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了健身房,或者下載了健身APP,享受心跳的聲音與汗水的味道。11月20日,美團點評聯合第三方諮詢機構優億研究院、健身SaaS服務商三體雲動,推出《2018美團點評健身行業白皮書》。這份白皮書顯示,如今的健身中心人群79.4%為80後、90後,平均月收入達到7820元,健身人群也越來越願意為健身和運動消費買單。
在三水,記者走訪發現,與中老年人熱衷廣場舞健身不同,年輕人更青睞於選擇既時尚有趣,又可以塑形減肥的運動項目。健身房、瑜伽館等運動場所逐漸增多,健身社交APP上打卡線路逐漸豐富,在三水掀起一股健身熱。
昨日,文鋒西路一家健身房內,健身愛好者在跑步機上跑步。/佛山日報記者陳浩森 攝
80後90後健身玩法多:擼鐵瑜伽動感單車
如今,朋友圈經常會出現健身達人、運動狂人的身影,他們的微信步數不時佔據排行榜的封面,現在都流行哪些健身項目呢?
前日晚上8時,在廣海大道的一家健身房裡,二三十個青春洋溢的年輕人,疏密有致地散布在跑步機、橢圓機、推舉機上揮汗如雨。不遠處的瑜伽室內,伴隨著舒緩的音樂,身著專業瑜伽服的肖婷婷在教練的口令下,坐在粉色瑜伽球上有節奏地左右扭轉身體。
普拉提、球瑜伽等新興健身項目,十分受年輕女性的追捧。「我比較瘦,不適合劇烈運動,球瑜伽比較方便、有趣,還能提升氣質。」接觸瑜伽三年的肖婷婷喝著溫水笑道,球瑜伽是她工作之餘愉悅身心的最好方式,每星期都至少參加3堂課的瑜伽訓練,這種規律的健身運動也讓她提高了工作效率。
健身運動除了能愉悅身心,更直觀的是有助於減肥塑形。今年7月,面對繁重的工作以及日漸鼓起的肚子,90後張哲榮決定開始健身減肥。在公司附近健身房辦了一張會員卡後,「我要去健身」就成了他在下班時間的口頭禪。
在健身房眾多的運動項目中,張哲榮除了跑步、擼鐵外,還喜歡時下在年輕人中非常流行的動感單車。和平常的單車騎行不同的是,動感單車能夠調節阻力和轉數,模擬上下坡等動作,從而達到大量燃燒卡路裡的效果。「感覺臉部線條出來了。」張哲榮表示,短短1個月的堅持,就讓他的體重減輕了7斤。
動感單車具有能大量燃燒卡路裡的效果,受到不少年輕人的青睞。圖為健身教練向學員示範如何使用動感單車。/佛山日報記者陳浩森 攝
健身是運動更是社交:隨時隨地打卡分享
隨著曬打卡、曬朋友圈步數等概念進入我們的生活,許多不愛運動的人也動起來了。「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健身社交這種健康的社交方式流行了起來。
記者打開一款健身APP,已經有不少網友在APP推薦了三水跑步線路,比如北江大堤環線、鳳凰公園、三水森林公園的環湖環山路等。作為其中一條熱門打卡線路——三水森林公園的環湖環山路全長7.49公裡,路線創建者網友「有夢的神仙」寫下推薦語:「森林公園內,兩圈路後就可以環山跑了。鳥語花香,景色幽深,人少車少。適合周末下午跑。夜晚山路燈光少,不推薦。」這樣的分享吸引了許多運動愛好者參考、打卡,目前該路線顯示被完成打卡391次,更有網友30天內籤到13次。
