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發展指數:四大指標持續向好

2021-01-09 央視網

歷年中國發展指數(RCDI)總指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供圖

農村居民收入與城鄉消費比。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供圖

寧夏永寧縣原隆村原隆小學老師用電子屏給孩子們上課。新華社發

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拿銀安置點。新華社發

在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參加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嘉賓通過手術機器人體驗手術模擬操作。新華社發

  一步一個腳印,我們和共和國一起,走過艱難險阻,正走向平坦大道。有這樣一組數據,忠實地把人民群眾的感受、想法記錄下來,還原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時刻。

  這就是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發展指數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組《報告》從2006年開始,已經連續發布了14屆。近日,它再次發聲,為我們還原剛剛過去的2019年。

1.我國健康、教育、生活水平、社會環境持續提升

  每一天,身邊總有新變化。把千變萬化的現實濃縮到一組數據中,這是「中國發展指數」的立意所在。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科學客觀地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根據發展的內涵和特性建立一個科學且穩定的評分模型,使用統一的口徑衡量在不同歷史時期發展的量化指標,使國家的各個歷史階段在對發展水平的評估上具有可比性。中國人民大學於2006年由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發布了中國發展指數,我們集合了多領域的專家,也獲得了國家統計局的大力支持,為合理度量我國綜合發展水平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副主任彭非介紹了「中國發展指數」的由來,「中國發展指數由健康、教育、生活水平和社會環境四個分指數、15個指標構成,分析中國發展現狀,避免以片面的經濟增長代替社會發展的錯誤理念。分指數與總指數的合成均採取了等權數的幾何平均方法,反映了每個指標在分指數的合成計算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每個分指數在總指數的合成計算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體現了綜合發展、協調發展的思想。」

  那麼,從發展指數來看,2019年的中國怎麼樣?《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健康、教育、生活水平、社會環境分指數持續提升,民生與基礎建設投入效果顯現。其中,健康指數中上海位居第一,四川、黑龍江、遼寧、北京緊隨其後,有17個省區健康分指數超過全國水平。

  健康指數分為每萬人平均病床數指標、嬰兒死亡率指標和出生逾期壽命指標。彭非指出,在健康指數中,代表著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每萬人平均病床數指標分值最高,是健康分指數的主要拉動因素,反映了我國在提高全民醫療水平上的持續投入。

  教育指數的攀升,印證著百姓的滿意度。畢竟,教育政策的調整關乎千家萬戶。此前,上海市在PISA(國際學生評估)考試曾兩次奪冠,從一定程度上顯示了我國基礎教育的長足進步。此次的教育分指數也對此進行了印證。教育指數中,北京、上海、天津位居前三,總體來看,有15個省區教育分指數超過全國水平,各省區分布較為均衡。

  「教育指數中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指標值較高,是拉動教育分指數的主要因素,反映了我國持續教育投入在提高人民群眾教育水平方面取得的成果。」彭非說。

  《報告》顯示,生活水平指數上海、北京位居前兩位,浙江、天津、江蘇位於第二梯隊。「生活水平分指數分布相對不均衡,僅有10個省區超過全國水平,經濟發展的地區性差異仍然較大。」彭非說。

  生活水平指數中,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指標分值最高,其次為人均GDP指標,再次為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指標,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比指標相對較低。「指標顯示,我國居民收入和生活質量都達到較高的水平,城鄉差距在持續縮小,但還需要進一步降低。」

2.我國城鄉差距總體縮小,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發生變化,空氣品質明顯好轉

  有《報告》就有排名,排名的背後有哪些玄機?

