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慣性傳感技術的跌倒報警器

2020-11-29 電子產品世界

作者 / 邱亮 千博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陝西 西安 710071)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2/376168.htm

  邱亮(1992-),男,碩士生,研究方向:跌倒檢測技術、姿態解算算法。

摘要:鑑於現階段老人跌倒報警器在攜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利用陀螺儀、加速度計以及磁力計等慣性傳感元件設計的跌倒報警器,文章分別從原理、結構組成與軟體設計三個方面對跌倒報警器的研究過程展開詳細論述,最後通過實驗測試,驗證了所設計的跌倒報警器在實際應用中能夠對跌倒進行準確的判斷。

0 引言

  隨著社會老年化的加重,老人獨居現象越來越普遍。不論對於家人,還是對於社會來說,老人健康都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老人由於身體各個部分的功能都在退化,因而很容易發生跌倒,而跌倒的發生將會對老人的身心造成無法估量的傷害。所以對老人的跌倒進行檢測,研究跌倒報警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於上述原因,本文設計了一種可穿戴於腰部的跌倒報警器,跌倒檢測裝置內部有加速度計、陀螺儀和磁力計等慣性傳感元件,可以實現對老人跌倒的檢測,讓發生跌倒的老人可以及時得到醫療救援,降低跌倒對老人造成的傷害。

1 跌倒報警器研究現狀

  跌倒報警器裝置是以無線對講系統作為基礎條件研發的新型裝置,但就目前跌倒報警器設計情況來說,設計者忽視了老人掌握現代化產品熟練程度。老人由於操作能力與視力逐漸下降,應用現代化設備難度較高。同時,老人在跌倒之後由於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驚嚇,無法正確操作跌倒報警器。隨著科學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慣性傳感技術的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尤其是近年來在跌倒檢測領域的應用,大大的降低了跌倒報警器的研發成本。慣性傳感技術在跌倒檢測應用中主要承擔兩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對老人日常行為進行實時監測,另一方面是利用相關姿態解算算法分析判斷跌倒行為的發生。

2 跌倒報警器的工作原理

  老人由於身體機能的衰退,容易失去平衡而發生跌倒。在老人身體跌倒的那一瞬間,老人的身體產生了向下的重力加速度,身體各個部位的加速度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為了能夠方便對人體跌倒時各種變量的描述,必須建立空間坐標系。假設,以人體作為原點,將人體前後方向看成X軸,左右方向看成Y軸,人上下方向看成Z軸。人在實際運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加速度是由於人體運動姿態瞬間發生變化而產生的。在老人跌倒的過程中,慣性傳感元件將會檢測到加速度值和身體傾斜角值,通過分析加速度和角度的變化情況可以判斷出人體發生跌倒。

  慣性傳感技術主要作用就是通過對老人生活行為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判斷出跌倒行為的發生。圖1是跌倒報警器系統的原理圖,MPU6050六軸傳感器模塊包括三軸陀螺儀和三軸加速度計,通過I2C接口連接STM32,根據傳感器不同的地址信息分別讀取MPU6050的角速度值和加速度值,然後利用四元數算法和姿態控制算法分析老人身體姿態和運動狀態。

3 基於慣性傳感技術的跌倒報警器硬體設計

  跌倒報警器由五部分構成:單片機、通信模塊、檢測單元、發射模塊、家庭電話。中心數據處理模塊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分別為單片機與通信模塊。通過完成對傳感器信號的整合處理操作,實現跌倒判斷。

3.1 單片機最小系統

  在對單片系統硬體電路設計上,主要由四部分構成,分別為時鐘電路、電源電路、復位電路與BDM接口。不同子系統所具有的功能分別為:

  1)時鐘電路在應用中,可以為單片機提供晶振;

  2)電源電路所提供的電源電壓為5 V,可以為單片機運行提供穩定電壓保證;

  3)復位電路在系統電壓恢復到正常情況下,向單片機發出復位信號;

  4)BDM接口可以為用戶提供專門接口,進而實現下載與調試等操作。

3.2 無線通信模塊電路設計

  通信模塊電路主要承擔數據信息發送與接收任務,同時還可以與讀卡器、連接器相連接。通信模塊電路所產生的數據在單片機操作指令作用之下,可以實現數據信息雙向傳輸,讀取PDU與Text格式信息。本文應用的無線通信模塊晶片型號為PSoC27443,進而實現跌倒報警器無線通信功能。無線通信模塊電路設計如圖3所示。無線通信模塊採取編程排列方式,一旦其中一個元器件出現破損情況,可以隨時對其進行更替。

