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助推科技成果產業化、市場化「加速跑」!企業升級熱潮湧現,創投火爆!

2020-10-15 溫州發布

每一位科學家都夢想著將自己的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但是,從實驗室到抵達用戶手中,這一路不是坦途,需要跨越產業化火山、市場化冰山、融資高山。

去年,首屆世界青年科學家(溫州)峰會舉行,催生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孵化器—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園—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基金(簡稱「一器一園一基金」)運營模式,開創了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三界融合」的創新路徑,為科技成果開花結果提供陽光雨露,營造出創新創業的最優生態,讓青年科學家的天才之火越燒越旺。

溫州,正以「一器一園一基金」為主抓手,以創投資本為紐帶,引流溫商資本加速流向高新技術產業,催熟一個個青年科學家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市場化;引育一批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為溫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注入內生動力,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三界融合」創新路徑越走越寬闊。

溫州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規劃圖

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破繭而出

破繭成蝶,孵化器孕育科創「生力軍」。

溫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是浙南、閩北、贛東地區唯一集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眾創空間三合一的「國字號」科技園,集聚國家重量級領軍人才43人,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0家、科技企業103家。

溫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 市科技局供圖

2019年10月,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孵化器落戶於此,總面積4.3萬平方米、首期1.26萬平方米。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已註冊入駐29家企業。正是在這裡,知名科學家、鵬程實驗室主任助理梅濤博士將有著十餘年科研沉澱的無人駕駛技術進行產業化,開發出無人駕駛環衛清潔機器人和仿生機器人等系列產品,部分產品屬於國內首創,整體技術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青峰基金以投資為抓手,引進該項目在青科孵化器落地,並幫助對接用戶企業,實現了新興產業的快速落地。

孵化器還為溫州傳統產業注入了「新動力」。入駐孵化器的溫州數智芯科技有限公司起源於福建廈門,專門定位於傳統製鞋企業的數位化改造。企業研發了數智芯鞋業數位化智造平臺,能幫鞋業工廠實現生產全流程的數位化管控。「我們的平臺可幫企業降低40%的生產成本,在『鞋都』溫州大有可為。」入駐孵化器不久的公司CEO沈凡星對未來充滿信心。

首屆世界青年科學家(溫州)峰會大大提升了溫州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加速推動溫州與全球科學家和更多的科研院所對接合作。」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孵化器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以「資本驅動」為特色,圍繞數字經濟、智能裝備、生命健康、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前沿新材料等五大戰略新興產業,依託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科技人才資源,深度整合全球溫商資源和長三角創投資源,全力打造新時代科創中國示範窗口。

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孵化器 市科技局供圖

園區多點開花賦能企業升級

配置全球科創資源,平臺是硬支撐。

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園項目作為「一園一器一基金」峰會成果承接落地重要平臺之一,聚焦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成果產業化落地發展,首期以200畝的溫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為核心,二期以溫瑞大道為主軸,自北向南連線溫州高教新區總計500畝產業「塔尖」基地,著力構建世界青年科學家千億級產業園區。

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園10月9日開園(圖為項目效果圖) 市科技局供圖

隨著各類科技項目紛至沓來,「一園」將成為世界青年科學家科技成果轉化和成熟項目落地的沃土。

「藉助峰會契機對接人才團隊,公司乘勢加大了創新的投入。」溫州芽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為中國製造型外貿企業提供數字媒體營銷服務的科技型企業,去年入駐溫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CEO經靜介紹,依託科技園平臺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在抗擊疫情中搶抓到了發展新機遇,「我們用直播連線為企業客戶精準抓取目標群體,將國內的產品『空投』到國外採購商手上。」

更多的高科技企業看中了平臺的集聚效應。研發分子影像高精尖技術的北京數字精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籤約入駐的項目之一。「入駐後能和中科系單位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公司負責人王妮娜表示,結合溫州的醫療資源和高校資源實現突破發展空間。

撬動民間資本牽手科創項目

一個支點,撬動一方資金。

科技企業從誕生、成長到壯大需要一系列科技金融服務。在民營經濟大市的溫州,撬動民間資本被賦予了更高期望。

今年5月,由溫州市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參與設立的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基金完成工商註冊,並正式開啟項目投資進程。基金總規模20億元,一期規模2億元。

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基金籤約儀式 圖自甌海發布

10月12日,溫商毛俊豪拿到了「浙江妙活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營業執照。這家研發生產銷售特醫食品企業的誕生,獲益於首屆世界青年科學家(溫州)峰會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投融資對接會的活動,通過維度資本的牽線搭橋青年科學家李青山博士研發的口服蛋白類與腸道菌類特醫食品項目對接給毛俊豪等三位溫州企業家,首期投資2000萬元,李青山博士以技術作價入股,與溫商合股成立「妙活氏」。目前首批「妙活氏」產品在下月即將上市。

