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類發展指數和指標報告:生活在發展水平高的國家預計多活19年

2021-01-11 前瞻網

根據人類發展指數2018年數據更新顯示,對比生活在人類發展水平低的國家和地區中的人們,生活在人類發展水平較高國家的人們預計壽命長19年,在學校度過7年。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近日發布人類發展指數數據更新,挪威、瑞士、澳大利亞、愛爾蘭和德國在最新人類發展指數(HDI)中領先189個國家和地區,而尼日,中非共和國,南蘇丹,查德和蒲隆地在人類發展指數中的得分最低,從國家衛生、教育和收入指標衡量。

全球總體趨勢是人類發展持續改善,許多國家通過人類發展類別向上發展:在計算人類發展指數的189個國家和地區中,今天有59個國家和地區處於非常高的人類發展指數組,只有38個國家下降進入低人類發展指數組。就在八年前的2010年,這些數字分別為46和49。

2012年至2017年,愛爾蘭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上升幅度最大,上升了13位,而土耳其,多米尼加共和國和波札那也在強勢發展,每次上升8位。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中三個下降最快的是衝突國家: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27位,其次是利比亞(26個位次)和葉門(20個位次)。

人類發展指數的變化是由健康、教育和收入的變化驅動的。健康狀況有了很大改善,如出生時預期壽命增加了近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的進展最為顯著,自1990年以來,每個國家的人均壽命都增加了11年。而且,今天的學齡兒童預計在學校的時間比1990年要長3.4年。

各國之間和國家內部的差距繼續阻礙進展

自1990年以來,平均人類發展指數水平顯著上升,全球為22%,最不發達國家為51%,反映出人們平均壽命更長,受教育程度更高,獲得收入更高。但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仍存在巨大差異。

今天如果孩子出生在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挪威,可以活到82歲以上,在學校度過近18年。而出生在尼日(HDI最低的國家)的孩子只能活到60歲,且只能在學校度過5年。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這種顯著的差異。

「平均而言,今天出生在人類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的孩子可以活到60歲以上,而在人類發展很高的國家出生的孩子可以活到近80歲。同樣,在人類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兒童在學校度過的時間,比在人類發展水平高的國家的兒童要少7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Achim Steiner說, 「這些統計數據本身就是一幅鮮明的畫面,還談到數百萬人的悲劇,他們的生活受到不公平和失去機會的影響之中,而這兩者都不可避免。」

仔細研究人類發展指數的組成部分,可以了解各國在教育、預期壽命和收入方面的不平等分配情況。經調整的不平等人類發展指數允許人們比較國家內部的不平等程度,不平等程度越大,國家的人類發展指數下降越多。

雖然許多國家出現了嚴重的不平等現象,包括一些最富裕的國家,但平均而言,人類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需要承擔更大的不平等。人類發展指數處於低、中水平的國家,分別因不平等而損失了31%和25%,而對於人口發展水平很高的國家,平均損失為11%。

「雖然人們樂觀地認為差距正在縮小,但人們福祉的差距仍然令人無法接受。各國之間和國家內部各種形式和層面的不平等限制了人們的選擇和機會,阻礙了進步。」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處負責人Selim Jahan說。

早年的性別差距正在縮小,但成年期仍存在不平等現象

各國內部不平等的一個主要根源是男女機會,成就和賦予權力方面的差距。在世界範圍內,由於女性在許多國家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較低,女性的平均HDI比男性低6%。

雖然在上學的女孩人數方面取得了值得稱讚的進展,但男女生活的其他關鍵方面仍存在很大差異。賦予婦女權力仍然是一項特殊挑戰。

女性的全球勞動力參與率低於男性——49%對75%。當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時,她們的失業率比男性高出24%。全球女性的家務和護理工作也比男性多得多。

總體而言,婦女在議會席位中的比例仍然很低,儘管各地區有所不同,南亞和阿拉伯國家分別為17.5%和18%;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及經合組織國家達到29%。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影響到所有社會,在某些地區,童年婚姻和青春期早孕比例高會破壞許多年輕婦女和女孩的機會。在南亞,年齡在20到24歲之間的女性中有29%在18歲生日之前結婚。

青少年的高出生率,早孕、貧困以及產前和產後保健服務不平等,導致產婦死亡率高。由於每千名嬰兒活產率為10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青少年早孕產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後者每千名嬰兒活產率為44。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緊隨其後,每一千名嬰兒活產率為62。儘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孕產婦死亡率為每10萬活產兒死亡549,但該地區的一些國家如維德角的死亡率卻低得多(每10萬人死亡42)。

環境惡化使人類發展面臨風險

環境和大氣層的退化以及生物多樣性的顯著下降與其他發展問題有關,包括食物和水供應減少,生計損失以及極端天氣事件造成的生命損失。這些嚴重的危機威脅著當代和後代的人類發展。一切照舊的方法必須改變,不同人類發展水平的國家以不同的方式接觸並促成環境退化。較高水平的人類發展國家是氣候變化的最大貢獻者,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0.7噸,低水平人類發展國家為0.3噸。這些平均值掩蓋了相當大的差異:卡達2014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每人釋放量超過45噸,而烏拉圭也是一個較高水平的人類發展國家,但每人僅釋放2噸。人類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特別是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通常排放量最低,但往往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在質量發展上看HDI

