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國家高新區火炬創新創業園(下稱「火炬園」)一路走過,清華大學城市安全研究與監測中心、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等創新平臺、多功能廳、商務酒店、健身房一應俱全,300多家企業正在孵化、成長。
創新,是城市進步的臺階。孵化器通過為新創辦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物理空間和基礎設施,提供一系列服務支持,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幫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與發展,成為各大城市搶灘布局的高地。
筆者從佛山市科技局獲悉,自2015年佛山開展孵化育成體系建設工作以來,通過持續完善激勵政策,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採取項目培育和後補助等多種有效措施,基本構建起一套完整的孵化育成體系。目前,佛山科技企業孵化器共105家,其中國家級22家、省級10家。
厚植本土為產業轉型提供動力
「智能裝備製造和新材料是我們孵化企業的主打方向,我們的定位就是為區域培育1至2個新興產業。」佛山南海力合星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下稱「728創域」)總經理劉峰介紹,主導產業類型的企業佔園區孵化企業的七成以上。
劉峰從擔任深圳清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研究諮詢總監,到南海區丹灶鎮副鎮長,再到728創域的聯合創始人,他的身份變化折射出背靠科技力量、政府支持的孵化器的成型過程。
「孵化器與丹灶產業發展規劃相結合,涵蓋先進位造、新材料等丹灶大力發展的產業領域,為區域發展提供創新動力。」劉峰說,孵化器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引入科技型企業作為新鮮血液,助推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打造區域創新創業標杆。
以此為目標,728創域走出不少成功的「畢業生」。例如,從事五軸聯動高端數控工具機研發的廣東原點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成功孵化並最終成為廣汽豐田發動機公司首家一級國內裝備供應商,該公司也是廣東省科技創新專板首批掛牌展示企業。
今年5月,在南海區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728創域和中峪智能機械裝備孵化中心(下稱「中峪智能」),獲得國家級孵化器授牌,13家南海企業、佛山市標杆高新技術企業獲授牌。
面向先進位造領域,728創域構建起綜合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助推地區發展模式轉變。而中峪智能則背靠廣東中南機械智能孵化器有限公司和廣東星聯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智能裝備及新材料開發應用行業的專業孵化。
「我們希望引入一批高端科技人才和智能裝備產業進駐,形成一個服務佛山智能裝備產業的生態系統。」中峪智能運營總監呂銀龍說,公司專注於智能裝備製造研發、高精裝備製造研發、3D印表機研發製造及服務。
經濟增長不僅以新技術、新知識的商業化為基礎,以高新技術產業化為前提,更以科技型企業的不斷生成和迅速成長為依託。此時,能夠幫助科技型企業從初創到茁壯成長,並順利進行科研成果轉化的孵化器,其存在的必要性愈發顯露。
經過孵化器這個「高新技術企業搖籃」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不僅湧現出一大批成熟的畢業企業,為佛山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後備力量,而且一批畢業企業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中堅力量,科技企業孵化器已經成為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完善配套打造全鏈條孵化體系
一家高科技企業的快速孵化、成長,背後是從創業到創新的全鏈條服務作為支撐。
火炬園黨委書記、董事長梁廣明介紹,針對不同的企業,火炬園會提供不同的孵化模式。「初創、新興的小企業,我們提供卡座或小型玻璃房作為眾創空間,對大型項目則會提供孵化全鏈條,從眾創到孵化,再到加速階段,我們根據企業需求提供不同服務。」他說。
火炬園在建立全方位孵化服務體系的基礎上,也在規劃運用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將投融資服務與企業智慧財產權緊密結合,讓「知產」升級變「智產」,全面提升園區科技金融平臺運營能力。
科技企業孵化器作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科技企業及企業家的重要平臺,近年來愈發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成為地方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隨著孵化器快速發展,科技創業企業在成長壯大中不斷增加新的個性化需求,孵化器的功能也越來越全面。
佛山各類孵化器在對中小型科技企業進行孵化的實踐中,在創業投資、綜合服務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與探索。
不少孵化器以孵化基金、擔保公司等多種形式對孵化企業提供投資、貼息及擔保等多種方式的投融資服務,並初步形成了一支創業投資管理專業隊伍。許多孵化器將科技、管理、金融、財稅、貿易、中介等機構引入中心,一方面保證了政府給創業企業的優惠政策到位,另一方面為創業企業搭建了一個全面服務的平臺。
劉峰說,728創域的主要業務包括3大板塊,除了企業孵化,還包括早期投資和促進企業研發,就是為了打通孵化全鏈條。
而得益於與中南機械集團和星聯科技的合作,中峪智能能夠為入孵企業提供加工製造、技術協助等服務。同時,協助入駐企業申報政府資金補助,為其尋找多種融資渠道,並為其對接高校院所、龍頭企業,搭建產品服務宣傳渠道和資源連結橋梁。
位於順德的SKG+矽谷孵化園,正在探索多形式的天使投資模式,構建了「科技企業孵化+在孵企業股權(期權)投資+孵化園區建設運營」的市場化建設、管理和運營模式;車載電子信息產業孵化園則結合運營單位自身在汽車電子行業的品牌資源優勢,建立了專業的公共服務平臺,根據在孵企業需求,為其提供供銷搭建、品牌授權、內外部資源嫁接、策略採購等特色服務。
越來越多的孵化器引進科技服務機構、研發中心等創新平臺,藉助科技服務機構的專業力量,通過政策支持、上市培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高成長企業與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效對接,做大做強。
政策加碼加速集聚創新資源
佛山在創新創業、人才引進等方面出臺了配套政策,為孵化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目前已經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孵化器隊伍,也切實讓本土孵化器成為企業成長的「溫室」。
「佛山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政策,力度比很多地區更大,且全面、實在。」談起孵化器發展,劉峰認為政策支持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他所在的南海丹灶,從市區鎮三級切切實實拿到了扶持資金。此外,政策系統性地覆蓋科研工作者從科研到生活,如住房安家補貼、醫療保障、參加學術會議的補助等,吸引了一批深圳、武漢企業入駐佛山。
今年9月,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強調,要夯實產業根基,推動佛山製造數位化全面轉型,提升產業集群發展能級,增強發展新動能,以智能製造引領產業高端化發展。
孵化器作為科技型企業培育、壯大的重要平臺,在為區域發展提供新動能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佛山以「力爭到2020年,全市各類孵化器達到100家」為目標,先後印發若干政策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激勵措施。當前,佛山市孵化器數量快速增長,創新創業孵化體系更加健全,各類孵化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孵化績效也愈發顯著。
根據2019年統計數據,佛山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共105家,眾創空間共74家,較2015年分別增長2.8倍和4.3倍,提前一年完成100家孵化器培育目標;國家級孵化器22家,較2015年增加12家;孵化總面積達252.28萬平方米,培育了大批科技成長企業,在孵企業3235家,累計畢業企業1604家,為佛山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支撐,帶動了一批創業就業人員。
當前,國家、省關於孵化育成體系建設思路已明確轉向高質量發展,佛山也在積極引進香港和深圳的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資源,打造粵港澳青年及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創新創業資源集聚平臺。
「接下來,我們將加速推進科技孵化育成體系高質量發展,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完整孵化鏈條,將各類資源和服務有效集成,形成適應科技企業發展的完整生態系統,加快推動孵化質量提升。」佛山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
撰文:王蓓蓓 馬夢妮 何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