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採取全球行動,否則到2040年,估計有13億噸塑料將銷往我們的環境,包括陸地和海洋。
這是根據未來20年塑料問題規模的全球模型得出的。
利茲大學的Costas Velis博士說,這個數字「驚人」,但我們擁有「技術和阻止潮流的機會」。
該報告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Velis博士解釋說:「這是對20年後情況的首次全面評估。」 「很難想像這麼大的數量,但是如果您能想像在平面上鋪設所有塑料,它將覆蓋英國面積的1.5倍。
「 [計算]複雜是因為塑料在世界各地無處不在,並且在使用和處理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為了將這個複雜的問題轉化為數字,研究人員跟蹤了全世界塑料的生產,使用和處置。然後,該團隊創建了一個模型來預測未來的塑料汙染。他們稱之為「一切照舊」的情景-基於當前塑料產量增加的趨勢,而再利用和回收利用量沒有重大變化-估計產生了13億噸。
通過調整他們的模型,研究人員能夠預測多少不同的幹預措施會影響該數字。他們調整了模型以增加回收利用,減少產量並用其他可用材料代替塑料。
來自美國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Pew Charitable Trusts)的溫妮·劉(Winnie Lau)對這項研究提供了資金。她說:「如果這樣做,到2040年,我們可以將進入海洋的塑料量減少80%。」
Velis博士解釋說,但是即使採取了「一切可行的措施」,該模型也顯示,未來二十年,環境中還會有7.1億噸塑料廢物。
對於塑性問題,沒有「銀彈解決方案」。但是,這項研究強調的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問題是,全球南方大約有20億人無法獲得適當的廢物管理。韋利斯博士說:「他們必須清除所有垃圾,因此別無選擇,只能焚燒或傾倒垃圾。」
儘管在減少全球塑料浪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大約有1100萬垃圾收集者(在低收入國家收集和銷售可重複使用的材料的人們)通常缺乏基本的就業權利和安全的工作條件。
Velis博士說:「廢物收集者是回收的無名英雄-沒有他們,進入水生環境的塑料質量將大大增加。」 他補充說,支持他們並使其工作更安全的政策是解決此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自曼徹斯特大學的Ian Kane博士最近是計算海床中微塑性含量的研究小組的成員,他將研究人員描繪的照片描述為「令人恐懼的」。
他告訴英國廣播公司新聞說:「作者很清楚,數據和分析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不管確切的數字如何,為滿足不斷增長的全球需求而增加的塑料產量對環境造成了可怕的後果。」
同樣來自曼徹斯特大學的傑米·伍德沃德(Jamie Woodward)教授指出,在大流行期間提出的這種情況具有諷刺意味。
他說:「塑料已經使許多一線工人安全了。」 「但是在未來十年內,個人防護裝備的浪費可能是可怕的。
「與氣候變化問題相似的是,一切照舊將是災難性的。我們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行為。」
(文章來源於網絡若有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繫及時更正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