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MEMS技術的IMU慣性測量單元的工作原理解析

2020-11-25 電子發燒友

基於MEMS技術的IMU慣性測量單元的工作原理解析

與非網 發表於 2019-10-04 17:12:00

IMU可獲得載體的姿態、速度和位移等信息,被廣泛用於汽車、機器人領域,也被用於需要用姿態進行精密位移推算的場合,如潛艇、飛機等慣性導航設備中。基於MEMS技術的IMU,以及MEMS慣性傳感器,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慣性測量單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簡稱IMU,是測量物體三軸姿態角(或角速率)及加速度的裝置。陀螺儀和加速度計,是慣性導航系統的核心裝置。藉助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和陀螺儀,IMU可測量來自三個方向的線性加速度和旋轉角速率,通過解算可獲得載體的姿態、速度和位移等信息。

IMU模塊

IMU的定義及功能

根據美國IEEE協會正在修訂的P1559號標準,慣性測量單元被定義為「無需外部參考的可測量三維線運動及角運動的裝置」。通常情況下,每套慣性測量裝置包含三組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分別測量三個自由度的角加速度和線加速度,通過對加速度的積分和初始速度、位置的疊加運算,得到物體在空間位置中的運動方向和速度,結合慣性導航系統內的運動軌跡設定,對航向和速度進行修正以實現導航功能。

目前來說,市面上存在的IMU以6軸與9軸為主。6軸IMU包含一個三軸加速度傳感器,一個三軸陀螺儀;9軸IMU則多了一個三軸的磁力計。另外,對於採用MEMS技術的IMU,一般還內置有溫度計進行實時的溫度校準。

無論是6軸或9軸IMU,都可實時的輸出三維的角速度信號與加速度信號,以此解算出物體的當前姿態。這在在平臺穩定與導航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汽車上的IMU裝置

IMU的廣泛應用

IMU大多用在需要進行運動控制的設備,如汽車和機器人上,也被用於需要用姿態進行精密位移推算的場合,如潛艇、飛機、飛彈和太空飛行器的慣性導航設備等。與其他導航系統相比, 慣導系統同時具有信息全面、完全自主、高度隱蔽、信息實時與連續, 且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和人為因素幹擾等重要特性,可在空中、水中、地下等各種環境中正常工作。

例如,IMU的上述優勢,在自動駕駛系統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在自動駕駛系統中,IMU可作為其他傳感器數據缺失時的有效補充。通過計算車輛的姿態(俯仰角和滾動角)、航向、速度和位置變化,IMU可用於填補GNSS信號更新之間的空白,甚至可在GNSS和系統中的其他傳感器失效時,進行航位推算。因此,作為一個獨立的數據源,IMU可用於短期導航,並驗證來自其他傳感器的信息。

自動駕駛系統中的IMU應用

IMU的工作原理

IMU的原理和黑暗中走小碎步很相似。在黑暗中,由於自己對步長的估計和實際走的距離存在誤差,走的步數越來越多時,自己估計的位置與實際的位置相差會越來越遠。走第一步時,估計位置與實際位置還比較接近;但隨著步數增多,估計位置與實際位置的差別越來越大。根據此方法推廣到三維,就是慣性測量單元的原理。

學術上的表述是:以牛頓力學定律為基礎,通過測量載體在慣性參考系的加速度,將它對時間進行積分,且把它變換到導航坐標系中,就能夠得到在導航坐標系中的速度、偏航角和位置等信息。

慣性傳感器市場

慣性傳感器的發展情況直接決定了慣性導航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慣性傳感器自身的成本、體積和功耗影響了慣性導航系統的相應參數指標。慣性測量傳感器的發展需要權衡以下幾個因素:精確性、連續性、可靠性、成本、體積/重量、功耗。

目前,在慣性導航的下遊民用市場,慣性傳感器的應用涵蓋了大地測量、石油鑽井、電子交通、汽車安全、消費電子等領域,其中MEMS慣性傳感器在消費級市場應用領域最為廣泛。同時,體積小、價格低廉的MEMS慣性傳感器和高精度、高性能傳感器,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集成有IMU的高鐵軌道檢測小車,資料圖

基於MEMS技術的IMU發展趨勢

目前,基於MEMS加工工藝的IMU的技術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向高度集成化方向發展。在民用應用領域,利用表面工藝在單晶片上實現多軸陀螺儀、加速度傳感器、數字處理電路等功能部件、組件的一體集成。

