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保健意識也強了,富硒農產品就進入了高端消費市場。」說這段話的,並不是商場的銷售人員,而是來自海東市平安區白沈溝富硒果蔬種植示範園區內務工的農民。
「富硒西紅柿、富硒紅提葡萄還有富硒雞蛋、富硒大蒜、富硒土豆、富硒油菜、富硒牛羊肉……」在種植示範園區常年務工的農民李索元如數家珍。他告訴記者,以前種地,都不知道啥是硒,這幾年,通過種植富硒果蔬,十裡八鄉的鄉親們都知道,這含硒的土地裡長出來的作物都是「寶貝」。
從純粹的硒概念,到一批批硒產品與公眾見面,如今,在田間地頭,農民對「硒」從陌生到熟知;在企業市場,「硒」字號農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
「全面提昇平安區富硒產業發展能力和水平,打好富硒『金招牌』,推進區域品牌建設及影響力升級是關鍵。」平安區高原富硒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管委會主任周起福說。
一個「硒」,為這片廣袤的田野帶來了強勁的新動力。手握「高原硒都」金字招牌,如何借勢用力,讓平安「高原、富硒、綠色、有機」的富硒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我們看到,其產業正在與品牌共同成長。
富硒農業,光有「硒」資源還不夠
「農產品對硒的吸收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土壤富硒只意味著有利用潛力,富硒土壤生產出來的不一定是富硒產品。」省相關農業生態研究專家認為,發展富硒農業,需要通過水肥管理、使用土壤調理劑、品種優化等調控措施,活化土壤有效硒,提高農產品含硒量。
2015年,「80」後的撒拉族小夥韓忠祥創辦了海東市仙草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這是全省首家通過公司+合作社的模式打造的高科技富硒金絲皇菊種植產業基地。
「我們通過科學技術,提高土壤中有效硒含量,進而提高作物含硒量,不僅能增強作物長勢,還能鈍化土壤中的重金屬,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種植生產出名副其實的富硒農產品。」韓忠祥告訴記者:「田間種植的金絲皇菊剛剛過了採摘期,現在全部儲藏在車間進行生產包裝,儘管每朵金絲皇菊的價格要比普通的高出近三成,但一直供不應求。」
「是因為金絲皇菊的品質好,所以價格略高嗎?」記者問道。「不僅如此,我們的產品能夠得到市場認可,還因為我們打出的是『高原富硒』的品牌。」韓忠祥津津樂道:「經過檢測含有硒的金絲皇菊很受消費者歡迎,在有限的土地上依靠產量增收太局限,只有『人無我有』的特色品牌,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富硒』這個品牌可不是隨便用的,我們在富硒的土地上種植燕麥,再將含有硒的燕麥作為飼料進行養殖,通過科學、規範管理,養殖場的生豬和豬肉不僅通過農業部無公害的檢測和認定,也通過了人體所需要的『硒』等微量元素的檢測。」在合鎮新莊村聯勝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生豬養殖基地,負責人王勝江拿著一疊檢測報告向記者介紹。隨後,記者走進養殖場看到,衛生除菌的場房內配置了母豬限位欄、產床、保育床等養殖設備,採用了自動給料等既科學又環保的養殖技術。
在富硒的土地上,養殖業如何物以「硒」為貴?「標準和監管必須嚴格!」周起福告訴記者:「我們對於貼富硒標誌的農產品要求非常嚴格,只有經過相關農產品檢測中心檢測硒含量,達標才可以貼標誌。」
同時,硒產業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農產品質量上的改良,更給農戶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我們合作社通過採用免費提供仔豬和收購育肥豬的方式引導廣大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使最終年出欄量達到2萬頭,養殖收入達到2600萬元,帶動養殖農戶1000戶,戶均增收2萬多元。
富含『硒』元素後的畜產品市場售價比一般農產品高30%到50%,即使這樣依然會供不應求,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王勝江感慨。
努力將「富硒地」變為「富裕地」
深冬時節,收穫的大量馬鈴薯需要及時入窖儲藏,記者在三合鎮仲家村田寶馬鈴薯種植合作社看到,一輛輛滿載馬鈴薯的貨車正在忙碌地運輸著,負責人陳正邦一邊清點數量,一邊對記者說:「我從事馬鈴薯銷售十幾年了,沒想到,如今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的『富硒馬鈴薯』能比市場價高出20%。估計儲存的這些馬鈴薯,一個冬季就會銷售一空。」
