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鬥山上俯瞰楓亭鎮
東南網莆田8月13日訊(本網記者 陳豔豔 實習記者 柳燁)文化是城市發展的靈魂,城市因文化的傳承而美麗,文化因城市的發展而璀璨。楓亭,作為一個千年古鎮、歷史文化名鎮、人口大鎮、工貿重鎮、交通要鎮,因區位優勢獨特,成為仙遊經濟的次中心,莆田市發展雙翼中的重要一翼,建設宜居港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藉助臨港優勢,該鎮正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循環經濟、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為打造臨港產業基地和濱海宜居新城而崛起。
借「八閩名城名鎮名村文化映像」活動開展之機,一起跟隨記者走進仙遊楓亭鎮,回顧歷史、觸摸現實,捕捉這個千年古鎮發展巨變的一個瞬間、一個細節。
蔡襄文化公園
天中萬壽塔
楓亭文化開拓傳承:新建蔡襄文化公園
楓亭,位於閩東南沿海中部,莆田城廂區、仙遊縣、泉州市泉港區三地交界處,同時也是仙遊縣唯一的鄰海鎮。
談楓亭必先談楓亭的文化。楓亭鎮得名於西漢何氏九仙結楓為亭的美麗傳說,其歷史文化積澱之豐厚,名勝古蹟之眾多,在莆田市可謂首屈一指。楓亭歷史上出過127 位進士,有「科甲冠八閩」之美譽,曾孕育過蔡襄、蔡京、蔡卞、林蘭友、陳洪進等歷史名人;現存的文物古蹟眾多,有天中萬壽塔、會元寺、會心書院、宋代古荔樹、蔡襄陵園等,其中,塔鬥山上的天中萬壽塔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塔鬥山,作為楓亭的一大勝景和標誌之一,已被楓亭鎮黨委、政府列入重點開發項目之一,擬建成集旅遊、觀光、娛樂、休閒為一體的旅遊景區。
此外,該鎮還在全市率先成立文化研究會,廣集眾議,凝聚共識,搜集豐厚的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進一步推動楓亭旅遊文化建設。
不得不提到的是,在位于楓亭鎮中心、萬星城市廣場邊上,投資新建的佔地9000多平米的蔡襄文化公園。這可以說是楓亭城市建設中注重文化傳承與城鎮發展相結合的一個縮影。
巨大的蔡襄石像豎立在廣場中央,奠定了該公園莊重肅穆的文化基調;蔡襄的人物浮雕、書畫篆刻錯落有序,讓公園綠化和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同時,該公園還創新設計了有關楓亭名勝古蹟、風土人情、歷史名人、未來展望四根石立柱,精湛的石刻技術和創新的畫面設計,幾乎囊括楓亭古往今來全貌。
據了解,蔡襄文化公園今年年底即可完工,屆時將全面呈現在市民面前。
萬星城市廣場
楓亭品味不斷提升:引進首座城市綜合體
城市的發展對生活、對人的意義,是根深蒂固的,而城市綜合體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扮演著非同尋常的角色。它是一座城市房地產建築的精華所在,亦凝結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和靈魂,更是助推城市經濟發展、品味提升的強力引擎。因此,每個城市都至少需要一座綜合體,仙遊楓亭也不例外。
近年來,楓亭住宅市場呈現出「品質不斷提升 價值不斷攀升」的發展態勢,今年尤以城中心的萬星城市廣場為例。據介紹,總投資達3億元、規劃建築面積15萬㎡的萬星城市廣場是楓亭鎮首個城市綜合體,匯集購物中心、商業街、SOHO、住宅以及近1萬平米的休閒公園,預計下半年全面封頂。而在今年5月,該樓盤的成交量就已躋身莆田全市前十名。這表明,楓亭鎮作為省級試點鎮、莆田南大門和仙遊次中心,其房地產市場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發展潛力受到投資者認可。
同樣值得一提的還有致力於打造仙遊第一都市綜合體的楓城新都。該項目毗鄰麒麟山公園、塔鬥山風景區,採用新現代主義的歐式風格,集居住、商業、休閒、文化、娛樂、教育於一體,是楓亭鎮在引進現代城市建設項目中的重要一筆。該項目分為三期,佔地約550畝,每一期都各具特色,一期以大型商業綜合體為核心,二期以塔東路林蔭商業為主線,三期以大型建材城為主題,整個項目的建設是楓亭在「三舊」改造中的經典案例。
