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關鍵期,現在人人基本都要每天罩不離口,大家都明白口罩對於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性。用得多了,關於口罩的一些說法就多了起來,比如有人說,如果戴著口罩能夠吹滅打火機的火苗,就說明這種口罩不及格。
乍一聽起來好像挺有道理,如果戴著口罩都能把火苗吹滅,說明口罩密封性好像不太好,氣流輕易就能通過口罩,這樣的口罩似乎質量不太過關。說到這裡,估計身上有打火機的朋友會忍不住戴口罩做一下這個試驗。
然而,這種說法經不起推敲,口罩有很多種,有的口罩本身有呼氣閥,氣體比較容易通過,吹滅打火機火苗不成問題。有些級別比較高的口罩如N95中間熔噴布層會比較厚,氣體通過阻力會比較大。而且,每個人的肺活量和力氣都不一樣,用吹火苗這樣粗糙的測試來檢驗口罩是否合格是不靠譜的。
怎麼判斷口罩是否合格?口罩的質量檢驗是十分專業的問題,其實一般普通人沒有辦法判斷口罩質量的優劣,只能通過購買渠道正規、標有合格生產批號及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來保證產品質量。
口罩的治療指標有哪些?以一般人用得最多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為例,它執行的是國家醫藥行業標準YY/T 0969-2013。
根據這個標準,合格的口罩外觀上應整潔、形狀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損、汙漬。在結構與尺寸要求上,口罩在佩戴好後,應能罩住佩戴者的口、鼻至下頜,應符合設計的尺寸,最大偏差應不超過±5%。在一些結構細節上,鼻夾長度不應短於8釐米,每根口罩帶與口罩體連接點處的斷裂強力應不小於10 N(牛)。可以看到,一般人是無法判斷斷裂強力是不是小10N的,這是專業檢驗機構才能做到的事情。
其實口罩最關鍵是質量指標是「細菌過濾效率」,按規定,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的細菌過濾效率不應小於95%,它的檢驗就更複雜了。其實跟戴口罩吹火苗最接近的指標叫「通氣阻力」,它的要求是口罩兩側面進行氣體交換的通氣阻力應不大於49 Pa/cm2。
怎麼知道口罩的通氣阻力是不是大於每平方釐米49帕?它的檢驗方法國家標準中是這樣說的:
可見,檢驗口罩通氣性能的指標正兒八經叫「通氣阻力」,它的檢驗過程是一個十分專業和嚴謹的過程,普通人根本就不可能做到,而戴口罩吹火苗的方法在正規檢驗過程面前顯得業餘和可笑。
關於口罩,還有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說法,比如「用火燒不著的口罩是真口罩」,「合格的口罩能吸附紙屑,否則就不是合格的口罩」……這些都是不靠譜的傳言。
還是那句話,只要購買來路透明、有正規生產批號及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就不用擔心自己買的口罩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