  彭非告訴記者,從總指數省區排名來看,有16個省區沒有發生變化;安徽省總指數從23位上升到19位,較去年上升4位,成為上升最快的省份;寧夏下降4位,江西、四川上升2位,山西下降2位。

  記者注意到,北京、上海、天津儘管位列前三,但在社會環境分指數排名相對靠後,北京排名第7、上海排名第31、天津排名第29。彭非分析道,人均道路面積等指標反映了大都市的負面效應,大都市效應催生社會環境短板。「北京、上海、天津三個大都市的人均道路面積指標排位居後列,反映了大都市人口集中、交通擁堵的現實情況,尤其是上海的人均道路面積指標值較低,是導致上海社會環境分指數排名最後的主影響因素。」

  與此同時,農村的生活發展水平正在穩步上升,農村新家「八大件」從家用電器變為音響、汽車等都可以為此佐證。《報告》顯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城鄉消費比持續下降,城鄉差距正在進一步消弭。「農村居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是生活水平指數增長的主要拉動因素,反映了切實提高農民收入、建設富裕新農村的巨大成就,也是廣大農村地區脫貧攻堅的直接體現。從城鄉差距來看,城鄉消費比持續下降,城鄉收入比也同步下降,城鄉差距持續縮小,但城鄉收入比與城鄉消費比之間的差距在緩慢增加,城鄉生活水平差距仍然需要改善。」彭非說。

  《報告》顯示,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地區性差異較大,上海、浙江、北京顯著高於其他省區,西部地區的甘肅、貴州、青海、雲南、陝西、西藏、寧夏、山西、新疆、廣西等地區不僅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較低,而且除山西、寧夏以外各省區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比均超過全國水平,城鄉差距超過全國水平。對西部不發達地區農村脫貧建設持續投入,縮小不發達地區城鄉差距是提高我國農村整體發展水平的重要保障條件之一。

  在城鎮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中,居住支出依然居高不下。上海、北京顯著高於其他省區,浙江、天津、廣東、江蘇消費支出較高。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以及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居住支出佔比高於恩格爾係數,「反映了一線城市及發達地區快速增長的居住支出成為生活成本的主要影響因素,全國有17個省區食品消費與居住消費佔消費支出的總比例超過50%,較大的剛性支出佔比不僅增加了地區經濟發展的成本,擠佔了經濟發展的紅利,還可能迫使彈性消費降級,不利於拉動內需的經濟發展策略。」彭非說。

  《報告》顯示,昆明、拉薩、貴陽、海口四個城市空氣品質良好的天數超過350天。「在相鄰年空氣品質改善天數的匯總統計中,31個城市中有28個為正值,表明空氣品質近5年內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改善。」

3.教育信心和生活水平信心首次逆轉,老百姓對未來發展信心達到8年來最高值

  所有成績的檢驗標準是什麼?答案是民心。《報告》顯示,老百姓信心高漲,儘管遇到一些難題,但在各項事業穩步發展的前提之下,百姓對未來發展的信心顯著提升。

  記者注意到,健康、教育、生活水平、社會環境四個分指標中,2018年的調查還曾兩升兩降,今年全面逆轉。其中,健康信心指數上升的幅度最大,教育信心和社會環境信心是開展此項調查8年來首次突破70分大關,而且還出現了逆轉,由去年的下降轉為今年的上升,發展成果需要進一步鞏固。

  2019年受訪群眾對中國未來發展信心給出88.6的高分,比2018年提升1.9分,高於2018年的增幅,增長速度顯著提升。「這是繼2017年該指數首次突破85分以來,第三次達到85分以上,也是調查開展8年來的最高值。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改革開放新起點,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關鍵之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砥礪奮進,各項事業穩步發展,人民群眾對中國未來發展的信心顯著提升。」說到這裡,彭非很激動。

