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去世於1642 年,這一年,牛頓誕生。這暗示著要有大哥替伽利略出頭平事兒,完成其未竟的事業了。牛頓的生日,不管是按照儒略曆的12 月25 日,還是格里高利曆的第二年1月4日,他都屬於摩羯座。
摩羯座,你懂的。
這是一個「神奇」的星座,除了工作狂以外,性格上也透露著讓人無法琢磨的無語氣息。生於摩羯座的牛頓,再加上無與倫比的智力,平易近人應該跟這位大師無緣了,在他眼中,很少有人不是弱智。
牛頓是個早產兒,生下來就差點夭折了。別說進口奶粉,就是富含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也沒喝著。還沒出生,爹就死了。長到三歲,老媽改嫁,把他扔到了鄉下的姥姥家。一代科學天才,就這樣成了留守兒童。
牛頓的姥姥基本是個文盲,能給牛頓講的故事十分有限。牛頓沒上過任何親子班、早教班、右腦開發班、嬰兒情商提高班,也沒有機會學習鋼琴、美術、薩克斯、擊劍和冰球。
牛頓的整個童年是在極度信息閉塞和無聊中度過的,上學之前大腦裡基本上是一盆糨糊。孤獨的童年養成了牛頓自娛自樂的優秀品質。按照牛頓的粉絲,文科生伏爾泰的說法,童年的牛頓主要的工作就是坐在蘋果樹底下挨砸。
然而,天才是擋不住的。
本來牛頓的人生規劃,基本被定義為了上個技校就去裝修隊刮大白的命運。上小學的時候,由於童年沒有早期智力開發,「輸在了起跑線上」,結果要補的課太多,還沒有展示出天才的一面。到了中學,牛頓終於一騎絕塵趕了上來,光語言就學會了好幾種。
牛頓老媽也是個苦命的女人,改嫁以後又成了寡婦,生活困苦,只好把牛頓叫回來務農。結果牛頓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搞機械是把好手,玩兒鋤頭確實不靈,只能遊手好閒、無所事事。
他舅舅一看這孩子雖然務農不行,但學術上不是凡人,就把他推薦到了劍橋大學。從此牛頓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小跑走上了人生的巔峰。我們不禁要問,他舅舅到底是何許人也?推薦進個劍橋跟玩兒似的。
上了劍橋以後,地球人就不能阻止牛頓了。他20多歲就當了盧卡斯教席的終身教授,30 歲以前就發明了微積分,發現了萬有引力、建立了力學體系,還順道發明了分光計和反射式望遠鏡。
這些成就隨便拿出一個,放到任何一個科學家身上,都夠名垂科技史了。上帝偏偏如此的不公平,將這些成就在短短幾年時間內,一股腦兒地全砸在了他一個人身上,實在是讓人羨慕嫉妒恨啊!
有人說,牛頓的這些成就,放到今天,怎麼也能得個好幾次諾貝爾獎。我就不明白了,您這是抬舉諾貝爾呢,還是埋汰牛頓呢?要說為了獎金,那更是不可能。牛頓後來已經官至皇家造幣局局長,錢已經到了想要多少就自己造的地步,還差你諾貝爾獎獎金那仨瓜倆棗?
牛頓靠著展示自己的反射式望遠鏡,加入了英國皇家學會,成了會員。當時的折射式望遠鏡使個大勁才能放大十幾倍,牛頓的反射式望遠鏡一出場就是38倍的放大率,不讓他入會也難。
牛頓在研究力學和天體運行規律的過程中,發現沒有什麼好用的數學工具。得咧,牛大哥為了自己研究方便,捎帶手就把微積分發明了,殊不知這坑苦了幾百年後多少需要學習高等數學的大學生。
人家順手發明自己玩兒的東西,咱們全國玩命考上大學的大學生竟然學了兩個學期都不知所云——同樣都是地球人,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有了微積分,研究天體運行的規律就方便多了。很快牛頓就弄明白放一邊了。可能是由於太簡單,牛頓一直沒往心裡去。
直到他的朋友哈雷(就是發現哈雷彗星的哈雷)發現了牛頓的工作,大驚失色,極力鼓勵他把自己的發現寫出來。因為哈雷知道,只有正規出版物,才能獲得版權保護哦!
