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鈞瓷鳳凰磐涅,盛極一時幾度失傳

2021-01-08 全球在線

鈞瓷(英文譯作Jun Porcelain)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代替的象徵物,是中國陶瓷重要的組成部分。被譽為「國粹」的鈞瓷,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瑰麗的窯變神韻,成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它開創了中國瓷器五光十色的先河,為後來各種繪畫藝術瓷的出現,奠定了深厚的技術基礎。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鈞瓷盛極而衰,滄海桑田,傳統技藝雖然一度失傳,卻在後人努力中鳳凰涅磐。

出身高貴,擁皇家血統

瓷器多以地方命名,鈞瓷因出自河南省鈞臺縣(今禹縣神垕鎮),故名鈞瓷。

鈞瓷發端於東漢,唐時開始創燒,宋代最為輝煌。相傳宋徽宗時期,當地官員將工匠們精心製作的鈞瓷珍品進獻朝廷,宋徽宗看後讚不絕口:「奇珍異寶,精妙絕品。」遂命內侍將鈞瓷陳設在福壽宮中,並召皇親大臣前來觀賞。宋微宗對其中的八寶龍柄花澆壺尤為喜愛,愛不釋手。一日愛女茂德公主進宮朝覲,被此壺的精妙技藝和神奇窯變所吸引。宋徽宗看在眼裡,從案上幾次拿起又放下,最終忍痛割愛,賜予愛女。

宋徽宗每日上朝回宮總要賞玩鈞瓷,自從少了心愛的花澆壺,心中便悶悶不樂。一日,終於忍不住駕幸茂德公主府第。善解人意的公主深明父皇前來的用心,一邊叩頭接駕一邊將八寶龍柄壺呈給皇上。「父皇如此喜愛此瓷,何不令官員設窯燒造,廣為流傳?」宋徽宗聞言龍顏大悅,次日臨朝即傳旨下令官員召集能工巧匠在古鈞臺附近開設官窯,燒造鈞瓷貢品。

自鈞瓷被欽定為御用瓷器後,民間再難一見,鈞瓷精品在民間更是彌足珍貴。每年三十六件(三表示天、地、人三位一體,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件件都刻上編號,多一件就要打碎深埋。宋代官方規定:「民間不得收藏,死後不能殉葬」,足見鈞瓷當時的身價與地位。只有立下赫赫戰功,用金銀珍寶土地不能表示皇恩浩蕩時,皇帝才會賞賜一件鈞瓷。因此,當時盛傳「縱有家財萬貫,不如君賜(鈞瓷)一件」、「黃金有價鈞無價,鈞窯瓷器玉為泥」之說。

極為珍貴的鈞瓷珍品被選入宮中,供皇家使用並世代相傳,故又稱「傳世宋鈞」。當時,官窯的能工巧匠不必為時間與金錢所擾,可以專注於手工創作。從造型到釉色都嚴格按照宮廷式樣,工藝上不惜成本,挑選優質原料,務求精益求精。所製成品不得流入宮外,稍有瑕疵者砸碎深埋。這種完全與民間隔絕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鈞瓷藝術在民間的發展,但對鈞瓷製作技藝的精益求精卻起到了促進作用。因此,鈞瓷在宋代達到了藝術頂峰。

獨樹一幟,民間紛仿製

中國陶瓷歷史,萬年連續不斷,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其中,鈞瓷獨樹一幟,成功創燒的銅紅釉被認為是中國制瓷史上的裡程碑,傳世名品多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鈞瓷神奇的窯變現象以及豐富的色彩變化,引起了歷代宮廷與達官顯貴的關注,同時也興起全國知名窯口主動學習鈞瓷的施釉原理和燒成方式,紛紛嘗試製作「仿鈞」。

鈞瓷盛於宋代也衰於宋代,兩宋滅亡,官窯停燒,鈞瓷業遭受重創,工匠們亡命他鄉,鈞瓷遭受藝術劫難。

元代後期戰火頻仍,中原各地人煙稀少。宮廷就將山西3.5萬戶居民遷至鈞州(今河南禹縣)等地。文獻引述官方統計,當時當地已無一戶鈞瓷世家了,瓷業已衰敗到只能燒造酒缸酒罈之類粗瓷。這一時期的瓷器胎骨厚重,工藝粗糙。

到了明代,以江西景德鎮為首的「仿鈞」之風日盛,號稱一枝獨秀,但傳統技藝已經失傳。

清朝末年,禹州神垕藝人受古玩商人高價收買宋鈞的影響,開始研究恢復失傳300多年的鈞瓷技藝。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和試驗終使失傳已久的鈞瓷得以恢復。但這一時期的鈞瓷儘管造型規整,工藝考究,而釉色單一,成色率低,難與古鈞瓷相比。