  但是,在提振發展信心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重視。《報告》顯示,看病、教育、住房仍是群眾反映突出的三大難題。調查,設置了一道開放性問題,詢問受訪老百姓2020年最亟須改善的問題是什麼。結果顯示,教育、住房和醫療是民眾最關切問題的前三位,也是被認為問題最多,最需要改善的三大領域。其中,看病和住房兩個問題連續六年位居三甲,是長期存在的兩大難題,而2019年兩者佔比均有所下降;教育問題迅速上升,從去年第3位上升為今年第2位。「人民群眾期盼的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等心願,將繼續給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彭非最後說。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CBDI)研究報告(2019)
    (三)應用價值與意義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是在習近平總書記「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重要指示的指導下,根據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的要求,由人民日報社牽頭組織開展的專項研究課題。
  • 「中國中心城市&都市圈發展指數2019」城市排行榜
    「中國中心城市&都市圈發展指數」是在受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展戰略和規劃司委託研究開發的「中國中心城市指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也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展戰略和規劃司與雲河都市研究院共同開發的「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的衍生指數,這是該指數繼2017年以來的第三次年度發布。
  •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發布,北京強勢領跑
    2020年1月4日,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 各項排名情況綜合排名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前2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南京、杭州、蘇州、武漢、西安、珠海、長沙、常州、成都、無錫、天津、青島、合肥、東莞、濟南、廈門。
  • 2020中國產業金融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記者今天獲悉,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編制的具有「風向標」和「晴雨表」意義的「2020中國產業金融發展指數」(2020 China's Industrial Finance Development Index,簡稱2020CIFDI)如期發布。
  • 科技強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指數發展預測
    其中,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英國國際商學院和美國康奈爾大學共同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開發的科技競爭力(CST)評價指標,以及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的「國家創新指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發布的「中國科學技術評價指標」等國內外機構發表的指標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引用。各機構的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及特點如表 1 所示。
  • 京東方榮獲2019「金責獎」年度可持續發展獎
    本次評獎由新浪財經主辦,意在嘉獎那些對中國ESG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企業和機構。「金責」二字,取意「責任像金子一樣寶貴與厚重」。本著向ESG表現優異的企業和資管機構致敬的心意,新浪財經希望通過「金責獎」平臺,向大眾傳播ESG的榜樣力量。
  • 浙江發布《2019年新設小微企業活力指數》
    《活力指數》顯示,2019年浙江新設小微企業活力指數為125.94點,同比增長4.95%,新設小微活力持續提升,新興產業成長迅速。  《活力指數》顯示,2019年浙江省創業活躍度指數強勢上行,新設小微企業數量再創新高,收於137.20點,同比增長9.28%,增速在四大模塊指數中最快。2019年新設小微企業40.8萬家,同比增長12.4%,同比增速快於廣東(87.5萬、10.0%)、上海(30.3萬、-0.9%)、江蘇(39.4萬、-13.5%),佔新設民營企業總數的86.8%。
  • 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解讀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
    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是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結構調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了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所長閭海琪就指數特徵進行了解讀。一、2019年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上年增長23.4%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修訂結果以及部分指標最新數據,對2015-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進行測算,數據顯示,2015-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別為124.8、159.1、204.1、269.0和332.0,分別比上年增長24.8%
  • 科萊恩、阿科瑪入選道瓊全球可持續發展指數榜單!
    道瓊可持續發展指數(DJSI)於1999年推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可持續發展指數之一。其年度分析覆蓋了7300多家公司,約佔全球市值的95%。道瓊可持續發展世界指數則涵蓋了基於長期經濟、環境和社會(ESG)標準,在標普全球BMI指數中最大的2500家公司中排名前10%的公司;而道瓊可持續發展新興市場指數則涵蓋了基於ESG標準,在20個新興市場中最大的800家公司中排名前10%的公司。近日,阿科瑪、科萊恩先後入選了道·瓊斯全球可持續發展指數榜單(DJSI)。