「推動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三界融合,就是讓更多的民間資本在創投資本引領下推動科技成果開花結果,藉助溫商全球網絡,快速聯動協同打開市場。」維度資本是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一器、一園、一基金」創新路徑模式的運營執行單位,董事長厲漢華介紹說,目前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基金已儲備擬投資招引首批50多個院士、專家等高層次人才領銜的創業項目。目前,基金儲備項目達22個,其中已立項項目7個,完成盡職調查項目3個。

在基金的帶動下,更多的民間資本汩汩流向溫州的科技企業。數據顯示,全市1-8月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速達到13.2%,高於工業投資5.8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2.8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工業增加值增速2.3個百分點。

播下一顆火種,最終將積蓄起強大的力量。

可以看到的是,溫州探索的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三界融合」創新路徑效果初現。隨著「三界融合」的深入,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項目在溫州落地生根,發揮帶動和引領產業轉型的效應,加速賦能溫州高質量發展。

蘇巧將 攝

未來已來!溫州創新澎湃動力,勢不可擋

溫州,站在科學的拐點上

資料:溫州日報、市科技局、市科協

記者:鄒雯雯 周大正

編輯/版式:陳迪

你的每個贊和在看,小布都喜歡!

相關焦點

  • 溫州,站在科學的拐點上
    這是中國第一輛混合動力車,也是當時全球充電跑得最遠的混合動力車。據統計,1978—1985年間,溫州地區獲得國家級、部省級獎勵科技成果達202項。「世人都誇溫商聰明,這是有『基因』可尋的。」生於溫州的構造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金振民不吝為家鄉「應援」:「除了企業家,溫州還是科學家的搖籃。」
  • 國內外科技大咖雲集溫州迎盛會,各界人士殷切寄語
    溫州將鞏固提升「一器、一園、一基金」(即產業孵化加速器、世界青年科學家創業園、20億元青科會產業基金)的運營模式,以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帶來的人才科技資源為依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成熟項目落地;將圍繞「十百千」目標(落地10個平臺、落地100個人才科技項目、服務1000家企業),梳理對接16個創新平臺
  • ...實驗室首批概念驗證項目亮相 跑好科技成果轉化「最先一公裡」
    作為首批中關村開放實驗室概念驗證項目,這些技術有望藉助概念驗證項目計劃,坐上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轉向產業化落地的「快車」。「躺」在高校科研院所實驗室裡的科研成果,唯有加速走向生產線,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價值。為聚焦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最先一公裡」,「填平」實驗室基礎研究成果與可市場化成果之間的鴻溝,中關村管委會面向人工智慧、5G、虛擬實境、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智能裝備、新材料等7個高精尖產業領域,啟動了首批概念驗證項目徵集工作。
  • 【求真|第5期】吳小英:以創新平臺建設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同時,建設創新平臺是落實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創新大會精神的重要行動,是創建創新型縣的重要落腳點,也是匯聚創新資源的重要抓手。創建獨立完整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技術研究及產業化轉變步伐,是現代企業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形勢、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對加快永嘉縣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 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正式啟航 這些重磅舉措助溫州精彩蝶變
    此次合作計劃通過5年努力,累計引進培育在溫州(主要在甌海、含杭州前孵化基地)註冊落地科技型企業100家,總體形成從科技研發到成果產業化的產業發展生態鏈;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110人;設立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溫州分院;根據產業需求聯合培養研究生(含在職研究生)250名以上;累計為溫州特別是甌海區引進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取得發明專利申請200項,發明專利授權50項;浙江大學溫州科創小鎮建設啟動後
  • 提升溫州科技創新活力!浙大溫州研究院10個研究中心授牌
    提升溫州科技創新活力!生命健康分論壇暨醫療產業高端人才交流會在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舉行,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醫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智慧醫療健康研究中心、精準醫療研究中心、智能診療設備製造研究中心、數據智能研究中心、智慧建設研究中心、建設工程BIM應用聯合研發中心、納米新材料研究中心、新型建材研究中心、柔性包裝機械研究中心等十個研究中心授牌成立,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進一步提升提升溫州科技創新活力。
  • 溫州:溫州市科技支撐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溫瑞塘河底泥處理處置技術」、「圍海造地灘涂淤泥硬殼層處理關鍵技術研究」、「電子廢棄物拆解區鉛汙染水平及人群效應研究」「溫州淤泥質軟粘土地下工程施工環境影響分析及沉降控制關鍵技術研究」等一大批實用的土壤汙染防治科技成果獲得轉化推廣,有力地促進了溫州市土壤汙染防治產業的發展。
