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莓茶葉承載脫貧致富夢 智慧財產權助力打造「張家界莓茶」公共品牌

2021-01-08 金融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7日訊 (記者蘇蘭)「26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為張家界市發展帶來特別有效的幫扶、指導、支持;26年如一日,他們與張家界市發展的脈搏緊扣在一起,尤其在全面決勝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很早就播下的智慧財產權、技術創新的種子已經開花結果……」9月1日,在張家界市召開的「智慧財產權競爭未來」主題採訪座談會上,張家界市永定區負責人真誠的話語打動著與會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獲悉,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幫扶不斷助力張家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而今,莓茶已成為張家界貧困山區農戶快速脫貧、穩定致富的重要支撐點。張家界莓茶先後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有機產品認證、中國馳名商標等品牌榮譽。

張家界市永定區委書記祝雲武介紹,近年來,永定區委、區政府把張家界莓茶作為「一縣一特」主導特色產業和助力全區精準扶貧產業之一重點培育、重點打造,按照「政府主導、農戶主體、市場運作、企業帶動」工作思路,科學編制規劃,落實發展措施,完善聯結機制,塑造公共品牌,全區莓茶產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全區莓茶種植面積已達8.1萬多畝(其中野生面積2萬畝),全區專門從事莓茶種植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生產經營主體已達83家,建成了兩個張家界莓茶特色產業省級示範園。目前,致力打造『張家界莓茶』區域公共品牌,提高張家界莓茶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計劃到2022年,新發展莓茶種植基地10萬畝,帶動10萬人脫貧致富奔小康,實現綜合產值100億元,將張家界莓茶打造成強區產業、富民產業、世界名茶。」 祝雲武表示。

因莓茶興業 因莓茶致富

昔日養在深山無人識的張家界莓茶而今為何能成為百姓脫貧致富的「黃金葉」?在張家界永定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找到了答案。

在數日秋雨的洗濯下,張家界市永定區三家館鄉的莓茶基地,滿目蔥綠,山水茶鄉的清新氣息撲面而來。「我一天能採莓茶的茶尖6-7斤,收購價是30元一斤,採茶季,一天的時間大約能掙200元左右,一年下來能收入一萬元左右……」56歲的村民楊端娥一邊接受記者採訪,一邊雙手熟練地在嫩綠的茶尖上飛舞採茶。

同樣通過種植莓茶脫貧致富的還有張家界永定區安平村的覃老平。他種植了75畝莓茶,一年的收益有20多萬元。據介紹,4年前,覃老平還是貧困戶,因為妻子生病,他花光了自己的積蓄。還欠了10多萬元債務,然而秦老平所在的安平村山高路陡。以往只種紅薯、玉米等等農作物,一年下來,也就2000塊錢。2015年,安平村開始搞試點,種植莓茶,覃老平先試種4畝,結果種植的第一年,覃老平就脫貧了。而今,他在繼續擴大種植面積,脫貧致富路上走的更加平穩。

一片片小小的葉子,從大山深處到杯中之茗,歷經茶農採摘、茶師炒制、茶商經銷、茶店出售等等環節。這一個個環節成就了村民的致富鏈條。

被當地人尊稱為張家界莓茶之父、而今已經70多歲的黃宏全老人告訴記者,這小小的葉子能讓村民因茶興業,因茶致富;這小小的葉子能讓脫貧致富夢想成真都源於一次發現。

黃宏全老人介紹,「1993年4月,我在深入土家山寨進行應用植物調查時,在百姓家中發現了『莓茶』,經鑑定原植物為『葡萄科蛇葡萄屬的顯齒蛇葡萄』。通過智慧財產權文獻檢索,發現這是獨有的植物,隨後開啟了孜孜以求的產業發展之路。」

「它是第四世紀冰川倖存下來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傳承600多年的『土家神茶』。這是張家界莓茶的前世。而其今生,則叫張家界莓茶。因其表面富含一層天然蛋白莓,所以稱之為『莓茶』」。黃宏全老人告訴記者,張家界莓茶的功效有著實實在在的數據支撐:經中國中醫研究院、解放軍空軍醫學研究所和湖南農業大學等多家科研單位化驗測定:莓茶內含總黃酮、二氫楊梅素及17種胺基酸和14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總黃酮含量高達43.78%,有「黃酮之王」美譽,藥用價值極高。也正因為此,張家界莓茶贏得消費者的青睞,而今已經香飄海內外。