3.3 陀螺儀和加速度計模塊

  陀螺儀通常被用來檢測物體旋轉的角速度值。本文在設計跌倒報警器度過程中一共運用了兩個陀螺儀,分別用來檢測老人前後站立角度與側向站立角度。加速度計被用來檢測物體由地球引力作用所產生的加速度值。本文選用了飛思卡爾公司所生產的慣性傳感器MPU6050,該型號的傳感器具有體積相對較小、質量輕等優點。圖4為加速度計與陀螺儀兩者結構結合示意圖,為了能夠排除老人假摔,降低了對老人跌倒的誤判,傳感器內的卡爾曼係數採取可調節形式。

4 基於慣性傳感技術的跌倒報警器系統軟體設計

4.1 主要程序

  跌倒報警器系統軟體部分一共由三部分構成,分別為傳感模塊、控制模塊與報警模塊。首先,跌倒報警器需要初始化設置,初始化設置完畢之後,再檢測是否有發送短消息,如果有,則根據跌倒報警器的指示執行相應的操作;如果沒有,則檢測傳感信號,若有傳感信號,則根據指示做進一步的處理;如果沒有,則檢測是否有傳感器信號,若有,則根據信號進行相應地操作;如果沒有,則返回初始狀態,進行下一次檢測,如此循環往復。主程序流程如圖5所示。

4.2 簡訊息的編碼解析

  目前,短消息模式主要有Text模式和協議數據單元PDU(protocol data unit)模式。使用Text模式收發簡訊代碼簡單,實現起來比較容易,但缺點是不能收發中文簡訊; 而PDU模式不僅支持英文簡訊,也能發送中文簡訊。PDU模式收發簡訊可以使用3種編碼方式:

  1) 7 bit編碼用於發送普通的ASCII字符;

  2) 8 bit 編碼通常用於發送數據消息;

  3) UCS2編碼用於發送16位Unicode字符。

  為了支持中文簡訊的收發,本系統採用PDU編碼模式。最終設計的基於慣性傳感技術的跌倒報警器如圖6所示。

5 基於慣性傳感技術的跌倒報警器的測試

  跌倒報警器採用六軸運動傳感器檢測人體跌倒,採用GPS和基站定位(LBS)相結合的定位方式實時跟蹤老人運行軌跡,實現跌倒報警,軌跡查詢等功能,同時還具有一鍵SOS呼救功能,具有穩定、可靠、方便攜帶等優點,圖7顯示的是跌倒報警器的外觀圖。

  測試者按照圖8佩戴好跌倒報警器後,在平穩的道路上正常行走,通過模擬向前跌倒、向左側跌倒和向右側跌倒3鍾跌倒姿勢進行跌倒檢測實驗。實驗結果驗證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準確性,所設計的基於慣性傳感技術的跌倒報警器能夠準確的檢測到跌倒的發生。

6 結論

  本文針對老人摔倒後果的嚴重性,設計了一種基於慣性傳感技術的老人跌倒報警器。由於結合了現代智慧型手機,報警器具有裝置小巧、攜帶方便的特點,適用於經常單獨活動的老人。具有穩定、可靠、方便攜帶等優點,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廣闊的市場。

  參考文獻:

  [1]尤若寧,莊偉萍.一種可穿戴式跌倒檢測報警系統的設計[J].中國醫療設備,2017,32(08):28-32.

  [2]李芊宇,孟繁盛,周文龍,等.基於單片機的浴室跌倒報警系統[J].電子製作,2017(12):11-12.

  [3]章雅傑,鍾初雷.預防跌倒離床報警器的研製與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誌,2016,33(11):74-76.

  [4]肖二寧,張興明,李康士,等.基於Arduino單片機的可攜式老人跌倒報警系統設計[J].電子設計工程,2016,24(09):150-152.

  [5]宋強.跌倒報警領域專利申請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5,17(13):70-70.

  [6]李慧奇,梁丁,寧運琨,等.一種防跌倒預警系統的研究與實現[J].集成技術,2014,3(01):46-54.

  [7]王劍.基於MEMS三軸加速度計的跌倒檢測電路的設計[J].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13,32(06):81-84,108.