各國在教育質量、醫療保健和生活的許多其他關鍵方面存在巨大差異。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每名教師平均有39名小學生,其次是南亞,每名教師有35名小學生。但在經合組織國家,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以及歐洲和中亞,平均一名教師有16-18名小學生。而且,在經合組織國家和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每10,000人平均有29或者28名醫生,南亞只有8名,撒哈拉以南非洲甚至不到兩名。

「世界上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數據上,而這些數據只講述了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故事。例如,越來越清楚的是僅僅統計有多少孩子在學校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知道他們是否正在學習任何東西。專注於質量對於促進可持續和持續的人類發展進步至關重要。」Jahan總結道。

人類發展指數和其他人類發展指標顯示的主要區域發展趨勢:

阿拉伯國家:自1990年以來,該地區的人類發展指數值增加了25.5%。在調整不平等因素後,阿拉伯國家的人類發展指數總體損失率降低了25%。根據性別發展指數(GDI)衡量,該地區在所有發展中地區的性別差距第二大(人類發展指數中男女差距為14.5%)。其婦女的勞動力參與率在發展中地區中最低,為21%。

東亞和太平洋地區:1990年至2017年,該地區的人類發展指數增長率居第二位,為41.8%。然而,在調整不平等程度後,人類發展指數總體損失了15.6%。雖然人類發展指數中的男女性別差距為4.3%,低於全球6%的平均水平,但婦女在議會席位中的比例仍然是發展中地區中最低的,為19.8%,而全球平均水平為23.5%。

歐洲和中亞:該地區的人類發展指數平均值為0.771,是發展中地區中最高的。由於不平等程度為11.7%,該地區的人類發展指數總體損失也最低,與經合組織國家的比率(11.9%)相似。它錄得發展中地區男女之間不平等程度最低,由GII衡量。然而,女性的勞動力參與率仍遠低於男性(45.5%對70.3%),女性僅佔議會議席的20.7%。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人類發展水平很高,僅次於歐洲和中亞。然而,在對不平等進行調整後,由於人類發展的分配不均,特別是在收入方面,該地區的人類發展指數下降了21.8%。 HDI中男女之間的差距最小,為2%,低於全球6%的平均水平。然而,它的青少年早孕比例第二高,女性的勞動力參與率明顯低於男性(51.6%對77.5%)。

南亞:南亞的發展中地區人類發展指數增長最快,自1990年以來增長了45.3%。在此期間,預期壽命增長了10.8年,預計兒童入學年數增長了21%。 由於不平等造成的人類發展指數損失約為26%。 南亞在人類發展指數中男女之間的差距最大,為16.3%。