民國時期,鈞瓷發展更是舉步維艱,釉色、造型均沒有新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5年,中央召開了全國首次陶瓷工作會議,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鈞瓷傳統工藝得以恢復。1963年,中國科學院把恢復宋鈞列入科研項目。2008年,鈞瓷燒制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斷作為國禮現身世界。

生在成型,死活看燒成

在所有瓷種中,鈞瓷是最具個性,最難複製,最為神秘的一種。古人云:「共計一胚之功,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小細節尚不能盡也」。

鈞瓷歷來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說。可見鈞瓷燒造工藝複雜,難度高。從選料到造型,從制模到成型,從素燒到釉燒最終到燒成產品,其間要經過諸多工序。無論哪道工序燒制過程稍有不慎,即使是小小差錯也會前功盡棄,因而鈞瓷珍品率極低。自唐代創燒鈞瓷到北宋發展到鼎盛,至今千餘年間,鈞瓷的燒成歷經了由柴燒到煤燒的階段,而燒成工藝一直是個大難題。

自古「十窯九不成」的魔咒,成為歷代鈞瓷藝人無法破解的謎團。原因在於鈞瓷燒成對窯內環境要求非常苛刻,而柴燒和煤燒的燃料全靠人工添加,對火焰溫度的控制大多僅憑窯工經驗。同時又受季節和氣溫影響,溫度高低不同,燃料質量不一,成品都會千差萬別。十三噸柴燒一窯,燒成結果卻難料。因此民諺有云:生長在成型,死活看燒成。

鈞瓷除脫胚成型和注漿成型外,手拉胚是一種最古老的技術,他是在轉動的輪盤上用手抱住泥團,然後在泥團的中間部位摳出一個窩,並上提把窩拔高。再把左手放在窩裡面,右手放在窩外,兩手四指裡外相對擠拉窩泥,向上或外邊擴展,使泥窩變薄成適當厚度的胚體,使其成為預定的各種形狀。手拉胚成型要求手工技術要高,技藝精湛,勞動強度也很大。如千人千面,形狀不可能完全相同。

夜深人靜,開片亦驚心

鈞瓷又是開片藝術。細細的裂紋連成一片,陶瓷界稱之為「開片」,被譽為鈞瓷「八美」之一。看似工藝缺陷,實則極富美學情調,給人以美感。「變幻莫測,紋路奇多」成為鈞瓷審美的一個組成部分。故說鈞瓷是有生命的,「夜深人靜時,開片亦驚喜」,其開片可持續長達六十年之久。「觀之碎若錘擊,觸之光滑無痕」是制瓷人對鈞瓷開片最精準的描述。

鈞瓷是自然天成的高溫窯變瓷,是「火」的藝術,是「天人合一」的珍寶。其釉彩均為無色釉,經過高溫燒制後呈現五彩斑斕之相,可謂以無應有,以虛受實。「自然天成」的窯變色彩,傳達著鈞瓷追求精神暢達,無為而復樸的本性;啟示著深奧,神秘和超越。其窯變藝術巧奪天工,意韻無窮。被國際友人贊為「含蘊夕陽般之壯麗,日出般之光輝」。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其窯變效果或如雲霧繚繞,或如瀑布飛流直下,氣勢雄渾;或如瑞雪紛飛,或如漫天星辰;或單純而寧靜。「靜」即與陰合德;或喧鬧而熱烈,「動」即與陽同波。神奇的窯變,「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瑰麗奇觀,盡現洋洋灑灑,酣暢淋漓的自然景象。每一件作品都獨具個性,體現鈞瓷唯一、難以複製的特質。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鈞瓷從實用向藝術不斷邁進。現代人在享受古人精神寶藏的同時,也漸漸明白「物性」就是「天性」——鈞瓷保全了天所賦予的本性:大道無形與自然天成。正如一位美學家所言:「即使你不懂美術,不懂瓷器,只要你喜歡美,你就會被鈞瓷吸引住。」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願具有天地靈性的鈞瓷珍品,能入您的雅堂,給予您無限的藝術享受與美學滋養。

