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二液分相
鈞瓷釉經科學研究證實,是一種典型的二液分相釉。鈞釉的渾厚凝重、窯變的豐富多彩,都與這種特殊的分相釉有關。
相是指瓷釉中具有相同物理、化學性質的一個部分,釉一般有三相,即氣相、晶相和液相。氣相是指釉中的氣泡,晶相是指釉中的晶體之類,而液相則指釉玻璃體。因為釉在高溫下熔融成為液狀的玻璃一樣的物質,所以習慣稱之為液相(或玻璃相)。
鈞瓷的二液分相,是指液相中又分離出另一種液相。如果說前一種液相為連續玻璃相,另一種則為懸浮分散在連續相中呈無數球形小液滴狀的孤立相。連續相與孤立相在化學組成上是不同的,就好像是水中混入了某種油質一樣,兩種液體互不混溶,連續玻璃相好比是水,孤立相小液滴好比是分散在水中的油珠。
二液分相與鈞瓷乳濁窯變效果的關聯
鈞釉具有特殊的化學組成,其釉中的SiO2含量較高,Al2O3含量較低,並含有一定量的P2O5。SiO2與Al2O3的比率,P2O5與三氧化二鋁的比率,都非常有利於釉的二液分相。這兩個比率是影響鈞釉分相和乳濁的關鍵。正是由於鈞瓷釉的二液分相,導致鈞釉產生乳光和神奇複雜的窯變現象。
當白光投射到鈞瓷釉面時,連續相中無數的孤立相(球形小液滴)對可見光譜中的短波光發生散射作用,從而使釉產生乳光效果。
另外,釉中未熔解的石英顆粒、生成的小晶體和密集的小氣泡,能對光也產生一定的散射,並可增加釉的乳濁玉質感,因此對鈞釉乳光的形成有好的影響。較厚的鈞釉層對乳光效果的形成也有好的影響。
同時由於鈞瓷在燒成時溫度和氣氛的不同,導致連續相中孤立相小液滴的尺寸大小與數量多少也在不斷變化,反映在鈞釉的外觀上就使鈞釉有了多變的窯變效果。當鈞釉中只有著色元素鐵時,釉色窯變呈現月白、天藍、天青諸色:當鈞釉中同時含有著色元素銅時,釉色窯變就會呈現出萬紫千紅的奇妙色彩。
一般陶瓷的釉可以有很強的玻璃質感,不具備乳光瑩潤的效果正是因為其液相中僅有一種玻璃相,不具有液分相這種特性。
二液分相形成的必要條件
鈞釉能產生二液分相,與以下的工藝條件密不可分:
一是有合理的鈞釉配方。鈞釉組成中矽高鋁低,並含有微量的磷元素,這樣的化學組成十分有利於分相的形成。
二是有一定厚度的釉層。鈞瓷釉層不能太薄,薄時不利於鈞釉分相。
三是有合理的燒成制度。鈞瓷適當的燒成溫度和還原氣氛、稍慢的冷卻速度都有利於鈞釉的分相。實驗證實,若燒成溫度過高或還原氣氛過輕或冷卻速度太快時,都易使釉中的孤立相小液滴減少或消失,釉不能分相或分相效果差,使釉失去乳濁感,變成透明釉,乳光和窯變效果也隨之變差或消失。所以,對於鈞瓷窯變來說,釉料配方是基礎,施釉工藝是手段,而燒成操作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