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國各省的人類發展指數:比人均GDP更加全面的社會經濟指標

2021-01-11 小喵奇談

」人類發展指數「是一個類似人均GDP的指標,它表明了一個地區的發展程度。雖然中國比較關心的依然是人均GDP,但是人類發展指數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按照近兩年統計的中國各省的人類發展指數,最低三個地方是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這三省也是屬於世界中等水平——並不是很多。

下面表示個中國各省的人類發展指數。

中國各省的人類發展指數分成了極高、高、中等,位列中等的是中國最低的三個省份,依次為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貴州省的人來做發展指數是中國的倒數第三位,其發展水平相當於烏茲別克斯坦——一個中亞的國家。

貴州省長期是中國人均GDP的最後一位,地形也是多山,因此人類發展指數比較低。

貴州省的人來做發展指數是中國的倒數第2位,其發展水平相當於菲律賓。

雲南省近年來的發展很快,人類發展指數可以與群島國家打平,作為山區的內陸省份,其實夜景算是不錯。

西藏自治區是中國人類發展指數的最後一名,與不丹的情況類似,從地理上來看,二者的確是比較接近,地形也有類似的地方。

西藏在中國情況特殊,其人口密度遠遠小於中國一般的省份,即便與南部的山區鄰國相比,西藏的人口也要少很多。

下面是中國各省的人均GDP情況,經過2020年的核算西藏、雲南、貴州三省,已經分別是中國的22位、24位、25位,並不是墊底的位置。

人類發展指數給了一種新的評估各地方發達水平的手段,中國各省裡面,雖然雲貴藏三省墊底,但也已經是世界中等水平。

由於雲貴藏三省的人均GDP近兩年的相對上升趨勢非常明顯,因此它們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其人類發展指數也有提高的空間。

