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月5日消息(記者吳善陽)「30歲要多少存款才正常?」「30歲左右的你現在收入多少?」「30歲開始努力,還來得及嗎?」焦慮迷茫的提問遍布在社交網絡,大多年輕人似乎為即將到來的30歲而焦慮。在後疫情時代,第一波90後已經順利邁過了30歲,他們是如何度過自己的而立之年?
今天,中國老牌的移動端個人記帳App挖財記帳發布了年度帳單,這份帳單中隱藏了小彩蛋,年齡剛好是30周歲的記帳用戶都收到了一份專為自己定製的「30歲帳單」,讓不少用戶回憶起在疫情時期度過的難忘的30周歲。同時,挖財根據其記帳數據,公布了一組有關30歲人群的財務狀況大數據報告。
這份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浙江、天津、江蘇的30歲人群人均年結餘均超過了50000元大關,北京和上海相應人群的年結餘接近10萬元,上述地區的人群年結餘率突破25%。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的年結餘率都達到30%,顯示出這些省份的30歲人群財務狀況較為健康。
敢花錢、會存錢、保持理性
或許在許多人眼裡,為90後貼上 「不愛存錢」、「不理財」和「花錢大手大腳」等標籤,那些整天活在營銷號裡的讀者,腦海中的90後被信貸消費毀掉,過著精緻窮的生活,但這群30周歲為代表的90後的財務數據顯示,大部分人早已擺脫了來自上一代貼給他們的「標籤」。
挖財記帳數據顯示, 1990年出生的挖財用戶,在2020年人均年收入超過20萬元,全年人均支出達到16萬元,人均淨資產接近24萬元。收入方面,30歲人群以工資薪水、獎金分紅為主要收入來源,是當之無愧的「打工人」。除這個標籤,30歲人群也已經開始了斜杠人生,還有6%的人均年收入來自兼職外快,是靈活就業的中堅力量,
伴隨著網際網路理財成長,90年出生的人對理財投資的意識和能力並不差,年人均投資理財金額水平在3.1萬元。
除了投資理財外,越來越多的30歲人群已經上車買房。數據顯示,居家支出佔90年出生人群總支出的1/4,居家支出中,又以房貸、裝修、房租比重最高。和父母輩不同的是,在面臨房貸、裝修款項、房租壓力時,並不會縮衣節食,90年出生人群的購物慾望依舊強烈,在整體支出大類中位列第二。
在收支結餘上,性別起到了決定作用。數據顯示,30歲人群中,男性人均年結餘5.2萬,女性結餘為4.8萬元,但是男女收入差異因素,女性結餘比為25%,高出男性4%。看著李佳琪直播,買買買的這群女性,善於貨比三家,在優惠打折時快速下手,從財務角度來看,女性的持家有道不無道理。
30歲單身族選擇「理財防老」
近年來,民政部不斷發布數據顯示,我國結婚率出現了6連降,而在2018年,民政部還公布一組數據,中國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字會上升到9200萬人。
90後的婚戀生育觀已經發生了改變,「願等待不願將就」成為了這代年輕人的首要選擇,「單身經濟」成為商家競相逐利的藍海。
但是挖財記帳數據顯示,單身經濟不適用於所有消費領域,30歲人群在餐飲上更自由,外食頻率高於已育人群;在娛樂上,單身人群的平均支出要高於已婚已育人群。在購物方面,單身人群則更節省,他們更傾向於將閒錢用於投資,投資金額要比已育人群高出5000元,「理財防老」替代「養兒防老」的風險意識逐漸顯現。
反觀已婚已育的30歲人群,面對家庭人口增加,開支相應增加。挖財記帳數據顯示,已婚已育30歲人群正處於生養小孩初期,夫妻在寶寶方面的開支已經超過3.6萬元。
面對這樣一份責任感,為人父母的家長有了更多的賺錢動力,在生意方面的投入,已育家庭更為激進。同時因為小孩的出生,擴大居住面積的需求變得急迫。在購置房產、裝修上,家長們出手更為闊綽,一般消費購物方面,這些人買買買的意願度也高於單身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