  本文來源於《電子產品世界》2018年第3期第51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並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解析基於慣性傳感技術的跌倒報警器?
    老人由於身體各個部分的功能都在退化,因而很容易發生跌倒,而跌倒的發生將會對老人的身心造成無法估量的傷害。所以對老人的跌倒進行檢測,研究跌倒報警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基於上述原因,本文設計了一種可穿戴於腰部的跌倒報警器,跌倒檢測裝置內部有加速度計、陀螺儀和磁力計等慣性傳感元件,可以實現對老人跌倒的檢測,讓發生跌倒的老人可以及時得到醫療救援,降低跌倒對老人造成的傷害。
  • 基於雷射冷卻原子美國開發量子傳感技術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科學家正在對量子傳感領域進行探討,發現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提高陸軍導航和探測能力。  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傳感器與電子設備局物理學家Qudsia Quraishi博士指出,經典物理學可能限制精確感知技術(如成像和導航)的性能。他說:「精確成像通常受到光的衍射極限的限制。
  • 堅持17年,振動慣性傳感技術應用的拓荒者:劉宇
    ,通過持續攻關,形成了一條從振動陀螺理論到器件、單元(微系統)和系統的完整創新鏈,並實現了國防、工業和民用的產品鏈,為國家國防建設、國家重大工程和國家應急救援特種應用貢獻了智慧,極大地提升了振動慣性傳感技術與應用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他就是重慶郵電大學光電工程學院教授、2020年重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宇。
  • 基於555的簡易防盜報警器的設計方案
    基於555的簡易防盜報警器的設計方案 秩名 發表於 2014-03-17 10:19:54   0 前言   隨著社會結構和社會治安問題日趨複雜
  • 解析基於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高壓海底電纜
    1 海底電纜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1.1 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的定義和特點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是利用光波在光纖中傳輸的特性,可沿光纖長度方向連續地傳感被測量(溫度、應變等)的信號傳輸系統。此時,光纖既是傳感介質,又是被測量的傳輸介質。傳感光纖的長度從一千米達上百千米,很適合應用在海底電纜的檢測中。
  • 家中「守護神」,安全看得見—和目智能安防傳感系列
    基於此,傳感器對打造和提升家庭安防,保障安全、舒適的家居環境變得至關重要。 中移物聯網推出的和目智能安防傳感(S2)系列,就像是無處不在的「眼睛」「鼻子」「耳朵」,在我們感官力所不及的領域實時搜集外界的敏感信息,並第一時間將異常狀態信息通知給我們。
  • 北航科研團隊在基於原子自旋效應的超高靈敏磁場與慣性測量研究中...
    基礎物理學中的電偶極矩測量、腦科學與地質學研究、高精度慣性導航等領域的突破需要超高靈敏的磁場與慣性測量裝置。基於原子自旋效應可實現對磁場與慣性超高靈敏的測量,其理論靈敏度可大幅超越現有方法所達到的精度。
  • 基於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高壓海底電纜外力損壞仿真
    1 海底電纜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1.1 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的定義和特點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是利用光波在光纖中傳輸的特性,可沿光纖長度方向連續地傳感被測量(溫度、應變等)的信號傳輸系統。此時,光纖既是傳感介質,又是被測量的傳輸介質。
  • 基於MEMS技術的IMU慣性測量單元的工作原理解析
    基於MEMS技術的IMU慣性測量單元的工作原理解析 與非網 發表於 2019-10-04 17:12:00 IMU可獲得載體的姿態、速度和位移等信息,被廣泛用於汽車
  • 基於光纖傳感技術的水流流向監測傳感器設計
    原標題:光纖光柵水流流向傳感器的設計摘要:為了實時監測大跨橋梁建設與運營過程中的水流流向變化,以有效分析和掌控水流對橋墩的衝刷,維護水中墩臺基礎,利用SolidWorks軟體設計了一種基於光纖傳感技術的水流流向監測傳感器。
  • 高精度溫度傳感、測量與控制技術綜述
    在溫度測控過程中,為了避免系統噪聲與環境溫度噪聲混淆,要求系統噪聲低於環境噪聲一個量級,即在引力波探測衛星中必須有一套與之匹配的高精度溫度傳感、測量與控制系統,能夠監測衛星核心組件中的微小溫度變化,提供精準的溫度控制。本文主要介紹了基於鉑電阻、熱敏電阻、新型光纖光柵的高精度溫度傳感測量以及基於 PID(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的高精度溫度控制算法。
  • 基於MEMS的慣性導航教學實驗系統*
