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硒」望的田野上
——慈利縣首個省級縣域公用品牌助推扶貧發展紀實
慈利縣城一角。 龔漢業 攝
慈利縣三合口茶葉。 張明濤 攝
杜仲雄花採摘。 向韜 攝
慈利縣江埡鎮蜜蜂養殖。 寧奎 攝
紅火洞溪辣椒。 楊年春 攝
上官智慧 陳 乘 陳麗丹
一載光陰,在四季輪迴中興衰枯榮。而在慈利,一株去年冬季栽下的鄉村振興之新苗,經雨露滋養,正以參天之勢在「硒」望中茁壯成長。
立足富硒厚土,共享「硒有慈利」區域品牌,慈利「硒」望田野、山嶺富民,歷經一載光陰,一條特色產業通道,引領綠水青山朝「金山銀山」轉化。
物以「硒」貴 品牌來之不易
一枚富硒雞蛋3元、一斤富硒大米20元……腳踏一方富硒土,巖泊渡鎮雙河村地裡刨出「金疙瘩」,物以「硒」貴。
隨之,「硒有慈利」縣域公用品牌戰略發展應運而生,一場鄉村振興的品牌戰役由此打響。
「硒有慈利」的首次亮相當屬去年11月18日,「硒有慈利」縣域公用品牌戰略發布會在中國中部(湖南)農博會上舉辦,湖南省首個縣域全產業公用品牌「硒有慈利」正式啟用,孵化出一張區域共享的新名片。隨後,「硒」之亮相又是驚豔。2018年11月2日,「硒有慈利」建設懇談暨招商推介會在第二十屆中國中部(湖南)國際農業博覽會上成功舉辦,慈利縣人民政府與6家企業現場籤約,籤訂5個重點招商項目,合同金額高達55.29億元。
回首「硒有慈利」的成長故事,一本本豐厚的紅利撲面而來:慈利「眾創空間」,謀篇布局「硒有慈利」運營;浙江精品農業聲名遠揚,創新耕耘「麗水山耕」區域公共品牌;慈利「眾創空間」實地取經後,集結一個個富硒產品,擁戴「硒有慈利」端坐「盟主」大位;「麗水山耕」邂逅湘西山區縣,創新紅利跨區域溢出。
在慈利,紅薯種植面積多達60萬畝,紅薯往往拿去餵豬,變現不了多少真金白銀。「硒有慈利」品牌參與者杜方元製作的無添加、純手工、自然晾曬的紅薯粉絲,香遠益清。隨之,「硒有慈利」家族添「爆款」新丁,紅薯身價跟著翻筋鬥雲。上海一「粉絲」客戶聞香識貨,豪擲150噸訂單。杜方元有些發愁,供不應求,盤算再流轉3000畝土地,深挖富硒「富礦」。
把資源稟賦文章做漂亮,「硒有慈利」摁啟「快進鍵」,匯聚1500萬產業扶貧資金,扶持百個富硒項目,遣稻米、茶葉、果蔬作第一梯隊,畜禽、水產品、中藥材為第二梯隊,方陣分明,品牌有序共建。
如今,慈利縣已有80餘家「硒」字牌農企,16個富硒產業園區,富硒產業基地150多萬畝,富硒農產品100多個,研發出擁有全國特色富硒農產品稱號的「康添牌」富硒大米、「富硒紅酒」「富硒鳳頭土雞」等一系列「硒有慈利」知名品牌,助力1萬餘人精準脫貧。
「醜柑非但不醜,反而甜了消費者、美了老百姓。」2017年11月,省委書記杜家毫赴慈利調研時,見到農特產品冠以「硒有慈利」時,點讚當地依託品牌力量,憑藉特色產業帶領農民致富的路子。
「硒」,成了慈利人脫貧致富的「密碼」,破譯「密碼」當成為慈利人的平常之事。
「硒」望鄉野 美麗戰勝貧困
張家界吹響東線旅遊號角,「東大門」慈利應聲而起。「旅遊旺縣」戰略,慈利縣委書記邱初開告訴筆者:「項目是唯一載體,招商是唯一選擇,慈利必須乘勢而上。」於是,禾田居、大峽谷玻璃橋等紛紛落戶,張家界「三星拱月」全域旅遊版圖的慈利「東之星」冉冉升空,待之大放異彩。