智慧財產權意義大:無償轉讓商標 讓更多百姓受益

張家界莓茶其前世與今生之間經歷的怎樣的翻轉,黃宏全老人賦詩一首高度概括了張家界人的志向:茅巖河邊葵酉夏,調研植物遇黴茶;基原顯齒蛇葡萄,查新檢索無其它;智慧財產權意義大;追根溯源莓茶學,薪火相傳莓文化。

如果說,張家界莓茶之父是通過智慧財產權意識開啟了莓茶發展之路,那麼莓茶產業的第二代代表人物李新秋則是通過擁有商標壯大了莓茶產業,但當區域公共品牌需要已經擁有商標保護的李進秋出讓商標時他義無反顧地犧牲小我利益成全大我利益。

「我經營莓茶產業20多年了,但個人力量畢竟有限,沒有做大做強。我2014年花了500萬元註冊下來『茅巖莓』商標花,前後歷經14年才成功,現在商標的估值少說也要有5000萬。而今,國家的政策好,我們張家界市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為了讓更多的百姓受益,更加發展壯大我們張家界莓茶產業,區委區政府與我商量,希望購買我的商標,但我說,我無償給大家使用,拿去用就好了。作為家鄉人,我不能固步自封,這是我的使命跟責任,否則,我將是張家界的罪人。2017年上半年,我完成了註冊商標的無償出讓……」李新秋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語意堅定昂揚。

企業家對區域公公品牌作出貢獻,政府相關部門也在積極行動。「目前整合產業扶貧資金3000多萬元,用於支持莓茶產業發展。引導農業企業合作社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利益連接機制,莓茶已經成為永定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近兩年,莓茶產業已經帶動永定區7000多戶農戶脫貧,實現近2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人均增收4000元。昔日深山不起眼的藤條枝葉,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已經華麗轉身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黃金葉。

薪火傳承 開創百億產業

「而今,張家界莓茶已經成為公共品牌,當地百姓種植莓茶的積極性很高,莓茶產業得到迅猛發展,僅用2年多時間,種植面積由當初2萬餘畝擴大到現在的15萬畝,帶動5萬人致富……」李新秋表示。

李新秋高風亮節,充滿時代使命與社會責任感的舉動贏得了當地各界的尊重。作為新生代企業家,張家界茅巖河投資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法人代表覃國銀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非常敬重黃宏全、李進秋等張家界莓茶的開創者,他們奠定了莓茶產業發展的基礎,並始終不忘初心,為我們新生代企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環境。

就是在這樣的薪火傳承中,新一代企業家在成長。回鄉創業已經10年的湖南乾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超表示,企業率領合作社為當地1000多戶農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常年提供2000多個就業崗位,受益農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60多名貧困戶實現脫貧。

覃國銀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2018 年,張家界茅巖河投資有限公司流轉土地九座山頭,佔地面積 4000 畝,第一期建設面積1000 畝。該基地目前實施的戰略定位有:張家界莓茶千畝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湖南省一二三產業試點項目基地;北京碧生源土家貢莓茶實驗種植基地;張家界莓茶千畝茶旅融合示範基地。土地流轉涉及到當地村 8 個組,150 戶,630 人,其中建檔立卡戶 49 戶,162 人。僅土地流轉每年為三家館村 8 個組創收 40 萬元。基地每天平均務工人數達 45 人左右。每天勞務費用在 4000 元~7000 多元,每年為該村創收突破 200 萬元。高峰期時每天勞務用工人員達 100 人以上,其中建檔立卡戶達 68 人以上。

「截止到2019 年,我們的訂單幫扶與孵化基地模式總計推動張家界莓茶基地發展突破萬畝,帶動建檔立卡戶達 3800 人以上。」 覃國銀表示。

力量在前進中壯大,徵途在奮進中寬廣。企業家們事業不斷壯大,他們紛紛表示,產業的大發展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

