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傳統製造業重塑計劃」瞄準高精尖 做足小文章 撬動大市場

2020-12-02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5月8日訊(記者 周琳子) 直徑只有6毫米的馬達,在智能穿戴類馬達市場佔有率居全球前列;外徑僅有3毫米的軸承,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內徑只有0.07毫米的穿刺胰島素針針頭,迅速佔領德國市場……這些由溫州企業製造的「小傢伙」,如今在各自業界引發不小的震動。

  疫情期間,作為民營企業大市,溫州製造業企業憑藉苦修內功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牢牢抓住了手中的訂單。位於樂清的寶龍電子集團有限公司,非但沒有損失訂單,在復工復產後,還新增了2000萬元訂單。如今,溫州傳統製造業正在迅速擺脫以往依賴成本優勢、產業層次不高的狀況,而是越來越善於在「小」字上做文章,撬動大市場。截至目前,溫州進入省「專精特新」培育企業庫的企業數連續3年居全省首位。

  近日,記者來到寶龍電子的研發車間,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才發現,研發臺上一粒金屬小塊,竟然就是世界上最小的馬達。馬達雖小,卻裝著15個配件,經過4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寶龍電子通過新材料應用和設計升級,實現了體積縮減。正是這一突破,引得全球智能穿戴類和電子消費品製造企業的訂單紛至沓來。當前,該企業已獲62項馬達專利,多個產品被認定為「國內領先」。

  同樣愛做「小」文章的,還有穩居行業龍頭的人本集團有限公司。內孔徑1毫米、外徑3毫米、高度1毫米,這種特微型深溝球軸承比一粒珍珠米還要小,主要用於紅外微型壓縮機內。人本集團軸承車間裡,128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每天能生產微型軸承超100萬個,但仍舊滿足不了市場需求。該項目負責人吳德建告訴記者,疫情期間,醫藥器械訂單激增,精細的醫療器械內不可缺少的便是特微型深溝球軸承,企業緊急加班製造新生產線以擴充產能。

  溫州製造業為何與產品體積「過不去」?寶龍電子總經理林方魁道出其中奧秘,該企業創立之初,主要生產電話叉簧開關,市場佔有率最高達85%。然而,隨著同業競爭日益激烈,電話市場份額逐漸縮減,只有做精產品、精耕細分市場,才能脫穎而出。「過去是等著客戶的需求開發,現在我們主動用新技術引領產品設計方向。」林方魁說。

  為引導傳統製造企業邁向高精尖,溫州啟動傳統製造業重塑計劃。該計劃實施產業精準培育、產業鏈基礎再造、供應鏈優化提升、產業空間拓展、專業人才集聚、創新能力提升、全領域智能改造、品牌拓展八大行動,引導傳統製造業構建電氣、鞋業等五大傳統支柱產業及若干縣域特色產業的「5+N」集群。如人才集聚方面,去年以來溫州市本級人才專項資金增值1.2億元,聯動全市形成超10億元的人才投入。「招賢令」下,溫州首次實現人才流入數量大範圍「扭虧為盈」。

  貝普醫療生產的穿刺胰島素針針頭內徑只有0.07毫米,人體扎針時幾乎感覺不到疼痛,遠銷海外;金橋銅業生產的柔性銅連接產品,最小尺寸只有3毫米厚、5毫米寬,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穩居行業第一;韓宇光電科技生產的led支架只有米粒的一半大小,年產量超過100億顆,國內市場佔有率達七成……在溫州,主動做精市場、做深專業的傳統製造業轉型企業正快速成長,為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釋放強大動力。


