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襄陽市人社局請來一位「鑽石」月嫂,為該市勞動就業訓練中心培訓班學員傳經送寶。
這名「鑽石」月嫂叫熊瑛。她2016年參加了襄陽市人社部門組織的培訓後,前往浙江杭州打工。經過不斷實踐和學習,2019年她被杭州家政服務業協會評為「鑽石」月嫂,收入從最開始每月7000元,漲到現在每月兩萬多元。
近年來,在全國各地,活躍著一支叫得響、立得住的「襄陽月嫂」隊伍。她們像熊瑛一樣,以專業、體貼、誠信的形象,在勞務市場上深受歡迎。
在市場需求中準確定位
十餘年前,受國內外大環境影響,襄陽市失業人口、返鄉農民工高達數萬人。襄陽市人社部門在全面收集信息、了解市場需求的基礎上,發現全市不少婦女賦閒在家。如何引導她們重新就業創業,成為襄陽市人社部門重點思考的問題。
結合市場需求和公眾期待,襄陽市人社部門積極創新培訓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迅速確立了「以需求主導培訓、以專業支撐培訓、以特點優化培訓」的全新培訓工作思路。
經過一番探索,襄陽市人社局決定依託市勞動就業訓練中心開展月嫂培訓,再把她們輸送到發達地區就業。
「襄陽市人社部門充分利用訓練中心在基礎設施、師資力量、組織管理和職業資格鑑定等方面的先決優勢和職能作用,本著『市場需要什麼樣的技能,就培訓什麼的技能』的辦班原則,精心組織,科學實施,全面推進。」襄陽市勞動就業管理局副局長姜敬說。
良好的辦學聲譽、專業的技能培訓,使這一新型的特色培訓迅速在本市有序推進和規模擴張。襄陽市勞動就業訓練中心成為該市權威的月嫂培訓中心,每年吸引近600餘名下崗失業婦女前來學習。
2013年,「襄陽月嫂」被湖北省人社廳命名為「湖北省十大勞務品牌」。
在專業培訓中提升素質
來自襄陽市襄州區東津鎮的王安鳳,自從參加了該市人社部門組織的培訓後,一直從事月嫂工作。
王安鳳印象深刻的是在武漢一個家庭工作時,在寶寶出生第二天,她觀察到寶寶愛睡覺,全身多處呈黃色,不愛吃奶。
王安鳳立即想到,老師在上課期間曾講過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症,症狀基本吻合。於是,她就按照老師教授的方法,給寶寶多餵水餵奶,多曬太陽,科學護理。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照料後,寶寶的黃疸症狀逐漸消退。
「當將寶寶接到自己手上的那一刻,就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人社部門所教授的育嬰技能,讓我在工作過程中受益很多。」王安鳳說。
近年來,襄陽市加強與發達地區的交流與合作,與廣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多家信譽好、客戶多的家政公司,籤訂了培訓就業合同。同時,該市人社部門深入用工單位和沿海發達城市,宣講政策法規,開展訂單服務,實施定向培訓,籤訂定向就業協議。
據介紹,自2007年4月開辦第一期「襄陽月嫂」培訓至今,襄陽市人社部門共舉辦月嫂專業培訓班70餘期,累計培訓學員5200餘人,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從事月嫂工作的達3200餘人,年創造經濟效益900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