贅甚至直接改姓,都會影響姓氏與父系血統的關聯程度。所以姓氏並不完全遵從父系遺傳。中國最大的姓氏人數過億,來源有上百種,用DNA鑑定,其Y染色體類型多種多樣。而不同姓的人可能又有共同的來源,例如中國的100個大姓中有53個都起源於姬姓。當代日本人姓氏多達十多萬,必然有大量姓氏來源相同。有關Y染色體與姓氏關係的研究只能在明確的姓氏宗族中開展。

Y染色體崇拜

針對筆者的第一篇文章,質疑者反駁道:「孔子的後裔都繼承了Y染色體,即『姓氏染色體』。所以,沒有其他人能比『孔子後裔』更有資格姓孔。」

所以爭議雙方都一致承認:當代孔子後裔經遺傳得到的至多僅為一條Y染色體,其他均可忽略不計。因此姓氏崇拜在本質上不過是Y染色體崇拜。那麼,Y染色體真的值得崇拜嗎?

目前相關學術界的主流觀點是現代人類都起源於非洲。中國學者的研究也證實,現代東亞人群來源於非洲。人類的Y染色體確實永遠是父子相傳的,不會受到任何社會文化和自然因素的影響。現代人類的Y染色體都來自6萬-9萬年前的一個東非晚期智人男子,屬於一種單倍群,又可以再細分為20種主幹單倍群,編號從A到T。K單倍群形成NOPQ等單倍群在東方形成蒙古人種,其中O單倍群成為中國人的主流。

人類Y染色體是人體染色體中最短的,長度只有X染色體的1/3,而且正逐漸退化,大多數序列無實質功能,包含的遺傳信息非常少。最初,Y染色體包含約1,500個基因,現在僅剩下約86個基因,只編碼23種不同的蛋白質。

Y染色體上沒有生命必需的基因——因而人類的女性雖然不擁有Y染色體也可以正常存活。Y染色體的少數功能基因基本上只與男性特徵有關(惟一明確的與 Y染色體的缺陷有關的人類疾病是睪丸發育不良)。從功能的角度來講,所有正常男性的Y染色體都是一樣的。對Y染色體進行DNA鑑定可以發現的差別絕大多數與功能無關。

孔子的Y染色體也並無任何特殊之處,尚無任何證據證明孔子的Y染色體有特殊的優點,或與其所取得的成就有關。所以無論你是姓孔還是姓嚴,大家的Y染色體都沒有高低、貴賤、優劣之分,既沒什麼可自誇的,也沒什麼可自卑的。

家譜的終結者

《孔子世家譜》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列為「世界最長家譜」。2009年是孔子誕辰2560年,歷時十多年續修的「全球版」「孔子世家譜」於當年9月正式出版,並首次將女性、少數民族、外籍人士錄入,收錄數量超過200萬人。全譜共四集80冊。

對於那些熱衷於修家譜的人來說,「孔子世家譜」堪稱是家譜的終結者。它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證明:從遺傳學的觀點看,全球所有的人應共用一個大家譜,完全沒有必要單獨立家譜。

2009年10月22日《南方都市報》刊登過孔子後裔的一張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孔子後裔中有黑人、白人、黃種人。這張照片幾乎可以讓前述所有有關孔子後裔的爭論冰消瓦解。如果黑人、白人都可以姓孔,世界上還有什麼人不可以姓孔呢?

