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行人重識別是智慧社區等應用的關鍵要素

2021-01-20 雷鋒網

首屆「全國人工智慧大賽」報名倒計時1天!大賽由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鵬城實驗室、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AITISA)共同承辦,騰訊科技、創維集團、雲天勵飛、平安科技協辦,參賽團隊將獲最高100萬獎金!

國內最高端科研單位和頂尖科技企業在本次大賽「結盟」,將帶來什麼?鵬城實驗室、AITISA聯盟與南方+聯合推出「AI大咖的邀請」系列報導,採訪來自中國AI學術及產業領域的領軍人物。

作為國際領先的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平安集團打造「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金融、城市服務」五大生態圈,致力於推動傳統行業AI賦能及智慧化轉型,力推從「網際網路+」向「智能+」的躍升。

此次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參與合作「行人重識別(Person ReID)」賽項,平安科技參與了賽道設計和競賽規則制定等各個環節的大賽策劃,同時安排算法團隊和實施團隊的專家配合鵬城實驗室全程參與大賽的評審工作。

中國平安首席科學家肖京博士認為,行人重識別是視頻結構化技術及智慧社區等相關應用的關鍵要素,本屆大賽定位於城市服務生態圈中的一個學術難度高、產業應用背景廣闊的課題,競賽中產生的各種思考和嘗試無疑會對相關產業帶來新的進步,提升行人重識別的技術能力。

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博士

「對於能力出眾的參賽選手,不論競賽成績如何,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均提供正式員工招聘的綠色通道,特別優秀者直接進入最後一輪的部門長面試。對於比賽中能力出眾的在校生,不論競賽成績如何,平安科技在北京、上海與深圳的項目團隊提供不限人數的實習機會,直接參與最富有挑戰的人工智慧項目。」肖京說。

也想在這場比賽中試試身手?>>>點擊進入報名通道

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曾經歷「兩起兩落」,目前迎來第三次發展浪潮。在肖京看來,目前除技術演進外,更重要是人工智慧技術能否在各領域廣泛應用,尤其是金融、醫療、城市治理這些相對傳統的領域。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在於能否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解決實際的業務痛點。

行人重識別(Person ReID)作為近年來計算機視覺的研究重點之一,對城市治理領域有重要意義。它通過給定一個行人的圖像,跨設備檢索該行人的其他圖像,在公共安全以及圖像檢索等場景中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平安旗下智慧城市等專業公司,在應用上述技術協助城市管理,使其更安全高效。此外,行人重識別還可幫助手機用戶實現相冊聚類、幫助零售或商超經營者獲取有效的顧客軌跡、挖掘商業價值,在平安的現有業務中也有大量的實際應用場景。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使得機器在辨別人臉的能力上大舉超過人類,然而在實際應用的場景中,攝像頭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拍攝到清晰人臉,因此,用全身信息來對人員進行鎖定和查找就變得十分必要。

肖京認為,由於不同攝像設備之間存在差異,行人外觀易受光照、穿著、尺度、遮擋、姿態和視角等影響,面對數量眾多、環境各異的攝像頭拍攝的海量視頻數據,在前面提到的光照、視角、姿態等難題的影響下,現有算法還難以達到足夠高的匹配精度,這是目前行人重識別領域所存在的比較大的問題和挑戰。

肖京認為,行人重識別在公共安全、零售環節、智能交通、政務服務等領域都具備重大應用意義和價值,是視頻結構化技術及智慧社區等相關應用的關鍵要素。因此本次大賽對推進視頻結構化技術以及智慧社區建設的發展有重大意義。

「本屆大賽瞄準了城市服務生態圈中一個學術難度高、產業應用背景廣闊的課題,競賽中產生的各種思考和嘗試無疑會對相關產業帶來新的進步,提升行人重識別的技術能力。」肖京說。

智能化應用對技術研發及應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希望參賽選手能夠在比賽中充分發揮創造力,提出更加準確、穩健的行人重識別算法,不斷尋求新技術的創新和突破;並將目光更多地聚焦於產業應用,促進行人重識別的應用落地,幫助行人重識別技術落地更多的場景,應用到更廣闊的市場中,共同推進優政、興業、惠民。

