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四川省科技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作為財政部和科技部聯合啟動科技服務業創新發展試點省(市)之一,近年來,四川科技服務業年均增長10%以上。但與發達國家以及先進省份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近日,省政府印發《四川省科技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要著力發展「七大領域」,實施「四大工程」。到2020年,全省科技服務業從業單位達到5萬家,集聚國內外高層次人才12萬人,科技服務從業人員達到100萬人,科技服務業總收入達到5000億元。
成都高新區
七大領域
1
研發設計服務業
吸引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頂尖企業的研發機構入駐天府新區,籌建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以高速鐵路和高速磁浮、重載鐵路、新型城市軌道交通為核心的現代軌道交通體系為研究對象,重點建設6大創新研發平臺。到2020年,研發設計服務業收入達1300億元。
2
信息資源服務業
加快建設一批特色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推動國家級作業系統創新與產業化基地儘快落地。大力支持「網際網路+」能源、智慧城市、智慧村莊、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家庭示範建設。到2020年,信息資源服務及軟體產業收入達3000億元。
3
創業孵化服務業
建立四川省創業導師資料庫,並且定期發布創業導師備案名單。到2020年,全省各類孵化載體達到500家,初步建成覆蓋全省各市(州)、縣(市、區)的科技企業孵化培育體系,累計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50000家。
4
科技中介服務業
打造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支持成都高新區開展國家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試驗區建設。到2020年,培育科技中介機構300家,服務企業5萬家,服務收入達550億元,累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5000項,技術市場交易額達到400億元。
5
科技金融服務業
設立四川省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完善「省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中心—市(州)科技金融分中心—縣科技金融工作站」三級聯動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逐步建成覆蓋全省21個市(州)的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到2020年,促成科技金融投資700億元,力爭服務收入達7億元。
6
科技文化融合產業
建設國家網絡動漫產業化基地、國家級數字娛樂產業化基地。通過全鏈條創新設計大熊貓可持續保護與大熊貓特色文化產業鏈協同發展體系,提出大熊貓及大熊貓棲息地循環型保護新方法、新模式,構建大熊貓特色文化產業鏈。到2020年,科技文化融合產業收入達到100億元,惠及公眾1.3億人次。
7
檢驗檢測服務業
構建檢驗檢測O2O服務體系。圍繞頁巖氣、節能環保裝備、信息安全、航空與燃機、新能源汽車產業和56個重大產業項目,建立相應檢測服務子平臺,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到2020年,檢驗檢測服務收入達70億元,基本構建完成我省檢驗檢測全程服務體系。
綿陽科博會
四大工程
1.新興業態培育工程
打造覆蓋全省科技創新鏈條的科技服務綜合大平臺。力爭構建15-20個專業科技服務和綜合科技服務平臺。在2-3個重點行業建立研發設計眾創服務平臺,在信息資源服務、科技中介服務和檢驗檢測服務領域建立6-10個雲服務平臺,在科技文化融合領域建立5個左右基於大數據的文化服務雲平臺,在創業孵化服務和科技金融服務領域建立2-3個綜合服務平臺。
2.試點示範引領工程
每年重點支持30個左右重點項目,加快實施財政部、科技部「面向科技雲服務產業集群的科技服務業創新發展試點」。發展壯大10家大型科技服務企業,打造100個科技服務知名品牌,培育形成1000家專業科技服務機構和企業。建立50戶科技服務業重點企業聯繫機制。
3.產業集聚區建設工程
力爭2017年在成都、綿陽、自貢、樂山、瀘州等五市建成各具特色的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到2020年,將成都打造成千億級科技服務業中心基地,將綿陽打造成百億級軍民融合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在重點城市建設5個以上百億級科技服務業集聚區。
4.科技服務體系再造工程
研究制定《四川省科技服務業產業技術路線圖》。支持和建設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00家。在全省建立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20家以上。面向科技服務業重點領域構建20-30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