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從知識創新等四個維度推動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2020-12-05 中國政府網

昨天,《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發布,到2020年,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進一步強化,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支撐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在解讀規劃時稱,「十三五」時期,北京將從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協同創新和深化改革四個維度推動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形成國際一流大科學中心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將全面對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介紹,本市將鼓勵、支持在京企業、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承接重大專項項目;服務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更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北京。

本市將繼續深化與國家有關部委會商合作,全力推動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技城建設,形成國際一流的綜合性大科學中心。

中關村科學城將依託中國科學院有關院所、高等學校和中央企業,聚集全球高端創新要素,實現基礎前沿研究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始創新成果。

懷柔科學城則以建設大科學裝置為核心,重點拓展與中國科學院的合作,共同建設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綜合極端條件實驗、地球系統數值模擬等大科學裝置。

未來科技城要聚集一批高水平企業研發中心,集成在京科技資源,引進國際創新創業人才,強化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原始創新能力,打造大型企業集團技術創新集聚區,並圍繞能源、材料、電子、信息、民用飛機設計等領域,產生國際先進的科技成果。

啟動五大民生科技行動

未來,本市將強化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結合。閆傲霜透露,「十三五」時期,北京將實施首都藍天、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食品質量安全保障、重大疾病科技攻關、城市建設與精細化管理提升五大民生科技行動,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全民共享。

以首都藍天行動為例,本市將持續開展細顆粒物(PM2.5)、臭氧(O3)等二次汙染特徵與成因研究,以及超細顆粒物(PM1)汙染特徵與成因前瞻性研究。開展重汙染天氣綜合觀測與區域霧霾成因分析,圍繞提高重汙染天氣預報預測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開展關鍵技術研發與示範。同時配合推動京津冀車輛實現燃油排放標準統一,進一步推動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以科技手段破解首都大氣治理難題。

在實施重大疾病科技攻關行動方面,要加強「首都十大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等不同階段的關鍵技術研究,並推動重要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同時,針對罕見病、疑難病開展技術攻關;推進致殘基因篩查研究應用,探索建立殘疾風險識別和預防幹預技術體系,開發完善相關技術規範和標準。

此外,在食品安全方面,本市還將搭建食品安全檢測服務平臺、物流全程追溯信息服務平臺,力爭實現肉蛋奶、米麵油等重點產業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等。

實施八大技術跨越工程

「十三五」期間,本市還將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先導與優勢材料、數位化製造、軌道交通等產業領域實施八大技術跨越工程,引領「高精尖」經濟發展。

以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為例,本市將推進以整車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創新鏈和資金鍊布局,到2020年,建成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研發應用中心,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積極部署燃料電池汽車和智能汽車開發及示範,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汽車創新中心。此外,本市還將全面建成大興、昌平、房山三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重點支持北汽集團、長安汽車等整車企業,全市純電動汽車產能達到50萬輛,實現整車單位質量能耗達到8.9千瓦時/100公裡·噸。

在生物醫藥領域,到2020年,本市將培育3至5項引領世界的生命科學領域原創性前沿技術;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1類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品種,推動100個以上新品種申報或開展臨床試驗,20個以上新產品投產上市;醫藥行業利潤率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產業規模突破1800億元。

京津冀科技項目庫實現互動共享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本市將構建分工合理的京津冀創新發展格局,明確三地科技創新優先領域,實現合理分工與有序協作,促進區域間、產業間循環式布局。

北京市將重點提升原始創新和技術服務能力,打造技術創新總部聚集地、科技成果交易區、全球高端創新中心及創新型人才聚集中心。天津市則重點提高應用研究與工程技術研發轉化能力,打造產業創新中心、高水平現代製造研發轉化基地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示範區。河北省將重點強化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和示範推廣能力,建設科技成果孵化轉化中心、重點產業技術研發基地、科技支撐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試驗區。

