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評《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

2020-12-06 東方財富網

微觀上看,隨著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發生和興起,數據等高端創新要素引領的新經濟模式正在全球構造新的經濟格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重塑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企業、政府、研究機構還是個人,任何單一的經濟主體無法具備發展和創新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其產出價值的來源更多地衍生於各種經濟主體之間在人才、資本、技術、理念、管理等方面所形成的國家、區域、產業以及企業創新生態系統。宏觀上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創新第一動力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要建立創新型國家,最根本的是要形成綜合性的創新能力,而衡量綜合性創新能力的主要標準則是是否具備有效的創新生態系統。我國要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進而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在建立創新生態系統方面必須走出堅實的步伐。

張貴教授等學者所著的《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經濟管理出版社,2018版)一書正是在以上背景下出版的,該書凝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研究的重要成果,對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

該書在理論上,提出了創新生態系統的新內涵,提取了創新生態系統的新特徵,發掘了創新生態系統的新功能,在此基礎之上,分析了創新生態系統的形成、演化、運行以及治理等機制;在實踐上,研究了企業、產業、區域以及國家等各個層次創新生態系統的內涵、結構和特徵,並進一步對創新生態系統與創新型國家的關係進行剖析,在此基礎之上,從實證分析的角度,對創新生態系統的主要特性進行了評價;從國外和國內兩個方面,研究了典型企業、產業、區域以及國家等各個層次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和發展。

總體而言,該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結構全面且合理。該書對創新生態系統的理論論述和實踐分析進行結合。從全面性上,理論部分不僅涵蓋創新生態系統的內涵、特徵和功能等方面,而且也詳盡分析了創新生態系統的形成、演化、運行以及治理等機制,前者是從靜態角度研究創新生態系統,後者則是從相對動態的角度探究創新生態系統,既有基本概念,又有理論支持。實踐部分開創性地從企業、產業、區域以及國家等不同層次和視角對創新生態系統進行剖析,準確把握各個層次創新生態系統的內涵、結構和特徵,揭示各個層次創新生態系統之間的內在關係,並在實證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礎上,真實展現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和發展過程。在合理性上,理論部分可以為有研究基礎的專家學者和相關專業碩博士研究生參考之用,實踐部分可以為那些對本領域有閱讀興趣和傾向的普通讀者提供借鑑。

第二,內容新穎且深刻。創新生態系統的基本理論方面,在內涵上,該書從動態的角度指出創新生態系統是由創新源向創新網絡不斷演化的自組織過程,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只從靜態或者網絡的角度進行分析的弊端;在特徵上,在生態位分離、自我演進等公認特徵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創業精神以及不斷反哺等特徵,進一步豐富了相關理論內容;在功能上,整合以往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協同化+體系化+立體化+融合化+共享化」的創新生態系統功能範式。

創新生態系統的機制方面,構造了「形成+演化+運行+治理」的機制研究體系。形成機制上,結合生態系統的演進過程,提出創新生態系統的演進過程,這不僅從理論上印證了該書所提出的創新生態系統內涵,也為具體形成機制的提出奠定了基礎;演化機制上,結合創新視角下企業競爭優勢轉型的理論分析,提出創新生態系統的演化機理和路徑,這不僅強調了企業主體在創新生態系統中的基礎作用,也從微觀視角具體展現出創新生態系統的演化特徵;運行機制上,基於系統動力學原理,建立了創新生態系統的「開放+共享、競合+共生、催化+湧現、學習+反哺、擴散+捕獲」運行機制框架,並且每一種機制包含兩種具有因果關係或者互為因果關係的子機制,動態地展現了創新生態系統的運行過程;治理機制上,在對創新生態系統進行治理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相應的治理模型,並以此為基礎,構建了「激勵約束+夥伴選擇+利益分配+談判決策+協調保障」的治理機制框架,對系統主體之間的各種關係進行了深刻分析。創新生態系統的類型方面,分別從「微觀」「中觀」以及「宏觀」的角度,將創新生態系統分為「企業」「產業、區域」以及「國家」等幾個層次,在對其內涵、特徵以及構成分析的基礎上,分析和比較不同層次創新生態系統的邊界和功能,這與以往相關的研究內容相比更加全面和深刻。

創新生態系統的評價方面,根據創新生態系統的特點,集中選取成長、健康以及適宜等特性進行評價,並建立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為全面評價創新生態系統提供了具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創新生態系統的案例分析方面,從國外和國內兩個方面,分別選取企業、產業、區域以及國家等多層次創新生態系統的典型案例進行研究,摒棄了以往研究中只針對某一類型創新生態系統進行案例研究的弊端,這既能進一步印證前面對不同類型創新生態系統的理論分析結論,又能在實踐上對不同類型創新生態系統的發展進行比較。

