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突破、有預測、有態度!戰新冠,世界最強大腦集結

2020-11-02 新民晚報

 從文明出現曙光至今,病毒一直伴隨著我們,困擾著地球上所有的文明和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對病毒有了深入的了解,但依然無法阻止和戰勝它。病毒是一種最原始的有機體,但它似乎比人類更「聰明」,變異的速度比人體識別它的速度總「領先一步」。

來源/東方IC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捲全球。面對它,科學是最有效的對抗武器。10月30日至11月1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也是一場對抗病毒的「接力賽」,一位位「最強大腦」站上舞臺,講述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帶給人們信心和希望。

  我們不知道下次病毒大流行會在何時何地發生,但每一次人類抗擊病毒的經驗和教訓,將成為我們與之抗衡的「免疫力」。

  新冠疫苗或等到明年

  對於人類能否成功應對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新科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在接受視頻採訪時,充滿了信心。

  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阿爾特和麥可·霍頓、查爾斯·賴斯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闡述了大家所關心的C肝病毒方面的研究,表示現在人類還不能根除C肝病毒,因為我們並沒有針對C肝的疫苗。「C肝病毒的本質就好像愛滋病病毒一樣,這些小RNA病毒很難研發出疫苗,它們太容易逃脫抗體反應了。」

  阿爾特感慨:有時,收穫需要時間。這既是對自己C肝病毒發現之路的總結,也適用於當下人類正在進行的新冠病毒之戰。「目前人類如此關注這場疫情,是因為它持續的時間比人們預期的長得多。另外,如果人們遵守規則,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科學地佩戴口罩,感染率就會低得多。」

  在阿爾特看來,新冠病毒不同於C肝病毒,研究周期不會那樣漫長,人們目前已對新冠病毒有相當多的了解。他所在的團隊,已經檢測出新冠病毒的基因組,並對病毒蛋白及產生的抗體完成了所有測試。

  阿爾特表示,他不認為新冠疫苗可以在今年面向大眾廣泛使用,最快預計也要到2021年。不過他相信,在全球科研工作者的齊心協力下,病毒研究和抗疫的進程一定能大大縮短。

圖說:世界頂尖科學家病毒峰會 來源:WLF

  面對新冠小納米有大用場

  2006年美國物理學會詹姆斯·C·麥高第新材料獎獲得者戴宏傑在第三屆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中,帶來了納米材料應對新冠病毒的最新進展。

  「人類正在面臨真正關鍵的危機時刻,其中包括兩個重要主題。」戴宏傑嚴肅地說,「一個與環境、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有關,另一個與生命科學、生物學和醫學有關。」疫情期間,戴宏傑參與了和新冠肺炎診斷有關的項目。在不久的將來,這項新冠病毒的重要研究成果即將發表。

  「病毒檢測非常重要,掌握和檢測相關的因素將有助於免疫評估和疫苗開發。」戴宏傑告訴大家。為了能更好滿足研究需求,戴宏傑團隊開發出了一種不需要任何血液的非侵入性檢測方法。「我想介紹『黃金納米膜』,這一概念是指將納米結構的金膜塗在載玻片上。採用這種方法能通過信號的放大,完成更為精確的檢測。」

  據了解,和其他檢測方法不同,黃金納米膜測定法具有敏感的特性。最重要的是,它只檢測受感染的人而非健康人群。通過2014年1型糖尿病和寨卡病毒爆發的兩個事例,戴宏傑表示,利用這種方法,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抗體,並和其他種類冠狀病毒予以區分,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

  「從人們以前的感染經歷中可以了解到許多關於交叉反應和潛在免疫的知識。事實證明,即使有些人只是普通感冒,他們實際上也產生交叉反應,會具備一定免疫力。」戴宏傑稱,「利用這種非常敏感的納米平臺,實際上可以只提取唾液並檢測唾液中的抗體。即使濃度很低,仍可以檢測出來。」

