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位外地女遊客在四川街頭迷路了,她找到一位看起來非常和善的大爺,問道:大爺,請問春熙路怎麼走啊。大爺挺友好的,用一口蹩腳的川普這樣說:么妹兒你一直走,然後右拐,直走,再右拐,往前走就到咯。於是,這位遊客樂呵呵地按照大爺說的路線走,走到最後她發現不對啊,怎麼又回來了?
話說這位姑娘,方向感去哪兒了?隨便在腦袋中規劃一下,你就會發現這條路分分鐘能把你帶回原點啊。而方向感這一點,可得好好向北京人學習學習。
論方向感,我只服北京人!
如何精準地辨別出一個真正的北京人呢?是對炸醬麵愛不釋「口」,還是喝豆汁兒時一口悶?又或是能口音標準地讀出「欒在裝墊兒臺吃胸事」(鹿晗在中央電視臺吃西紅柿)?據說北京人方位感十分強,強到什麼程度呢:
作為一名路痴,等我分清東南西北估計天都亮了!
早在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胡同文化》裡,就有對北京人極強方位感的描述: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過去拉洋車的,逢轉彎處都高喊一聲:東去,西去,以防碰著行人。如果說,在戶外靠太陽、路牌、標誌性建築物等輔助物,能判斷出東南西北也就罷了,不過,北京人方向感卻強大到在密閉的空間內,都能輕鬆辨別東南西北。
基因自帶GPS又怎樣 遇到8D魔幻重慶照樣懵圈
其實,北京人能這麼溜地運用東南西北,主要還是得益於城市建得方正。北京的路,無論是環路還是主路還是大街小巷,都是出了名的橫平豎直。越靠近城中心,道路是正南北,正東西方向的概率就越大。
所以,北京人的基因裡自帶GPS,這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出生在一個方向友好的地方,東南西北的道路都被清清楚楚的規劃好了。其實不光是北京人,很多來自規劃方正的城市的人,都習慣用東南西北辨別方向。不過,就算這種超強的方向感要是來到了重慶,也是分分鐘完敗。
不僅基因中自帶GPS失效,就連高科技導航在重慶也會被轉暈。
在重慶問路,沒有東南西北,只有上下左右。在這裡,你可以花著坐輕軌的錢,體驗過山車的刺激。在這裡,坐個電梯也有不一樣的體驗。
重慶由於丘陵、山地的特殊地勢,道路往往都是爬坡上坎,九曲十八彎。於是就出現了穿樓而過的輕軌,停靠在八樓的二路汽車、縱深90米的地鐵站、長達112米的扶梯等等魔幻建築。試問,在這樣的城市裡,東南西北還有用武之地嗎?
不過,這些由於環境的變化而導致的迷路,造成暫時「找不著北」的現象,都是正常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一個名叫「路痴」的群體,他們的生活,才叫苦惱。
不過,這還只是輕度的「路痴患者」,有一種極致的「路痴患者」,在自己家中都會迷路,老北京人在家中分辨東南西北的功能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路痴到極致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美國丹佛,有一個名叫羅斯曼的女子每天都會迷路。羅斯曼每天的日常是這樣的,早上開車去超市:
汽車啟動後,羅斯曼得根據導航不斷提醒自己要直線行駛。結果不到半分鐘,超市就到了。然後在回家的路上,同樣的過程她需要再重複一遍,才能確保自己能順利回家。這還不算什麼,就算羅斯曼在自己家中,也會迷路。照顧孩子時,她需要通過孩子的哭聲,來判斷房間的方向。不認識路這種症狀,從她五歲時就開始了。上學的時候,她需要每天默默地跟在同學身後。
其實,羅斯曼本人既沒有任何疾病,也不缺乏基本的認知能力,相反她受過良好的教育,處理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沒有問題,除了不認識路以外。為了找出自己路痴的原因,羅斯曼看過了許多醫生,直到她遇上了阿瑞納教授。2008年,阿瑞納教授首次定義了「發展性地形迷失」(DTD)這種病。
研究人員確定,DTD患者是因為大腦中壓後皮層的變化,而失去了導航能力。不過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如何治療,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已經發現的DTD患者,大概在1000人左右。看到這裡我終於明白,《海賊王》中的索隆為什麼老是找不到路了!
可憐的索隆,原來是患上了DTD!
關於「路痴」的話題,網上有位醫生曾這樣調侃「不開玩笑的,我在醫院科室那個小小的八字形空間走丟了五次,第四天才搞對。又不好意思問同事!只能假裝自己是檢查什麼東西」,更誇張的是,有人吐槽自己「在校區走路直線都能迷路」……以前你會覺得這樣的事挺扯的,但現在看來就特別能理解了。
其實,「路痴」這種病在人群中的比例或許比我們想像的更高,有人是患了DTD這種病不自知,有人是怕被嘲笑,選擇了刻意隱瞞,所以,如果遇見「天生路痴」的人,不要嘲笑他們,你不覺得他們有點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