「京津冀三地將建立政策互動、資源共享、市場開放的協同發展三大機制。」北京市發改委高技術處處長林曉峰透露,未來,在京津冀區域,將研究實現高新技術企業互認備案、科技成果處置收益統一化、推行創新券制度等,探索風險共擔和利益分享模式。同時,整合京津冀地區科技信息資源,促進三地科技項目庫、成果庫、專家庫和人才庫等資源互動共享;加強技術交易團隊培養和技術轉移機構培育,促進京津冀技術市場交易一體化,向京津冀地區全境輻射。

「未來本市將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閆傲霜表示,市科委已研究制定了《北京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方案》,並提出47項重點推進的改革舉措。 (記者 劉歡)

相關焦點

  • 應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目前,全球科創中心普遍具備技術研發機構、成果轉化組織、高科技產業、創業創新簇群四個核心板塊,在國家層面和城市層面的綜合服務體系支持下,打造宜居宜業的社區環境,形成鼓勵創業創新的文化氛圍,進而通過不同主體之間的知識和信息傳遞,突破創新鏈發展障礙,促進新價值的創造和高質量轉化(如圖1所示)。創新鏈的核心部門。
  • 落實創新發展理念 推動科技強國建設
    埃及貝尼蘇韋夫大學政治學教授納迪婭·希勒米認為,「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創新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不斷深化改革以適應經濟新常態,不斷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培養人才,並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在全社會範圍內積極貫徹落實創新發展理念,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 建設腦科學科技創新中心
    據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介紹,北京在腦科學研究方面優勢突出,擁有全國最完整的學科布局、最強的研究隊伍、國際一流的實驗條件和技術資源。北京「腦科學研究」專項將依託首都腦科學研究優勢,瞄準國際腦科學研究前沿,圍繞人類腦健康和腦疾病治療重大需求,以及通訊與信息產業快速發展重要機遇,從「腦認知與腦醫學」及「腦認知與類腦計算」兩方面進行布局,在開展前沿研究的同時,注重實際應用,讓科學研究每一點進步都能最快地為人類健康作出直接貢獻。
  • 北京「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目標全面完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漸...
    一系列項目的穩步推進,正在加快完善科技創新生態和新型城市形態,為北京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添磚加瓦。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進入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加速期,882項支撐科創中心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項目和任務先後落地,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形成新體系、新布局、新高度、新亮點。
  • 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部)科技創新中心
    九省通衢的武漢,正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國家(中部)科技創新中心具有諸多有利條件。以住鄂全國政協委員楊松為第一提案人的《關於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部)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議》聯名提案,呼籲國家支持武漢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強或新建一批雙創示範基地和工業技術研究院,支持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重點高校在湖北轉化科技成果等。
  • 衡水市多維度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培育主體 搭建平臺 轉化載體衡水市多維度優化科技創新生態今年以來,河北省衡水市科技系統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科技創新工作,深入實施科技創新五年行動計劃,重點在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臺建設、創新載體轉化等方面尋求突破,構建起多維度科技創新生態,助力創新型衡水建設。
  • 四個維度構築科創中心「四梁八柱」
    ——當下,上海正按照「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初衷,圍繞四個維度謀布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四梁八柱」。上海提升城市治理能力,首先必須著力增強城市核心功能,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此充分釋放、強化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四大功能」,構築起上海不可替代的戰略優勢。  記者昨天從相關部門獲悉:隨著明年六個大科學設施裝置交付,上海將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基本框架,科創策源能力持續進階,為我國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支撐。
  • 智慧財產權助推昆明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受惠於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的政策,我們通過10個軟體著作權拿到了103萬元的融資貸款,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近日,昆明萬德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一筆寶貴的貸款,當天還有雲南瀚哲科技有限公司、雲南聖周偉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昆明雄越科技有限公司共4家企業拿到了總計294萬元的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貸款,這也是昆明市首批純靠智慧財產權質押拿到貸款的企業。
  •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內涵、要素與發展方向
    2000年,美國《在線》雜誌率先提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Global Hub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的概念,並認為它至少需要滿足四個條件,即「地區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培訓熟練工作人員或創造新技術的能力、能帶來專門知識和經濟穩定的老牌公司和跨國公司的影響、人們創辦新企業的積極性、獲得風險資本以確保好點子成功進入市場的可能性——創新的環境」。
