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將構建「八大體系」健全創新生態系統

2020-11-30 人民網

原標題:如何打造高效活力創新生態鏈

  我市創新生態鏈上既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又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這是惠州市華智航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在檢測調試車載設備。 本報記者遊璇鈺 攝

  哪八大體系?

  1.創新產業體系

  2.企業研發體系

  3.創新平臺體系

  4.協同創新體系

  5.孵化育成體系

  6.人才培育體系

  7.科技金融體系

  8.創新文化體系

  全社會R&D(研發投入)佔GDP比重從2010年的1.11%增長到2015年的2.45%,平均增幅超過30%,增幅位居珠三角第一位;

  科技企業孵化加速體系不斷完善,全市在孵企業有504家,累計畢業企業達200家;

  《惠州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意見》為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繪出 「路線圖」、列出「時間表」;

  ……

  我市初步形成開放型、多層次的創新生態系統,積蓄了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勢能。「在創新生態鏈上,惠州既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又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市科技局局長鄒平生說,我市在構建創新生態系統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處在起步階段。為此,我市圍繞「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加快完善政策支撐體系」這一課題開展了專題調研,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為創新發展尋出路、開良方。

  現狀

  開放型多層次創新生態系統成形

  基本形成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在創新生態鏈上既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又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

  近5年我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平均增幅超30%

  生命依賴於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矽谷的成功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道理。一系列相互依存、鏈條完整的創新生態系統,讓矽谷成為創新生態的「熱帶雨林」,「繁衍」出大量高科技公司等創新「物種」,源源不斷地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

  當下人們熱議的創新發展,也需要一個參差多姿的生態環境。比如,公平透明的政策環境,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等。

  惠州市華智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10月,去年年初入孵惠南科技創業中心。該公司自成立以來致力於研發安全性能更高、更人性化的車載智能設備。「這個智能HUD(抬頭顯示)後視鏡可以探測車身周圍的安全距離,當其他車靠得太近時,設備就會發出預警。」該公司總經理林家蘭指著展示柜上一個汽車後視鏡向記者介紹,該公司僅有13名員工,其中12名為資深研發人員。「公司雖然『年輕』,規模不大,但五臟俱全。在不到兩年時間裡,我們獲得1項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我們還計劃申請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並創立自主品牌。」

  經過多年努力,我市已基本形成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在創新生態鏈上,我市既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又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同時,我市通過政策引導和財政資金扶持,推動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全社會R&D(研發投入)佔GDP比重從2010年的1.11%增長到2015年的2.45%,平均增幅超過30%,增幅位居珠三角第一位。

  此外,我市大力支持企業建立科技研發機構,TCL集團、德賽集團分別建立了工業研究院。我市還加快推進與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目前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以及我市與中科院、廣東工業大學、烏克蘭國立技術大學等合作建立的研發平臺已全面運行。

  鄒平生透露,「十二五」以來,我市搶佔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業態,全市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從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市已初步形成開放型、多層次的創新生態系統,積蓄了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勢能。

  全市孵化面積39萬平方米在孵企業504家

  據悉,為不斷完善創新環境,近年來我市不斷強化科技金融服務,成立了一批由政府、知名創投機構和民間資本共同參與的創投企業,為中小微企業技術改造提供金融支持。

  惠州思博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便是科技金融服務的受益者之一。惠州學院2013屆學生張力文、劉關平與老師索劍合作成立了該公司,並建立個性化定製網際網路協作平臺———「Biaker」。在Biaker.com網站上,任何人可以上傳自己設計的圖案,並將其粘貼在自己想要定製的物品上。該公司在2014年7月入孵惠南科技創業中心,入孵一年後,該公司順利獲得天使基金240萬元。「入孵第一年享受免租優惠,第二年起租金是每月每平方米1元。我們租用了七八十平方米,每月連同物業管理費還不到300元。」該公司負責財務的劉關平說,這樣一來,他們就能省下一些錢投入創業項目。

  此外,我市還設立了「紅土」、「粵科惠華」、「愷創」、「愷萌」等11家創投基金,引進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等,為科技企業提供免抵押貸款;成立了市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並出臺基金管理辦法,為中小微企業技術改造提供金融支持。

  栽好梧桐樹,鳳凰自然來。惠州一直深諳此理。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科技企業孵化加速體系,其中仲愷高新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惠南科技創業中心、東江高新科技產業園科技企業孵化器先後被認定為國家級孵化器;大亞灣區科技創新園獲評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截至目前,全市孵化面積達39萬平方米,在孵企業504家,累計畢業企業達200家,成功孵化出上市企業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天交所掛牌企業5家。