在推動人工智慧發展方面,平安的發展方向是從「網際網路+」轉向「智能+」,實現信息化到數據化到再智能化的轉變,做到「三提兩降」,即提效率、提效果、提用戶體驗,降風險、降成本。

肖京認為,「智能+」的建設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形成基礎感知能力,即看、聽、說和讀,打造基礎認知及交互能力;第二階段是構建全面知識體系,建立豐富的行業知識圖譜;第三階段是將技術能力高效結合業務能力,形成專業AI解決方案,實現智能化應用。「為實現智能化應用,平安打造「平安腦」智能引擎,被用於賦能所有的核心業務,包括金融,醫療和智慧城市等。」肖京說。

商業應用案例上,以身份認證為例,平安融合人臉、聲紋、微表情識別、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等技術,創新研發基於多模態生物特徵識別的身份認證方法,已應用於普惠小額貸款、銀行保險帳戶開戶、門禁等多個場景;其次是智能閃賠,平安搭建車型識別、部件定損、精準定價、欺詐檢測等完整的智能車險理賠體系,真正實現無風險一鍵定損賠付;在智能風控方面,平安打造涵蓋1.2億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知識圖譜產品歐拉圖譜,構建專業的債券違約、財務造假、企業評級等多個模型,實現貸前貸中貸後、投前投中投後等業務領域的風險管理,預警防控企業金融風險。

「平安的人工智慧研究基於對各產業的理解,輔以平安所積累的億級數據,全面布局,為各行業賦能。」肖京說,平安在教育,金融,醫療,安防各領域積累大量落地案例,提供包含雲API、移動端SDK、私有化部署等多種產品形態和多維智慧服務。在聚焦技術創新的同時不斷創新服務模式,使得人工智慧與產業更加緊密融合。

「平安不斷堅實技術底座,廣泛集成生態夥伴,形成環環相扣的產品矩陣,打造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構建強大的智能生態鏈,布局行業戰略全圖,提供更好的服務。」肖京說。

在肖京看來,目前我國人工智慧產業布局、技術研究等基礎設施已處於飛速發展時期,隨著科技、製造等業界巨頭公司的布局深入,眾多垂直領域創業公司的不斷誕生和成長,人工智慧技術已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人工智慧產品全面進入消費級市場,未來將是人工智慧技術加速普及的爆發期。

與此同時,人工智慧還將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性突破,改變全球經濟生態。如今智能語音、智能視覺產業鏈愈漸完善,產業規模大幅提升,應用場景廣泛,以平安為例,現已落地的智能識別技術應用為企業節省巨大人力財力,後續相關革命性產品有望持續推出,市場空間巨大。

肖京認為,國內市場對科技賦能有強烈的需求,同時政府大力推進產業升級,鼓勵創新技術研發和落地。企業應充分解讀國家政策,積極布局相應的AI技術創新和研發,並積極推進應用,使人工智慧技術快速落地。「智能化轉型需要滿足技術、數據、場景、專家四個條件,並有自上而下的機制來協調推動,就能形成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將技術和業務緊密結合,解決業務痛點,從而實現真正的產業賦能。」

