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產權助推昆明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2021-01-13 昆明市人民政府

「受惠於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的政策,我們通過10個軟體著作權拿到了103萬元的融資貸款,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近日,昆明萬德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一筆寶貴的貸款,當天還有雲南瀚哲科技有限公司、雲南聖周偉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昆明雄越科技有限公司共4家企業拿到了總計294萬元的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貸款,這也是昆明市首批純靠智慧財產權質押拿到貸款的企業。

這是昆明智慧財產權助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創新舉措,這些舉措立足企業所需、切實為企業帶來便利與實惠。回眸「十三五」,這樣的創新措施不斷被提出、被實踐,成為昆明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助推器。五年來,昆明智慧財產權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度不斷提升,全市智慧財產權事業蓬勃發展,2019年5月,昆明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2020年6月,昆明入選國家智慧財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

智慧財產權政策支撐有力

昆明對智慧財產權的重視,體現在各項完善的方針政策上。早在2010年,昆明就出臺《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若干規定》,從部門協作聯動、維權援助、行政執法、政策構建等方面明確了18條措施。2014年,昆明出臺《昆明市智慧財產權促進與保護條例》,成為全國少數專門出臺智慧財產權地方性法規的城市。

隨著國家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網際網路+」等發展戰略,昆明加快國家創新型城市和面向南亞東南亞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又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智慧財產權發展的政策措施。為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制定了《昆明市關於加快國家創新型城市和面向南亞東南亞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若干政策》等規範性文件。為規範智慧財產權扶持,制定了《昆明市小微企業智慧財產權(專利)託管實施辦法(暫行)》《昆明市專利資助和扶持辦法》等管理規範。

此外,制定了《昆明市產權交易管理辦法》《昆明市支持智慧財產權質押工作實施辦法》等,促進智慧財產權運用。制定了《關於專利民事糾紛司法審判與行政調處銜接機制的實施意見》《昆明市聯合打擊整治經濟犯罪工作機制》等文件,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這一系列法規、規範性文件覆蓋專利、商標、版權、地理標誌等主要智慧財產權,囊括培育創造、轉化運用、保護服務等智慧財產權各個環節,匯集了獎勵資助、投資融資、人才智力等諸多槓桿,共同構建起了昆明智慧財產權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

智慧財產權創新活力迸發

一直以來,昆明堅持市場主體在智慧財產權創造中的主體地位,全市智慧財產權增量提質、快速發展。要讓企業願意創新、敢於創新,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必要的保障。昆明強化智慧財產權行政與司法雙軌保護力度,全市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領導小組從市商務局調整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推進使用正版軟體聯席會議調整充實了成員單位,進一步強化了對「雙打」工作和版權工作的統籌協調。

司法行政保護也在不斷加強,「雙打」行動持續深入開展,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違法行為形成常態化高壓態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了《2020年度昆明市智慧財產權執法專項行動方案》,嚴厲查處專利、商標侵權違法行為,加強馳名商標保護。與此同時,全力推進中國(昆明)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籌建工作,積極推進建立完善智慧財產權司法審判與行政調處的銜接機制。

構建完善智慧財產權服務體系

「來參觀交流,讓我看到昆明市對智慧財產權工作的重視,很多企業保護智慧財產權意識強,可以說昆明在品牌培育、地理標誌產品等方面很有潛力。」此前到昆明調研的上海市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對昆明智慧財產權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近年來,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地域特色,昆明積極推進地理標誌產權認證和保護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有效註冊商標達到207253件,其中地理標誌商標15件,地理標誌產品7個。此外,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強縣、智慧財產權強企工程,通過導入國家智慧財產權管理體系認證,創建智慧財產權試點示範企業,培育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全市9個縣(市)區進入國家、省、市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行列。截至目前,全市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達到9家,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16家,雲南省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66家,雲南省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9家,昆明市智慧財產權試點示範企業273家。

不斷壯大的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則為企業和群眾辦理智慧財產權相關手續提供了更多便捷。中國(雲南)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國科生物醫藥大健康智慧財產權運營中心、面向南亞東南亞智慧財產權(昆明)服務中心、昆明原創認證中心……一大批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落戶昆明。目前,全市專利代理機構發展到41家,商標代理機構615家。好消息還在繼續,今年9月,中國(昆明)智慧財產權保護服務中心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建設,在不久的將來,將為在昆企業提供更便捷、更完善的服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倡導創新文化,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昆明將繼續以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激發創新活力,凝聚發展動力,全方位推進智慧財產權發展,全力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城市。」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董宇虹報導

成績單

截至2020年9月,全市發明專利有效量11327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達16.3件。

過去3年,昆明市共認定登記技術合同9882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突破194.48億元,技術交易額突破143.61億元。

