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S」擋其實就是英文單詞「sport」的縮寫,因此「S」擋也被稱為「運動模式」。切入這個擋位後汽車會在高轉速低擋位狀態下運行,進而獲得充沛的動力,以滿足駕駛員對動力的需求。
什麼時候使用呢?這就因人而異了。可能有的駕駛員一輩子也用不到S擋,因為D擋已經能滿足他的需求。有的駕駛員駕駛風格比較激烈,總嫌棄車輛動力不足,那麼S擋位使用頻率就會高一些。
那麼S擋與D擋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呢?
對於變速箱來講S擋D擋只是換擋時機不一樣罷了,帶有S擋的變速箱機械部分與不帶S擋變速箱幾乎是沒有差別的,僅僅是多了一個S擋位開關而已。
家用汽車追求的不是極致的動力,更側重與經濟性。而追求動力的代價就是油耗的增加。因此家用車設定上就要犧牲動力來獲取相對低的油耗,而且隨著油耗限值不斷的增加,降低汽車油耗才是車企考慮的。因此有人會反應駕駛換代的新車型會有拖擋的感覺,動力被壓制。其實這就是廠商為了油耗降低了換擋轉速造成的,對比上一代車型來講換擋轉速要低一些、油耗也會稍有下降,但是對與老車主來講駕駛感受也差了一些。
因此D擋模式下變速箱升擋轉速較低,同樣的轉速下較高的擋位車速則會更高一些。因為不同擋位的傳動比也是不一樣的,傳動比隨著擋位增加而降低。
例如某變速箱一擋傳動比4.69,二擋傳動比3.31。用通俗的話來講一擋時發動機轉4.69圈的時候變速箱輸出軸轉一圈,二擋的時候發動機只需要轉動3.31圈變速箱輸出軸就可以轉一圈了,到了七擋是發動機與變速箱之間傳動比上升到1:1,發動機轉一圈,變速箱輸出軸也轉一圈。因此在轉速不變的情況下,更高的擋位意味著更高的車速、同樣時間內行駛更遠的裡程、油耗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前幾年捷達更換變速箱的五擋齒輪就是這個道理,更換柴油捷達的五擋齒輪後可以降低巡航轉速,高速行駛發動機轉速下降、油耗下降、噪音震動也會下降,當然動力表現也會差一些。只要發動機負載在允許的範圍內,更高的擋位可以降低油耗。
當我們不在意油耗而在意性能的時候,這時候S擋就大顯身手了!
我們都知道發動機功率對汽車性能的影響,沒有足夠強的功率也就談不到性能。而發動機的功率=轉速×扭矩/9550(P=n*M/9550),更高的功率需要更高的轉速支持,我們看一下某發動機的特性曲線:
可以看到功率是隨著轉速增加而增加的,因此想要獲得更大的輪上扭矩、更強的加速性能那麼發動機轉速必然也要拉的更高一些。發動機的扭矩並不是直接加在車輪上的而是經過變速箱、尾牙減速放大後才加到車輪上的。
因此光看發動機扭矩毫無意義,單看發動機扭矩來判斷車輛加速能力也是不對的、要結合變速箱當前擋位才是正確的。
因此1.0排量的微面、麵包車也會有激情澎湃的加速感 ,原因就是因為變速箱/尾牙傳動比較高,為了獲得較強的承載能力不得不這樣設定。
這樣一來發動機始終在高轉速下運行,因此只要你捨得踩油門那麼動力絕對領你滿意,1.0L排量的發動機也會讓你澎湃。當然激情過後的結局就是發動機壽命縮短,小排量發動機高轉速運行時磨損較大,尤其這種技術含量較低的發動機。
家用車的S擋則是提高升檔轉速積極降擋來實現的。上面已經說了只要變速箱擋位足夠低(傳動比高)那麼發動機扭矩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當然扭矩發大是通過犧牲轉速獲得的。
變速箱其實就是槓桿的原理,想要省力必然費距離。想要獲得更大的力必然要犧牲更多的距離,對與汽車來講則是需要更高的轉速。因此當變速箱在一個較低的擋位時,深踩油門就可以獲得絕佳的加速性能,隨叫隨到的動力也會刺激駕駛員的腎上腺素分泌,體會激情駕駛帶來的快感。
積極降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深踩油門時變速箱的表現。D擋時深踩油門後變速箱並不會立刻降擋,而是要檢測踩油門時間來決定是否降擋。如果只是踩下去就收回來,那麼變速箱不會降擋。但是在S擋下,深踩油門變速箱會立刻降擋來提升加速性能。
因此當你想要強大的加速性能時,不妨按下S擋開關,會有換一輛車的感覺,代價就是油耗增加、NVH變差(發動機噪音震動增加)。有些人不用S擋的原因就是因為不需要、不喜歡超強的加速性能,加速性能過於強大時車輛操控也變得困難。例如有一部分高性能跑車是被新人撞毀的,就是加速性能過於強大普通人無法駕馭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