  • 上海微系統所俞躍輝:打造獨特的「三位一體」產業化模式
    上海微系統所提供技術研發平臺,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提供中試化產品與技術轉化平臺,上海新微科技集團提供科技創投融資與產業化平臺。依託「三位一體」協同創新發展模式,上海微系統所的科技成果能較快地實現轉移轉化,在轉化的過程中也進一步推動了產學研的融合創新。這是上海微系統所與地方科技創新體系有機結合,大膽探索機制體制創新的結果。
  •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同時,立足科技創新行業優勢,協調省科技廳和省蜂研所幫助包保的柳河縣長安村發展養蜂產業,高質量完成行業脫貧任務,全面選派科技扶貧特派員,為精準脫貧提供科技助力。聚焦「效」字抓落實,創新引領發展。把主題實踐活動貫穿「加快推進新時代通化綠色轉型全面振興十大行動計劃」工作全過程,積極引導全體黨員幹部激發出工作熱情和進取精神,全力推動科技創新。一是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轉化成績斐然。
  • 深創投總裁孫東升退休獨家回應:休息了,幹老年人該幹的事
    從深創投離職後,鍾廉將遠赴北京出任北創投總經理。鍾廉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碩士研究生。此前任深圳發改委高技術處處長。鍾廉加入深創投後專注於TMT、網際網路和電子信息技術產業方面投資,包括深圳天威視訊、柔宇科技、華大基因、萬林物流、中新賽克等項目,擁有豐富的產業政策和基金管理經驗。
  • 昌發展「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即將啟幕
    基於沙河高教園區良好的科研、人才及創新資源,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在調研中指出:「要打造以奇點中心為中心的校城融合示範基地,加快沙河高教園校城融合建設,推動高校成果儘快實現資本化、產業化。同時,支持引入具備一定規模,發展潛力大的優質企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幫助企業引入產品經理,市場開發人才和產業投資基金,提升創業企業市場化水平。」
  • 合肥在量子科技賽道上「加速跑」
    在合肥高新區雲飛路兩側,密布著20多家量子科技企業,被稱為「量子大道」。在這條路上,量子猶如一束光,指引著熱愛探索的人們堅定前行。國盾量子是我國第一家從事量子信息技術產業化的企業,是全球少數具有大規模量子保密通信網絡設計、供貨和部署全能力的企業之一。今年7月,國盾量子在科創板成功上市,成為國內量子通信領域首家A股上市企業,深受資本追捧。
  • 加速構建科技孵化育成全鏈條
    孵化器通過為新創辦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物理空間和基礎設施,提供一系列服務支持,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幫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與發展,成為各大城市搶灘布局的高地。
  • 一座城市能為科技「後浪」提供什麼
    「三界融合」激活承接平臺一座城市能為科技「後浪」們提供什麼?作為主辦城市,溫州乘著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東風,正呈現科技創新「高原崛起、高峰凸顯」之勢:各路英才紛紛集聚,高端創新平臺高光亮相,國際創新合作舞臺越發廣闊,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的「三界」融合創新成效初顯。
  • 再迎重要政策突破 成都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升級版」來了!
    「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重大任務,也是激勵創新創造、促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的迫切要求。」成都市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實施方案》中,不僅有多個創新舉措走在全國前列,還進一步拓展了改革範圍,是成都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的「升級版」。具體來說,《實施方案》重點提出了六個方面的創新。
  • 一座城市能為科技「後浪」們提供什麼?
    「三界融合」激活承接平臺一座城市能為科技「後浪」們提供什麼?作為主辦城市,溫州乘著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東風,正呈現科技創新「高原崛起、高峰凸顯」之勢:各路英才紛紛集聚,高端創新平臺高光亮相,國際創新合作舞臺越發廣闊,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的「三界」融合創新成效初顯。
  • 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怎麼建?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創新中心……
    溫州網訊 共建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孵化等六大功能為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打造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製造等六個產業創新中心,在杭溫兩地搭建前孵化器、科技企業孵化器、科創小鎮等系列創新創業載體……  昨日下午,溫州市人民政府、甌海區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三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
  • 科技含量爆表!22個「一區一廊」重大科創項目今天集中開竣工
    22個能級高、潛力大、帶動力強的重大科創項目(平臺)集中亮相,為溫州進一步形成「高峰凸顯、高原崛起」創新發展態勢、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按下了加速鍵。 這是繼全市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推進大會召開之後,溫州創新發展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再次吹響了後疫情時代搶佔創新發展高地的衝鋒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