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鈞瓷始於唐,盛於宋,位居宋代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瓷之首,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而在世界瓷林中獨樹一幟。
鈞瓷之所以名貴,既在於器物造型端莊古雅、胎骨堅實、玉潤透徹、晶瑩欲滴,還在於窯變豐富,渾然天成,天青、月白、玫瑰紫、海棠紅、硃砂紅、胭脂紅、孔雀藍、寶石藍、茄皮紫、玫瑰紫、海棠紅等交織在一起,給人以變化無窮的色彩美。
鈞瓷上有一種天然形成的畫,人們稱之為釉畫。釉畫來源於鈞瓷獨一無二的神奇窯變。
學者說,鈞瓷的窯變,是器物上的釉料中多種呈色元素,在高溫燒制過程中經過氧化和還原作用發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的結果,是個很難說出原因,又很難重複結果的過程。
匠人說,窯變是鈞瓷的魂。沒有了窯變,鈞瓷就沒有了氣韻。藏家說,鈞瓷「有毒」,不敢深愛。一旦深入,欲罷不能,愛不釋手。
鈞瓷窯變自然天成,鈞瓷釉畫鬼斧神工。千變萬化的釉色和紋路往往出現在一件器物上。
鈞瓷窯變出的釉畫在不同光線、不同角度下觀賞,隨人們豐富的想像力而呈現出人物故事、動物圖案、暮沉霞飛、紫翠生煙、寒鴉歸林、星辰綴天、仙山瓊閣、杏雨江南、高山雲霧、峽谷飛瀑、雨過天晴、江河萬裡、魚躍龍門、梅花點點等釉畫。
自然窯變的釉畫,鬼斧神工,有的形似,有的神似,有的逼真,有的抽象,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
古人曾用 「雨過天晴泛紅霞,夕陽紫翠忽成嵐」「高山雲霧霞一朵,煙光凌空星滿天」「峽谷飛瀑兔絲縷,窯變奇景天外天」等詩句形容鈞瓷窯變之妙。可以說,窯爐是鈞瓷產生的母體,但藝術鑑賞給予它的是第二次生命。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這就是鈞瓷神奇的窯變,那五彩斑斕、神秘莫測的釉色,仿佛是火苗吻過的詩痕。
但若單純說釉色,一定無法讀盡窯火對鈞釉的萬千纏綿。因為,鈞瓷還有開片,開片聲如天籟之音。
開窯時,從炙熱的窯爐內到窯外常溫的過程中,鈞瓷表面逐漸布滿縱橫交織的裂紋,還會發出清脆密集而又動聽的開片聲,如珠落玉盤,如編鐘悠揚,聲聲沁人心脾。
這些裂紋看似槌擊,觸之無痕,縱橫交錯,自然天成。有人說,鈞瓷可以持續開片60年;也有人說,1000多年前的鈞瓷,到現在仍有極其細微的開片。
人們鑑賞鈞瓷,從「外六相」和「內六品」開始。「外六相」是指鈞瓷外部的型、質、聲、色、紋、境等六個方面。「內六品」為氣、勢、情、韻、靈、神等六個方面。
胸懷曠達者,在鈞瓷上看到遼闊蒼穹星空浩瀚;詩情畫意者,在鈞瓷上看到小橋流水亭臺樓榭;意氣風發者,讀出釉色之自然奔放肆意流淌;懷古幽遠者,品出鈞瓷之乳光含韻精華內斂。
鈞瓷之美,美在天人合一。它從誕生起就是一個神奇的結合,在釉上施釉,自然窯變出花斑,唐時稱青花瓷。受花斑窯變啟迪,能工巧匠在創造中發明了燒制鈞瓷的技藝,這是禹州人勇於創造的歷史印記。
這些獨特的釉變和紋路,從打破「南青北白」的窠臼開始,從崇信「道法自然」的宋徽宗的案頭開始,沿著唐風宋韻的文脈,夾帶著歷代文人雅士的情懷,一路縱橫蔓延而來。一鈞一風雅,一窯一乾坤,道不盡的物華天寶,說不完的鈞韻傳奇。
與鈞同樂,一家專注於鈞瓷茶器的品牌,是傳統手工藝品的傳承者。
與鈞同樂以其安靜、本分、創新的精神在設計與製作上,對傳統手工藝品專注執著、 精益求精,致力於成為鈞瓷行業最專業的茶器品牌,讓真正的手工藝品被更多的人擁有、品鑑與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