在推進小城鎮建設中,為有效提升城市化水平,該鎮還實施一批集鎮路網建設;完成汙水處理廠、垃圾壓縮站、集鎮主要路網路燈、街道夜間景觀以及綠化、淨化、美化等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與此同時,按照農村小區化建設目標,實施海濱新村、海安新村、麟山村落整合、輝煌中心安置區、鬥北安置區、滄溪安置區、耕豐安置區等一批新農村建設項目,使農村人居環境大有改觀。
仙遊客運站即將開通運營
仙遊客運站即將開通運營
楓亭交通更加便捷:仙遊客運站11月開通
在走訪中,記者來到位于楓亭鎮輝煌村的仙遊鐵路客運站。該站地處福廈鐵路的中間地帶,距莆田站24公裡,距泉州站47公裡,具有交通便捷之優勢。仙遊首個客運站之所以選址楓亭鎮,緣于楓亭鎮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不僅擁有海安碼頭、輝煌二級魚港等重要出海口,更是福廈公路、福廈鐵路、福泉高速路、濱海大道和仙港大道等五條對外交通道路的集聚地。
而建成後的仙遊客運站,將更加密切臨港城區與湄洲灣南北兩岸的聯繫,形成了「三港共榮」 (楓亭港、秀嶼港、肖厝港) 「五路交匯」 (瀋海高速公路、福廈鐵路、324國道、省道201線、仙港大道)、水陸交通大聯網的嶄新格局,創造水陸交通便捷的良好投資環境,有力地推動了該鎮經濟建設的繁榮發展。
當天,記者在仙遊客運站施工現場,看到整個客運站兩層主站房建築基本完工,目前在進行內部裝修,客運站前廣場和進站道路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據悉,該主站房佔地約4000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數800人。
負責建設的站房主管付先生告訴記者,客運站的建設已經進入尾聲,預計今年11月份便可達到開通運營。該站建成後,不僅可以方便仙遊縣及周邊上百萬群眾出行,還為九鯉湖等旅遊風景名勝區遊客提供交通方便,促進仙遊旅遊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濱海化工項目
楓亭經濟持續發展:打造臨港產業基地
在未來規劃上,楓亭鎮的總體發展目標是實現「率先崛起,跨越發展,打造臨港產業宜居城市」,把楓亭建設成為「仙遊經濟次中心」、「莆田西南翼製造業基地」、「海西商貿物流重鎮」、「福建省職業教育培訓基地」。
憑藉著便捷的海陸交通優勢,楓亭鎮在強力推進臨港物流園區建設的同時,注重發揮臨港優勢,強力推進推動臨港產業集聚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提升、提質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循環經濟、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打造臨港產業基地。其中,總投資約12.6億元的濱海化工項目,是楓亭鎮推進臨港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這足以在楓亭經濟發展篇章中添加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環保上,不斷完善的配套設施和監督體系也為環境保護上了最嚴格的一道枷鎖。
據介紹,福建濱海化工有限公司位於仙遊經濟開發區南片區,佔地286畝,該項目分兩期建設,第一期建設年產6萬噸丙烯酸及酯裝置各一套,總投資約6.3億元,達產後銷售年收入約12億元;第二期擬建設年產8萬噸丙烯酸及酯裝置各一套,總投資約6.3億元;兩期項目達產後年產值約28億元。
當天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經過建設,已接近尾聲,已完成單機試車、水聯運等試生產前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生產前的一序列手續報批,即將開車試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