2.向高性能方向發展。進一步改善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性能,優化整體結構形式,提高慣性測量裝置的性能和環境適應性。

3.向組合化方向發展。鑑於目前基於MEMS技術的IMU尚處於中低精度,且其導航定位誤差隨時間的累積而增加。因此,IMU通常與其他定位誤差不隨時間累積的導航定位系統,例如GPS、都卜勒雷達、地形匹配等技術相組合,進而實現組合導航,這也其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

延伸閱讀:ACEINNA公司推出新型慣性測量單元產品

日前,慣性測量技術提供商ACEINNA推出新款OpenIMU300RI慣性測量單元(IMU),堅固耐用、可開源,且內置了九自由度(9-DOF)慣性傳感器技術,可用於自動越野、建築、農業和汽車等。比如,可直接安裝在建築和農用車輛上。

該IMU可減少總線上的通信,為處理器騰出空間做其他的事情,甚至還可採用更便宜的處理器。IMU或經過處理的IMU數據,可用於許多應用,例如讓駕駛室保持水平狀態、讓操縱臂回到特定位置、在行駛時保持鏟鬥穩定、為安全應用鎖定控制裝置、補充GNSS數據以讓拖拉機保持行進方向等。
來源:傳感器專家網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基於MEMS的慣性導航教學實驗系統*
    隨著慣性技術的發展[1],尤其是MEMS技術的日益成熟,慣性系統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慣性技術在民用領域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目前,國內高校很多都已經開設了導航及相關專業,但是長期以來都缺乏一個系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實驗系統。
  • 解析基於慣性傳感技術的跌倒報警器?
    基於上述原因,本文設計了一種可穿戴於腰部的跌倒報警器,跌倒檢測裝置內部有加速度計、陀螺儀和磁力計等慣性傳感元件,可以實現對老人跌倒的檢測,讓發生跌倒的老人可以及時得到醫療救援,降低跌倒對老人造成的傷害。
  • 常見電容式mems加速度計的工作原理詳解
    微機械加速度計又稱mems加速度計,是微機械傳感器中最重要的一種,屬於慣性感器。智騰微電子生產的SiA200系列Mems加速度計主要用於航空、航海等中高端慣性領域,具有體積小、高可靠、高穩定等特點。電容式mems加速度計SiA230外觀圖傳感器由兩個差分電容組成,活動電極與兩側固定電極分別構成平行板電容C1和
  • 基於ARM與MEMS器件的微慣性測量裝置設計
    在仿生推進機理的研究中,精確測量魚類尾鰭拍動參數對於魚類仿生推進機理研究及工程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研究者大多採用分析高速攝像機拍攝的圖像獲得參數的觀測方法。這種方法受到環境與設備的限制,結果精確度較差。本設計是一種基於MEMS器件的生物運動微慣性測量裝置。
  • VR利器慣性動作捕捉系統原理及優缺點解析
    目前動作捕捉系統有慣性式和光學式兩大主流技術路線,慣性式雖然後於光學式出現,但以其超低廉成本和簡便成熟的處理流程,以及完全實時的數據計算和回傳機制,成為了更加炙手可熱的技術。本文將對慣性動捕的工作原理、優勢,及其存在的缺點進行解析,希望能與業內人士共同探討。  慣性式動作捕捉系統原理  動作捕捉系統的一般性結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數據採集設備、數據傳輸設備、數據處理單元,慣性式動作捕捉系統即是將慣性傳感器應用到數據採集端,數據處理單元通過慣性導航原理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從而完成運動目標的姿態角度測量。
  • MEMS加速度計國產化加劇,智騰微電子率先發力
    隨著國內電子技術發展的成熟,大部分電子元器件製造商開始大力發展技術創新能力,提高自身技術競爭能力,期望於未來在全球市場大放光彩,同時改善國內傳感器全部靠進口的魔咒。智騰微電子憑藉多年在高端傳感器製造業的經驗,投入大部分精力財力發展國產化mems加速度計製造,填補國內mems加速度計產業不足的空白。
  • IMU(慣性測量單元)什麼傳感器?影響其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IMU,慣性測量單元,是一種使用加速度計和陀螺儀來測量物體三軸姿態角(或角速率)以及加速度的裝置。狹義上,一個IMU 內在正交的三軸上安裝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共 6 個自由度,來測量物體在三維空間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這就是我們熟知的「6軸IMU」;廣義上,IMU可在加速度計和陀螺儀的基礎上加入磁力計,可形成如今已被大眾知曉的「9軸IMU」。
