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化木是一種樹化石,又名木石玉、木玉石、石化木等,在幾百萬年以前的樹木被埋藏在地下後,在高壓、低溫、缺氧的地質環境中,樹幹周圍的化學物質如二氧化矽、硫化鐵、碳酸鈣等通過地下水的作用進入到樹木內部,替換了原本的木質成分,經過石化作用形成了木化石,其中所含的二氧化矽成分居多,因此稱其為矽化木。
矽化木雖為樹木所變,但靠的確實大自然的造化,當樹木在火山噴發中被火山灰掩埋,或是淹沒在富含矽質的地下水中,與氧氣隔絕讓它們免遭細菌分解,火山灰或水中的二氧化矽就會逐漸滲入樹木,一點點代替原來的有機質成分,直到把樹木變成化石。比起那些在地下高溫、高壓中成為煤炭的史前植物,矽化木經受的試煉要柔和許多,但主要成分卻從碳變成了難以燃燒的矽。化學成分雖然改變,矽化木仍大致保存了樹木的原有模樣,樹皮、木質部甚至年輪、蛀眼等都清晰可見。
矽化木保留了樹木的木質結構和紋理,同時又納入圍巖的微量元素,形成五彩斑斕的色澤;它的表面十分光滑,有的不透明,有的微透明;一些保存較好的矽化木,如果不觸摸或搬動,幾乎能以假亂真,不過矽化過程往往會混進鐵、銅、錳等雜質,因此不同產地的矽化木也會呈現紅、黃、黑等多種顏色;最早的木化石是石炭紀早期的裸蕨植物化石,最晚的為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矽化木。
矽化木歷來是重要的觀賞石品種,在全球各大洲廣泛分布,美國亞利桑那州東部有世界上發現最大的矽化木林(200平方千米),而中國古代很早就了解石化木的成因,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就有"東陽多名山,金華為最大。其問繞古松,往往化為石。"的詩,並明確指出"松木入水歷一千年則化為石",中國的矽化木出產也十分豐富,北京(延慶)、新疆、江西(上饒)、內蒙古、遼寧都是較為著名的產地,其中新疆奇臺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化石林(1000多株)。
緬甸是產矽化木的地方,一億多年前的原始森木,樹木倒下被埋於地下後,泥沙將樹木埋藏並隔絕空氣,在重壓及富含SiO2、CO2、CaCO3溶液的長期浸泡下,SiO2等溶液交代樹木,二氧化矽或鐵質、鈣質取代了原先樹木中的有機物質(C),植物體有機成分全部被二氧化矽等礦化質所取代,保留原來樹木的形狀、紋理,這種經矽質交代後的樹木稱矽化木,因保留樹的造型紋理也稱樹化石。
自從中國市場興起後,原先不為人所矚目的普通石頭,一夜之間"石"變為"玉",身價狂飈,成堆購入矽化木拉回工廠去皮,原料一般有一層厚厚的皮殼,其中肉的質地如何就全憑運氣了,有經驗的商人也能從皮的表象判斷其中的肉質如何,其中不乏帶著如買賣翡翠玉石原石般的賭性。賭性是玉石商人經營的傳統,有著一夜暴富,一夜傾家蕩產的刺激。
矽化木來自不同的樹木,都有其獨特的個性,礦化與玉化程度也不同,有的人喜歡玉化程度高通透溫潤潔白的質地、有的人喜愛熱烈的紅色、有的欣賞多彩的色澤、有的玩賞老樹的蒼老與盤曲、有的痴迷於保存天然樹木的各種原始痕跡。總之,收藏的人因找到各自所愛而快樂,對各種現象的研究而增長知識,收藏的魅力就是發現價值的過程。
關注"小辛愛盤串",每天學點文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