撒哈拉以南非洲:自1990年以來,該地區人類發展指數增長了35%。該地區有12個國家現在屬於人類發展中等水平組,四個國家 —— 波札那、加彭、模里西斯和塞席爾 —— 現在處於人類發展高水平組。 由於不平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損失最大(31%)。 盧安達在婦女擔任的議會中擁有最多的席位(55.7%)。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2018數據更新:人類發展指數和指標報告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4日發布的「2018數據更新:人類發展指數和指標」顯示,人類發展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但不均衡發展仍是制約因素。
  • 2019年人類發展報告: 中國進入「高人類發展水平」國家之列
    報告從教育、科技和氣候變化的角度分析了新一代不平等問題,並提出了一系列旨在解決這類問題的政策方案,開創性地採用了更為全面的方法衡量國家的進步,而非局限於經濟增長。報告指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人類發展進步速度位居世界首位,中國也由此進入到「高人類發展水平」國家之列。
  • 2013人類發展報告:人類發展指數挪威居首 中國第101
    (中國發展門戶網 焦夢 攝)中國發展門戶網3月15日訊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於發布了《2013年人類發展報告》,在187個國家和地區的人類發展指數最新排名中,挪威、澳大利亞和美國名列前三甲,而飽受衝突煎熬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和遭受乾旱影響的尼日在健康、教育和收入方面的人類發展指數得分最低。2013年人類發展報告對衡量性別平等、極端貧困和人類發展指數不平等的指標進行了更新。
  • 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中國人類發展水平取得巨大進步
    來源:人民日報聯合國2019年人類發展報告——中國的人類發展水平取得巨大進步本報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陳尚文、程是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9日發布的2019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從1990年的0.501躍升至2018年的0.758,增長了近
  • 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報告:智利繼續領跑拉美地區
    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報告:智利繼續領跑拉美地區 2018-09-19 18:25: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2019中國發展指數:四大指標持續向好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科學客觀地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根據發展的內涵和特性建立一個科學且穩定的評分模型,使用統一的口徑衡量在不同歷史時期發展的量化指標,使國家的各個歷史階段在對發展水平的評估上具有可比性。
  • 人類發展指數:挪威第1、越南第117、印度第31,那中國和美國呢?
    新版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報告出爐了,與往期報告相比,新版本「首次納入二氧化碳排放和材料足跡兩大全新衡量指標」——希望全球各國、地區在促進整體發展的時候,更加注意加強對環境的保護。
  • 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2020版)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今天發布最新一期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國香港名列第4名,中國名列第85名。
  • 人類發展指數 中國排名85
    聯合國發布《2005年人類發展報告》人類發展指數  人類發展指數是衡量一個國家平均的人類發展水平的參考指數。其計算主要參考三個指標,一個是預期壽命,二是教育方面的指標(包括毛入學率和識字率),三是人均GDP值,最後通過加權平均計算出人類發展指數HDI。
  • 南亞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國家,一年150多天都在放假,遍地是寶石
    南亞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國家,一年150多天都在放假,遍地是寶石我們常常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強弱,常常會用GDP來作為參照,不過GDP僅僅只能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對一個國家做全面的評估常常會用到人類發展指數。
  • 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公布:香港列第4,是全球最長壽地區
    【文/觀察者網 鄧睿侃】當地時間12月9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發布《2019人類發展報告》。該報告每年發布,旨在關注人類發展主要問題,並公布各國家和地區人類發展指數(HDI)的排名情況。報告數據顯示,在參加評選的189個國家與地區中,挪威的生活水平位列榜首,瑞士緊隨其後。
  • 30年來首次 2020人類發展指數將碳排放納入考核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據印度Zee新聞網站12月17日報導,人類發展指數衡量的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衛生、教育和生活標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最新一期人類發展指數報告,在該指數推出30周年之際,首次納入二氧化碳排放和材料足跡兩大全新衡量指標,呼籲所有國家重新設計發展道路,將人類活動對於地球環境的破壞納入考量,並應對阻礙變化的權利和機遇不平等。
  • 報告稱中國是人類發展領域進步最快國家之一
    中國人類發展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以「人類發展指數」為依據,中國已成為「高水平人類發展國家」,是30餘年來在人類發展領域中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  「人類發展指數」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於1990年創立,該指數由經濟收入、健康狀況、受教育水平三方面內容組成,是衡量人類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1980年—2014年期間,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從0.42增至0.727,成為高水平人類發展國家。
  • 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上海發展指數排國內榜首
    經濟日報2月18日訊 2002年在我國31個省、區和直轄市中,上海市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第一;而位於前十名的其他省、市依次是北京、天津、廣東、遼寧、浙江、江蘇、福建、黑龍江和山東。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從1999年起,每年發表《人類發展報告》,並根據世界173個國家和地區的收入、教育、人均壽命和衛生保健狀況確定人類發展指數排名。
  • 2020人類發展指數將碳排放納入考核 為30年來首次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30年來首次 2020人類發展指數將碳排放納入考核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 據印度Zee新聞網站12月17日報導,人類發展指數衡量的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衛生、教育和生活標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最新一期人類發展指數報告,在該指數推出30周年之際,首次納入二氧化碳排放和材料足跡兩大全新衡量指標,呼籲所有國家重新設計發展道路,將人類活動對於地球環境的破壞納入考量,並應對阻礙變化的權利和機遇不平等。
  • 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CBDI)研究報告(2019)
    報告說明一、《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是《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課題研究成果的綜合體現,是對我國品牌經濟發展水平的客觀評價和量化變現;二、本《報告》所涉及的數據指標均由獨立第三方機構通過大數據工具採集,課題組組織專家對填報數據進行了合理性審查和核驗,對部分數據合計數或相對數由於單位取捨不同而產生的計算誤差
  • 科技強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指數發展預測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提出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和任務。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擘畫,為我國科技事業和創新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也為科技界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奮鬥目標和努力方向。
  • 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解讀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
    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是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結構調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了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所長閭海琪就指數特徵進行了解讀。一、2019年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上年增長23.4%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修訂結果以及部分指標最新數據,對2015-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進行測算,數據顯示,2015-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別為124.8、159.1、204.1、269.0和332.0,分別比上年增長24.8%
  • 多米尼克位列全球2019年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第98位
    《多米尼克新聞在線》2019年12月9日報導,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剛剛發布的《2019年人類發展報告》顯示,綜合各項指標,多米尼克位列報告189個國家(地區)中的第98位,其中人類發展指數0.724,預期壽命78.1歲,平均接受教育年限7.8年,人均國民收入9,245美元。
  • 新加坡在全球人類發展指數名列18
    據《聯合早報》網站3月17日報導,聯合國發展計劃署公布最新的全球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報告,新加坡在全球187個國家和地區排名第18,領先其他東南亞國家。  根據《2013年人類發展報告》,新加坡在亞洲區排名第四,排在新加坡前面的亞洲國家和地區是日本(第10)、韓國(第12)和香港(第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