相關焦點

  • 欣賞宋代鈞瓷花託釉色之美
    宋代鈞瓷器皿有花盆、花託、瓶、洗、杯、奩、尊、碗、盆、盤、壺、爐等。其中以養花用的花盆類居多,宋徽宗傾心打造的皇家園林——艮嶽,搜羅全國各地的奇花異草,就需要鈞臺窯的花盆來裝點。這件鈞瓷就是一件花託,宋鈞花器,花盆加盆託為一套,這只是一件花託,並不完整,但流傳至今已難能可貴。鈞窯花盆託燒制時多為從大到小十件套,底部以數字刻款為標記。花盆器形比較典型的有葵口,菱口,仰鍾,鼓釘等,鼓釘盆底無孔,據說多用來種菖蒲,但也有人認為是文房用洗。宋代鈞瓷花託底部數字刻款,從十到一,數字越大,器形越小,刻款後再上麻醬底,入窯燒制。
  • 鈞瓷釉畫:火苗吻過的詩痕
    鈞瓷之所以名貴,既在於器物造型端莊古雅、胎骨堅實、玉潤透徹、晶瑩欲滴,還在於窯變豐富,渾然天成,天青、月白、玫瑰紫、海棠紅、硃砂紅、胭脂紅、孔雀藍、寶石藍、茄皮紫、玫瑰紫、海棠紅等交織在一起,給人以變化無窮的色彩美。
  • 華禹鈞瓷——製作鈞瓷釉居然還需要掌握化學知識?
    鈞瓷的二液分相,是指液相中又分離出另一種液相。如果說前一種液相為連續玻璃相,另一種則為懸浮分散在連續相中呈無數球形小液滴狀的孤立相。連續相與孤立相在化學組成上是不同的,就好像是水中混入了某種油質一樣,兩種液體互不混溶,連續玻璃相好比是水,孤立相小液滴好比是分散在水中的油珠。
  • 鈞瓷時裝秀!噴火表演!雜技表演!十一不可錯過的神垕古鎮精彩全在這...
    看神垕古鎮歷史與現代的碰撞~旅遊節目單奉上後現代鈞瓷時裝秀活動時間: 2017年10月1日-10月7日活動地點:神垕古鎮開街儀式舞臺活動內容: 尋找年輕設計師,依據鈞瓷顏色、形態等方面,設計出鈞瓷元素的時裝作品,進行時裝走秀表演向遊客們展示鈞瓷與服裝結合的美感。
  • 書法篆刻家傅偉華試驗數千次創出「甲骨文鈞瓷龜甲片」被河南省...
    7月20日下午,「『甲骨文鈞瓷龜甲片』向河南省檔案館捐贈儀式」在河南四通實業有限公司隆重舉行。是日,著名書法篆刻家傅偉華攜手創作團隊將創作出的一片「甲骨文鈞瓷龜甲片」和甲骨文書法長卷《蘭亭序》捐贈給了河南省檔案館,為頌揚黃河文明、傳承傳統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 花開之時: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如同鳳凰磐涅、浴火重生!
    火炬樹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是有很大用途,葉片比較大,而且葉片是羽毛狀的,所以是非常漂亮的,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到了寒露時節,火炬樹的葉片就會變得和火一樣紅,一大片的火炬樹葉片就像落霞一般美麗,所以實際上火炬樹的觀賞價值也是不低的,因此,火炬樹在造景方面用途也是比較大的。不過種植火炬樹其實還有很多好處,首先,火炬樹可以降低空氣中有毒物質的含量,所以對環境是可以起到保護作用的。
  • 廣州中大科鑑:鈞瓷天藍、天青釉色中氧化鐵的呈色作用
    ,其中紫紅與紫藍為其代表性的兩大系列。通過考察氧化鐵的含量以及基礎組成、分相結構對鐵在釉中的呈色影響,驗證鈞瓷藍、青系列釉中,氧化鐵的呈色作用。配位場強度越大,d軌道分裂後的兩組軌道的能量差(即△值)越大,反之,△值越小。△值一經確定後,吸收帶的位置隨之而定。在鹼矽酸鹽非晶固體中,當以半徑大的鹼離子取代半徑小的鹼離子時,因氧離子對半徑大的陽離子屏蔽不完全,陽離子的部分正電場進入著色離子的氧多面體消耗了一部分氧離子對中心離子(著色離子)的有效電場,使△值下降,吸收帶相應向長波方向移動。
  • 遼朝滅亡後,曾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了哪,他們後代現今過得如何?
    契丹族人契丹,發源于于中國東北地區,是我國古代遊牧民族,在唐朝時期曾大統一過,並且唐朝還在此設立了松漠都督府,由於契丹民族的強大宋朝使臣出使契丹那麼遼朝滅亡後,曾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了哪,難道真的消失了嗎,如果沒有消失
  • 水印木刻曾盛極一時,今近成藝術絕學,製作需哪些基本要素流程?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也說,宣紙、木板和水性顏料巧妙地融合在方寸之間,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而水印木刻的材料技法所呈現出的刀味、木味、水味、印味,更是體現出中華工匠精神。從繪稿、選材、上版、刻、印、裝裱乃至印版、印紙的貯存方式,都極有講究。