  出路

  構建「八大體系」健全創新生態鏈

  構建創新產業體系、企業研發體系、創新平臺體系、協同創新體系、孵化育成體系、人才培育體系、科技金融體系和創新文化體系「八大體系」,打造珠三角自主創新示範區重要節點

  今年重點抓「1+6+N」創新政策落實

  「要麼創新,要麼死亡。」這句名言一語道破了創新的重要性。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必須靠創新驅動。為此,我市出臺了「1+6+N」一攬子創新驅動發展政策。「1」為去年4月7日印發的《惠州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意見》,為我市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繪出「路線圖」、列出「時間表」,成為今後支撐惠州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一份重要綱領性文件。為配合《意見》的實施,我市還陸續制定創新平臺構建、創新能力躍升、創新企業培育、創新動力激發、創新成果燎原、創新環境優化「六大行動」實施方案(即「6」),明確了發展戰略的具體工作任務和工作責任分工,進一步解決了「怎麼做」、「誰負責做」的問題,並細化了具體的工作目標,更具可操作性。

  「對於企業來說,『N』更是體現『真金白銀』的政策。」市科技局副局長趙旋說,「N」說明這些創新政策是動態變化的,將根據我市發展狀況和創新水平進行調整、增減。目前,我市已針對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新技術企業等內容出臺10個配套政策文件。「如果說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建設一幢大樓的話,那麼『1』就是編制了規劃和藍圖,『6』就是框架和施工圖、結構,而『N』就是建這棟大樓所需的各種工具。因此,1、6和N都是我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可缺少的部分。」趙旋說,今年我市將重點抓系列創新驅動發展政策落實,以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完善政策支撐體系

  「雖然我市在構建創新生態系統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處在起步階段。」鄒平生說,我市創新主體之間的互動性、創新鏈條內部的承接性、產業鏈與創新鏈之間的銜接性還不夠強,區域內外創新要素流動交換不夠快捷,科技創新的自協調機制尚未形成,這些問題不容迴避。

  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我市圍繞「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加快完善政策支撐體系」這一課題開展了專題調研,提出下一階段將按照 「企業主體、協同創新,政府支持、市場導向,創新驅動、服務發展」的原則,通過加快完善政策支撐體系,構建創新產業體系、企業研發體系、創新平臺體系、協同創新體系、孵化育成體系、人才培育體系、科技金融體系和創新文化體系「八大體系」,建立健全集科研生態、產業生態、人才生態、金融生態、資源配置生態等多要素聯動、多層面互動的創新生態系統,著力打造珠三角自主創新示範區重要節點,為建設創新型城市、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提供有力支撐。本報記者遊璇鈺 程秋伊

  ◎延伸閱讀

  何謂創新生態?

  「所謂創新生態,就是將生態概念引入社會學領

  域的創新理論體系。實際上,創新生態就是把創新視為

  經濟和社會不斷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將其看作內容更為豐富、要素間聯繫更為緊密、內部結構更為複雜、整體更加優化的自動系統。」鄒平生說。

  事實上,創新生態與自然界的生態有共同之處:兩者都是自由競爭、彼此制約、相互依存和繁育演進的。但兩者也有著本質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公平理性的競爭、共同發展的合作。「與自然生態不同,創新生態是人類自覺建設起來的、可以不斷優化的機制體制。」鄒平生說,政府作為社會的組織管理者,對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和優化有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可以為創新發展提供政策引領,為社會構建開放、多元、共生的創新機制。(璇 鈺)