  疫苗臨床前資料「中國出品」

  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是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主要從事新發、再發傳染病病原體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以及創新藥物的研發。他告訴大家,儘管未來關於冠狀病毒的研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他非常自豪自己的團隊能夠從原子層面來提供幫助。

  眼下,新冠疫情仍在繼續,全球科學家的當務之急是齊心協力了解它更多秘密,並開發出對抗它的治療方法。作為大型RNA病毒之一,冠狀病毒擁有特殊的基因組,它們就像非典和中東呼吸症候群一樣,屬於β4型冠狀病毒。

  多年的積累體現了出來——饒子和團隊自2013年非典爆發以來,重點研究了這些病毒的16種非結構蛋白,並在複製機制上形成了轉錄。經過今年半年多的努力,最終得到了新冠病毒序列。在測算出新冠病毒的主要蛋白質結構,並篩選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的大約1萬種化合物之後,研究成果被蛋白質資料庫選為「二月分子」。這是饒子和團隊從依布硒啉中篩選出的一種化合物,在美國已獲準進入第二階段臨床試驗。除此之外,另一種能夠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官網上被查詢到的,被稱作雙硫侖的化合物已經被批准進入美國和英國的第二階段臨床試驗。

  少為人知的是,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製的第一本臨床前資料,也是饒子和團隊的貢獻。為了確保疫苗的免疫原性,聚焦於維持融合前的構象,饒子和團隊優化了滅活病毒的純化,並對這種疫苗進行了穩定性及生物物理和生化特性分析。

  為下一場流行病做好準備

  昨天,匯聚了四位病毒學「最強大腦」的病毒之戰——世界頂尖科學家病毒峰會舉行。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大背景下,這場峰會引人矚目。2015年蓋爾德納國際獎得主琳妮·馬奎特多年來專攻人類疾病的細胞機制領域。她在討論環節提到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安東尼·福奇博士。「福奇博士很早以前就提過他非常擔心的一件事就是:我們沒有專門針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呼吸道病毒檢測裝置。」馬奎特指出,「這就是全球流行病的隱因。」

  「我們最終必然會克服新冠病毒,但是下一個潛在的流行病病毒也一定會在未來出現。可能是類似的病毒,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病毒。」馬奎特表示,「因此,我們需要為下次的流行病做好充足的準備。」她認為,這將會是未來的熱門研究領域。

新冠疫情,讓病毒研究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在人類與病毒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一種新的武器正在研發使用中——糖生物學。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糖生物學創始人雷蒙德·德威克表示,糖生物學在未來擁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未來藥物發現將與傳統的藥物發現大不相同。「儘管無法直接藥到病除,但只有科學家循序漸進的發現和研究才能更有效地對抗我們生活中面對的各式各樣的病毒。」

  國際合作的科學最有效

  在科學態度大師講堂,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英國皇家學會主席文卡·拉馬克裡希南嚴肅地說:科學是全球性的。 「這場疫情使得國際合作的需求成為焦點。」拉馬克裡希南敏銳地指出。國際合作使人類發現病毒的驚人傳播速度,全球都在為病毒的基因組測序做出努力,從而更好地了解病毒、攻克病毒。世界各地的研究團隊,也在竭盡全力地研究新的治療方法與潛在的疫苗。「目前的疫情也引發了人們的擔憂:與其在疫苗研發上競爭,不如鼓勵各國合作組成全球疫苗聯盟,採用並行方法研究,共享研究成果。」

  拉馬克裡希南說,當疫苗和藥物被研發出來時,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如何確保其分配公平?如何允許貧窮國家獲得成果?如何避免疫苗的使用或分發引起的政治問題?而放眼更遠的未來,如何確保各國能夠抵禦可能更為嚴重的另一種疫情?應該出臺哪些做法和措施以檢測現有疾病和新疾病的爆發?我們如何協調全球對此類事件作出快速反應?