咕咚、keep、悅跑圈等健身類APP免費提供專業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健身的時空限制,也降低了健身成本。除了可以隨時隨地健身,APP自帶的社交功能也是年輕人熱衷健身的重要原因。用戶通過打卡、分享,將健身動態發布到各大社交平臺,與更多好友交流。
「我也會使用keep,還喜歡和朋友互相曬肌肉。」從大學時期就熱衷於健身的郭飛,提起自己的胸肌、腹肌就樂得合不攏嘴。曾經每天跑步10公裡,1分鐘引體向上能輕鬆做上近30個的他,現在會跟著健身APP進行無器械運動。郭飛因為健身結識了一幫好友,互曬健身美照和成果,相互激勵對方。
熱衷「種草」健身裝備:手環服裝耳機三件套
健身作為一種提升生活品質的個人氣質的時尚運動,年輕人在這方面的消費力凸顯,出手頗為大方。
《2018美團點評健身行業白皮書》顯示,健身人群整體月均健身花銷為569元,其中30.4%的人群月均消費集中在500元以上。有趣的是,小米商城公布的雙11數據顯示,90後小夥伴購買最多的就是運動手環。除了健身房的年卡消費,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還會互相「種草」時尚健身裝備。
李君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出於科學訓練的需要,也為了美美的去運動,在剛剛過去的雙11中,一口氣「剁手」了將近4000元的健身裝備,包括長袖緊身速乾衣、運動鞋、智能手環、無線耳機。「雖然這是我在雙11最大的開支,不過也都很普遍了。」運動的時間長了,李君在挑選裝備上也有了自己的心得。比如她購置的鞋,外底採用了大面積的耐磨橡膠,根據受力點的不同,耐磨橡膠的厚度也不盡相同,可以輕易地徵服任何材質的路面,或者跑步機。
「鍛鍊之後身體健康了,也覺得花錢值了。」在李君看來,運動手環、無線耳機這些「身外之物」可以形成較好的運動輔助。重新購置長袖速乾衣,是因為如今三水天氣轉涼,即使在大汗淋漓的時候,速乾衣也不會緊緊貼在自己身上,十分舒適。
以前健身的方式,大多是跑步、遊泳、練器械,這兩年,動感單車、拳擊、肚皮舞等都流行了起來。「建議男生去上瑜伽課,針對柔韌性進行訓練,女生則可以多針對力量做一些訓練。」專業健身教練譚偉成表示,明顯感覺這兩年三水健身的年輕人多了起來,但健身時間久了難免會有訓練傷,肌肉缺少拉伸會令運動損傷的風險加大。他建議市民在養成健身習慣的同時,注意科學健身。
原標題:近八成健身人群為80後90後,收入消費雙高
健身成年輕人時尚新主張
來源丨佛山日報
文丨見習記者 陳玲玲
廣告
【相關連結】
健身後肌肉酸痛如何緩解?
很多人在運動健身的過程中很享受,但運動後全身肌肉酸痛,甚至肌肉拉傷。那麼應該怎麼緩解這種酸痛的感覺呢?