市委市政府把莓茶作為全市五大農產品支柱產業,每年撥專款予以扶持,釋放出極大的政策優勢;其次得益於近幾年莓茶產業的發展基礎,在探索莓茶加扶貧,莓茶加旅遊等方面形成了成功的經驗和模式,而且莓茶產業的深加工上也邁出步伐,以種植為主逐步轉為一、二、三產業同步提升,目前從事莓茶種植、加工、銷售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已發展40餘家,莓茶深加工企業30多家,其中省市級龍頭企業11家,註冊產品有茅巖莓、靈潔、仙蹤林、銀嗓子、土家貢、天門郡等20餘個品牌,開發出面膜、牙膏、含片、黃酮營養液等系列深加工產品。

提升產業標準 擦亮「張家界莓茶」公共品牌

一片莓茶,不僅能致富還承載著更多發展空間,但如何保護未來的發展空間,需要未雨綢繆。事實上,張家界永定區政府充分調研,正在以政策引導,不斷釋放著更加高質量發展的信號。

當記者問及張家界莓茶大健康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點時,作為首任張家界莓茶協會會長的覃國銀脫口而出:「契約精神」。企業要求諸多的農戶按照企業的要求進行種植、除草、採摘及日常標準化作業時,會出現契約無精神可言的痛苦局面;這也是從傳統農耕模式轉換升級到現代農業的系統化、標準化,還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與此同時,在營銷層面也存在問題:首先是缺乏市場普及性,市場的認知度很低,還需要很長的教育周期,或是需要很強勢的宣傳科普的力量;線上線下存在 品牌亂、品質亂、價格亂等三亂現象更有甚者的是打著張家界原產地的名頭配上一級芽尖的莓茶圖片,極其影響莓茶的有序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獲悉,針對企業在實踐中不斷發現的問題,相關政府部門也已經積極行動。湖南省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下達2020年地方標準制訂修訂項目計劃,張家界市主導制訂的《張家界莓茶種植技術規程》《張家界莓茶產地加工技術規程》兩項地方標準位列其中。

目前,正值永定區莓茶鮮葉加工制茶黃金季節,為切實加強張家界莓茶質量安全生產監管,打造張家界莓茶區域公共品牌,確保張家界莓茶產業又快又好發展,永定區發布《關於禁止在張家界莓茶種植生產中違規使用禁限農業投入品的通告》。

《通告》要求,全區範圍內莓茶種植戶要嚴格按照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要求種植生產,從源頭上控制把好鮮葉質量關,消除莓茶質量安全隱患;嚴禁使用草甘膦、葉面肥等禁限用農業投入品;莓茶園的雜草必須採用人工或機械除草;建設綠色生態莓茶園。嚴防因農藥殘存、重金屬超標導致莓茶產品出現質量安全問題。

「希望政府部門儘快研製出統一使用的有機肥,在種植環節把控農殘標準,同時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張家界社會各界已經認識到,不能為眼前利益,犧牲未來的發展空間。把控好現在,張家界莓茶才能香飄更遠。

