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比80後更怕變老?| 第一財經 x 新氧新青年抗衰老態度調查報告

2020-12-26 第一財經YiMagazine

衰老面前,人人平等。

儘管科學和醫學手段已經把生命老化變成了可以幹預的一個選項,但實際上,仍然沒有人可以逃脫生命逐漸衰老的宿命。

人為什麼一定會衰老?科學研究給過很多解釋。有研究認為這是端粒損耗帶來的變化——端粒是DNA的保護序列,每複製一次DNA,端粒就會減少一段,一旦端粒耗盡,細胞就會凋零;有研究認為是自由基反應引發了衰老;有研究認為由於有DNA突變率的存在,當突變的負荷超過了臨界點,就有了衰老和死亡的誕生。

對於衰老,人們的看法並不一直像現在一樣諱莫如深。在18世紀以前,「衰老」反而是一種榮耀。根據美國作家兼外科醫生阿圖·葛文德(AtulGawande)在其書《最好的告別》裡給出的闡釋,在過去,由於能活到老年的人並不多,年長者作為一種「活傳統」,常常受到人們的尊崇。這一地位和權威會伴隨一位長者的終身,直到死亡。更能說明這一心理的現象是,在做人口普查調查時,過去的人們會偽裝得比實際年齡大。人口學家把這種行為叫做「歲數累積」。

事情的反轉是在現代醫學和公共衛生有了大步的跨越之後。人們的壽命被拉長,高齡不再是一種稀罕價值,「崇老文化」也隨之瓦解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發布的《關於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2015年出生於巴西或者緬甸的嬰兒,壽命有望比50年前出生的嬰兒多活20年;另一個數據是,全球來看,大多數人群都有望活到60歲以上。「追求年輕」成為了現代社會的目標。

根據新氧數據顏究院給出的數據,緊緻抗衰已成為近年來醫美消費的高頻詞。即使在疫情影響下,2020年6月,緊緻抗衰項目消費同比增長仍高達263.6%;而根據艾瑞諮詢2020年發布的一份醫美行業報告,「保持年輕」是千禧年之後求美者最為風行的審美趨勢。報告提到,在2000年過後,在所有風行的醫美項目中,「面部年輕化是剛需;『拉皮』、眼袋去除較受歡迎」。

在90後、乃至00後逐漸成為新的消費主力之後,這些新青年群體對「變老」的態度如何?是否有什麼新奇的亮點?哪些職業最在意臉部的衰老變化?人們最為期待的抗衰老手段是什麼?是什麼在影響我們對於衰老的看法?當新的抗衰老產品和服務不斷推出,新青年消費者最在意的部分又是什麼?新氧攜手第一財經發起「新青年抗衰老態度大調查」,我們試圖從調研裡探尋當下人們對於衰老態度的變化——新青年們在想些什麼,在意什麼,也希望為更多的消費者和有關行業從業者提供對於衰老議題的思考。

菲菲

23歲,國企財務人員

大概是從2016年起,那時候我剛高中畢業,身邊的同學就陸陸續續有好多人在嘗試醫美項目。可能也算是當下的一種潮流吧?就是老感覺自己不好看,所以就想折騰。我周圍的同齡人大家對於變老、變醜這些事情還是挺恐慌的。從去年開始,我的皮膚狀態就一直不是很好,老是過敏,臉頰也發紅髮燙。我去醫院看過幾次,後來護膚品也全部換成了敏感肌用產品。在生活上我也很注意,對於辛辣的食物一概不碰,但是皮膚狀況也沒怎麼好轉。其實我也剛大學畢業沒多久,但我們這個年齡的小夥伴對容貌都挺在意,大家就是希望自拍能好看一點,視覺上賞心悅目一點。我現在對比以前的照片就覺得自己是不是法令紋這一塊又有些問題了,是不是要多注意一下,不能老熬夜了。

安安

42歲,企業管理者

我自己經營一家公司,進入40歲以後我才逐漸有對於年齡的焦慮。但說實話,倒也不是焦慮,是注意到這些事情了。我一直不是很在意這些,護膚、飲食也一直遵從的都是自然而然的選擇。我們公司都是90後和95後的員工,我經常跟他們呆在一起,加上我的外貌看起來比較年輕,其實我感覺在年齡上,我跟我的員工們是差不多的。今年我去嘗試了一下做水光針。去做這些項目是因為這兩年一直聽幼兒園的媽媽們說起這些東西,說做了之後會多麼水光。10月的時候,有一個機構做活動,我就去試了一下。一共做過兩次。但說實話,我個人覺得沒多大變化。