第三,方法多樣且科學。該書在創新生態系統的不同方面進行研究時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運用理論綜述方法分析創新生態系統的內涵、特徵以及功能等基本理論內容;運用系統分析和理論推演方法,提出創新生態系統的形成機制;運用歸納演繹方法,剖析創新生態系統的演化機制;運用系統動力學和演化經濟學的方法,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礎上,研究創新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通過理論構建方法,建立科學的理論模型,概括創新生態系統的治理機制;運用思維轉換方法,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和發展;運用層次分析方法,建立指標體系,從特徵多元化的角度評價創新生態系統;運營案例分析和比較分析方法,研究創新生態系統的典型案例。

第四,結論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特殊性是普遍性在不同研究對象中的應用和體現,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普遍性體現出來。創新生態系統的概念、特徵、功能等基本理論、各種機制以及評價的相關結論運用於各種類型和層次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和發展研究,具有普遍性;創新生態系統類型分析以及典型案例研究的相關結論主要適用於不同類型的創新生態系統,具有特殊性。兩種方式和領域的研究相互聯結、相輔相成。

另外,該書也有其明顯的不足。

第一,儘管創新生態系統的概念揭示了其動態性、網絡性和演進過程,但是忽略了創新主體與環境的互動作用,所以此概念更多地體現出廣義上的特徵,而無法體現出狹義上的特點。

第二,在研究演化機制方面,該書是從企業這種系統的核心主體展開的,但是所得出結論是否對產業、區域以及國家創新生態系統具有普適性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第三,在對創新生態系統進行評價時,其內容是從有限的幾個特徵展開的,其結論無法涵蓋系統的其它特性。並且,評價指標體系的提出理論依據不足。

第四,典型案例分析部分中,其案例的選取方面並無充足的理論和實證依據,並且其並非是完全的實證分析過程,更多的是定性方面的研究,缺乏定量方面的分析。

總之,該書的研究成果為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和發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參考和實踐價值,視角新穎、觀點鮮明、內容詳實、方法科學、兼顧實用。它有效解釋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和發展的內涵、機制、類型和評價,並盡力紮根於中國社會文化情境,豐富和充實了中國情境下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和發展的理論研究。