相關焦點

  • 土家神茶——張家界莓茶
    神秘莓茶的傳奇史話據介紹,莓茶作為一種珍貴純天然野生植物製成的保健茶,它口感獨特,普通茶隔夜不能喝,易變餿,而莓茶的活性黃酮能殺滅細菌,沏泡一星期仍可飲用。喝中西藥不能用普通茶送服、茶葉解藥性,用莓茶送服不但不解藥性,且可輔助中西藥發揮更好的效果。然而,品茶之餘,更讓人心曠神怡的是關於莓茶的許多史話和傳說。
  • 【尋找最美莓茶姑娘】吳鑫:四時有莓香 贈予愛茶人
    11吳鑫:四時有莓香 贈予愛茶人最美莓茶姑娘11號選手職業:莓茶公司副總經理選送單位:張家界茅巖莓有限公司我叫吳鑫,是一位來自湖北的苗族姑娘進茅巖莓有限公司5年多裡,我主要從事莓茶的推廣宣傳工作,一年下來平均要參加20次展會,從南到北的各大城市展會和茶葉市場都有我宣傳推廣莓茶的身影。剛開始,大眾對莓茶很陌生,不看好莓茶的市場前景,我備受壓力,也曾想過放棄。
  • 「尋找最美莓茶姑娘」吳鑫:四時有莓香 贈予愛茶人
    吳鑫:四時有莓香 贈予愛茶人最美莓茶姑娘11號選手職業:莓茶公司副總經理選送單位:張家界茅巖莓有限公司我叫吳鑫,是一位來自湖北的苗族姑娘。來張家界工作已有18年了,與莓茶結緣也有了5年多 ,2015年9月份,我加入張家界莓茶銷售行業。
  • 你所不知道的莓茶丨來自冰河時期的禮物
    編者按:1月10日起,取景張家界,講好精準扶貧故事的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正式上映,在第三集中,劇中出現了「莓茶」這一詞彙,通過「莓茶」發展產業帶動扶貧,是劇中的亮點。莓茶,學名顯齒蛇葡萄,是藤茶類產品的一種,色綠起白霜。
  • 「尋找最美莓茶姑娘」劉念戀:醉「莓」山水間 悠悠歲月甜
    10 劉念戀:醉「莓」山水間 悠悠歲月甜最美莓茶姑娘10號選手職業: 高級茶藝師選送單位: 庸城茶語都說張家界的風景美,三千俊俏峰,八百琉璃水。而恰好,這一杯莓茶裡,皆是張家界的山水。恍惚間,不知是醉在這杯茶裡還是阿妹的歌聲裡。
  • 中國茶葉地圖之湖南篇
    遂川的狗牯腦茶,武夷山的白雞冠茶,海南的水滿茶、鷓鴣茶,泰山女兒茶,日照雪青茶,重慶的滴翠劍茗,安徽的屯溪綠茶,湖南的溈山黃茶、桃源大葉……    2016年,湖南全省茶園面積215萬畝;茶產量為23.2萬噸,實現茶葉綜合產值648億元。和我們一起領略湖南標誌性的產茶市州和那些名牌茶葉及其所具有的特色、魅力吧。
  • 大埔縣:一片茶葉生彩翼 「茗」不虛傳出深山
    近年來,大埔縣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茶葉產業,以規範化建設茶園、打造生態有機品牌、堅持茶旅融合發展為抓手,推動茶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至2019年底,該縣茶葉年產量達0.78萬噸,年產值8.5億元。一片小小的茶葉,已發展成為助力大埔縣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綠色產業、富民產業、優勢產業,實現了「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了一方百姓」的夢想。
  • 湖南首個縣域公共品牌――「硒有慈利」成農民「致富密碼」
    全省首個縣域公共品牌大放異彩「硒有慈利」成農民「致富密碼」華聲在線3月31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寧奎) 「種植『富硒醜柑』4120畝,帶動367戶1100人脫貧致富」「年出欄『富硒黑豬』5000頭,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種植『富硒辣椒』500多畝,帶動150戶貧困戶脫貧」……3月29日至31日,來自全國近50家主流媒體來到慈利,見證了在「硒有慈利」品牌影響下,慈利縣農業產業在春天裡呈現出來的勃勃生機。
  • 在「硒」望的田野上——慈利縣首個省級縣域公用品牌助推扶貧發展...
    回首「硒有慈利」的成長故事,一本本豐厚的紅利撲面而來:慈利「眾創空間」,謀篇布局「硒有慈利」運營;浙江精品農業聲名遠揚,創新耕耘「麗水山耕」區域公共品牌;慈利「眾創空間」實地取經後,集結一個個富硒產品,擁戴「硒有慈利」端坐「盟主」大位;「麗水山耕」邂逅湘西山區縣,創新紅利跨區域溢出。
  • 廣西貴港市凝聚力量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該市覃塘區、平南縣和貴港市農業農村局先後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典型地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先進集體予以通報表彰,景華村、東山村、平寨村3個村入選全國集體產權改革典型案例。
  • 不老莓美國納斯達克IPO上市項目啟動會
    公司依託於上海交通大學生命技術技術學院雄厚的技術實力,成立了不老莓生命技術技術研究中心、功效驗證實驗室和產品技術部,致力於打造從種植基地到系列健康產品生產營銷的全產業鏈模式。推進不老莓大健康產業、學、研一體化戰略布局。
  • 不老莓成廣州美博會團寵!不老莓在健康的路上遇見你!
    公司依託於上海交通大學生命技術技術學院雄厚的技術實力,成立了不老莓生命技術研究中心、功效驗證實驗室和產品技術部,致力於打造從種植基地到系列健康產品生產營銷的全產業鏈模式。推進不老莓大健康產業、學、研、銷一體化戰略布局。
  • 打造精準醫療研究中心 「不老莓」入駐國盛閔行健康智谷
