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仙遊楓亭 見證蔡襄故裡濱海宜居新城的崛起

2020-12-01 東南網莆田頻道

塔鬥山上俯瞰楓亭鎮

東南網莆田8月13日訊(本網記者 陳豔豔 實習記者 柳燁)文化是城市發展的靈魂,城市因文化的傳承而美麗,文化因城市的發展而璀璨。楓亭,作為一個千年古鎮、歷史文化名鎮、人口大鎮、工貿重鎮、交通要鎮,因區位優勢獨特,成為仙遊經濟的次中心,莆田市發展雙翼中的重要一翼,建設宜居港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藉助臨港優勢,該鎮正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循環經濟、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為打造臨港產業基地和濱海宜居新城而崛起。

借「八閩名城名鎮名村文化映像」活動開展之機,一起跟隨記者走進仙遊楓亭鎮,回顧歷史、觸摸現實,捕捉這個千年古鎮發展巨變的一個瞬間、一個細節。

蔡襄文化公園

天中萬壽塔

楓亭文化開拓傳承:新建蔡襄文化公園

楓亭,位於閩東南沿海中部,莆田城廂區、仙遊縣、泉州市泉港區三地交界處,同時也是仙遊縣唯一的鄰海鎮。

談楓亭必先談楓亭的文化。楓亭鎮得名於西漢何氏九仙結楓為亭的美麗傳說,其歷史文化積澱之豐厚,名勝古蹟之眾多,在莆田市可謂首屈一指。楓亭歷史上出過127 位進士,有「科甲冠八閩」之美譽,曾孕育過蔡襄、蔡京、蔡卞、林蘭友、陳洪進等歷史名人;現存的文物古蹟眾多,有天中萬壽塔、會元寺、會心書院、宋代古荔樹、蔡襄陵園等,其中,塔鬥山上的天中萬壽塔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塔鬥山,作為楓亭的一大勝景和標誌之一,已被楓亭鎮黨委、政府列入重點開發項目之一,擬建成集旅遊、觀光、娛樂、休閒為一體的旅遊景區。

此外,該鎮還在全市率先成立文化研究會,廣集眾議,凝聚共識,搜集豐厚的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進一步推動楓亭旅遊文化建設。

不得不提到的是,在位于楓亭鎮中心、萬星城市廣場邊上,投資新建的佔地9000多平米的蔡襄文化公園。這可以說是楓亭城市建設中注重文化傳承與城鎮發展相結合的一個縮影。

巨大的蔡襄石像豎立在廣場中央,奠定了該公園莊重肅穆的文化基調;蔡襄的人物浮雕、書畫篆刻錯落有序,讓公園綠化和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同時,該公園還創新設計了有關楓亭名勝古蹟、風土人情、歷史名人、未來展望四根石立柱,精湛的石刻技術和創新的畫面設計,幾乎囊括楓亭古往今來全貌。

據了解,蔡襄文化公園今年年底即可完工,屆時將全面呈現在市民面前。

萬星城市廣場

楓亭品味不斷提升:引進首座城市綜合體

城市的發展對生活、對人的意義,是根深蒂固的,而城市綜合體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扮演著非同尋常的角色。它是一座城市房地產建築的精華所在,亦凝結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和靈魂,更是助推城市經濟發展、品味提升的強力引擎。因此,每個城市都至少需要一座綜合體,仙遊楓亭也不例外。

近年來,楓亭住宅市場呈現出「品質不斷提升 價值不斷攀升」的發展態勢,今年尤以城中心的萬星城市廣場為例。據介紹,總投資達3億元、規劃建築面積15萬㎡的萬星城市廣場是楓亭鎮首個城市綜合體,匯集購物中心、商業街、SOHO、住宅以及近1萬平米的休閒公園,預計下半年全面封頂。而在今年5月,該樓盤的成交量就已躋身莆田全市前十名。這表明,楓亭鎮作為省級試點鎮、莆田南大門和仙遊次中心,其房地產市場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發展潛力受到投資者認可。

同樣值得一提的還有致力於打造仙遊第一都市綜合體的楓城新都。該項目毗鄰麒麟山公園、塔鬥山風景區,採用新現代主義的歐式風格,集居住、商業、休閒、文化、娛樂、教育於一體,是楓亭鎮在引進現代城市建設項目中的重要一筆。該項目分為三期,佔地約550畝,每一期都各具特色,一期以大型商業綜合體為核心,二期以塔東路林蔭商業為主線,三期以大型建材城為主題,整個項目的建設是楓亭在「三舊」改造中的經典案例。