  與此同時,拉馬克裡希南引入另一個因疫情淡出人們視野的重大威脅:抗生素的耐藥性。「我們又該如何合作起來,通過良好的公共衛生實踐、早起預警系統來開發更有效的抗生素並防止耐藥菌傳播?」他說。

  為應對新冠疫情的迅速發展,生物多樣性等某些進展較少的領域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拉馬克裡希南說,明年5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在中國舉辦,這是一次國際合作的大會。「既然問題是全球性的,那麼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實施生物多樣性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全球合作。」

  「全球性的挑戰需要全球性的解決辦法。」拉馬克裡希南再次重申,「促進合作本身也是科學家的責任。我們不乏成功的合作案例,當面對更大的研究議題、更大的全球挑戰,無論是科學家群體還是非科學家群體,都需要消除合作障礙,共同推動發展。」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有突破、有預測、有態度!戰新冠,世界最強大腦集結
    10月30日至11月1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也是一場對抗病毒的「接力賽」,一位位「最強大腦」站上舞臺,講述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帶給人們信心和希望。這既是對自己C肝病毒發現之路的總結,也適用於當下人類正在進行的新冠病毒之戰。「目前人類如此關注這場疫情,是因為它持續的時間比人們預期的長得多。另外,如果人們遵守規則,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科學地佩戴口罩,感染率就會低得多。」
  • 「最強大腦」共識,這些領域可能有突破
    新華社發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莫比烏斯論壇昨天繼續進行,數十位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等科學大獎得主通過線上「科學馬拉松」,預測未來科技突破並介紹自己最關注的研究領域。宇宙暗物質、室溫超導材料、分子運動成像、大腦的結構與運作機制……記者發現,多位科學家預測或期待的科技突破領域有所重合,體現出全球「最強大腦」的某些共識。探測星系粒子有實用價值尋找暗物質,是近年來物理學研究的一個熱門領域,如果能捕獲到這種宇宙中的「幽靈」並提供確鑿證據,很有可能為科學家贏得諾貝爾獎,也將大幅推進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
  • 《最強大腦》第七季官宣陣容,不見doctor魏,肖戰謝霆鋒或將坐鎮
    《最強大腦》第七季官宣陣容,不見doctor魏,肖戰謝霆鋒或將坐鎮9月9日,《最強大腦》舉行了招商會,也表示了這一季主要是在探討「極限施壓」將用壓力激發腦力,突破人類腦力極限,同時也公布了第七季的嘉賓陣容,擬邀嘉賓有謝霆鋒,肖戰,林志穎等,國外隊石原裡美還包括阿米爾汗擔任領隊。
  • 《我的世界》×《最強大腦》節目聯動正式開啟!
    《我的世界》作為一款同時擁有社交、建構屬性的功能遊戲,始終堅持「寓教於樂」的遊戲理念,早已成為科研界和教育界最喜歡的遊戲,這與Dr.魏的研究結論高度契合。在最新一季《最強大腦》節目中,Dr.魏強勢回歸,這為《我的世界》與《最強大腦》的合作提供了契機。  《我的世界》關注青少年大腦成長、倡導「寓教於樂」,《最強大腦》同樣聚焦青少年大腦發育、傳播腦科學知識。
  • 新冠病毒有何危害?傷害你的大腦:失去嗅覺、頭痛、失憶-病毒,新冠...
    如果冠狀病毒突破血腦屏障並感染神經元,那麼我們就很難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許多醫生正藉助抗病毒藥物來降低新冠病毒的複製速度。他們經常將其與類固醇結合,以防止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產生具有破壞性的炎症。如果醫生知道患者大腦中有新冠病毒,就需要改變救治方式。這對醫生來說是一個難題,畢竟呼吸機可幫不了大腦。奇怪神經系統症狀可以作為早期預警!
  • 評:「最強大腦」共識,這些領域可能有突破
