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30 9:31:17 來源:淄博日報
上海市民在展區拍照留念
「鳳凰」自行車、「上海」手錶、「蝴蝶」縫紉機、「紅燈」收音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家庭會客室、裁縫店、商店……置身於這樣的場景,讓人有種「時光穿越」之感。
11月28日,「三轉一響與大上海」展覽會在上海市紡織博物館開幕,來自淄博盛康「三轉一響」博物館的三千餘件展品在此精彩亮相,既有當年的「爆款」上海製造,也有展現我市工業發展史的淄博品牌,吸引了眾多上海市民前來觀展。
據悉,此次展覽由全國工業博物館聯盟、全國紡織博物館聯盟指導,上海紡織博物館、「三轉一響」博物館、山東理工大學、山東輕工職業學院聯合主辦,活動將持續到明年2月28日。
「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和收音機組成的『三轉一響』,曾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家庭最流行的奢侈品,那時候一般家庭有了這『三轉一響』就算是過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體現了當時中國輕工業的發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準。」淄博盛康「三轉一響」博物館館長張維傑現場講解。
一件展品,一個故事,一段生活。本次展覽採用「沉浸式」觀展方式,情景模擬再現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家庭生活模樣。不少市民扶老攜幼前來觀展,他們細細品味、娓娓講述,一起回顧溫馨的舊日時光。「我五六歲時就常聽長輩講這些老物件的故事,這個展覽和這些生動的展品讓我有機會再講給我的孩子聽,讓我們的文化傳統不斷傳承下去,非常感動。」80後上海市民魏女士深有感觸地說。有味道、有情懷、很感動,成為觀展者的普遍感受。
「山東鄉愁」遇到「大上海」,催化出別樣的光輝和成果。上海紡織博物館館長、黨支部書記蔣國榮向記者介紹,淄博盛康「三轉一響」博物館館藏展品很多是上海製造的,凝結了幾代人的記憶,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輕工業的飛速發展,此次活動契合這個主題,非常有意義。
記者了解到,位於周村古商城景區的淄博盛康「三轉一響」博物館創立於2017年,2018年底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吸納為全國工業博物館聯盟理事單位,也是全國工業博物館聯盟唯一一家非國有博物館。館長張維傑歷時30年足跡遍布山東和臨近幾個省份,收集了近萬件「三轉一響」老物件。
展會現場,張維傑饒有興趣地向記者介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淄博製造的老物件,用於國防工業的大功率電阻、大功率三極體,用於家庭生活的電視機和自行車……讓人感受到張維傑心中那份濃濃的鄉愁和鄉情。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淄博工業發展進入鼎盛時期,輕工業製造也頗具規模。作為這段歷史的參與者與見證者,我有義務進行搶救式收藏與研究,以實物的形式記錄輝煌的淄博記憶。」張維傑感慨道,「追溯中國造,鉤沉鄉愁情。國家工業發展進步史、家庭發展史,也是每個人的成長史。三代人對『三轉一響』有難以忘懷的記憶、真摯樸素的情懷,既是時代的經歷者,又是故事的主人公。回憶鄉愁、傳承文化、繼往開來,把艱苦奮鬥的好作風傳承給我們的後代,這就是我們辦展的初心。」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