站在支持續家譜的立場點評,新版孔子世家譜的決策者最大的失誤,就是決定讓女性入譜;而他們最聰明的決策,就是拒絕做DNA鑑定。

任何一個家譜如果男女兼收,考慮同時沿父系和母系的傳承關係,就沒有理由不將所有的地球人都收羅進來,結果只可能編制出一個全球通用的大「家譜」。如此,所有的傳統家譜就失去了繼續存在的理由。

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有關婚姻關係的法律和社會道德觀念變化很大。父子關係與母子關係相比,其不確定性要大得多,在兩個世代之間其確定性能達到90%就算不錯了。如果年代久遠,則後代的確定性會快速遞減,其結果「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以每傳一代父子關係的確定性為90%計算,傳2代的確定性為81%,傳3代為73%,依此類推,到第7代就低至48%,到第80代確定性僅為 0.02%。這意味著當代每一萬個名義上的孔子後裔中,僅有2人DNA鑑定可能合格。如確定性按95%計算,第80代後裔的確定性只有1.7%。即使確定性按99%計算(這實際上絕無可能),傳80代後,確定性也只有45%。

這就是說,即使文字的家譜100%真實可靠,當代絕大多數「孔子後裔」也不可能檢測到孔子的Y染色體。所以DNA鑑定對於修家譜來講絕對是無事生非、自尋煩惱,萬萬使不得。代次越多,風險越大。凡屬超過10代的家譜,從遺傳學的角度都可認為是「滿紙荒唐言」。

人類個體通過有性生殖將基因融合到人類群體中:個人的基因在後代個體中不斷稀釋(遞減),與此同時個人的基因在後代群體中不斷擴散。城市化、全球化使人類基因大融合的過程不可逆轉,且速度之快,常常超出我們的想像。

所以,「孔子世家譜」雖然被一些人認為是空前絕後的傳統家譜,但從遺傳學的角度看,「世界最長家譜」其實毫無意義。城市化、全球化的洶湧潮流已將傳統的家譜文化推向絕路。未來的「家譜」如果還有存在的必要,那也只可能是基於網際網路建立的全球通用的、動態的、大一統的家譜。(生物谷Bioon.com)