「百變星君」深圳禾田居集團,來慈利變出禾田居酒店、禾田居山谷。禾田居酒店設計理念,依據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寨環繞,土家特色建築別具一格。
赴一場「淨肺」之約,滿山翠綠裹心,一眼能見詩和遠方。在禾田居山谷,不傷一草一木,夜宿貨櫃客棧、露天營地帳篷,親親你我的自然;一個荒山溶洞,洞開湖南最大洞穴餐廳;土家農耕文化體驗館,向熱愛生活者敞開懷抱,返璞歸真置身原始淳樸氛圍。
七次鑽探、七度中外專家研討,十年磨一橋,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雲天渡」,讓慈利瞬間爆紅。
「一橋興則百業興」。玻璃橋所在地三官寺土家族鄉羅潭村,原系慈利最偏遠、最貧困地區之一。大峽谷景區注資3200萬,修築村組公路,化解山民世代出行難。村民們土地入股,「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就近就業分享景區紅利。「人回家、錢回流、大地回春」,羅潭村借著「東風」一舉摘帽。
慈利,自把「硒」品牌植入當地旅遊產業後,一股澎湃激情催生了無窮動力,一種磅礴力量助推全面小康。
憧憬「硒」望 助推戰略發展
如今,富「硒」產業在慈利按下了「快進鍵」,成了老百姓發家致富的「摩斯密碼」,已初步形成了以稻米、茶葉、果蔬為第一梯隊,以畜禽、水產品、中藥材為第二梯隊的一批富硒綠色產業。
回首過往,收穫滿滿;展望未來,卻是喜憂參半。
不同於歷史文化積澱而成的品牌,「硒有慈利」是通過科技、策劃、包裝而來,品牌定位不夠清晰,品牌的龍頭帶動力尚且不夠,品牌價值內涵沒有完全彰顯。因此,品牌亟待提升是未來「硒有慈利」發展必須重視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發揮「硒有慈利」作為縣域經濟總抓手的作用,2018年11月2日,一場「硒望對話」在第二十屆中國中部(湖南)國際農業博覽會上展開,全國各領域知名專家為「硒有慈利」品牌現狀「把脈」,為未來發展開出「藥方」。
「對於縣域經濟來講,還是要有核心、有關鍵、有優勢的產業。」慈利縣委副書記、縣長高靖生說,當前網際網路營銷的思路是「非爆款不電商」。
「硒有慈利」的發展,必須聚焦優勢產業,打造特色農業區,推出一兩個核心、關鍵、優勢的龍頭企業來帶動產業發展。
作為張家界的「東大門」,慈利境內的張家界大峽谷景區自2016年試營業以來,接待遊客620萬人,實現銷售收入10.24億元,上繳稅收2.2億元。隨著國內外遊客的大量擁入,也讓「硒有慈利」看到了未來的曙光。面對專家的「問診把脈」,「硒有慈利」當走出一條「富硒農產+特色美食+魅力景點+濃鬱風情」的農旅產業融合的發展道路,為「硒有慈利」注入更多鮮活的血液。
當旅遊遇上農業,未來的富硒鄉野定會魅力四射。瞄準方向構築地域價值版圖,「中國富硒食品產業化基地縣」慈利,以「硒有慈利」總攬,造一個品牌、興一方產業。富硒資源化作富民資本、脫貧攻堅亮「利器」,釋放產業扶貧強勢動能,為鄉村振興貢獻出可推介、可複製的「慈利樣本」。
「硒有慈利」,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