健身後不要等太久才進食
研究顯示,肌肉在運動結束後30分鐘內最容易修復肝糖,也就是儲存葡萄糖。如果在健身後不久即進食,就可以將肌肉硬化或者酸痛的程度降至最低。
在跑步後補充足夠的水分
在跑完步後喝清水也足夠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不過專業選手更喜歡喝有助於身體恢復的飲料。普通人可以通過尿液判斷水分是否補充足夠,如果尿液呈深黃色,說明需要繼續喝水,正常的顏色應該是淺檸檬色。
讓拉傷的肌肉休息
受傷後的48到72個小時之內儘量避免劇烈運動,應儘量讓受傷的肌肉多休息。可能的話,完全不要使用受傷的肌肉。
冰敷受傷肌群
冰敷能減緩受傷部位的血流速度,從而緩解腫脹和炎症。如果沒有冰塊或冰袋,可以用冰箱裡冷藏過的袋裝食物代替,肌肉拉傷後24至48小時內冰敷效果最好,讓冰塊或冰袋直接接觸皮膚可能導致凍傷,可以用乾淨的溼毛巾包住冰塊或冰袋再進行冰敷。每次冰敷最多20分鐘,一次冰敷之後最少10分鐘之後再進行下一次,每小時冰敷至少20分鐘,除非傷處感到不適或疼痛。
通過包紮或抬高傷處消腫
充分冰敷傷處之後,休息時包紮或冰敷傷處有助於加快復原。包紮時可以使用有彈性的繃帶,但不能過緊,否則可能影響血液循環。還可以通過抬高傷處進一步減少血液流動,坐著或躺著時可以用一兩個枕頭墊高受傷的腿。
必要時要做理療
如果你在健身後身體疼痛超過一星期,通過休息、冰敷、按摩等自我護理都處理不了,或是健身後出現自己無法解釋的其他症狀,都應該果斷及時地就醫。
整理丨佛山日報見習記者官文婷
不會吃健身餐 練再多都是錯
食物多樣化:每餐要有主食
早餐要豐盛,蛋白質、碳水、蔬菜、水果,一個都不能少。午餐攝取適量蛋白質,粗糧為主食,大量蔬菜或水果。晚餐攝取簡單易消化的蛋白質類,適量蔬菜或水果。
烹飪少油、少鹽、少糖
烹飪食物時選擇少煎炸、多蒸煮的清淡方式,蔬菜以涼拌、沙拉為主。蒸煮的肉類無味,可適當添加調料。很多人覺得健身餐難吃,那是因為沒有利用調料,適量調料不會對健身產生不好的影響。研磨黑胡椒粉,除了能調味,還有獨特的香味;檸檬汁能去腥;醃肉時添加迷迭香或百裡香,可產生獨特的風味。
多吃鹼性食物
正常人的體液呈弱鹼性,在健身運動後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被大量分解,產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質使人感到肌肉和關節酸脹,精神疲乏。
知多D
健身餐為何沒有豬肉?
很多健身者的營養餐裡,肉類多數是瘦牛肉或雞胸肉,似乎有點嫌棄豬肉,難道是因為吃豬肉會胖?
首先,健身健美在國外興起,美國更是健美健身文化的發源地和中心。大多數健身者會參考國外健身達人或健身明星的食譜來制訂飲食方案,美國人的肉類消費以牛肉和雞肉為主,也導致了健身者更偏愛牛肉和雞肉。
其次,豬肉以肥美豐腴的口感著稱。五花肉就比精瘦肉更加討國人的喜歡,因為這部分是最嫩且最多汁,做出來的菜式更是讓人垂涎三尺,如梅菜扣肉、紅燒肉、回鍋肉、滷肉……如果豬肉以清湯寡水的方式烹飪,會比較柴,口感不好,所以豬肉多以多油多醬的方式烹飪,這也導致了很多健身者對豬肉望而卻步。
其實豬肉很適合健身者吃。只要烹飪方法得當,豬肉也可以吃得很健康。
豬肉富含蛋白質,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若論每100g食材中蛋白質的含量,豬肉約為20.3g,牛肉約20.2g,雞肉約19.4g。蛋白質富含人體必須的胺基酸,其含量與蛋乳中的胺基酸譜式相似,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適合增肌人群食用。
從肌酸的角度來看,豬肉裡的肌酸含量相對更高,肌酸對於增長肌肉、增強力量、促進身體恢復有很好的效果。尤其對於高強度訓練者,如果不願意使用外源性的肌酸補劑,吃瘦豬肉可以很有效地補充肌酸。
豬肉熱量、脂肪都相對低,高蛋白的特質能持續並增強飽腹感、消耗更多的能量。相對於牛羊肉來說,瘦豬肉的營養優勢在於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能調節新陳代謝,維持皮膚和肌肉的健康,增強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功能,促進細胞生長和分裂,預防貧血發生。豬瘦肉中的血紅蛋白比植物中的血紅蛋白更好吸收,吃瘦肉補鐵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整理丨佛山日報見習記者陳偉珍
編輯丨俞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