(作者系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我的對話者總是崇拜希特勒|博爾赫斯
    博爾赫斯 著陳泉 等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親德分子的定義 《家庭》雜誌 1940年12月13日 激烈反對詞源學的人認為,詞根並不表明單詞的含義
  • 每個中國姓氏,都有專屬的圖騰,看看你的姓氏「保護神」長啥樣?
    中國姓氏的由來與中國的朝代和部落文化分不開關係,最初的姓氏是為了表達對宗教以及祖先的崇拜,另外也代表了對中華圖騰的崇拜,有許多歷史文獻可以作證。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姓氏發展成為家族血脈的一種表示。其實每個中國姓氏,都有專屬的圖騰,你想看看你的姓氏「保護神」長啥樣嗎?
  • 科學研究發現,決定性別Y染色體正慢慢消失,X染色體將取而代之?
    x染色體,是男女共有的,而xy染色體當中的y染色體是男性獨有的,也就是說決定了男性女性之間存在著根本的性別差異,就是這一條y染色體。y染色體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人們至今對於x染色體和y染色體,依然有許多尚未突破的難題,需要通過研究去解決,Y染色體對於男性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如果隨著某一天基因的不斷發展進步,y染色體消失了之後是否世界上就不存在男性了呢?
  • 《我的世界觀》:任何人都不該成為被崇拜的偶像
    啟妹開始想,是什麼,讓我們最終成為了自己,真的是靠那些偶像的虛擬助力麼?一,是偶像,替我們活出了真正的現實想想你為什麼崇拜偶像,是不是因為ta活出了你想活卻活不出的模樣?你被打動的只是精神上的暫時愉悅,而非意志上要採取的實際行動,不是嗎?二,明星的婚嫁對粉絲的不良影響啟妹從不敢輕易喜歡上什麼明星,原因是小時候看過一條新聞,一位女子因得知劉德華和朱麗倩結婚,覺得整個世界都灰暗了,再沒什麼可值得留戀的東西,男神劉德華居然和別的女人結婚了?!
  • 如果Y染色體在500萬年後消失了,未來男性真的會消失嗎?
    文/仗劍走天涯 如果Y染色體在500萬年後消失了,未來男性真的會消失嗎? 生命真的是一種非常奇特的東西。雖然從達爾文的進化論中,我們可以得知,人類是通過不斷地進化和演變,在自然選擇中,發展成如今的樣子的。
  • 動漫角色的姓氏是什麼含義,你真的了解嗎?
    本文作者百家號 次元的彼方(編輯|彼方娘)看動漫看久了,發現裡面的姓氏五花八門,田中、松下、山口、高橋之類的比比皆是。不過這些日本姓氏的含義都是什麼?如果說「田中」就是田地中間,「松下」是松樹之下,「山口」是山的入口,那「我妻」怎麼解釋,真就是「我老婆」了?
  • 從圖騰崇拜到祖先崇拜——「人類的覺醒」,孝行的具體體現
    如「古人把菊花看作日精」這是對太陽的崇拜的表現。其次,圖騰崇拜是原始人為了增強群體意識、凝結人心同大自然作鬥爭的一種結果。原始社會,為了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能夠生存下去,原始人只能依靠群體的力量,而對某圖騰的共同崇拜在客觀上起到了凝聚個體成群體的重要作用。最後,圖騰崇拜是親屬血緣認同的現實需要。
  • 一言不合你咋就去測Y染色體了呢?
    Y染色體,這個原本專屬遺傳學的詞兒,近期由於甘肅白銀系列強姦殺人案的破獲而名聲大噪。  事件回顧  白銀案中,警方提取了兇手的體液,進行DNA檢驗。據悉,首先是高承勇家族中某一人最近犯案被抓,警方比對基因時發現,其基因與白銀案現場提取的基因相似,於是,警方在跟進採集的數據中找到了高承勇的信息。
  • 科學研究發現,決定性別Y染色體正在慢慢消失,將會出現新人種?
    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基因染色體雖然並沒有太明顯的不同,但是我們也能夠發現男女身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人類的染色體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常染色體,而另一種是性染色體,性染色體,決定一個人的性別和他的某些性格遺傳特點,常染色體當中同樣也包含了性格部分的遺傳信息,但是在人類細胞當中真正能夠決定人類性別的,只有一對性染色體。
  • Y染色體在消亡嗎?
    兩條X染色體的話,你(幾乎總是)會長出卵巢。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就會長出蛋蛋。這些遺傳物質包裹的不同不僅僅在於會賦予我們不同的器官。相較於有著大約1000個基因的X染色體,只有45個基因的Y染色體十分渺小。研究暗示,隨著時間的推移,Y染色體越來越小了——結果這一主張被一些人憂鬱或是歡快的理解成了男性的末日。所以,Y染色體真的在消亡嗎?這對男性來說意味著什麼?
  • 2020深圳基督教和平堂恢復主日崇拜了嗎