專利、商標專用權質押融資超11.48億元,昆明被列為國家專利質押融資試點城市。


相關焦點

  • 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昆明市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
    要按照《實施綱要》提出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著力打造區域性國際綜合樞紐,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服務中心、人文交流中心,全面提升「世界春城花都」的城市美譽度、「歷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吸引力、「中國健康之城」的國際影響力,力爭到2030年,把我市基本建成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闖出一條昆明特色的跨越發展之路。
  • 《南亞東南亞國家科技需求白皮書》發布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昆明...
    11月18日,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昆明)2020年度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工作會議在昆明召開。此次會議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作為昆明科技對外合作交流的重要內容,以國內科技交流合作內循環促進金磚國家和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外循環,旨在不斷強化昆明國際科技開放合作,加速先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逐步提升和擴大昆明「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影響力,推動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 五華籤下239億元大單泛亞科技新城將為昆明亮出國際名片
    今後,這五家企業將分別在泛亞科技新城打造泛亞醫藥商貿財富中心、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昆明(國際)汽車科技·勞倫斯奔馳展示體驗中心及勞倫斯奔馳西南總部大樓、昆明泛亞科技新區城市綜合體、天瑞文化創意產業園。  優質新鮮「血液」的輸入,使五華區打造泛亞科技新城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 ...布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和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政策,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係。發揮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要展會平臺作用。布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直播】回眸「十三五」系列發布會第九場:科創點亮昆明
    很榮幸今天能夠在這裡和各位記者朋友們共同分享我市「十三五」以來科技創新取得的一些成績。一是科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十三五」期間,昆明市全力推進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先後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 【科技日報】開放科學數據,助推科技創新
    當前,世界各科技強國已經把科研信息化作為21世紀科技創新的戰略舉措。在我國,科研活動信息化已是提高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必要手段。  作為中國科技的「國家隊」,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一直高度重視科學數據在科研發現、信息化建設中的創新及應用。上世紀70年代,中科院開始建設專業資料庫。1982年科學資料庫被列入中科院「七五」和後十年的10項重大基本建設項目。
  • 應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為提升創新能力和城市美譽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重要指示,2015年上海市率先提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從世界範圍內的實踐來看,全球科創中心具有強大的知識和經濟輻射能力,不僅是特定區域內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火車頭,而且是一個國家參與國際研發和產業分工的重要樞紐,更是全球創新體系的關鍵支點。由於各國創新資源、經濟體制、產業結構、創業文化存在差異,科創中心的發展模式多種多樣。
  • 北京將從知識創新等四個維度推動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昨天,《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發布,到2020年,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進一步強化,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支撐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在解讀規劃時稱,「十三五」時期,北京將從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協同創新和深化改革四個維度推動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 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與南南合作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聯合舉辦國際...
    2020-11-24 10:21:46 來源: 天風娛樂 舉報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
  •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青年大學習特輯十四五與青年課後作業答案...
    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支持什麼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相信很多用戶都還不知道這個題目的正確答案,下面就讓11773小編為大家帶來,青年大學習特輯十四五與青年課後作業答案。 A.消費 B.投資 C.出口 D.內需 答案:D 第六題: 「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___類專業緊缺人才。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水平,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
  • ...經濟區產權交易中心黨支部:融合型 創新型 生態型 建在資源要素...
    下設12個黨支部,山東藍色經濟區產權交易中心是在山東省「黃藍兩大戰略」下應運而生,該黨支部堅持「黨建聚魂」,以建設融合型創新型生態型黨支部為抓手,踐行「真贏」文化,將「讓天下沒有無用的資源」的使命,融入到資源要素市場建設之中,全力打造過硬黨支部,爭當產權先鋒。
  • 發揮創新引領作用 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市長陳如桂圍繞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深圳創新發展作了發言。他表示,深圳作為大灣區中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之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全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會議要求,更好擔當起中心城市的定位,在大灣區中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把深圳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
    他表示,深圳正牽頭編制全市金融業「十四五」專項規劃,提出要打造全球金融創新中心、創新資本形成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可持續金融中心,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實施「金融+」戰略,努力把深圳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
  • 昆明植物所:努力建設國際一流植物學研究基地
    近70年來,我國幾代最優秀的植物學家相繼在這裡耕耘、發掘,使雲南這片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的富集之地煥發出絢麗的光彩;而1998年開始實施的國家知識創新工程,更使這裡的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突飛猛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植物學界矚目的中心。 1999年,昆明植物研究所第一批進入國家知識創新工程。
  • 成都高新區發力建設國際科技金融創新中心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國首批促進科技與金融試點地區,成都高新區將利用好建設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政策紅利,構築全國產業窪地,助力成都建設中國西部金融中心.。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建立了「一個風險資金池、一個企業庫、一個產品辦公室、一個專家評議會」的「四個一」政策性貸款產品融資模式,引導科技支行、科技擔保、科技小貸等加大科技信貸產品創新。股權融資方面,成都高新區上半年新增51家股權投資機構,總數達到495家,管理規模上千億元,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股權投資中心。
  • 《中國日報》英文版:昆明加快新一輪對外開放
    health,medicial industries》(《雲南昆明:全力發展大健康產業 舉全市之力建設好中國健康之城》)、《Infrastructure connecting region to countries throughout southern Asia》(《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 雲南昆明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提速》)。
  • 昆明發布2020年要幹的45件大事:渝昆高鐵、6條高速、地鐵安寧線...
    來源: 鳳凰網房產4月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對外發布的《昆明市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2020年度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顯示,今年昆明將啟動交通、能源、外貿、科創等領域的45項重點工作,確保「一樞紐、四中心、三品牌」建設取得成效,全力推動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邁上新臺階。
  • 對外開放新高地 輻射中心排頭兵
    ——2015年1月,習近平考察雲南時強調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要求,希望雲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昆明搶抓機遇、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出臺了關於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時間表和路徑圖,開放的步伐越邁越大。    以改革為核心,向創新要動力。
  • 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學院舉辦「創新轉化的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
    陳志軍介紹了市北區近幾年在打造區域創新中心、助推新舊動能轉化方面的眾多舉措,認為英國劍橋大學和山東大學在創新轉化領域做出了有益探索並取得成功實踐經驗,期待此次論壇的舉辦推動市北區科技創新轉化服務、優化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工作邁上新臺階,做好一體化服務。
  • 未來十年,昆明將建10個醫療中心、10大康養社區
    ⑦智慧健康7個特色集群①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產業集群②個性化健康管理產業集群③高原體育訓練產業集群④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集群⑤天然藥物產業集群⑥候鳥式健康養老產業集群⑦中醫藥(民族藥)健康旅遊產業集群8個重大工程①滇池健康水環境治理攻堅工程②區域性國際醫療中心示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