  • 幾度黃昏東去,獨念落花魂
    幾度黃昏東去,獨念落花魂。茫茫然間,走過了豆蔻年華,拂過了青蔥歲月,來到了這意氣風發的年歲。時間就像是夏日裡吹拂過的微風,在帶來涼爽的同時,也帶走了許多美好的事物,比如落花,比如生命……春去秋來,朝朝暮暮,日子就這樣在靜默中走過。
  • 論文化的「淘汰」與「失傳」
    一個是「失傳」, 由於文化斷代,能夠理解這個深刻懂得的人少了,能夠願意繼承它的人漸漸沒了。但是這個文化,對於現在生活仍然有意義。還有一個叫「淘汰」。就是說一個文化現象隨著時代發展,已經變得沒落了。社會不願意它再繼續存在下去了。比如「跳大神」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有很多病我們去醫院拿點藥就可以看好的 誰還去找人來家裡跳大神呢?因此這個職業消失了。
  • 潘向黎:山中薔薇幾度花
    小編的話 薔薇之美在何處?美在了無心機,樂天隨和;既不嬌矜,也不勢利。
  • 迎接崑曲的大美時代 ——讀楊守松《大美崑曲》
    《大美崑曲》楊守松 著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年4月 作家楊守松的長篇報告文學《大美崑曲》是一部讚美中國戲曲藝術,謳歌民族優秀文化的作品。讀《大美崑曲》,能感受到一種強烈飽滿的情感在流動,就是作家對崑曲的愛,對崑曲藝術家的愛。楊守松是帶著一種深厚的情感來完成創作的。如果說《崑山之路》是一種理性意志引領作品思想的話,那麼《大美崑曲》則是以一種對美好藝術的敬畏之心來引領作品思考的。作家不僅是一個崑曲迷,還是一個崑曲專家。在這樣基礎上進行創作,材料可靠,情感真摯,思想到位,可信可讀。
  • 適用範圍廣 幾度冰脊龍入門級散熱器
    泡泡網散熱器頻道5月4日 儘管不是最知名的工廠,但幾度以自己的技術實力向這個目前努力著。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冰脊龍就是出自幾度廠商之手。  作為一款定位於入門級的高性價比散熱器,幾度冰脊龍VE908散熱器採用了吸塑包裝,有效降低產品成本的同時它也更便於我們直觀的了解產品。
  • 美國登月技術已失傳,這是故意的?
    可以將118噸重的物體送入太空,人類想要登陸月球,必須要藉助像土星5號運載火箭這麼大推力的火箭才能成功登陸。 美國NASA又解釋說,重新建造土星5號運載火箭沒有任何意義了,因為建造土星5號的零部件,有成千上萬,而這些成千上萬的零部件,美國的各大工廠已經停產了,更重要的是生產土星5號運載火箭及其零部件的一些設施也被改建了,另有別的用途。
  • 對陣2700K 幾度冰脊龍入門散熱器評測
    作為一家全新散熱器廠商,儘管幾度不是最老的工廠,他們卻擁有最專業的,幾度研發部經理擁有近10年的從業經驗,深知玩家們對於產品的需求;儘管不是最大的工廠,但幾度擁有年產馬達1億5千萬雄厚實力;儘管不是最知名的工廠,但幾度以自己的技術實力向這個目前努力著。
  • 盛極一時的「泡麵小食堂」,為何消失了?這種智商稅還是少交為妙
    現在很多人對於一些短視頻平臺抱有很大的成見,尤其是一些擁有千萬粉絲的大網紅頻頻出事,也讓大眾開始擔憂平臺的審核能力:到底是「水至清則無魚」,還是寧願放棄傳播正能量的初衷也要留住這些可以帶來巨大收益的「大咖」?
  • 昆明老字號變遷記|雲子:從「失傳」到走向世界
    四十幾年來,雲南圍棋廠榮獲了無數榮譽,已形成古典和現代兩大圍棋配方工藝,擁有六大產品系列近40多個產品,多元化的產品結構和不斷提升的生產效率,是其長效發展的原因。為探索傳統雲子製作工藝背後的故事,記者獨家專訪雲南雲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玲,聆聽、分享歷史變遷中——雲子那些事。
  • 盛極一時的吐蕃帝國,在信仰佛教之後,逐漸失去了戰鬥力
    盛極一時的吐蕃帝國,在信仰佛教之後,逐漸失去了戰鬥力!西方學者在談到古代東亞歷史的時候,常常這樣說:漢族是東亞唯一的文明民族,但是被一群野蠻民族包裹著。這裡的野蠻民族,並不是風俗上的野蠻,而是文明上的未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