    不老莓生命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等二十餘家大健康生物醫藥領域的優秀企業作為首批入駐項目與國盛閔行健康智谷現場籤約,上海科創辦執行副主任彭崧、市衛健委副主任秦淨、市科委總工程師陸敏、市經信委總工程師劉平、閔行區副區長吳斌和上海國盛集團副總裁戴敏敏為籤約儀式進行見證。  近年來,閔行區依託區位優勢和政策引導,不斷在科創領域發力。
  • 莓好佳園,如何打造畝產超10萬元的奇異莓果園
    近年來,進口小漿果奇異莓火爆高端生鮮商超,果農們看紅了眼,如何打造國產奇異莓產業園,莓好佳園有妙招奇異莓對生態環境的要求不是太高,把握以下幾點,可建設一片豐產園:(一)溫度溫度是影響奇異莓生長發育最重要因素。
  • 浙江泰順仕陽鎮:青山與綠水 逐夢「綠富美」
    為了讓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仕陽鎮動員在外鄉賢董海青回鄉投資興業,成立浙江仙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引進豆腐柴加工生產線,建設示範基地、育苗基地、體驗觀光園基礎廠房。並以「公司+農場+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開發豆腐柴保健茶、豆腐柴麵條、粉條、各種糕點、藥品注射液、膠囊等系列產品,做成泰順原生態綠色食品,並建設豆腐柴種植科普示範基地、豆腐柴體驗觀光園,打造農業旅遊品牌,為項目區低收入農戶、老人、婦女等提供穩定的就業門路,帶動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實現共贏。
  • 廣東省佛山市:「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助力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日前,廣東省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結合自身職能,發布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十二項措施,其中包括推出一系列智慧財產權優質便利公共服務舉措,實施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快辦快貸」、智慧財產權保險「快保快賠」、智慧財產權糾紛「快調快處」等,助力智慧財產權全流程管理,積極降低企業智慧財產權融資成本、維權成本和經營成本,與企業共同抗擊疫情,保生產、渡難關。
  • 從承載到開放,百度百科打造知識生態圈
    作為當前中文網際網路上最大的百科全書,坐擁超過1300萬個詞條、每天4億以上用戶檢索,百度百科早已承載了中國人最廣泛知識需求,現在為何再次強調開放?先從「知識在哪裡」這個問題說起「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 智慧財產權助推昆明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這是昆明智慧財產權助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創新舉措,這些舉措立足企業所需、切實為企業帶來便利與實惠。回眸「十三五」,這樣的創新措施不斷被提出、被實踐,成為昆明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助推器。要讓企業願意創新、敢於創新,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必要的保障。昆明強化智慧財產權行政與司法雙軌保護力度,全市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領導小組從市商務局調整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推進使用正版軟體聯席會議調整充實了成員單位,進一步強化了對「雙打」工作和版權工作的統籌協調。司法行政保護也在不斷加強,「雙打」行動持續深入開展,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違法行為形成常態化高壓態勢。
  • 凝聚社會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桑植縣總商會參與脫貧攻堅典型工作...
    湖南張家界九天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利福塔蓮花埡、芙蓉橋下村等村建葛根基地1000多畝,在橋自彎青龍等村建香椿基地300多畝,帶動140戶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1500元;西蓮茶業採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125個貧困戶種茶,人均增收1200元;萬祥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與3566個農戶籤訂中藥材購銷合同,種植中藥材1.8萬畝;桑植中小企業商會與牛洞口村對接,投資12萬元,發展莓茶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