我感覺現在很多二十來歲的小女孩她們反而比我們更在意年齡這件事情,我在想可能是因為在這樣的年齡階段,在職場上還沒有什麼機會,也沒有太多工作經驗。對於她們來說,外在反而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優勢,所以會對形象比較看重一點。但對於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外貌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家庭能比較和睦,事業上能順心,做的工作能是自己喜歡的,就已經很滿足了。

小米

30歲,醫療行業從業者

我今年30歲,在醫藥公司工作,大概是從28歲開始逐漸有對於外貌上的焦慮。突然有一天發現臉上有法令紋和口角紋的出現,感覺皮膚也沒有年輕的時候那麼飽滿了。我自己看著很不舒服,所以一直想著要做一些改善。

在抗衰老這方面我挺捨得花錢,投入一直都挺大的。每個月大概有3至4成的收入會花在這上面,像那些頂級護膚品牌的抗衰產品我都有用過,超聲刀、熱拉提這些項目也都有做過,我家裡也會買一些美容方面的儀器。護膚的話,短時間是看不到什麼效果的,所以後來我就去做了醫美的項目。當時也是在網上老看到有網友發做完之後的對比圖,我感覺效果至少是比護膚好。

我是去年入的醫美的坑,剛開始的時候做的是超聲刀,做完之後就感覺效果還不錯。做完不久又補做了一個熱拉提plus,再然後是線雕。這些光電類的項目,從效果來講肯定是立竿見影,但我覺得它們的維持時間還是太短。我做超聲刀的時候差不多到3個月的時候達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到半年的時候,效果基本上就沒有了。

接下來,我還會去嘗試不同的醫美項目,如果效果又好、又能持久是最好的。人的一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儘量去維持最好的狀態,我覺得這對我來說,還蠻重要的。「可以死,但不能老。」這句話也許很多人覺得誇張,但確實是我現在心情的寫照。

結論一:最怕「皮膚鬆弛」

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們的問卷觸達到的大多是這樣的人群——20至40歲;一、二線城市;女性。

調查顯示,59.2%的人群在20至30歲這一年齡段開始產生對於衰老的壓力,其中,9成以上的壓力來自於皮膚鬆弛,4成壓力來自於身材變形,3成壓力來自於白頭髮或者脫髮;在31至40歲開始產生衰老壓力的人群裡,壓力的來源比例與上述人群分布類同。

從機能衰老綜合來看,大多數人群仍對於自己外形上的衰老最感到焦慮。85.95%的人群最在意自己的皮膚管理,其中最為常見的問題有眼周細紋和法令紋的出現等。隨著新陳代謝的減速,身材上的走形也是讓人擔憂的問題——42.14%的人群對自己在身材上的變形感到焦慮:年紀一大,肚腩和四肢便像氣球一樣膨脹起來。38.46%的人群擔心自己出現白頭髮或者脫髮現象。

另外,毛孔變大、皮膚暗黃、面部下垂、注意力不集中、黑眼圈等等也是受訪者提及的常見詞頻。

結論二:服務行業&95後最怕

變老

在不同職業人群對焦慮程度的打分上,我們排列出了焦慮程度的前三甲:服務行業從業者、國企職員/公務員和金融行業從業者。這也暗合《中國老年學雜誌》2016年發表的一篇論文結果。該論文研究者在對上海、蘭州等三地抽樣調查後了解,實際衰老狀況最為嚴重的是服務行業人群,其次為專業人士,管理人士衰老狀況最輕。服務行業從業者在工作中需要勞心勞力,並且可能對於外貌有一定要求,他們難免對於衰老最為焦慮。

從年齡來看,讓人感到意外的結果是,20至25歲人群有最高的比例打出了對衰老「非常焦慮」的分數,接近1/5的人群對於衰老這件事情感到非常焦慮。在35歲往上的人群中,對衰老焦慮的分值反而給出了非常理性的評分。也就是說,95後、00後比80後更怕老。除去觀念因素外,也有可能是這樣的原因:因為離得遠,所以感到恐懼;而對於中年近在咫尺的80後來說——什麼?「變老」?你在說我老嗎?