  • 發揮創新引領作用 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他表示,深圳作為大灣區中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之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全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會議要求,更好擔當起中心城市的定位,在大灣區中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推動開放科學和開源創新 共同建設世界科技共同體
    ——開放科學與開源創新合作論壇,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成功舉辦。要促進開源共享,通過開源開放匯聚大眾的智慧和協同的力量,為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要發展開放科學,使更多公眾理解和支持開放科學的價值,以開放科學支持開源生態建設;要推動開放治理,攜手各國科技工作者踐行開放合作團結共贏的理念,增進互信,推動國際科技合作,惠及人類發展。中國科協倡導並推動構建以理服人的學術共同體,以德服人的價值共同體,和以人為本的命運共同體,為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 成都高新區發力建設國際科技金融創新中心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國首批促進科技與金融試點地區,成都高新區將利用好建設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政策紅利,構築全國產業窪地,助力成都建設中國西部金融中心.。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建立了「一個風險資金池、一個企業庫、一個產品辦公室、一個專家評議會」的「四個一」政策性貸款產品融資模式,引導科技支行、科技擔保、科技小貸等加大科技信貸產品創新。股權融資方面,成都高新區上半年新增51家股權投資機構,總數達到495家,管理規模上千億元,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股權投資中心。
  • 「十個福田」系列報導 | 科技福田乘風破浪!打造更具輻射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此外,福田充分發揮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核心引擎作用,依託大灣區、合作區、口岸區、保稅區「四區」疊加優勢,布局引進一批科技創新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前沿領軍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形成強大的源頭技術供給能力、創新成果轉移轉化能力、創新經濟持續發展能力,將福田整體打造成為集聚高端創新資源的都市型科創區
  • 構築科創中心「四梁八柱」,「十三五」期間上海科技創新凸顯五大亮點
    ,堅定不移地向「四個新」與「四個第一」的發展方向執著奮進,走過了不平凡而又輝煌的五年歲月。五年來,上海科技創新沿著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道路披荊斬棘、砥礪前行,通過不懈努力,構築了科創中心「四梁八柱」,形成了科創中心基本框架,在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強基礎研究、建設平臺載體、攻堅原始創新、培育創新主體、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激發創新活力等方面久久為功,凸顯了五大亮點。
  • 成渝高新區勾勒科技創新中心「微笑弧線」
    「兩極一廊多點」 成渝高新區勾勒科技創新中心「微笑弧線」  今年年初,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並明確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 ...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兩江協同創新區元旦忙施工 創「兩江速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中,首先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也把『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放在今年經濟工作任務的首位。兩江新區正圍繞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重慶智慧之城,聯手天府新區,深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助力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 科技創新中的四川故事
    同樣是四川,9月10日,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項目在天府國際空港新城開工。這是全國首個民航高新技術示範園區,規劃建設國際一流的民航先進技術創新平臺和重大技術裝備研發中心。幾代科研夢四川創新能力排名全國第11這個夏天,四川給出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具體「時間表」: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和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50年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落戶知識城 !
    近日,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廣東省氣象局、廣州市氣象局、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籤署了共建「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和「氣象科技融合創新平臺」合作框架協議。項目將在知識城選址!國家氣象中心2019年11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審議並通過了《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第一批審議通過的6個專項規劃之一。
  • 牢記初心使命 勇攀科技高峰——中交二航局技術中心創新團隊建設紀實
    226項、國家專利367項;研究成果支撐了百餘項國內外重點工程項目建設,降本增效近10億元,3次獲評中交二航局科技創新突出貢獻獎,並榮獲中交集團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稱號,入選交通運輸行業「十大創新平臺」,綜合創新實力保持施工行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領先水平。
  • 北京自貿試驗區突出科技創新,要用好人才與資本兩個要素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北京自貿試驗區建設中,如何進一步突出科技創新特點?今天(9月24日)下午,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主任許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北京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助力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必須用好人才與資本兩個要素,以數字經濟為引領,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推動場景落地,著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制度高地與成果高地。首先,加大力度吸引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