近年來,平安區重點發展富硒投入品、富硒農產品深加工、富硒功能性食品和生物醫藥等重點產品,並通過網際網路+扶貧、富硒文化體驗等營銷策略,藉助「一帶一路」建設的難得機遇,全面提昇平安區富硒產業發展能力和水平,打好富硒「金招牌」,使更多企業與硒結緣。據統計,目前,全區已有24家從事富硒種養和加工企業生產的30多種富硒農產品暢銷省內外,年產值達1.2億元。富硒產業步入了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我們已有馬鈴薯種植基地、燕麥種植基地、苦蕎麥種植基地、金絲皇菊種植基地、牛羊養殖基地、果蔬生產基地、油菜生產基地、大蒜種植基地……」平安區區長汪源來說:「在這些生產基地的基礎上,我們積極打造富硒馬鈴薯產業鏈、富硒大蒜產業鏈、富硒燕麥產業鏈、富硒肉類產業鏈和富硒油菜產業鏈。堅持把富硒產業作為提升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充分發揮富硒資源優勢,推進富硒產業開發。同時,不斷提升富硒產品檢測研發能力,加強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檢測,確保富硒產品質量安全,規範富硒產品市場,穩定市場秩序,引導硒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平安區擁有富硒土壤面積600多平方公裡,且與全國其他富硒區相比,具有富硒土壤面積較廣,富硒地層較厚,無有害伴生物、無汙染、無重金屬殘留,宜於開發利用等優點。2015年,首次被評為「中國十大富硒之鄉」,享有「中國高原淨土富硒區」「中國高原富硒養生區」和「高原硒都」的美譽。
為支撐富硒產業發展,2010年以來,平安區出臺了一系列富硒產業開發管理政策和規劃,成立了平安區高原富硒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管委會辦公室,制定並頒布了《東部農業區農畜產品硒含量分類標準》,為強化富硒農產品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中,平安區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三位一體」的發展戰略,不斷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一批上規模、有影響力的富硒龍頭企業集群的形成,成為「高原硒都」建設加速度的縮影。
找準支點,撬動新「硒」望
富硒產業,一邊牽繫農民增收,一邊牽繫人們健康需求,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新引擎,平安區依託稀有的富硒資源正在迎來農業轉型升級的又一個新的春天。
12月20日,記者在海東市中意富硒雜糧開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在忙碌地生產包裝富硒蕎麥,廠外站滿了前來參觀學習的考察人員,公司負責人祁之福向大家介紹:「我們以種植富硒蕎麥為主,年產量20萬噸,年產值預計在700萬至1000萬左右。我們的富硒營養麥已檢測出硒含量為0.044mg/kg……我們通過統一標準、統一商標、統一包裝、統一價格、統一銷售,除了建立運營公司,還整合現有資源,搭建起了產業協會、電子商務、檢驗檢測、質量追溯、展示展銷、產業園區等公共服務平臺,全力打造『青字號』的富硒農產品『金招牌』。」
無疑,品牌是高質量的代名詞,是企業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在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加強品牌建設,培育更多如「高原硒都」的優秀品牌,不僅是補短板的需要,更是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的必然要求。
如何找準支點撬動新「硒」望?平安區積極實施「高原硒都」品牌戰略,區財政每年安排資金1000萬元,專項用於富硒產業發展和宣傳推介工作。成功舉辦了兩屆「高原硒都富硒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富硒產業招商引資暨產品推介會,中央電視臺對平安富硒產業做了全方位報導,有力推進了富硒產業走出青海,走出高原,走向全國。
同時,依託高原旅遊產業及富硒農產品資源,全力打造集生產、加工、培訓、研發、貿易、博覽、休閒於一體的高原富硒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示範園,以生物技術和精深加工技術為突破口,重點培育扶持富硒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富硒功能性食品、富硒保健品等科技性龍頭產業,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優質的服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引進企業通過「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入園集聚發展,形成富硒產品產業集群,發揮集聚效應,推進富硒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並積極培育一批新型富硒產業龍頭企業,鼓勵和扶持具有一定基礎和規模、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競爭力強的加工企業發展壯大,走「專、精、特、新」的發展路子,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科技含量高、叫得響的拳頭產品,做大、做強、做精青藏高原富硒新品牌。
肉質豐厚、甘甜爽口的西甜瓜;脂肪均勻、不羶不腥的羊肉;色澤鮮豔、營養豐富的蔬菜……我們看到,從這片富硒的沃土中走出的「高原硒都」富硒品牌農畜產品,正在被全省乃至全國各地人們所認識和歡迎。(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