在推進小城鎮建設中,為有效提升城市化水平,該鎮還實施一批集鎮路網建設;完成汙水處理廠、垃圾壓縮站、集鎮主要路網路燈、街道夜間景觀以及綠化、淨化、美化等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與此同時,按照農村小區化建設目標,實施海濱新村、海安新村、麟山村落整合、輝煌中心安置區、鬥北安置區、滄溪安置區、耕豐安置區等一批新農村建設項目,使農村人居環境大有改觀。

仙遊客運站即將開通運營

仙遊客運站即將開通運營

楓亭交通更加便捷:仙遊客運站11月開通

在走訪中,記者來到位于楓亭鎮輝煌村的仙遊鐵路客運站。該站地處福廈鐵路的中間地帶,距莆田站24公裡,距泉州站47公裡,具有交通便捷之優勢。仙遊首個客運站之所以選址楓亭鎮,緣于楓亭鎮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不僅擁有海安碼頭、輝煌二級魚港等重要出海口,更是福廈公路、福廈鐵路、福泉高速路、濱海大道和仙港大道等五條對外交通道路的集聚地。

而建成後的仙遊客運站,將更加密切臨港城區與湄洲灣南北兩岸的聯繫,形成了「三港共榮」 (楓亭港、秀嶼港、肖厝港) 「五路交匯」 (瀋海高速公路、福廈鐵路、324國道、省道201線、仙港大道)、水陸交通大聯網的嶄新格局,創造水陸交通便捷的良好投資環境,有力地推動了該鎮經濟建設的繁榮發展。

當天,記者在仙遊客運站施工現場,看到整個客運站兩層主站房建築基本完工,目前在進行內部裝修,客運站前廣場和進站道路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據悉,該主站房佔地約4000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數800人。

負責建設的站房主管付先生告訴記者,客運站的建設已經進入尾聲,預計今年11月份便可達到開通運營。該站建成後,不僅可以方便仙遊縣及周邊上百萬群眾出行,還為九鯉湖等旅遊風景名勝區遊客提供交通方便,促進仙遊旅遊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濱海化工項目

楓亭經濟持續發展:打造臨港產業基地

在未來規劃上,楓亭鎮的總體發展目標是實現「率先崛起,跨越發展,打造臨港產業宜居城市」,把楓亭建設成為「仙遊經濟次中心」、「莆田西南翼製造業基地」、「海西商貿物流重鎮」、「福建省職業教育培訓基地」。

憑藉著便捷的海陸交通優勢,楓亭鎮在強力推進臨港物流園區建設的同時,注重發揮臨港優勢,強力推進推動臨港產業集聚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提升、提質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循環經濟、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打造臨港產業基地。其中,總投資約12.6億元的濱海化工項目,是楓亭鎮推進臨港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這足以在楓亭經濟發展篇章中添加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環保上,不斷完善的配套設施和監督體系也為環境保護上了最嚴格的一道枷鎖。

據介紹,福建濱海化工有限公司位於仙遊經濟開發區南片區,佔地286畝,該項目分兩期建設,第一期建設年產6萬噸丙烯酸及酯裝置各一套,總投資約6.3億元,達產後銷售年收入約12億元;第二期擬建設年產8萬噸丙烯酸及酯裝置各一套,總投資約6.3億元;兩期項目達產後年產值約28億元。

當天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經過建設,已接近尾聲,已完成單機試車、水聯運等試生產前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生產前的一序列手續報批,即將開車試生產。