相關焦點

  • 雲南省環保系統著力構建環境保護工作「八大體系」
    原標題:雲南省環保系統著力構建環境保護工作「八大體系」   日前,雲南省印發了《雲南省環境保護廳關於構建環境保護工作「八大體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全面構建環境質量目標、法規制度、風險防控、生態保護、綜合治理、監管執法、保護責任和能力建設保障八大體系。
  • 探究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評《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
    創新生態系統的機制方面,構造了「形成+演化+運行+治理」的機制研究體系。創新生態系統的類型方面,分別從「微觀」「中觀」以及「宏觀」的角度,將創新生態系統分為「企業」「產業、區域」以及「國家」等幾個層次,在對其內涵、特徵以及構成分析的基礎上,分析和比較不同層次創新生態系統的邊界和功能,這與以往相關的研究內容相比更加全面和深刻。
  • 武漢東湖高新區 構建高質量創新生態系統的思路與對策
    基於創新系統理論基礎,結合生態學觀點提出的概念,創新生態系統是創新全要素資源的協調系統,以實現政產學研用結合、「科技+X(產業、金融、文化等)」的協同融合為主要目標。  創新生態系統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創新系統,由強調政府主導下的資源投入發展模式轉向依靠市場主體培育,自組織、有序演化,構建區域創新生態系統。創新生態系統涵蓋企業、產業、區域及國家等四個層次。
  • 探究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評張貴等著《創新生態系統:理論...
    張貴教授等學者所著的《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經濟管理出版社,2018版)一書正是在以上背景下出版的,該書對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從國外和國內兩個方面,研究了典型企業、產業、區域以及國家等各個層次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和發展。
  • 創新監管策略,構建金融科技生態治理體系
    本文從生態治理視角入手,為平衡創新與監管提出了新的思路,即建立生態內部治理與外部監管創新的治理體系,從價格競爭、數據競爭轉向系統性的生態內外部治理,實現產業的整體共振與可持續發展。一、金融科技的獨特特徵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的定義,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能創造新的模式、業務、流程與產品。
  • 多維精準發力 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系統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闡述加強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去年在湖南考察時,習總書記囑託我省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全麵塑造湖南發展新優勢。湖南如何錨定「具有核心競爭力」書寫科技創新更美篇章?湖南大學湖南發展研究院與湖南日報《理論·智庫》聯合組織策劃、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 創新生態體系與產業發展體系耦合關係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本文在創新系統理論的基礎上,研究了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所需的創新生態體系和產業發展體系。論述了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所需的創新生態體系和產業發展體系的特徵,構建了指標評價體系。
  • 不斷健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科研機構 作者簡介:   近年來,我國高校科研機構在健全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方面,緊跟時代需求,不斷更新觀念,勇於創新,學科體系建設展現出蓬勃生機。  體現時代特徵與中國特色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領域,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學科,共同構成了現代學術意義上的系統學科體系。
  • 改善營商環境,應加快構建區域「創新生態雨林」系統
    中關村創新發展40多年,始終與國家改革發展同頻共振。經過幾代人的接續奮鬥,中關村已然成為創新創業的代名詞,這片沃土培育了獨具特色的企業家精神。關於弘揚企業家精神、改善營商環境,結合海澱實際,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堅定製度自信,致力改革創新。始終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充分彰顯制度優勢。做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大文章」,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政策環境。
  • 構建中國作業系統創新生態 中國作業系統領軍企業統信首次召開生態...
    此外,統信軟體將進一步加強與作業系統上下遊廠商的合作,團結更多優秀的硬體應用軟體廠商。統信軟體將堅持開放、成長的生態理念,致力成為我國作業系統軟體的領導者,與各位同仁攜手共建美好的信創生態。 統信軟體:構建中國作業系統創新生態軟體系統,是信息技術之魂、經濟轉型之軸,更是大國博弈的焦點之一。
  • 江西今年將健全水法規體系 打造「升級版」河長制
    文/鍾建平 記者石鵬  中國江西網訊 昨日,記者從省水利廳了解到,2017年,我省將加大水利投入,健全水法規體系,打造「升級版」河長制,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提供水利支撐。   健全「三大安全體系」  要加快實施一批管長遠、增後勁、補短板、惠民生的重大水利項目,著力健全「三大安全體系」。
  • 王軍:堅持系統觀念 健全「六個體系」 切實加強稅務機關黨的政治建設
    近年來,稅務總局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建立健全「黨委領導、學用結合、黨建引領、制度保障、責任落實、監督考核」六個體系,以系統觀念整體性統籌推進稅務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持續取得積極成效。
  • 生態環境部轉發浙江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實施意見 推動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
    ,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今天,生態環境部通報浙江省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工作情況。浙江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省生態環境、發展改革、公安、財政、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將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製作為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新時代美麗浙江建設的重要舉措,試點工作取得豐富成果,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浙江經驗」。
  • 應勇:堅持生態優先系統觀念構建生態安全屏障
    1月8日下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總結2020年度省委工作,審議《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會2021年工作要點》;研究建立健全我省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進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省委書記應勇主持會議並講話。
  • 成都:成華區建設「八大生態公園」體系
    中國園林網11月29日消息:成華區立足「北改」工程,把生態建設作為「北改」的關鍵要素,打好城市「四態」改造中的生態牌,對該區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複合生態系統進行結構改善和功能優化。
  • 鞍山: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圖)
    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年初以來,鞍山以支撐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引進國內外先進適用技術和高端人才為支撐,實施建平臺、強主體、促轉化、築高地等舉措,不斷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
  • 把握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確保生態系統持續向好
    通過「治」「保」「還」「減」「護」等綜合措施,對生態過載的河湖實施治理與修復,保障河湖生態用水,退還河湖生態空間,保護和合理利用河湖水生生物資源,建立健全河湖休養生息的長效機制。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完善劃定標準,明確自然保護地功能定位,科學劃定自然保護地類型,確立國家公園主體地位,整合優化現有各類自然保護地,合理調整自然保護地範圍。
  • 我國將建立更加科學健全的教育評價體系
    《方案》的目標是經過5至10年努力,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職責水平明顯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更加完善,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更加健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社會選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學。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在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方面,《方案》指出,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
  • 河南十四五規劃建議:構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撐體系 完善能源產供儲...
    完善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健全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更好發揮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等載體平臺作用,完善「全職+柔性」引才引智機制,實施高端(海外)人才引進專項行動。
  • 黃山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黃山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2017-02-20 09:15:00來源:央廣網   據黃山市政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