相關焦點

  • 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支撐高精尖項目快速落地
    原標題: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支撐高精尖項目快速落地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全面投入運營、中關村(房山)高端製造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啟用、中關村智能應急裝備產業園揭牌……10月30日,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的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傳來一連串好消息,以此為起點,這個北京唯一以「製造業」為名的園區,正式按下高端製造業發展的「加速鍵」。
  • 2021中國轉向「震動四鄰」,「內循環」撬動世界經濟
    不是中國融入世界,而是中國在用國內經濟撬動國際市場。中國正在以自身內部的經濟整合,構建新的「市場結構」,從而影響著世界經濟。202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概念。這些看似形而上的宏觀表述,實際上無不在說明中國經濟將在2021年之後發生大的變革。
  • 第十七屆全國溫州商會年會召開,共推溫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12月1日,以「新格局 新溫商新使命」為主題的第十七屆全國各地溫州商會年會召開,400餘位全國各地溫州商會負責人和溫商代表,溫籍上市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及浙大校友代表齊聚家鄉,共話桑梓之情,共商發展之計,共促內外溫州人互動融合發展,共推溫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浙江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陳偉俊為大會發來賀信。
  • 兩齡童手指並指畸形 溫州醫生「借骨」重塑
    10月12日至13日,「愛心溫州·善行天下·大拇指工程」大型公益慈善項目走進南京,在南京兒童醫院,來自溫州、上海、青島、武漢、哈爾濱等地的專家為11名手足先天性畸形患者做了手術。昨天,這些患兒手術後複查,恢復良好。  來自江蘇的2歲小趙是這次活動的受益者之一。小趙的手術由大拇指工程的倡導者高偉陽教授和丁健醫生負責。
  • 企業走訪隨筆:對溫州服裝發展的思考
    溫州服裝業亦是走在全國前列,妙果寺服裝市場門庭若市,溫州服裝品牌聞名遐邇。 走出去的服裝品牌vs溫州品牌 然而時過境遷,曾經在永嘉烏牛做皮革的一撥人去了海寧皮革城,曾經妙果寺市場開店的一撥人去了廣州的白馬商場,杭州的四季青,桐鄉的濮院,武漢的漢正街。曾經在溫州做品牌的那撥人,去了上海、廣州等地打造出時裝帝國。
  • 緊抓內外市場 做強產業文章-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為進一步推動包括製造業企業在內的實體經濟品牌建設,龍港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設立「品字標浙江製造」獎勵機制,預計發放「浙江製造」標準、品牌獎勵200萬元左右。今年,計劃立項發布「浙江製造」標準4項,爭取新增「品字標」企業2家,為新時代龍港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活力。
  • 北京經濟為什麼要走向高精尖?
    在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下,工業產品向「高精尖」升級、通過「退二進三」大力發展服務業等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方向。進入21世紀,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成為產業高級化發展的方向。然而,隨著經濟體量和產業規模的擴大,北京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北京本身是一個缺水、缺地、資源短缺、環境容量有限的城市,傳統產業過多會佔用寶貴的資源,資源和環境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
  • 溫州助推科技成果產業化、市場化「加速跑」!企業升級熱潮湧現,創投火爆!
    孵化器還為溫州傳統產業注入了「新動力」。入駐孵化器的溫州數智芯科技有限公司起源於福建廈門,專門定位於傳統製鞋企業的數位化改造。企業研發了數智芯鞋業數位化智造平臺,能幫鞋業工廠實現生產全流程的數位化管控。「我們的平臺可幫企業降低40%的生產成本,在『鞋都』溫州大有可為。」入駐孵化器不久的公司CEO沈凡星對未來充滿信心。
  • 浙江連續4年召開改造提升推進會——從1.0到2.0,傳統製造業升級記
    浙江在線11月24日訊(記者 夏丹 葉詩蕾 通訊員 張澤民) 傳統製造業佔浙江實體經濟的半壁江山。前不久,浙江省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現場推進會召開。這已是連續4年,浙江圍繞傳統製造業召開改造提升推進會了。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推進會上,浙江提出了「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2.0版」的全新口號。