    2020深圳基督教和平堂恢復主日崇拜了嗎沒有,基督教和平堂仍繼續暫停開放、暫停崇拜聚集。基督教和平堂文華花園六角樓二樓場所近期將進行小型裝飾工程,故暫未申報恢復崇拜聚會。工程未完成之前請弟兄姊妹不要來堂會施工現場。
  • 從賈伯斯和蘋果的粉絲崇拜文化探尋企業IP產生的底層邏輯
    當「圖騰標誌」由獸形向半人半獸形象發生轉變後,「圖騰」的含義也由現實性轉向了神秘性。因為半人半獸的動物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它只能存在於人類的想像中、存在於想像的「超人間」中。而這種神秘感的獲得和這種精神需要,卻正式拉開了人類宗教信仰的序幕。
  • 同一家族的男子,Y染色體是不是都是同一條,就像姓氏一樣?
    Y染色體是人類一對性染色體中的一條,另一條是X染色體。人類有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常染色體男女都一樣,而性染色體決定性別,女性是XX,男性是XY。Y染色體是祖傳父、父傳子、子傳孫的,因此順著Y染色體,能找出一個家族的整個父系鏈條。理論上說,同一個姓的男子,Y染色體都應該是相同的。
  • 「兩部」發文,破除得了SCI崇拜嗎?
    出臺時機值得推敲從兩部通知出臺的時機來看,《通知》及其屏棄SCI指揮棒的訴求無疑是與巨大的公眾壓力及其公眾壓力可能轉化成的高層政治壓力分不開的。在疫情防控的攻堅階段,各地疾控中心系統在1月29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文章卻顯示了1月初的新冠感染情況已經人傳人了的結論。
  • 人類偶像崇拜發展簡史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用飯圈的話來說那就是「我家哥哥怎麼這麼不羈有魅力A爆了啊啊啊啊啊」可惜,這一腔深情李白表示「婉拒」,因為他崇拜的可是南北朝詩人謝靈運,在詩中引用謝靈運的詩句共110次,大概就相當於改了一百多遍QQ籤名吧。當然咯,謝靈運也有自己的偶像……所以說,現代人的追星戲碼真的是不夠看的。
  • 地母崇拜:東西方各民族最早對女性的尊崇
    人類歷史上存在的生死崇拜,總是和女性崇拜、母性崇拜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人們經常談到「大地之母」,最早的希臘神話中就有關於地神蓋亞的傳說,這種傳說在許多民族、許多國家中都很相似。印度人的聖書《梨俱吠陀》中說,梵天和瑪雅相結合而生萬物,瑪雅是「眾神和萬物的善良母親」,至今在印度還受到崇拜。古希臘和古羅馬人也崇拜她,但是她的名字成了邁亞,即阿特蘭提斯的女兒。人們對她的崇拜遍及整個歐洲,如法國和西班牙的瑪耶、英格蘭的梅女王等。在史前的墨西哥,她被當作瑪由爾即「神和人之母」來崇拜。公元500年以後,對她的崇拜已被大部分基督徒以聖母瑪利亞之名正式承認,她成了上帝的母親、天后。
  • 重慶聖愛堂舉行聖誕節系列崇拜
    2016年重慶基督教聖愛堂在聖誕節期間舉行系列活動,包括泰澤崇拜、平安夜崇拜、聖誕節獻祭匯演。12月23日晚上18時左右,聖愛堂《使命傳承·聖愛之光》泰澤詩歌崇拜開幕,泰澤崇拜包括點亮燭光儀式與抹膏儀式。聖愛堂特別為點燈儀式定製電子燭光。12月24日,在《齊來崇拜歌》序樂聲中,2016年聖愛堂平安夜聖樂崇拜拉開序幕。
  • 聖甲蟲又名「屎殼郎」,為何古埃及人對聖甲蟲極其崇拜?
    古埃及人就是這樣,他們對聖甲蟲的崇拜就屬於宗教崇拜中的自然崇拜。古埃及作為十大文明古國之一,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在歷史的變遷中,由於人文地理環境和自然地理環境共同影響,從而孕育出了聞名世界的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經歷千年風雨,最終還是被伊斯蘭文明所代替,自此古埃及文明就只能掩埋在歷史的塵沙中。
  • 宗教、文化、儀式,古希臘植被隨處可見,為何還會產生植物崇拜?
    可以說植物崇拜是一種文化現象,對於古希臘人來說植物崇拜對於他們的生活和宗教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對整個人類的文明都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希臘的植物崇拜那麼古希臘與植物崇拜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淵源呢?是與其特殊的地理地位有關嗎?還是和宗教及文化相關呢?
  • 破譯24節氣,小雪、北鬥星與玉豬龍崇拜
    小雪是冬天的第二個節氣,也是24節氣的第20個節氣,迎來小雪,北方的冬天就真的到來了!中國古人通過北鬥星在天宇的旋轉和太陽的黃道變換來確定四季、劃分24節氣,根據天人合一、天地感應的思想,古人形成了北鬥星崇拜和太陽崇拜,並通過刻畫符號、製作器物、舉行祭祀儀式等方式完成天人溝通,並形成了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