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碧波蕩漾,海風吹拂,海鷗翱翔。步入河北滄州渤海新區貝殼湖公園,數千隻海鷗齊鳴嬉戲,近距離與人「共舞」,和平相處。
這群海鷗,名叫紅嘴鷗,已經「入住」貝殼湖3年多,最多時達到3000多隻。這群小精靈的繁殖地遠在俄羅斯,每年3月它們遷徙飛往俄羅斯繁殖,每年7月會準時再遷徙回貝殼湖公園。因為這裡有它們生存的環境,更重要的是這裡還有一位呵護它們的人,就這是人送外號「鳥叔」的王福生。這群紅嘴鷗就是「鳥叔」耗費3年時間吸引過來的。
今年55歲的王福生是滄州渤海新區新村鄉馮家堡人。從小在海邊長大的老王對大海的熱愛已滲透到骨子裡。「我家房子距離渤海灣不到百米。每天聽著潮水的聲音,嘗著海風的鹹味,看著翱翔在藍天之上的海鷗,渤海的美景已經深深烙在我心裡,我對大海有種特殊的感情。」
王福生當過船員,後來又棄船上岸搞養殖30多年。近幾年,老王閒賦在家看孫子。雖說身份不斷轉換,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對大海的熱愛。
2018年,王福生家平房拆遷,一家人租住在渤海新區貝殼湖公園旁的一個居民小區。貝殼湖公園風景怡人,每天早晨、傍晚,王福生都要來這裡轉轉。坐在湖邊,望著陽光下水天相接、波光粼粼的美景,王福生就想:「這裡碧水藍天,環境優美,但似乎缺點兒什麼,如果天空中能有飛翔的海鷗該多好啊。」王福生產生把海鷗引到貝克湖的想法。
後來,王福生通過網絡查詢發現,沒有哪個地方有「引」海鷗的成功範例,但他也了解到:海鷗的視力是人的6倍,在高空幾百米就能看到下面的小魚;海鷗是群居鳥類、智商高,喜歡與同伴分享食物。而且老王還了解到,貝克湖公園曾經有過「引」海鷗的想法,但是沒成功。後來,王福生經人介紹與貝克湖公園主管單位河北渤海投資集團的相關領導進行了對接:「不管能不能成功,我都想試一下,不成功算我的。」
三伏天,正是一年最熱的時候。每天早晨,王福生買好小魚來到貝殼湖,坐在湖邊仰望天空,等待海鷗飛過。然而三天過去,連個海鷗毛都沒見到。等到第四天,終於有一隻海鷗從高空飛過。王福生趕緊站起來,拿著小魚激動地搖晃。海鷗看到王福生手中的魚,放慢飛行。老王趕緊把魚扔進湖裡,希望海鷗來吃。然而海鷗根本不領情,瞬間飛走。
天,一天比一天熱。王福生每天在貝殼湖苦等,曬得黝黑,幾近中暑。雖說海鷗沒有成群結隊而來,但也發生微妙變化,飛得低了,還時常叼起王福生扔在水中的魚,但很快又把魚扔回水裡。「這些海鷗是紅嘴鷗,智商很高。它們觀察我很長時間,試探我扔的魚有沒有問題。」
叼起,扔下……就這樣又持續了四五天,海鷗終於吃魚了。從那以後,海鷗數量急速增加,從五六隻到五六十隻,一個月後達到一二百隻。2018年至今,紅嘴鷗「入住」貝殼湖的3年多,最多時達到兩三千隻。
3年間,王福生摸清了海鷗愛吃什麼魚,除買鮮魚餵食海鷗外,他還把鮮魚曬成魚乾兒投餵它們。海鷗除了愛吃小魚外,還愛吃饅頭,因此王福生成了當地饅頭房最受歡迎的客人。饅頭買來,掰成小塊兒,投餵給海鷗。「看到它們吃得帶勁,我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幸福感。」王福生說。
人與鳥三年相處,彼此之間產生信任和默契。「每天我來餵食前,總有成群的海鷗飛到我常走的路上東張西望,它們認識我的車,看看我來沒來?」福生笑著說,「海鷗遷徙前,我都能感覺得到,它們食量大增,餵飽後還在我頭頂上盤旋著不肯離開,那時我就知道,它們將要遷徙。」
整日與海鷗為伴,老王越來越快樂。「因為有這些海鷗陪伴,我的晚年生活增加不少色彩,我與海鷗已經有了心靈感應,建立很深的感情。它們遷徙後,我會經常想念它們,每天都來貝殼湖看一看。」王福生希望,這些具有靈性的海鷗能帶給貝殼湖靈性,讓自己的家鄉越變越美。【文/圖:周如鳳 劉沅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