  •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綜合指數」超越美國
    中觀層面,編制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綜合指數」,構建了社會供給、社會需求和節能減排三維一體子系統,分別從技術驅動力、政策驅動力、市場驅動力、資本驅動力、環保驅動力等5個維度對中美實力進行了量化分析。總體結論是,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綜合指數」開始超過美國,預測該指數將在2020、2021年繼續上行,且中國仍保持領先地位。
  • 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將於11月15日發布
    近日,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將於11月15日正式發布。記者獲悉,該指數基於社會價值投資聯盟長期關於可持續發展研究提供的成果和數據,由博時基金定製、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編制。
  • 2018數據更新:人類發展指數和指標報告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4日發布的「2018數據更新:人類發展指數和指標」顯示,人類發展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但不均衡發展仍是制約因素。
  • 2019人類發展指數排行榜,挪威長期位居榜首
    人類發展指數(HDI)是評估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水平的標準,每年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是非常權威的數據。HDI共有有三項基本指標:預期壽命、教育水平、生活質量,通過相應的公式計算,得出綜合數據而形成。其中,預期壽命比較好理解,教育水平是由平均受教育年限、預期受教育年限來衡量,生活質量是由人均國民收入來衡量。隨著社會的發展,HDI的評估方式也在不斷地調整和完善。由於數據是英文版,看起來不太方便,所以特意為大家標註上了中文。榜單前十名分別為:挪威、瑞士、愛爾蘭、德國、中國香港、澳大利亞、冰島、瑞典、新加坡、荷蘭。
  •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也由此,中國氣象局一直以來都將氣象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之一。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環境公報》,為我們揭示了去年植被生態質量狀況及重點生態工程區域氣象影響評估結果。那麼,今年的公報有哪些看點?我國變得越來越綠了嗎?
  • 剖析中國各省的人類發展指數:比人均GDP更加全面的社會經濟指標
    」人類發展指數「是一個類似人均GDP的指標,它表明了一個地區的發展程度。雖然中國比較關心的依然是人均GDP,但是人類發展指數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按照近兩年統計的中國各省的人類發展指數,最低三個地方是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這三省也是屬於世界中等水平——並不是很多。
  • 2019.04:經濟發展質量指標體系構建和綜合評價(張云云等)
    2014—2016年全國31個省(區、市)的相關數據,對理論模型指標體系進行擬合修正,從經濟效益、創新發展、人民生活、可持續發展4個維度17個指標來構建相對合理的衡量經濟發展質量水平的指標體系對照各子系統的路徑係數,影響經濟發展質量的因素從大到小依次為人民生活、經濟效益、創新發展、可持續發展。
  • 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人類發展指數廣州居首位
    12月1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北京發布了《2016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衡量生態投入與人類發展》,公布了一套針對中國城市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評估系統,衡量每個城市在收入、健康、教育、環境汙染、資源消耗等方面的表現。  其中,在35個大中城市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中,廣州、北京、南京、瀋陽和深圳排名前五位。
  • 2013人類發展報告:人類發展指數挪威居首 中國第101
    (中國發展門戶網 焦夢 攝)中國發展門戶網3月15日訊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於發布了《2013年人類發展報告》,在187個國家和地區的人類發展指數最新排名中,挪威、澳大利亞和美國名列前三甲,而飽受衝突煎熬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和遭受乾旱影響的尼日在健康、教育和收入方面的人類發展指數得分最低。2013年人類發展報告對衡量性別平等、極端貧困和人類發展指數不平等的指標進行了更新。
  • 《2020中國社會治理與發展指數(CSGDI)年度報告》發布
    向波濤代表論壇主辦方致歡迎辭,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教授以視頻方式向論壇開幕表示祝賀。論壇同時發布了《2020中國社會治理與發展指數(CSGDI)年度報告》《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知識庫》,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科技賦能、智慧治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疫情防控社會治理相關問題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張成崗教授主持論壇開幕式。
  • 指數顯示中國石墨烯綜合發展實力連續五年穩居榜首
    新華財經南京11月28日電(曲鵬業)28日,《新華(常州)全球石墨烯指數報告(2020)》在江蘇常州正式發布。中國石墨烯綜合發展實力連續五年穩居榜首,創新實踐與產業布局均走在世界前列。報告指出,中國在石墨烯競爭潛力和競爭行為方面持續保持領先。中國石墨烯領域的活躍科研機構總數、專利申請機構數量、專利優先權數量、高被引論文數量、企業申請專利數量等各項指標都遙遙領先。從逐「量」到求「質」,石墨烯產業集中度也開始提升。未來基於豐富的科研與專利儲備,中國石墨烯產業發展將不斷「蓄勢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