相關焦點

  • 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 2019年中國GDP總量世界排名
    不過,雖然我國人均GDP與高收入國家差距在縮小,但仍處在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人均GDP過萬美元,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  人均GDP是比較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從2001年我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到2019年躍上1萬美元,不到20年時間。黨的十七大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如今人均GDP的歷史性跨越,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2019中國發展指數:四大指標持續向好
    中國人民大學於2006年由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發布了中國發展指數,我們集合了多領域的專家,也獲得了國家統計局的大力支持,為合理度量我國綜合發展水平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副主任彭非介紹了「中國發展指數」的由來,「中國發展指數由健康、教育、生活水平和社會環境四個分指數、15個指標構成,分析中國發展現狀,避免以片面的經濟增長代替社會發展的錯誤理念。
  • 人均GDP與人類發展指數哪個更準確
    原標題:【科勒德克觀察】人均GDP與人類發展指數哪個更準確   對於所謂的「新興市場」,我們不應簡單地過度興奮,相反,更應該無視它。「新興市場」貌似是個很有吸引力的概念,但事實並非如此。   應對這一挑戰的合理途徑之一就是相關國家和社會的自主經濟發展,包括逐漸脫離之前「第三世界」的國家和「第二世界」中出現的國家,其中多數國家已完成工業化進程且人力資本相對較高。   對於「第二世界」國家來說,他們正經歷後社會主義變革,因為這些國家的人均GDP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約50%,而且人力資本相對較高。
  • 2018年各省人均GDP排名 中國人均GDP在世界排名(表)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近公布數據,201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74.41萬億元,增速6.7%。《價值線》研究員了解到,中國自2008年開始GDP總量超過日本從而打破自1972年開始的「美國第一,日本第二」的GDP排位格局,之後一直穩坐世界第二的寶座,但從人均GDP的角度去看,中國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
  • 越南各大區的人類發展指數:最高類似中國河南省,低的相當於雲貴
    越南全國各大區的人類發展指數也有較大差距,最高的紅河三角洲大區(首都河內市所在)相當於中國河南省,最低的西原地區相當於雲貴兩省,略高於西藏。下面是越南八大地理區域的人類發展指數相當於中國各省的情況。中國、越南人均GDP差距其實比較大,中國是越南的3-4倍之間,按照越南人均GDP的新算法,大約是中國的三分之一,但是上一個年度越南全國經濟統計尚未使用如此的算法。中國與越南人均GDP比較如下所示。如果比較人類發展指數,中國、越南就比較接近了,兩國都是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分別有14億和1億人口,二發展趨勢也代表新興國家的發展。
  • 2020年中國各省gdp排名 31個省份2020年GDP增速均已公布
    目前,31省份2020年經濟「成績單」均已出爐。數據顯示,31個省份2020年GDP增速較2020年普遍回落,其中8個省份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此外,2020年31個省份的GDP總和超全國的差額首次出現銳減,意味著地方GDP之和與全國GDP差額不斷擴大的趨勢得到扭轉。
  • 小康社會及現代化指標體系評價方法
    該指數用平均預期壽命、成人識字率和實際人均GDP三個 指標合成為一個複合指數,中國在170多個國家中居111位。 國際競爭力。這是世界經濟論壇和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研究院建立的,從1980年起每年公布一次,指標體系由十大構成要素300多個指標綜合而成。中國在四十多個國家中從1995年的34位已上升至2002年的12位。 國家財富新標準。
  • 2020年濟南經濟社會發展交出振奮人心「成績單」 主要經濟指標增幅...
    2020年濟南經濟社會發展交出振奮人心「成績單」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領跑全省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回望這一年,濟南主動融入、服從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奮的經濟社會發展
  • 2017年人均GDP148314元 廣州步入發達經濟高級階段
    ■新快報記者 王娟 通訊員 陳杰 1 廣州已步入發達經濟高級階段 看人均GDP指標 148314元 《報告》稱,2018年,廣州已經邁入「高收入城市」之列,社會發展進入高水平人類發展階段,人口規模持續擴大,職業更加多元,社會階層更分化。
  • Night Light Earth(夜幕下的地球)| 夜光遙感解密區域經濟發展差異
    GEOVIS iData將通過夜光遙感數據直觀視角展示人類活動,間接通過夜光發展指數與經濟、人口等統計數據的關係來分析經濟發展差異空間分布特徵,解密人類活動的潛在規律。  大多數夜間的社會和經濟活動都需要燈光,因此,夜間燈光的強度應與社會經濟指標和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相關性。
  • 「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奇蹟」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外國專家學者認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人均GDP過萬美元,「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奇蹟」。這證明中國選擇的發展道路符合本國國情,中國經濟穩健增長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  「14億人口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改善,這是歷史上經濟最迅速獲得成功的故事之一」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的發展是當代社會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事件之一,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奇蹟。」義大利新絲路促進會會長弗朗切斯科·馬林焦認為,從曾經的積貧積弱一步步走向今天的輝煌,中國穩步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體中國人民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
  • ...新區域協調發展的理論與政策研究》提出中國首份各省區市生態...
    作為研究成果的《中國生態文明地區差異研究》首次披露了各省區市生態文明的發展現狀,以期促進各省區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那麼,各省區市生態文明水平具體情況到底是怎樣的?東、中、西部存在什麼樣的地區水平差異?經「新區域協調發展與政策研究」課題組授權,《中國經濟周刊》獨家披露該課題最新研究成果。
  • 中國人類發展指數居世界第85 公平問題最大問題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舒泰峰/北京報導  上海的人類發展指標已經能夠和葡萄牙這樣的中等發達國家達到相同水平,而貴州的人類發展指數剛剛超過納米比亞  12月16日,醞釀了一年半、主題為「追求公平的人類發展」的《2005年中國人類發展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
  • 《2020中國社會治理與發展指數(CSGDI)年度報告》發布
    郭啟民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魏禮群指出,在新發展階段,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做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堅持與加強黨對社會治理的全面領導與統領
  • 國民經濟指標和經濟形勢分析方法
    通常分別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來表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指農村住戶人均當年從各個來源得到的總收入相應地扣除了家庭經營費用支出、稅費、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贈送農村外部親友等支出費用後的收入總和,反映農村居民的實際收入情況。在季度調查中,只有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指標,它與人均純收入的區別在於沒有包括實物性收入,沒有扣除相應的生產費用支出。
  • 人類發展指數 中國排名85
    聯合國發布《2005年人類發展報告》人類發展指數  人類發展指數是衡量一個國家平均的人類發展水平的參考指數。其計算主要參考三個指標,一個是預期壽命,二是教育方面的指標(包括毛入學率和識字率),三是人均GDP值,最後通過加權平均計算出人類發展指數HDI。
  • 中國經濟的明天將更加美好——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今年,國家開展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以下簡稱「四經普」),這是五年一次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普查是對中國經濟的全面透視「四經普」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一次全面透視,也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工作記者:在新時代背景下,開展經濟普查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有怎樣的重要意義?寧吉喆:「四經普」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
  • 2019.04:經濟發展質量指標體系構建和綜合評價(張云云等)
    從國家層面確定發展思路來看,在新常態下將高質量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意在淡化對經濟增長的數量要求,或者說速度要求,中國經濟已進入從「量」到「質」提升的發展新階段,應該特別關注經濟發展的質量。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經濟的數量增長,也是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質的規定,是數量和質量、速度與效益的統一。但是,如何將高質量發展這一抽象概念定量化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 人類發展指數:挪威第1、越南第117、印度第31,那中國和美國呢?
    新版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報告出爐了,與往期報告相比,新版本「首次納入二氧化碳排放和材料足跡兩大全新衡量指標」——希望全球各國、地區在促進整體發展的時候,更加注意加強對環境的保護。
  • 科技強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指數發展預測
    在此基礎上,本文認為,科技強國是指同時擁有原始創新、科技發展制高點和話語權的強大實力,以及對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強大支撐作用的國家。具體表現為:生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與產業經濟發展有效銜接,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發揮明顯的牽引作用和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