相關焦點

  • 莆田市仙遊縣楓亭鎮:蔡襄故裡 煥發千年榮光
    仙遊縣楓亭鎮:蔡襄故裡 煥發千年榮光  東南網7月25日訊(福建日報通訊員 鄭志忠)日前,第一批福建省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鎮」名單公布,仙遊縣楓亭鎮榜上有名。楓亭鎮是北宋名臣、書法家蔡襄的故裡,這裡地處湄洲灣南北岸接合部,煙波浩渺,碧波萬頃。
  • 天津濱海新區北部崛起宜居生態小鎮
    原標題:濱海北部崛起宜居生態小鎮   記者從濱海建投集團獲悉,日前,位於黃港生態休閒居住區的濱海新區最大保障性住房項目──欣嘉園暖塘第三季1456套房開盤即售罄。
  • 莆田新增標誌性景觀 仙遊楓亭「蔡襄故裡」牌坊建成
    「蔡襄故裡」牌坊建成東南網莆田11月11日訊(通訊員 陳各燦 許新飛)近日,坐落於福泉高速楓亭出口和仙港大道交匯處的「蔡襄故裡」牌坊建成,為莆田市南大門和一代廉臣、名臣的故裡——仙遊楓亭鎮增添了一道標誌性景觀。
  • 仙遊蔡襄書畫院在楓亭隆重成立
    ,蔡襄後裔、世界蔡氏宗親總會主席、泰籍慈善家蔡卓明伉儷親臨現場祝賀,並為之揭牌。仙遊縣民政局副局長蔡其鳳、莆田市蔡襄文化研究會會長蔡開森、福建姓氏源流研究會柯蔡委員會副會長柯逢殊、莆田市蔡襄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蔡暉、福建省濟陽柯蔡委員會安海片區分會秘書長柯朝碩及副會長蔡清景、仰恩大學美術系主任楊清堃及社會藝術界人士等嘉賓參加了揭牌儀式。揭牌儀式由楓亭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蔡元琰主持。
  • 仙遊「蔡襄紀念園」:莆田首個省級廉政教育基地
    今年9月,經提升改造後的「蔡襄紀念園」被福建省紀委監察廳正式命名為第二批「全省廉政教育基地」,實現了莆田市省級廉政教育基地「零」的突破。據悉,蔡襄紀念園坐落於北宋廉臣蔡襄故裡——福建省仙遊縣楓亭鎮。去年底今年初,仙遊縣籌集40多萬元資金,對蔡襄陵園進行提升改造並更名為「蔡襄紀念園」。
  • 代表熱議數字福州建設、工業園區提升、濱海新城開發等話題
    市人大代表們圍繞該綱要獻智獻策,熱議數字福州建設、工業園區提升、濱海新城開發、老舊小區改造等話題。  關鍵詞:新區新城建設  建議加快濱海新城深度開發  福州市人大代表張翼提交了《關於「十四五」期間加強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保護的建議》。  「作為沿海省會城市,在落實中央提出的建設『海洋強國』和加強生態保護工作過程中,福州應該充分發揮地緣優勢,爭當『排頭兵』。」
  • 仙遊縣蔡襄故居將興建 凸顯文化特色提升軟實力
    莆田的歷史上,北宋名臣蔡襄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眼下,蔡襄廉政教育基地引人關注。不久前,從蔡襄故鄉仙遊縣楓亭鎮傳來消息,海內外蔡氏宗親和社會上的民營企業家正集資興建蔡襄故居,他們希望政府能結合現有資源,構建「蔡襄故裡文化園」旅遊品牌。11月中旬,記者前往楓亭鎮探訪。一座佇立在楓亭車站廣場的巨型蔡襄石雕像——蔡襄的故鄉「標識」映入眼帘。
  • 第六屆莆田市蔡襄學術研究會:蔡開森當選為會長
    第六屆蔡襄學術研究會會員代表大會東南網莆田5月28日訊(本網記者 吳炳端)28日上午,第六屆莆田市蔡襄學術研究會、第六屆莆田市蔡襄故裡委員會、第二屆莆田市姓氏源流研究會蔡氏委員會(簡稱「三會」)會員代表大會召開,原莆田市人大副主任林育才、莆田市民政局、莆田市社科聯、莆田市臺辦領導,福建省蔡襄學術研究會、莆田市姓氏源流研究會等單位領導出席。
  • 蔡襄後人謹守家訓將好家風代代傳承
    車從仙遊縣楓亭高速路口入,一座「蔡襄故裡」牌坊映入眼帘;在楓亭鎮中心街區,蔡襄石雕像豎立在蔡襄廣場上;地處楓亭鎮的仙遊火車站廣場前,也豎立著一尊蔡襄雕像……來到仙遊縣楓亭鎮,紀念蔡襄的雕像、建築物成為一大特色標誌。北宋名臣蔡襄就出生在這裡。  蔡襄,字君謨,1012年出生,1067年去世。
  • 宋諫官蔡襄為官剛直傳千年 廉政文化成仙遊閃亮名片
    蔡襄墓前石柱上的題聯,概括了他一生的豐功偉績。北宋莆田仙遊楓亭人蔡襄,一生為官清廉、剛直敢諫。他留下的廉政文化成為當地一張閃亮的名片,也成為後人的驕傲。蔡襄紀念園內的石雕長廊,展現了蔡襄各時期的事跡  仙遊楓亭街頭,隨處可見蔡襄的石像。
  • 在新起點上加快新區新城開發建設
    福州日報評論員  2日召開的新區新城建設現場推進會,全面總結福州新區獲批5年、濱海新城建設3年多來的成效,對新起點新區新城開發建設進行再謀劃、再部署、再動員,掀起了新一輪大發展的熱潮。站在新起點上,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擘畫的宏偉藍圖,堅持更高定位,瞄準更高目標,加壓奮進、激情創業,拉開架勢、快速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重要窗口。
  • 多巴新城:悄然崛起的「未來之城」
