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球似的肩膀不僅會讓你的身材看起來更加健壯,還會提升你的整體運動水平,助你成功挑戰更大的訓練重量,而說起練肩的最佳動作,槓鈴推舉是當之無愧的,但往往越經典的動作越不容易引起重視,因此很多人所做的槓鈴推舉都是錯誤的,這不但會降低訓練效果,還容易造成手肘、肩關節以及腰背部的疼痛,下面是幾種常見的錯誤動作。
肘部外展
理論上來講,槓鈴推舉是依靠肩膀發力來克服槓鈴的重力,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手臂只起輔助、支撐的作用,而不應該承受壓力,但槓鈴推舉最常見的錯誤就是肘部過度外展,即雙手握距太寬,肘關節直接指向身體兩側,這會讓肘部承受一種向外的壓力;其次,雙手握距太寬也會導致前臂不能完全垂直於地面,並且與雙手呈一定的傾斜角度,而手掌與肘部的水平距離就是槓鈴的作用長度,這會給肘關節施加一個力矩,傾斜角度越大,力矩越大。以上兩點就會引起肘部疼痛。
其標準動作應是讓兩手拇指之間的距離等於肩寬,這時的前臂會很自然的垂直於地面,從而作為槓鈴穩固的基礎,並且當槓鈴下放到最低點時,大臂會與軀幹形成約30度的夾角,而當推舉槓鈴時,肘部就會自然的外展,這樣做不僅保護肘關節,還有利於肩膀的發力,使其處於最舒適的位置。
軌跡彎曲
如上文所說,推舉的核心要點是靠肩膀發力來克服槓鈴的重力,整個動作都應該是直上直下的,所以為了使推舉動作儘可能的有效,槓鈴的路徑需要儘可能短,也就是說,槓鈴的軌跡要儘可能的呈直線。但很多人喜歡將槓鈴繞過頭部,同時在其越過頭頂時,將頭部向前伸出,這樣槓鈴的軌跡就成了弧線,當槓鈴到達最高點時,會產生一個向後的動量,它會讓你的身體有種向後倒的感覺,極容易失去平衡;同時,弧線軌跡決定了肩膀是在「畫半圓」,而不是直上直下,槓鈴對其還會產生一定的力矩,這也是做推舉時肩膀會感到疼痛的原因。並且手臂肌群也會參與進來,降低對肩膀的刺激效果。
其標準動作應是:
在推舉前,挺胸稍微向後傾斜,同時將下巴內收,以為槓鈴的移動騰出空間。當槓鈴越過頭頂時,再將下巴向前回到正常位置。當槓鈴到達最高點時,其與肩膀、臀部和雙腳應在同一條直線上。
下背部過度拱起
大家都知道做推舉時要保持腰背挺直,但這也是有限度的,過度就會發生下背部反拱。而這種錯誤容易導致下背部疼痛,還會顯著降低身體承受重物的能力,也就是說,下背部反拱越嚴重,能夠推舉的重量就越小,因為拱起的下背部會中斷傳力路線,使槓鈴產生的重力直接由下背部和腰部承擔,而理論上來說,壓力應該沿手臂、背部、腿部,一直傳遞到雙腳;其次,肩膀以下的軀幹應該形成一個整體,以作為推舉的基礎,而拱起則意味著一個整體被分成了兩部分。
其解決方法如下:
使臀大肌、股四頭肌和腰腹肌主動收縮發力,這將為身體提供必要的穩定性。當上臂肌肉緊繃時,會限制槓鈴舉過頭頂的能力,因此為了完成動作,下背部就會反拱,以此來補償,所以在開始推舉前,要充分的拉伸手臂肌肉。同第二點一樣,當胸肌以及上背部肌肉過度緊張時,身體也會讓下背部反拱來補償動作,因此,可以用泡沫軸熱身來達到放鬆肌肉的目的。手腕過度彎曲
腕部可以說是整個手臂最脆弱的部位,因此其最不應該承受過大的壓力,但很多人在抓握槓鈴時,都喜歡將手腕翻轉,因為這樣可以讓手掌作為支撐槓鈴杆的平臺,就算不用力,槓鈴也不會輕易掉落,但這樣看似省力,實際上卻對手腕產生了額外的壓力,並且會限制動作的幅度。
其正確握法應是用力全握,使手腕繃緊,這可以分為3步來完成:
用雙手虎口抵住槓鈴杆,四指向上。雙手四指向內旋轉,指向你的臉部。四指握住槓鈴,同時大拇指鎖住四指。
借力
在推舉的整個動作過程中,只有手臂、肩膀和頭部是能夠移動的,也就是說,肩膀以下的軀幹應該成為一個穩固的基礎,而不是隨槓鈴的移動而移動,否則就會產生代償動作,這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槓鈴下落時雙膝彎曲,推舉時雙膝伸直。當然,這樣做不會對身體產生危害,甚至還能夠讓你舉起更大的重量,但它會降低肩膀承受的壓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做槓鈴推舉的目的是訓練肩部肌群,而不是像抓舉一樣訓練全身肌肉,所以,當你為了完成動作而屈膝時,就意味著要減輕重量或者減少次數了。
以上就是槓鈴推舉常見的5種錯誤,只要在訓練中稍加注意就能杜絕。喜歡博浩的文章請點讚,分享!也可在評論區留言哦!堅持日更!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