  • 這場「擂臺賽」,看溫州各地如何亮曬大比拼
    高水平推進平臺提質,聚力打造「萬畝千億」平臺和溫州國家自創區「瑞安園」,加快建設東新數字經濟智匯谷等標誌性項目。高質量推進產業提升,大力實施「3+7」傳統製造業重塑行動計劃、戰略性新興產業「515」新三年計劃,推進智能製造「個十百千萬」工程,開工智能化改造項目200個以上。
  • 溫州各地奮力衝刺「全年紅」!
    聚焦轉危為機 提升產業競爭力鎖定「兩個健康」先行區創建,以承辦全省產業集群數位化推進大會為契機,紮實推進傳統產業重塑、企業智能化改造,確保全年實施智能化技改100家以上,新增「小升規」企業40家,上市輔導5家、報會3家。
  • 央地密集謀劃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首次提出要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穩增長的重要依託,引導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做強做大新興產業。多部門圍繞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密集落實支持政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明確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擴至全部製造業,促進企業加快設備更新,促進位造業轉型升級。工信部加快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重大工程。
  • 看溫州「十四五」如何...
    趙用 攝  實施新一輪「大建大美」三年行動計劃,重塑五馬街區「鬥城記憶」,展現「溫州外灘」、三垟「生態客廳」和中央綠軸「活力走廊」城市新貌,打響甌江夜遊、塘河夜畫等月光經濟品牌  首批4個省級未來社區試點全面開工、第二批新增入選4個  新建鄉村振興示範帶36條、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產業類項目147個  建成市級美麗鄉村標杆鄉鎮40個、樣板村80個
  • 溫州各地一把手繪出發展「路線圖」
    狠抓項目攻堅做強投資硬支撐  堅持「大招商、招大商」,瞄準央企國資、行業領軍企業,綜合運用雲招商、產業鏈招商、新鄉賢招商,確保實現溫商回歸到位資金65億元、回歸稅收超3.5億元,全年再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4個。
  • 楊元慶:中國製造業正被雙向擠壓 需智能化發展
    當下的中國製造業正處於被雙向擠壓的局面,發展中國家正在和我們爭奪中低端的製造業,發達國家也紛紛出臺保護和激勵政策,引導高端製造業回流。他表示,中國製造業企業要從雙向擠壓中去突圍,急需丟掉低效低質的「小米+步槍」,用高精尖的武器來武裝自己,智能製造無疑是實現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的利器。
  • 內蒙古開魯縣:小豆包「粘」牢大市場
    走進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麥新鎮鑫聖月齋傳統手工食品加工廠,撲面熱氣中和著粘豆包誘人的香甜。2018年,李連平瞄準日益火爆的粘製品市場,整合5家小作坊建成佔地580平米的傳統手工食品加工廠,而且註冊了商標。工廠根據時節生產粽子、年糕、粘豆包、驢打滾、粘火勺等清真系列粘製品。產品熱銷通遼市各旗縣市區,遠銷新疆、雲南多地,年均銷售近10萬斤。
  • 溫州:從中國鞋都走向世界鞋都 鞋革業「機器換人」放開前行手腳
    作為老牌鞋都,溫州鞋革製造業有7個中國名牌產品、82枚中國馳名商標、196家中國真皮標誌企業,佔全國鞋革行業品牌榜半壁江山……溫州鞋品牌還參與了各種國家大型活動,如前不久剛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奧康聯合北京公安部共同研發,專門為上千名上海公安幹警提供警用男單皮鞋;紅蜻蜓「智慧門店」項目則出現在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是鞋服行業為數不多的參展商之一。
  • 東方電氣:做裝備製造業領跑者
    「要做行業領跑者。」王計說。  主業:專注產業高端  提起市場競爭,有兩件事讓王計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東方電氣旗下累計投資18.33億元的多晶矽項目停產。峨眉半導體廠有中國第一條多晶矽生產線,培育出眾多人才。然而就在一年半前,廠裡多晶矽項目停產。「行業產能嚴重過剩!」
  • 北航溫州研究院與溫企 共建智慧製造創新中心
    溫州網訊 昨天,北航溫州研究院製造工程中心與自動化裝備工程技術中心在龍灣正式揭牌。在「智慧製造高峰論壇」上,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浚在內的四位專家做主題演講,為龍灣由傳統製造向先進「智能製造和智慧製造」轉變支招。
  • 多部委發力推動 中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大潮來臨
    「傳統製造業普遍利潤都不算很高。當初(數位化改造前)我們想的是,哪怕提升了1%的利潤,都可以接受,但後來的賦能效果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提到已經開始的數位化轉型,河北安迪模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桂顯難掩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