    評:「最強大腦」共識,這些領域可能有突破2020年11月1日所謂的暗物質,很可能就是我所說的獨立態熱粒子。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由熱粒子組成的。熱粒子是以兩種形態存在的。一種是獨立態,即像沙粒那樣一粒一粒的。一種是聚合態,即被宇宙力擠壓在一起構成有形態粒子的狀態。時間會證明或認可我的發現的。
  • Science發布2020年度科學突破!新冠疫苗、AI預測蛋白結構、CRISPR...
    《科學》雜誌第一篇關於新冠的文章是病毒刺突Spike蛋白的電鏡結構,從投稿到接受最後發表僅僅用了9天(投稿到接受僅用9天!Science率先發布新冠病毒刺突蛋白電鏡結構)。在疫情爆發的一年之內,萬眾期盼的多個疫苗完成了三期臨床,逐步開展了普通人群的大規模接種工作。按慣例,《科學》雜誌評選了本年度十個重大科學突破,第一個就是帶給人類希望的疫苗成功研製!
  • 《最強大腦》開啟「腦王之王爭霸賽」
    本文轉自【中國網】;歷經兩個月的鏖戰,新一季《最強大腦》中國戰隊集結完畢。然而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際戰隊卻未能如約而至。國際賽未能打響,顛峰腦力決戰將採用更為激烈的全新賽程。今晚21:10,《最強大腦》即將拉開「腦王之王爭霸賽」的序幕,曾經的「全球腦王」楊易、陳智強重返腦力賽場,分別組建一支四人戰隊,與婁雲皓率領的中國戰隊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45小時駭客馬拉松決戰。王者歸來的腦力賽場,三支戰隊優中選優勢均力敵,誰能在腦力、心力、體力的全面挑戰中出奇制勝?極限賽事一觸即發。
  • 《最強大腦》首開「腦力天梯榜」 增壓賽制激發選手無限潛能
    新一季《最強大腦》將於今晚21:10準時開啟,節目將實現顛覆性突破,「壓力戰場」模式下,腦力對決刺激加倍。不同於上一季的「破圈」賽制,新一季選手們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為自己拼搏,挑戰腦力極限,最終登頂天梯,斬獲屬於自己的「腦王」榮耀。
  • 外媒:新冠病毒對大腦有哪些影響?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0月27日報導,一個研究團隊27日稱,從新冠肺炎中康復的患者其腦功能可能遭受嚴重影響,情況最糟糕時,大腦受到的損傷相當於10年的大腦老化。報導稱,由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醫生亞當·漢普希爾牽頭的一項研究對超過8.4萬人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情況嚴重時,新冠病毒感染會使患者面臨持續數月的嚴重認知缺陷。這項研究尚未接受同行審查。
  • 10小時完成新冠病毒基因測序,中國公共衛生「最強大腦」在上海揭牌
    該中心的成立將對推進相關病毒疫苗及新藥臨床研發,加速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起到積極促進作用。未來,其科研算力將服務長三角,輻射全中國,成為醫療科研的「最強大腦」。「藉助超級計算機,我們對新冠病毒進行基因測序只用了10小時,今天新揭牌的超算中心,擁有更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後對病毒進行基因測試的時間更短。」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中心主任朱同玉介紹。
  • 《最強大腦》有教授魏坤琳,有新任腦王,他的地位卻無人能代替
    《最強大腦》有教授魏坤琳,有新任腦王,他的地位卻無人能代替文/遲慕相信很多朋友也和小編一樣喜歡看《最強大腦》,這個綜藝與其他的搞笑綜藝與眾不同,因為在這裡面都是一些極具天賦並且刻苦努力的人,不看《最強大腦
  • 《最強大腦8》定檔,原班人馬回歸不止,新嘉賓更有看點!
    對於《最強大腦》這檔節目,相信有不少觀眾們都有看過吧!這檔節目是從2014年就開始為觀眾們舉辦了,已經足足有7年時間啦。對於這種跨界的主持秀,若是沒有一點基本功力肯定是Hold不住全場的啦,但是蔣昌建身為學術和傳媒的學霸,自然是非常有領導力的,並且他身上的氣質也是非常適合《最強大腦》這檔節目的呢,他身上的從容以及睿智的表現都讓我們看在眼裡啦!相信有看過上一季《最強大腦》的小夥伴們也很清楚,薛兆豐也不是第一次出現《最強大腦》這檔節目中啦!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正在進行,來看史上「最強大腦」匯聚上海