結論三:醫美抗老最被看好

在對抗衰老手段的調查中我們發現,醫美仍是目前最為被看好的抗衰手段。91.3%的受訪者考慮將醫美作為抗衰辦法之一,這在所有選項中是非常高的比例,信任度遠高於排名緊隨其後的「護膚」和「健身」選項,分別擁有64.55%和63.55%的期待比例。

隨著輕醫美的盛行,大眾對於醫美的觀念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曾經大眾對於醫美的消極、負面印象,如今正漸轉為積極、正面。相較於見效更為緩慢的護膚和健身方式,大眾希望藉助更為便捷、快速的方式改善自己的衰老狀況。現在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與其花大幾千買「拉梅」,不如來一次熱瑪吉見效快。

「藥物或保健品」以28.76%的期待比例位居信任度的榜尾,除去見效難以被察覺外,「是藥三分毒」的觀念也在無形之中主宰人們的選擇。

在醫美項目的四個坐標上,我們發現對於「安全性」和「效果」的追求仍然是消費者最為在意的兩個方面。對於便捷性,消費者反而不那麼在意。為了變得年輕,消費者願意上刀山下火海……總之,拼了。

結論四:醫美接受度高,皮膚仍是重點

如同對於抗衰老方式期待值的數據一樣,民眾對於醫美的接受度相較於往年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調查中,大多數人群對於醫美持積極或者中性態度;幾乎沒有人選擇「不接受」或者「完全不接受」的選項。

調查結果顯示,大眾對於皮膚鬆弛最有衰老的急迫感。因此如果要人們選擇對哪些部位「動刀」,你會發現在「提拉緊緻」和「嫩膚」這一部分,受訪者有著最為迫切的需求。「提拉緊緻」以48.16%的傾向比例位居醫美選項中最想嘗試的比例第一位。這一數據也正好反映最近兩年醫美市場的火熱需求,無論是熱瑪吉、超聲刀還是水光針,都是近兩年醫美市場的寵兒。

結論五:變老的壓力來自於同齡人比較,消費者願意為「年輕」付出更多

在對資金投入的調查中,我們發現89.63%的受訪者願意加大每月在抗衰老方式上的投入。其中54.85%的人群願意增加1/10及以上的資金投入,23.41%的人群願意增加1/4及以上。也就是說,在資金投入方面,消費者仍然認可以「細水長流」的方式換取更好的效果。

從觀念上來講,我們通常認為是廣告、傳統觀念或者輿論環境讓我們擁有了對於衰老的焦慮。但調查結果顯示,「個人成長」和「同齡人壓力」才是影響人們衰老觀念的雙板斧。57.19%受訪者認為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隨著年紀漸長察覺到了自己機體衰老的變化;42.14%的人群認為,自己是迫於同齡人的壓力,感覺到了對於衰老問題的焦慮,這一壓力可能來自於一次不經意的談話,來自於發現同齡人都在消費抗衰老服務和產品,來自於「扎心」的皮膚狀態比較……

結論六:更年輕,只為「我

開心」

更年輕——可能意味著大把的時間,更小的生活壓力,可以重來的選擇機會。出人意料的是,在調查裡我們發現,人們對於更年輕的渴求往往來自於主觀感受,而非需要更多的客觀選擇。91.97%的受訪者認為,更年輕的狀態對自己而言意味著更好的自我感受。更年輕——意味著不用在鏡子裡看到自己臉色暗沉、眼神暗淡無光,意味著一個煥發生機的全新自我。至於其他的,統統排到「我開心」之後。

同時,根據我們的調查,超過80%的人群都希望讓時光機送自己回到2X歲。X小於等於5。這是一種對於傳統觀念的映照?又或者,那一段活力四射的時光確實是所有人都最夢寐以求的年歲。無論如何,如果你正好在這個年齡,請,一定珍惜。