肖京也談到,相應地,AI的發展也將帶來數據安全的風險和AI倫理挑戰。因此,行業需要堅持以人為本、人類自治、安全可控、公平公正和公開透明的倫理準則,在數據使用、算法研發和行業應用等層面全面把控AI倫理問題。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對話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要著眼實際痛點,人工智慧不僅是炫技
    2015 年 3 月,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最高榮譽吳文俊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獲得者、AI 學術大牛肖京博士的加入,更使得平安科技的人工智慧底層技術與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如今,基於人工智慧,平安科技已經覆蓋了金融、醫療、汽車、房產、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 大賽期間,雷鋒網與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博士進行了一次深入對話。
  • 平安集團肖京這麼認為
    平安集團肖京這麼認為 2020年06月17日 17:24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如何挖掘人類大腦的潛力  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認為,未來即便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到「超人工智慧」階段,全面超過人腦的認知決策能力,也還會有做不到的事情。比如需要特定機體配合的任務,智力水平即使夠了,硬體條件未必滿足。再比如情感、意識等非程序化編制的個性或偶發狀態,也不是僅憑智能技術就能實現的。  那麼在目前人工智慧的發展邊界下,人類應該如何利用人工智慧?
  • 「首席對話」平安首席科學家肖京:科技如何戰疫,AI從計算至「算計」有多遠
    按照平安首席科學家肖京的話說,大數據、AI賦能需與產業應用結合起來。近期發布的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專利排行榜TOP100中,平安集團整體以1604件專利申請數,再次榮獲全球第一,而排行榜前十中,有一半為平安旗下子公司,其中,平安科技、金融壹帳通位列前三。這家有著五大生態圈、豐富業務場景的「金融+科技」巨頭如何看科技戰疫?怎樣評估AI?
  • 專訪實地集團首席科學家許振斌:在社區做「真實世界的人工智慧」
    在這一市場中,我們常關注到的是一些AI安防企業、網際網路科技企業、通訊巨頭等如何「秀肌肉」,而這個行業的原住民地產商及物業部門如何做智慧社區?實地集團的OTA智能社區成為我們關注行業的一大案例,本次,我們有幸採訪到了實地集團首席科學家、技術工程院院長許振斌。
  • ...腦以及應用趨勢,謝源、陳雲霽、肖京等 12 位專家帶來了專場報告!
    以及未來會有哪些值得探索的方向,我們繼續來看:7、肖京:人工智慧賦能實體金融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首先分享了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的賦能情況,他的報告題目是《人工智慧賦能實體金融》。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他指出,相對於網際網路,智能化應用更加複雜,前者只是模式的創新,相對容易實現;而後者則是技術上的創新,需要具備數據、技術(算法和算力)、場景和行業專家四大要素,讓業務流程的每個環節都實現智能化。
  • 科技賦能深化業務場景 2019年平安科技成果顯著
    2019 年是平安全面豐收與突破的一年,平安以開放創新的姿態擁抱科技進步,為建設數字中國與智慧城市提供有力支撐。這一年平安有哪些成績尤為引人關注?,宣布依託平安集團開發建設普惠金融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 對話平安集團首席醫療科學家謝國彤:AI在「知識」與「數據」兩側搖擺
    擔任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之前,謝國彤已在IBM與認知醫學深交了15年,算得上國內認知醫學從「0」到「1」的見證者。 認知醫學,是以認知計算為核心技術,以醫療大數據為底層數據支撐,藉助AI對患者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利用,探索醫學問題新解法。
  • 行人重識別技術不斷突破 安防企業力拔頭籌
    如何藉助人工智慧技術實現海量視頻數據的智能分析和應用,成為構建智能安防的關鍵。其中,行人重識別(簡稱為ReID)正是核心課題之一。行人重識別是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判斷圖像或者視頻序列中是否存在特定行人的技術,廣泛被認為是一個圖像檢索的子問題。不同於人臉識別,行人重識別是將同一個人在不同攝像設備下的影像匹配起來,生成跨攝像頭時空軌跡。
  • 智能安防領軍企業遠宏集團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 共建平安智慧社區