牛頓開始不想寫,研究出來這點東西真不算事兒,但哈雷老是督促,那就順手寫寫。於是只用了一年半,科學史上的皇皇大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就誕生了。結果皇家學會這個廢柴竟然經費不足,於是哈雷就自費資助了這本書的出版,也是蠻拼的了。
此時,牛頓的成就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英國詩人波普有詩為證:
大自然和他的規律
隱藏在黑暗之中
上帝說
讓牛頓去吧
於是一片光明
頓哥雖然在學術上成就輝煌、受人崇拜,但生活上卻是個難以相處、性格怪異之人。他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樹立的敵人遠比自己的朋友多。他能有哈雷這樣的朋友,真算得上奇蹟。
他同時代的一個主要戰鬥對象就是胡克,胡克也不是凡人,彈性力學裡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另外,胡克還發明了顯微鏡,提出了「細胞」的概念。這些成就現在看來,也十分了得。
無奈,既生克,何生頓。
胡克當時研究出了天體引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規律,但是他數學實在太差,無法證明,也算不出行星軌道,只好向牛頓寫信求助。結果牛頓數學十分了得,順著胡克的思路一算,把萬有引力的問題完美地闡述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
不過這下胡克不幹了,你這不是赤裸裸的剽竊嗎?結果兩個人在皇家學會吵翻了天,像媳婦和婆婆一樣幹起了仗來。
牛頓這個人雖是天才,但也只是反映在智力方面。其悲慘的童年,還是沒能逃過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規律,性格難免出現問題,心理健康水平也實在堪憂。要說牛頓人品有問題也不為過,但我們更願意相信一輩子沒有朋友、沒結過婚的孤獨者
牛頓,是一個兒時缺少父愛母愛的早期心理創傷受害者。牛頓人品有問題,有一句家喻戶曉的名言可以成為佐證:「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們一直認為這句話是牛頓的自謙,或者我們寧願相信偉人都是謙虛的。但事實上這句話是牛頓諷刺胡克的。因為胡克是個矮子,還有些駝背,當胡克跟牛頓爭執自己的學術成果被剽竊時,牛頓就甩了這麼句「名言」,意思是我是站在你這個「巨人」的肩膀上呢!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牛爺您學術爭論也就罷了,怎麼還搞上人身攻擊了?脾氣不好的牛頓可不管那一套,跟胡克PK 夠了,又跟另外一個死敵萊布尼茨大打口水戰。因為萊布尼茨和牛頓幾乎同一時期發明了微積分,兩人對於微積分的冠名權爭執不休。
牛頓為了噁心萊布尼茨,僱了一堆槍手和水軍,對萊布尼茨展開全面攻擊。幸虧當時沒有網際網路,要不牛頓非炒作幾個萊布尼茨的緋聞放到網上不可。
他的這種為人處世的作風基本沒法讓人接近,他跟自己的同事,還有其他院士的關係也是一塌糊塗。牛爺的一生,基本是恃才傲物的一生,誰都敢得罪,誰也惹不起。
他的另一句名言,也是對他的傲慢最好的註解:「我好像只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不時為撿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麗的貝殼而歡欣,而我面前的真理的海洋,卻完全是個謎。」
其實牛頓的真實意思是,我這種水平的大師,才能撿到幾個貝殼,你們這些笨蛋,睜著大眼睛,連貝殼都看不到,更別提撿了。
到了晚年,牛頓開始挑戰高難度動作,迷上了鍊金術,不過這下完蛋了。因為之前咱們說過鍊金術,迷上就走上了不歸路,是不可能成功的。
不過牛頓的一生也夠本了。一個早產兒,活到了85 歲高齡。死後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那可是安葬英國有頭有臉的名人的地方,相當於中國的八寶山革命公墓。
當時法國文科生伏爾泰恰好目睹了牛頓葬禮的宏大場面,甚至許多社會名流都以為牛頓扶柩為榮,他的精神受到極大刺激,回到法國後便參與發動了啟蒙運動。
牛頓大哥,至此一統江湖。
圖源:網絡
編輯:葉丹薴
作者:姜萌 著,邵孟奇 繪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書是用脫口秀的形式,描述了從古希臘時期到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歷史。它有別於學術性科學技術通史類書籍或者著作,主要是選取了重要和典型的科技史時間進行發揮和表演,降低了篇幅和理解的難度,更為重要的是本書的寫作風格相對通俗、幽默和口語化,能夠比較好地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特別適合科學傳播。
歡迎各位愛書的朋友
踴躍在文末點讚及留言
我們將不定期選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費贈送一本圖書
無論你是否愛過,贊都先點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