相關焦點

  • 探探聯合社科院發布《95後社交觀念與社交關係調查報告》
    臨近七夕,社交軟體探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95後社交觀念與社交關係調查報告》(以下稱《報告》)。《報告》針對95後人群在婚戀及社交層面的觀念、態度、行為等進行調研分析,首次發布了95後社交行為軌跡。作為頭部社交軟體,探探在幫助年輕人拓圈交友的同時,也在引導正向價值觀念的形成。
  • 貝殼研究院發布新青年居住報告 多城市租房偏愛省錢「小戶型」
    近日,貝殼研究院發布《2020年新青年居住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發現了新青年居住的8大趨勢及特點。報告發現,購房壓力逐年呈下降趨勢,但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仍居高不下; 95前成購房新主力,95後開始進場;在租房上,今年相比往年更多人傾向「低價格,小面積」。
  • 新青年Lifestyle洞察報告
    隨之而來的,是「新青年」消費群體的逐步壯大。在這裡,新青年所指代的是那些品質化生活服務的超前引領者,他們以80後、90後為主,但並不以年齡為局限。只要符合品質生活的消費標準,任何年齡段的消費者都可以稱為新青年。根據美團點評研究院推出的《新青年Lifestyle洞察報告》,在這樣消費升級的大格局中,如何繼續為用戶創造最精彩的生活體驗是未來消費時代的重中之重。
  • 德易車金融報告:90後、95後成二手車消費新勢力
    自己花了3萬元在二手車市場買了輛老款別克手動擋汽車,「開了一年多後就買了一輛新款現代途勝,二手車給老爸使用了。」一位正在辦理分期的95後小趙對小編說道。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市場分析報告顯示,去年全國二手車累計交易1382.19萬輛,累計同比增長11.46%。業內人士分析, 90後消費者成為二手車市場中最大的增長群體。
  • 2020第一財經數據盛典:風口變化中,「重」構新消費想像
    2020年12月16日,由第一財經、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主辦的「重RE·2020第一財經數據盛典」在上海舉行。圖為第一財經數據盛典現場盛典開場,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第一財經董事長兼CEO李蓉發表致辭,她表示:「作為中國深具影響力、公信力的財經全媒體集團之一,第一財經始終關注著商業世界的前沿動態。
  • 80、90、00後性生活調查:前浪與後浪到底誰更浪?
    最近,中國計劃生育協會、中國計生協中國青年網絡、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共同發布了一份《2019-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導》,與想像中的數據不同,00後的性觀念並沒有真的非常開放。相較於已經逐漸退出新媒體注意力範疇的80後,以及一度被分析得明明白白的90後,剛剛走進主流視野的00後,顯然是更未知的。誠然,他們擁有所有年輕人的共性:大膽並認為未來是可知的——後者在女孩身上比男孩有更強烈的體現。同時,他們也有很多不同。
  • 伊對發布2020年小城青年情感調查報告 大數據揭秘「雲相親」
    報告首次以大數據形式呈現了單身小城青年的情感和婚戀全貌,特別展現了這個群體在「雲相親」背景下的情感生活、擇偶條件、擇偶方式以及平衡婚戀生活與工作壓力下的新特點。報告特別指出了移動網際網路對小城青年的影響,結果顯示,移動網際網路交友平臺正在成為單身小城青年解決婚戀問題的重要渠道,而視頻相親交友備受小城青年們的青睞,已經成為他們中時尚交友的新方式。
  • 小鎮青年金星三次整容新氧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2019年5月2日,「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新氧在納斯達克上市。新氧未來如何保持「新氧」?近日,新氧創始人、董事會主席、CEO金星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採訪,成為《專訪董事長·第一季》第三期主角。在我們採訪他本人那天,金星穿著一身灰色毛衣,白色襯衣從領口精確地露出來,十分考究。
  • 90後及00後在疫情中的擔當與思考調查報告
    為逝者默哀,向英雄致敬的同時不難發現,在此次抗疫之戰中擔當重任的身影中出現了90後及00後!這群年輕的身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我們的深思。  為了深入了解年輕群體在疫情期間的表現,2020年3月14日至24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大數據研究院同武漢恆諾市場研究有限公司聯合展開調查,共回收有效樣本356份。
  • 《MIT科技評論》2020"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之抗衰老藥物
    隨著對衰老的分子和細胞機制更深入的了解,我們可以延緩與年齡相關疾病的發病時間,使我們可以更長時間地保持健康。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權威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中,抗衰老藥物被列入其中,意義源於在癌症、心臟病和失智症等許多不同疾病中,可以通過延緩衰老來治療。
  • 陌聲APP發布《80、90後情感報告》:75%的人堅持等到真愛才結婚