    隨著慣性技術的發展[1],尤其是MEMS技術的日益成熟,慣性系統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慣性技術在民用領域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目前,國內高校很多都已經開設了導航及相關專業,但是長期以來都缺乏一個系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實驗系統。
  • 霍尼韋爾帶你了解什麼是慣性導航?
    基於IMU輸出的信息,可計算出物體如何在三維空間中運動及其運動方向和速度。INS通常會將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接收器的數據與IMU的數據進行融合,以向主計算機提供關於平臺絕對位置(緯度、經度和海拔高度)和姿態(翻轉、俯仰和航向)的信息。平臺(比如無人駕駛汽車)上的主計算機就能利用這些信息完成駕駛任務。
  • 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舉辦——慣性傳感器核心技術培訓
    傳感器技術是推動機器人和其他工業系統設計進步的重要基礎。近日,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舉辦了慣性傳感器核心技術培訓。課程內容包括MEMS慣性傳感器(包括MEMS加速度計和MEMS陀螺儀)及系統特性分析技術。來自各大加速度計、陀螺儀、磁力計等廠商,以及電子羅盤、慣性測量單元、航姿參考系統、GNSS慣性導航組合等應用廠商的技術人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 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特點與研究現狀
    2、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研究現狀 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一經出現,就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深入的研究,並且在短短的十幾年裡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依據信號的性質,該類傳感技術可分為4類:①利用後向瑞利散射的傳感技術;②利用喇曼效應的傳感技術;③利用布裡淵效應的傳感技術;④利用前向傳輸模耦合的傳感技術.
  • 高鐵煙霧報警器原理
    打開APP 高鐵煙霧報警器原理 周碧俊 發表於 2018-08-21 16:58:35 高鐵與煙霧報警器 一般高鐵動車上是煙霧報警器採用的都是離子式煙霧傳感,因為高鐵車廂是全封閉式的,高鐵動車幾乎到處都是易燃品
  • 合肥研究院在基於金納米球二聚體動力學調控的等離激元耦合傳感...
    比色傳感是利用傳感單元光學性質(吸收或發射)的改變作為輸出信號,以實現對待分析物的可視化檢測,具有攜帶方便、操作簡單、現場實時監測等特點,深受人們的關注。近些年,諸多基於貴金屬納米顆粒的比色傳感器件被相繼報導,並廣泛用於對重金屬離子、食品添加劑、有毒試劑等的可視化探測,因而比色傳感器的研究已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
  • 煙霧報警器的作用,職業電工經驗分享,值得一看,上海民熔
    民熔煙霧報警器內部採用離子式煙霧傳感,離子式煙霧傳感器是一種技術先進,工作穩定可靠的傳感器,被廣泛運用到各種消防報警系統中,性能遠優於氣敏電阻類的火災報警器。民熔煙霧報警器廣泛用於飯店、旅館、教學樓、辦公樓的廳堂、臥室、辦公室 電子計算機房、通訊機房、電影或電視放映室等民熔煙霧報警器採用進口傳感器同時可檢測PM2.5,不同於市面的火災煙霧報警器,抗誤報,抗水蒸汽,準確識別香菸顆粒。
  • 量子傳感合作研究的杭州樣本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之江實驗室」,作者 ,原標題《之江實驗室在量子傳感合作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36氪經授權轉載。 近日,之江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俞上等人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在基於宇稱-時間對稱的量子傳感器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並以「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Quantum -Enhanced Sensor」為題,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s Review Letters)上發表文章。 空間和時間是人類文明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
  • 基於視覺傳感的焊縫跟蹤技術簡介
    控制系統為研華公司的工控機, 傳感系統為自行開發的CCD 被動光視覺系統, 以及圖像採集卡。 整個系統如圖1 所示。用此種邊緣檢測算法是基於2 mm 薄板的特性, 沒有坡口使焊縫處較大的灰度變化在整幅圖像中極易捕捉, 同時此類算法較小的計算量也不會影響到圖像處理的實時性。  經過上述圖像處理之後並不能夠準確地獲得焊縫邊緣, 仍舊有偽邊緣存在, 如何再去除偽邊緣點,識別出真正的焊縫邊緣, 是圖像處理中最困難, 也是最關鍵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