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悄悄盯上「90後」人群
喝大酒嗜油膩常熬夜導致疾病越來越「年輕化」
40-49歲異常指標已接近或超過50歲以上人群
11月24日,燕趙晚報刊發《10萬份體檢大數據:過半血脂高》一稿後,引起許多市民關注。雖然年年體檢,但體檢報告上的一些數值並未引起大家的重視。然而對醫生來說,他們直面的卻是數據背後一個個遭受病痛的患者。各種不良生活習慣,令許多老年病症越來越年輕化,30來歲的人心肌梗死、血壓高,這樣的情況在醫生眼中早已不稀奇。
今後不但要體檢 更要聽醫生的話
石家莊市民體檢報告大數據新聞刊發後,引來不少市民反思。「我每年做體檢,但對上面寫的都不太當回事,肥胖的人多了,我還不是好好的,如果就為此戒掉那麼多美食,感覺有點虧。」市民王先生說,這是他以前的想法,但看過這篇新聞後,感覺喝啤酒、吃烤串,還是要減少些,別等真有了大病就晚了。
同樣,對於40歲的張先生來說,今年體檢報告上說他的心臟有些問題,建議去心內科詳細複查。張先生稱,體檢前那兩天,他胸口一直憋悶不舒服,通過體檢結果看,自己應該是心臟有些問題。「報導上說血脂異常與飲食及代謝因素有關,發展下去會造成冠心病、腦梗塞,真的有這麼危險嗎?」張先生直言,體檢報告上說的很多內容都有些看不懂,有時看到問題列了一大串,心中感覺煩,就不想再細看報告了。
採訪中,記者注意到,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情緒,要麼體檢後拿到報告不看,要麼單位安排的體檢根本不去。市民趙女士焦急地說:「多年前我老公一次體檢後查出一些問題,但也沒大事;這些年他們單位安排的體檢就再也沒去過,他認為不檢就沒事,我真擔心等哪天直接出大事!」
看到晚報的報導後,也有一些市民反思後表示,今後不但要定期體檢,更要對有問題的地方詳細複查,要聽醫生的話。
熬夜玩遊戲 90後小夥兒心梗
體檢數據顯示,檢出的異常前十項中,一半屬於不健康生活方式帶來的問題。採訪中,石家莊市人民醫院的醫生就講了一個令人們記憶深刻的病例。
寂靜的深夜,房間中只有鍵盤的「嗒嗒」聲不斷響起。贊皇縣28歲的郭先生興奮地沉浸在遊戲的虛擬世界中。當清晨的曙光照亮房間,他才發覺自己又玩了整整一夜。聽到家人起床的聲音,他也準備起身活動一下,卻突然感覺胸痛難忍,痛苦的他無力支撐,身體重重地砸向地面。
聽見異響,家人開門查看,發現了異常痛苦、無法移動的郭先生,急忙撥打了急救電話。
載著郭先生的救護車將郭先生送到石家莊市人民醫院。隨後,緊急檢查也有了結果——急性心肌梗塞。年輕的郭先生神情更加痛苦,周身大汗。心血管內科大主任、心血管內科一病區主任米傑第一時間趕到急診,並召集醫生團隊分析病情,判斷患者隨時可能出現心源性休克、心臟破裂、惡性心率失常等情況危急生命,決定實施急診PCI手術。在米傑主任的嫻熟操作下,手術順利完成。目前,郭先生已經順利出院。面對精心救治的醫生和擔憂自己的家人,他痛下決心不再熬夜,改掉自己的壞習慣,不再讓關心自己的人經歷「生死時速」。
據米傑主任介紹,郭先生此次突發心梗,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踩中了當下年輕人的一個普遍「雷區」——熬夜。長期熬夜會損害身體健康,帶來疾病。
經常頭痛頭暈 30歲患上高血壓
30歲的小張近來經常感覺頭痛頭暈,「是不是最近太勞累,沒休息好?」說起這些不舒服,小張周圍的人基本都是這樣的反應。直到因為突發心梗住進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四病區,做了支架,小張才重視了自己的健康問題。
醫生告訴小張,別看你年紀輕輕,卻已經是高血壓患者。「為什麼,我才30歲啊,年輕人也會得高血壓嗎?」小張疑惑道。醫生帶著小張回憶了他的生活習慣。從步入職場之後,小張的運動量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不規律的生活狀態,喝大酒、吃飯多油膩,還常常靠吸菸緩解壓力,而他230斤的體重更是增加了心臟負擔,這些因素加上高血壓,便造成了他心梗的後果。
據醫生介紹,青年高血壓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高血壓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青年高血壓一般表現為輕、中度血壓升高,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發病多與遺傳、肥胖、壓力大、神經緊張和飲酒等因素有關。
醫生表示,高血壓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目前它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危險因素卻很多,包括遺傳、年齡、不良的生活方式等。高血壓大部分的誘因是可控的。改善飲食方式、控制體重、戒菸限酒、保持情緒穩定、加強運動是改善高血壓的有效方式。很多年輕人自以為血壓稍微高點沒什麼問題,不認真對待,還有一些年輕人擔心服藥後不能停,拒絕過早服藥。殊不知,不重視高血壓,會對心腦腎眼等全身器官造成損害,後果不容忽視。
二三十歲的糖尿病患者變多了
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三病區主任安豔榮表示,糖尿病如果不很好地控制,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腦梗、心絞痛、心梗等。嚴重影響生命質量。「要以前說啊,40歲以上的人群才需要做體檢化驗血糖,而現在糖尿病的發病年齡正在逐漸年輕化,臨床上見到了很多20多歲30多歲的二型糖尿病患者。
安豔榮表示,這種疾病加上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等,很可能導致併發症的發生。目前糖尿病沒有根治的辦法,主要是靠生活方式改善和藥物的控制。「前幾天我在門診看到一個患者,29歲來檢查,之前發生過急性心梗,還放了兩個心臟支架。當時我聽他說年齡,仔細看,還確實只有29歲。這麼年輕有糖尿病,更可怕的是他已經出現了很嚴重的心臟疾病。」安豔榮說。
醫生對疾病年輕化已經習以為常了
採訪中,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心四病區副主任醫師陳勤聰講述了他從業這些年的感觸。
2005年,陳勤聰研究生二年級時開始獨立管病人。他表示,那個時候,急性心肌梗死的大多是七八十歲老年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例41歲的女性心肌梗死,當時全醫院的進修生、實習生都搶著來看,大家感覺特別罕見。9年前,他發現心梗患者開始有年輕化趨勢,大部分是50歲-60歲的中年人。然而,他發現,心肌梗死年輕化還在持續,而且出現農村患者明顯多於城市患者的現象。大概是2014年正月,他統計了一下,他所在的心二病區,當時一個月35歲以下心肌梗死患者達到了50位。當時讓他非常吃驚。「那一年,我做的最年輕的心肌梗死患者是21歲正定的大車司機。」陳勤聰說。
從2014年至今,他已經對心肌梗死年輕化、性別無差異習以為常了。記得看中國心血管報告,國內心肌梗死患者年輕化、農村化大概也是從2014年開始出現的。健康意識和所在地區的經濟水平也有相關性,越是大城市健康意識越強,越是貧困地區運動的人越少。
「我和其他科室的醫生聊天發現,如今中青年的健康問題日漸突出,許多40歲-49歲年齡段的人群,各項指標已基本接近或超過50歲以上人群了,大家真的要多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了。」陳勤聰說。 (文/圖 記者 南開宇 李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