    為深入了解80、90後的情感狀況,近期,知名社交品牌陌聲APP發布《80、90後單身青年情感觀念調查報告》,陌聲APP從大數據+內容的視角挖掘80、90後的情感觀念發生哪些變化,詳解80、90後的情感觀,在中秋、國慶雙佳節之際呈現一幅生動的當代情感眾生相。
  • 怕體檢查出問題「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話題引熱議
    記者採訪發現,不看體檢報告這種情況在年輕群體當中確實普遍,甚至有人表示「沒空去體檢」。對於這一現象,醫療保健專家認為年輕人亟需走出誤區,「體檢並不意味著就是拿到一組數據,而是關係著你未來幾年的健康狀況」。【網絡熱點】超六成有過害怕看體檢報告的經歷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了一項調查。
  • 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網上消費有哪些新風向
    許叢軍攝(人民視覺) 日前,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從消費者、業態、品牌、營銷四大維度出發,描繪出網際網路消費生態的新格局。2021年,有哪些消費新風向值得我們關注?
  • 湖南歐標5億元建化妝品工廠,國人健康生活消費趨勢報告出爐
    美商社ID:NewMSS 專注於美妝新零售。更前沿、更理性、更深度的行業內容,盡在美商社。預計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10億元,年稅收超過1億元。 點評:加碼化妝品。
  • 首份新冠逝者屍解報告: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氣道和肺泡損傷
    死亡前3天,血氧飽和度下降至70%-80%,面罩吸氧,加大氧流量(40 L/min,氧濃度60%),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8%左右。肝、腎功能指標未見明顯異常。2.肺部纖維化及實變沒有SARS導致的病變嚴重,但滲出性反應較SARS明顯在此之前,與新冠肺炎死亡相關的病理檢驗報導有2篇,但均未進行屍體解剖。其中一篇來源於穿刺材料的病理發現,在《柳葉刀呼吸醫學》在線發表,提示COVID-19的病理學改變與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相關(回看:重磅!王福生院士團隊發布全球首份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理報告)。
  • 收納師、密室策劃師、自習室社長 新興職業打開青年成長新空間
    原標題:新興職業打開青年成長新空間正在進行中的上海五五購物節掀起了全新的消費風潮。根據美團點評發布的上海五五新興消費力大數據,新興玩樂消費在五一小長假期間異軍突起,訂單漲幅達249%,位列全國第一。新興職業從業者中90後佔一半,95後佔22%美團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生活服務業新職業人群報告》顯示,80後和90後成為新職業從業者的主力軍,佔比超過90%。其中,90後佔據半壁江山,95後佔比超22%,他們大多處於大學剛畢業或畢業不久的狀態,新職業為處於擇業期的青年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選擇。
  • 小鎮青年消費研究報告
    2019年「雙11」期間,僅16分鐘,拼多多就賣出1000輛國產車,購買者大多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京東平臺新增用戶近三成來自下沉市場,65英寸以上大屏電視在縣鎮銷量同比增長2倍以上……  小鎮青年,指的是來自三四線城市、縣城和農村,出生於20世紀80、90年代,接受過大學以上教育,擁有一份得體工作的青年群體。  在網際網路經濟催化下,小鎮青年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邁上新臺階。
  • 相親市場年輕化 95後加入「相親大潮」
    當第一批「90後」已步入晚婚年齡,許多「95後」單身男女如雨後春筍,悄然地拔出了尖兒。根據最新的單身人群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目前單身人口達到了2.4億。從年齡來看,38%的單身男女首次相親年齡不足23歲,四成「95後」已有了相親經歷。
  • 95後男生更愛寄美妝 菜鳥裹裹報告顯示寄快遞成年輕人生活方式
    來源:新浪財經95後男生更愛寄美妝,八成人選擇在家寄快遞,1億人在線寄過禮物……寄快遞正在成為年輕人生活方式。9月20日,菜鳥裹裹戰略發布會上,DT財經發布的《2020年輕人快遞生活圖鑑》顯示,年輕人的消費、工作、社交已離不開快遞。
  • 網際網路+背景下80、90後青年員工思想動態與工作積極性提升研究
    網際網路+背景下80、90後青年員工思想動態與工作積極性提升研究齊文京  李燕萍  黎剛  黃曉璐  田遠南方電網廣州供電局有限公司在此背景下,青年員工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都在發生變化,各種矛盾和問題顯現,員工思想建設和工作積極性提升面臨著新的挑戰。為分析掌握廣州供電局青年員工主流思想傾向及工作訴求,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廣州供電局組織發起了本次「網際網路+背景下80、90後青年員工思想動態及工作積極性現狀」調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