    5月22日,在雲南舉行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智能安防領軍企業遠宏集團與騰訊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結合彼此優勢,集合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共建智慧社區樣板工程。項目未來預計覆蓋上萬個小區、數千萬居民。
  • 平安科技10篇論文入選美國頂級年會,技術探索和應用切中前沿
    平安科技人工智慧中心是一支由全球頂尖算法專家、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博士帶領的團隊。團隊成員包括平安科技技術研究院(華盛頓)執行院長、醫療人工智慧領域著名學者呂樂博士。平安科技人工智慧中心和NIH合作,對於數據來源不同的X光片如何自適應,以及採用弱監督甚至無監督的方式對異常胸片的識別,進行了大膽探索,均獲得滿意的結果。研發出的無監督方式下的TUNA-NET,在兒童肺炎X光片的識別的任務上獲得了AUROC=0.963的結果,已經非常接近於有監督學習的結果(AUROC=0.981).
  • 對話平安首席科學家謝國彤:AI如何平衡「知識」與「數據」?
    擔任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之前,謝國彤已在IBM與認知醫學深交了15年,算得上國內認知醫學從「0」到「1」的見證者。認知醫學,是以認知計算為核心技術,以醫療大數據為底層數據支撐,藉助AI對患者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利用,探索醫學問題新解法。描述之中有個兩個關鍵,一是AI,二是數據。
  • 對話平安首席科學家謝國彤:AI如何平衡「知識」與「數據」?
    擔任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之前,謝國彤已在IBM與認知醫學深交了15年,算得上國內認知醫學從「0」到「1」的見證者。認知醫學,是以認知計算為核心技術,以醫療大數據為底層數據支撐,藉助AI對患者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利用,探索醫學問題新解法。描述之中有個兩個關鍵,一是AI,二是數據。
  • 四大股東加持,千視通又殺入智慧社區
    早年,基於全目標結構化的視頻感知智能,主攻行人、車臉的各類屬性,千視通在公安、交通等領域,做出了不錯的成績。今年,千視通又殺到了智慧社區領域,旗幟鮮明的亮出了自己「AIoT場景融合戰略」,並主打「無感通行」解決方案。將Re-ID和人臉Face-ID融合,並加入三維人臉識別,打造「一人一檔」。千視通將最前沿的技術與場景融合,帶到了社區這一領域。
  • 用大數據創建大平安 科大訊飛「智慧大腦」助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11月23日,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馮祥在第十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為了讓城市安全從「第一公裡」到「最後一公裡」不斷織密補盲、縱深融合,科大訊飛推出了治安防控體系解決方案,打造智管、效能、宜居、平安的智慧社區,構建全城域封閉、全空間覆蓋、全要素感知的立體化新型治理體系。
  • 平安科技時代的新人類生活圖鑑
    比你自己更懂你2018 年 11 月,在IEEE國際數據挖掘大會主分支研討會CDEC上,平安科技技術研究院團隊所發表稍微論文獲得最佳論文展示獎。本次講演的論文產出於平安科技技術研究院用戶社交行為分析項目。論文通過收集用戶在不同社交媒體平臺產生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綜合NLP以及文本心理學技術,建立全面的用戶畫像體系。
  • 中興:行人重識別技術算法刷新世界紀錄
    近日,中興通訊行人重識別(PersonRe-identification,簡稱ReID)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在三大主流ReID數據集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上算法關鍵指標mAP及Rank-1準確率相比各科研機構和業界廠家前期發布的成果都實現了顯著的提升,刷新世界紀錄。
  • 智慧社區「OTA進化論」
    如果把OTA技術應用於社區,打破智能設備之間的信息壁壘,智慧社區會不會有更多想像空間?12月1日,實地集團在北京發布首個OTA智能社區。該社區配備了實地集團自主研發的超級「社區大腦」——SLS2.0,實現了真正萬物互聯、物物對話,讓社區和家庭的各類智能硬體、軟體、算法及服務得以通過OTA方式持續升級更新。
  • 懂行100 | 智慧社區的價值海洋中,「懂行」已經成為那艘大船
    其中,「懂行人」華為聯合中海物業旗下科創公司興海物聯所發布的「吾瞰」智慧社區解決方案就是如此,以智慧社區的視角,不但幫助物業管理實現了智慧升級改造,更重要的是還讓物業管理能夠以持續創新更好地迎接未來。門禁的便捷與安全、小區設施的維護、治安巡邏、停車與收費管理、業主提報問題處置……零碎的小事情給物業服務造成了巨大的工作量,即便是智慧技術介入進來,也不能改變基礎服務要素的現實,必須全局化地實現多個細分場景的應用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