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汗青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視頻網站會員18塊錢一個月,太貴了。」
「新出的AJ才1599,好便宜,買了。」
近期,對於年輕人消費觀念的討論火了,「一千可以花,十塊必須省」的消費觀念是當代年輕人的真實寫照。對於年輕人感興趣的球鞋、盲盒、手辦等動輒幾千上萬的消費,其「花錢不眨眼」。而在一些諸如外賣、打車等高頻消費上,則又不勝其煩地湊滿減、領優惠券。「騎著共享單車去酒吧,該省省,該花花。」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了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觀。
在出行賽道上,花小豬打車正在俘獲越來越多年輕用戶的青睞,數據顯示,花小豬用戶中90後佔比超過六成,花小豬品牌正逐漸成為年輕客群的主要出行方式。
今年3月,花小豬正式進軍網約車市場,憑藉低價、補貼等策略迅速佔領市場,有人表示花小豬是網約車版的拼多多,也有人不理解滴滴為何還要推出花小豬品牌。10月30日,面對種種疑問花小豬在開放日活動上一一作出回應。
花小豬「錯位」上賽道
「(推出)花小豬一方面是去滿足對低價產品有渴望用戶的需求,二是通過創立新品牌激活組織活力,讓大家感受到始終創業的激情和熱情。」對於為何推出花小豬,滴滴總裁柳青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這兩點其實並不難理解,滴滴距今已成立八年,對於一家企業而言,渡過了競爭激烈的初創階段,如何在平穩發展階段保持團隊的活力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另一方面,推出花小豬除了在內部激活組織活力外,更多的是在外部發現、滿足市場需求,進一步佔領市場拓寬企業業務邊界。「阿里巴巴在有了淘寶之後為什麼推出聚划算、盒馬,騰訊在有了QQ之後為何還要推出微信,實際上任何一家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需要不斷拓寬自身業務的邊界,一方面是為了使組織更具有活力,更重要的一點是藉此來突破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瓶頸。」長期觀察網際網路行業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現實情況便是如此,儘管在公眾看來網約車已經十分普及,但數據顯示,當前國內移動出行滲透率只有3%,這意味著有許多市場需求未被滿足,甚至未被發現。另一方面,在網約車市場中仍存在不少價格敏感人群,隨著網約車聚合模式的推出,不少此類用戶在打車時往往「貨比三家」,花小豬的推出則戳中了此類用戶的痛點。
鰲頭財經走訪發現,與滴滴不同,花小豬在使用過程中需要上車後輸入手機後四位,在路線上也基本固定,下車還需在車內付款,與此同時等車時間也比滴滴要長一些。但在花小豬大部分用戶的消費觀念下,他們寧願為了低價而稍微「麻煩一些」,這也解釋了為何花小豬用戶中90後佔比超過6成。
主打低價、實惠的花小豬能實惠多久是大眾最為關心的問題,在開放日上,花小豬打車總經理孫樞表示未來會通過兩種方式能夠持續地保持實惠,其一是將部分推廣費用「讓渡」給用戶,而享受了優惠的用戶則又通過花小豬的不同「玩法」將品牌推薦給了其他新老用戶。換言之,在用戶享受優惠的同時也成為了花小豬的「推廣專員」。其二便是在產品流程中通過一些微創新降低整體成本,讓利用戶。
換言之,花小豬為用戶帶來優惠的方式與前幾年出行市場「燒錢」補貼的方式不同,其採取的社交拼團、領劵、分享互動等方式更貼合年輕一代的用戶習慣,使用戶由單純的消費者轉變為了參與者,與此同時減少了營銷費用,優化了成本結構。
不止是下沉市場
目前公眾對於花小豬的認知,大多將其看做網約車版本的拼多多。有人認為目前網約車市場在一二線城市已經飽和,同時拼多多的成功也讓人們看到了下沉市場的潛力。
這樣的看法或許有些片面,實際上,儘管花小豬一開始試點城市為低線城市,但目前花小豬已經全面進入一二線城市。花小豬打車技術負責人曹樂也對外表示,「從用戶的總量上來看,花小豬主要用戶其實應該在一二線城市,還有三四線城市。」
從表面上看,花小豬針對的是下沉市場,但更深一步則會發現,其面向的更多是「下沉市場需求」,而這一需求卻不以城市、市場的大小作為劃分。
「北京、上海的消費者也會在拼多多上花9.9元買衛生紙,一二線城市人群在某類消費上仍有追求低價的習慣,實際上,無論城市位於幾線,價格敏感人群都存在,也都有低線城市的消費需求,關鍵在於這部分需求有沒有被看到,有沒有被滿足。」前述觀察人士說道。
在乘客端上,花小豬滿足的是此類用戶的需求,與其說其面向的是下沉市場,不如說其面向的是具有獨特消費觀的年輕客群的需求。
在司機端,花小豬為司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鰲頭財經走訪發現,不少花小豬司機在尖峰時段在滴滴平臺上接單,閒暇時段則轉向花小豬,花小豬更像是為司機「補充」收入的平臺。
花小豬或許有更深的願景,作為獨立品牌,花小豬能夠在運營商深耕其細分市場。實際上,就滴滴而言除了花小豬其還有禮橙專車、青菜拼車、青桔騎行等子品牌,只不過滴滴拼車、單車、租車業務全部需要通過滴滴APP,花小豬則具有更高的獨立性。
由此不難看出,滴滴出行平臺滿足的是大眾化的服務需求,用戶不同的出行需要均能在此平臺上得到滿足,而花小豬則更像一個個性化產品,滿足特定需求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花小豬「拱」出的市場本質上是將移動出行市場進行了更好的切分,在這一切分之下,花小豬可以根據其用戶、市場特點進行深耕細作,並逐漸構築競爭壁壘。花小豬的推出絕不是滴滴「換湯不換藥」,其背後體現了平臺經濟的創新價值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