(作者系南開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相關焦點

  • 探究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評張貴等著《創新生態系統:理論...
    張貴教授等學者所著的《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經濟管理出版社,2018版)一書正是在以上背景下出版的,該書對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從國外和國內兩個方面,研究了典型企業、產業、區域以及國家等各個層次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和發展。
  • 多維精準發力 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系統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闡述加強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去年在湖南考察時,習總書記囑託我省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全麵塑造湖南發展新優勢。湖南如何錨定「具有核心競爭力」書寫科技創新更美篇章?湖南大學湖南發展研究院與湖南日報《理論·智庫》聯合組織策劃、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 惠州將構建「八大體系」健全創新生態系統
    「在創新生態鏈上,惠州既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又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市科技局局長鄒平生說,我市在構建創新生態系統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處在起步階段。為此,我市圍繞「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加快完善政策支撐體系」這一課題開展了專題調研,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為創新發展尋出路、開良方。
  • 武漢東湖高新區 構建高質量創新生態系統的思路與對策
    近年來,在科技進步、國際競爭、生態發展等驅動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認識到培育和構建優良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性。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高度重視創新模式的再次嬗變,開始積極探索運用創新生態系統營造科技創新的微生態環境,以求增強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搶佔國際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 關於特色文化小鎮創新生態系統路徑的思考
    紀芬葉  [摘要]構建特色文化小鎮的創新生態系統對特色文化小鎮創新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具有重要意義。特色文化小鎮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主要包括中小微文化企業、自然人、技術支持團體等多元創新主體的培育。  一、特色文化小鎮創新生態系統的意義  (一)深化對創新生態系統理論的研究  回顧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理論,主要經歷了傳統理論、人力資本理論、社會資本理論、創意階層理論等不同理論發展階段,不同的理論相對應的核心生產要素不同。
  • 鞍山: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圖)
    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年初以來,鞍山以支撐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引進國內外先進適用技術和高端人才為支撐,實施建平臺、強主體、促轉化、築高地等舉措,不斷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
  • 人民智庫|現代生態農業的理論框架與實踐創新
    1992年以後,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全球發展戰略,生態農業的理論與實踐在世界各國均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信息化、智能化等現代科技在農業領域的大量應用,促使了我國現代生態農業的深層次理論探討與實踐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現代生態農業是個相對於當前多重現實問題、多重發展目標以及與現代科技、現代發展理念相結合的動態概念。因此,現代生態農業是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有效途徑,是我國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理論創新的重要內容。
  • 構建中國作業系統創新生態 中國作業系統領軍企業統信首次召開生態...
    統信軟體將堅持開放、成長的生態理念,致力成為我國作業系統軟體的領導者,與各位同仁攜手共建美好的信創生態。 統信軟體:構建中國作業系統創新生態軟體系統,是信息技術之魂、經濟轉型之軸,更是大國博弈的焦點之一。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 高淳以生態系統思維實踐「兩山理論」
    、水環境綜合治理、湖泊生態保護、土地整治、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鄉村振興等六類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構建生命共同體,推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五大任務六項工程構建「生命共同體」高淳以生態系統思維實踐「兩山理論」
  • 創新生態體系與產業發展體系耦合關係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本文在創新系統理論的基礎上,研究了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所需的創新生態體系和產業發展體系。論述了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所需的創新生態體系和產業發展體系的特徵,構建了指標評價體系。
  • 浙江鄞州打造「熱帶雨林式」生態系統 孵化創新活力
    然而百尺竿頭需更進一步,目前鄞州經濟發展由單邊突進式轉向「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由依靠要素投入的中低端競爭轉向依靠技術創新的高端競爭。創新生態構建已成為鄞州重塑綜合競爭新優勢,破除資源要素制約、爭向存量空間要增量價值的關鍵舉措。構建「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系統,便是鄞州區突破新舊動能轉換瓶頸的新路徑。
  • 薛瀾:構築共榮共生的多元創新生態系統
    中國始終要堅持開放,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構建多元開放的科技創新生態,以及多元包容的人文環境。《21世紀》:「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布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這是我國在國際科技創新競爭中作出的重要部署,以城市為主體的科技創新的路徑是怎樣的?
  • Filecoin生態系統的增長與創新
    一天的一部分時間致力於Filecoin生態系統的增長與創新。以下是當天這一部分中不同對話的摘要,主題和結論。Filecoin網絡作為數據共享地以下是BlockScience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Michael Zargham在SMS上發表的演講的摘要。什麼是公地?公地是用於管理公共資源池的機構。
  • 深度解讀工業網際網路生態系統的構建及發展
    隨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概念找不到更多新話題和營收表現來證明遠大的收益前景,今年,各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紛紛宣布布局生態,加速落地。 在這一時期,無論是構建一個生態系統,或入局哪個生態系統,排他還是獨享合作,對於任何一方都是問題。
  • 改善營商環境,應加快構建區域「創新生態雨林」系統
    中關村創新發展40多年,始終與國家改革發展同頻共振。經過幾代人的接續奮鬥,中關村已然成為創新創業的代名詞,這片沃土培育了獨具特色的企業家精神。關於弘揚企業家精神、改善營商環境,結合海澱實際,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堅定製度自信,致力改革創新。始終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充分彰顯制度優勢。做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大文章」,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政策環境。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生態文明理論和實踐創新 學術年會在...
    在北京朝陽區藍調莊園,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分校)、南京師範大學、廣西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東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北京正易森林醫學研究院、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等高校和單位的100餘名學者召開了主題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生態文明理論和時間創新」的中國環境倫理學環境哲學學術年會。
  • 穩健創新|錢科宇:企業是一個生態系統(中)
    本文作者:企業創新式發展研究者 錢科宇◆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大特聘講師◆ 國際教練協會認證執行教練◆ 華為培訓中心特聘講師◆ 浙江省四川商會高級顧問◆ 原金螳螂集團管理學院院長◆ 現任浙江朗佑控股有限公司 副董事長主要研究領域:企業創新升級系統建設
  • 「深耕」生物醫藥產業,建立功能型創新生態系統
    圖說:揭牌儀式現場 王寶龍 攝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王寶龍 記者 左妍)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上海在「深耕」生物醫藥產業,建立功能型的創新生態系統又有新的進展,1月15日,上海生物晶片有限公司(生物晶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立項啟動建設生物晶片開放式創新中心、「生物晶片—技交所—
  • 生態保護與協同創新 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一是比照長江經濟帶儘快出臺相應規劃;二是積極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法治建設與制度創新;三是構建政府搭建溝通平臺、企業主體深度參與、社會組織發揮積極作用的跨區域合作機制。  第二,在黃河流域布局國家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
  • 從綜合防治蝗害到複合生態系統理論的形成
    20世紀50年代從事東亞飛蝗生態生理學、粘蟲越冬遷飛規律、棉蟲種群動態及綜合防治理論等研究,提出「改治結合、根除蝗害」、「種群變境成長」、「種群自動調節」以及系統防治等新論點,制定了預測方法,豐富了昆蟲種群生態學、生態地理學及害蟲防治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