    湟水河穿城而過,見證了多巴的過去,如今又繼續守望,迎接一座西寧城市副中心的誕生。  超前規劃 發展可期  靠著湟水河的滋潤,多巴孕育和發展了燦爛的農耕文明。東距省會西寧市20餘公裡,青藏鐵路、109國道、西和高速、京藏高速、315省道、大湟公路的穿境而過,使其具備西寧市城市副中心建設的基礎條件。
  • 北鬥定位、實時管控,濱海新城這條道路有「智慧」
    這就是濱海新城臨空經濟區仙曇東路的現場施工場景。據了解,濱海新城在市政道路軟基處理、瀝青路面施工過程中開展智慧管控系統試點應用,效果顯著。該系統是國內基於物聯網+網際網路技術的研發成果,可針對施工過程中重點管控部位採取信息化管控措施,實現智能施工監控與在線分析一體化,加強項目建設監管。
  • 科技創新島、優質生活圈…這場頭腦風暴打開惠東濱海發展新思路
    近年來,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背景下,惠東濱海的產業定位和交通格局進一步被打開。在惠州市發改局今年6月發布的《惠州市稔平半島發展規劃(2020—2035年)》中,更是首度明確將投資近1500億元將稔平半島打造成科技創新島、生命健康島、高端旅遊島、生態宜居島。
  • 佛山三山新城項目盤點:佛羅倫斯小鎮、福譽廣場等崛起
    (贏商網記者4月20日報導)廣東金融高新區、綠島湖板塊、佛山新城、獅山新城、北滘新城……一個區域板塊迅速崛起,佛山的競爭不僅僅停留在項目之間,更是板塊與板塊、區域與區域之間的比拼。而毗鄰廣州南站,廣佛同城化最具代表性的三山新城,今年,隨著中海、保利紛紛落子入駐佛山三山新城,其新城建設嶄露頭角,商業項目也陸續亮相。
  • 茂名濱海新區:2200人三小時徒步賞海絲遺蹟
    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顧大煒 鄧巴烽 通訊員/謝國裕 戴靈敏)3月18日,第十一屆茂名百裡徒步活動在美麗的濱海新區舉行。此次活動吸引2200名市民參加,多數參與者花了3個多小時走完了23公裡的全程,沿途飽覽有「廣東十大海絲文化地理坐標」之稱的茂名濱海新區海絲遺蹟風光。   不少徒步者表示,第一次來到濱海新區,看到發展那麼好,對新區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吳小姐帶著自己剛滿一歲的孩子來參加。「愛運動愛生活,從娃娃抓起。」吳小姐說,一 周前她就為參加徒步做準備,她認為這是對兒子人生最好的啟蒙與體驗。
  • 福州濱海新城引入國際一流學府?清華兩大學院助力VR小鎮
    與清華大學兩大學院合作 推進濱海新城國際化發展東湖VR小鎮,作為首 個福州與清華大學兩所一流學院開展戰略合作的民營企業,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籤訂後,將分別與清華大學GIX全球創新學院、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圍繞網際網路技術、智能城市、移動醫療、清潔能源、金融科技等方面,通過智力引進、人才培養、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孵化加速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讓世界知名智庫資源、創新項目及創新人才匯聚到福州濱海新城
  •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新城 威海南海新區颳起「藍色風暴」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新城,南海新區著力描繪生態底色,營造綠色氛圍。近年來,南海新區充分發揮區內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匠心獨運、布局巧妙、精雕細琢了一批濱海、沿河、環湖公園。打造了南海新區「網紅」地之一的南海公園。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豐富的主題雕塑,一座座寓意美好的雕塑,為這裡增添了不少觀賞效果和浪漫氛圍。
  • 「失蹤」20多年的「鳥中熊貓」驚現濱海新城蘆葦叢
    浙江在線05月31日訊這幾天,在紹興濱海新城海塗,每天都有十幾甚至幾十人「潛伏」於一片蘆葦叢中。這些人都是省內外的超級野鳥攝影發燒友,其中包括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野鳥分會會長錢斌等。上月初,當聽朋友說濱海新城一片海塗裡棲息有許多不知名的鳥類這個消息後,紹興文理學院生命科學院教授田潤剛一有空就往那片海塗跑,蹲守在蘆葦蕩裡拍攝。那天上午,幾隻身體嬌小、很像鸚鵡的小鳥出現在他的視野中,於是他一路悄悄跟隨它們,來到蘆葦深處。在這叢茂盛的蘆葦中,他興奮地發現,那裡竟歇息著十多隻這樣的小鳥,還有築在蘆葦中的鳥窩,窩裡還有幼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