    橫跨四大洲、11個時區、25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座城市,今天,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論壇「雲」集了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陣容堪稱「史上最強」。這是特殊之年的一場世界級科技盛會,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正在共同面對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 《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國際賽「生死戰」數獨與莫比烏斯環相遇
    在第一場國際賽比拼中遺憾以1:2的比分落後,讓一路跟隨《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走來的觀眾都忍不住為中國戰隊捏了把汗。今晚(周五)晚21:10,《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第二場國際賽將如約在江蘇衛視登場,面對來自歐洲的國際戰隊隊員,中國戰隊會派出哪些隊員?他們能夠一舉扭轉頹勢嗎?
  • 《最強大腦》郭麒麟成「笑」果擔當,隨機分組四大戰隊成立
    這是新一期《最強大腦》節目中,郭麒麟立下的口號。作為節目的「壓力體驗官」,郭麒麟也毫無疑問成為了「笑」果擔當,圈粉無數。郭麒麟成節目「笑」果擔當在《最強大腦》上,郭麒麟成為了這樣一個特別的存在:憑藉神準的反向預測成功出圈。節目開播以來,郭麒麟一直不掩飾自己對於宋佳昌的欣賞。
  • 新突破!新進展!國科大最新科研動態有這些...
    科研動態概覽01助力五星紅旗首次在月球獨立展示02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與宿主親和力計算獲進展03揭示硝酸鹽誘導的磷響應機制04中心體蛋白調控大腦發育機制研究獲進展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構域(RBD)與ACE2受體的結合能力比2013年的非典SARS-CoV病毒更強。然而,在刺突蛋白全長結構上的研究卻表明,新冠病毒的ACE2結合能力比非典SARS-CoV病毒弱。
  • 2014江蘇衛視力推《最強大腦》 玩科學大爆炸
    但記者觀察發現,雖說2014年題材撞車的尷尬依然存在,但在類型上已呈現出愈加多元化的趨勢,收視競爭也因此將更加激烈——僅以即將到來的2014第一季度為例,除湖南衛視的第二季《我是歌手》以及東方衛視的第五季《中國天才秀》外,一直在節目類型創新路上孜孜不倦的江蘇衛視,將重磅推出大型科學類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業內人士預測:「腦力風暴」類節目明年大有異軍突起之勢。
  • 最強大腦魏坤琳助陣
    ,從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到人與機器的「互聯」,智能家居成為家庭生活新態勢,智能汽車成為汽車發展新趨勢。    戰隊PK賽,花式出圈  與智慧車型相適配,這一次深圳站智能駕控PK賽,WEY品牌還邀請了同樣以「智」聞名的《最強大腦》魏坤琳擔任明星導師,為我們解析
  • 《最強大腦》領隊魏坤琳,在科學領域到底有何成就?原來有這麼多
    導語:每天把科學掛在嘴邊的魏坤琳,在科學領域有何成就,看完你就懂了。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娛樂綜藝故事,今天和大家聊聊《最強大腦》。《最強大腦》這個綜藝節目在江蘇衛視播出之後就非常受大家喜歡,尤其是北大教授魏坤琳更是讓觀眾們非常佩服,他擁有帥氣的長相,而且還滿腹才華,對於比賽中的一些點評也非常到位,這讓觀眾們表示能請到這樣一位有能力的人節目組實在太厲害了。《最強大腦》這個節目是結合科學與頭腦於一體的一項挑戰,許多成員必須要拿出最真實的水平才能展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