  • 基於慣性傳感技術的跌倒報警器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慣性傳感技術的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尤其是近年來在跌倒檢測領域的應用,大大的降低了跌倒報警器的研發成本。慣性傳感技術在跌倒檢測應用中主要承擔兩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對老人日常行為進行實時監測,另一方面是利用相關姿態解算算法分析判斷跌倒行為的發生。
  • 選購指南,全面分析mems加速度計SiA200系列應用領域
    Mems加速度計SiA200系列是青島智騰微電子推出的針對中高端慣性領域產品,SiA200系列是一種的電容體的MEMS加速度計,內部集成了信號調理、模擬±2.7V輸出、內置自檢電路和一個溫度傳感器方便用戶進行補償。能夠為戰術級測量需求提供有效可靠的支撐。
  • mems傳感器現狀_mems傳感器製作工藝
    mems傳感器研究現狀   1、微機械壓力傳感器   微機械壓力傳感器是最早開始研製的微機械產品,也是微機械技術中最成熟、最早開始產業化的產品。傳統的陀螺儀是利用高速轉動的物體具有保持其角動量的特性來測量角速度的。這種陀螺儀的精度很高,但它的結構複雜,使用壽命短,成本高,一般僅用於導航方面,而難以在一般的運動控制系統中應用。實際上,如果不是受成本限制,角速度傳感器可在諸如汽車牽引控制系統、攝象機的穩定系統、醫用儀器、軍事儀器、運動機械、計算機慣性滑鼠、軍事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基於MEMS慣性傳感器的加速度測量無線傳輸系統設計
    微電子與微機械(MEMS)技術的發展,使現代傳感器設計向微型化、智能化、集成化、微低功耗方向發展。MEMS技術突破了傳統傳感器設計受質量、體積、功耗等技術瓶頸的束縛,在各測量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而隨著無線技術的發展,傳感器技術與無線技術結合得越來越緊密,利用無線技術開發信號採集無線傳輸模塊可以克服有線傳輸的弊端。
  • 北航科研團隊在基於原子自旋效應的超高靈敏磁場與慣性測量研究中...
    基礎物理學中的電偶極矩測量、腦科學與地質學研究、高精度慣性導航等領域的突破需要超高靈敏的磁場與慣性測量裝置。基於原子自旋效應可實現對磁場與慣性超高靈敏的測量,其理論靈敏度可大幅超越現有方法所達到的精度。
  • 半導體mems企業有哪些_國內十大半導體mems企業排行榜
    、生產商用MEMS陀螺儀系列慣性傳感器的MEMS晶片公司,成立於2008年8月,總部位於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CETC)旗下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致力於MEMS器件與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過近20年的技術積累,現已推出MEMS慣性器件與系統、汽車MEMS傳感器、射頻(RF)MEMS器件、光MEMS器件、MEMS熱式燃氣表等5大類25個系列核心產品。
  • ​無人機IMU校準與使用過程操作經驗介紹
    IMU,是英文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的縮寫,指的是慣性測量裝置,也稱慣性測量單元,它由三個單軸的加速度計和三個單軸的陀螺儀組成,加速度計檢測物體在無人機坐標系統獨立三軸的加速度信號,而陀螺儀檢測無人機相對於導航坐標系的角速度信號,對這些信號進行處理之後,便可解算出無人機物體的姿態。
  • 三軸陀螺儀基本技術原理解析
    三軸陀螺儀基本技術原理解析 佚名 發表於 2016-10-25 11:17:45   在一定的初始條件和一定的外在力矩作用下,陀螺會在不停自轉的同時,還繞著另一個固定的轉軸不停地旋轉
  • 慣性傳感器的原理_慣性傳感器構成
    打開APP 慣性傳感器的原理_慣性傳感器構成 發表於 2019-09-12 14:41:57   慣性傳感器的原理   慣性傳感器是一種傳感器,主要是檢測和測量加速度、傾斜、衝擊、振動、旋轉和多自由度(DoF)運動,是解決導航、定向和運動載體控制的重要部件。
  • 高精度定位的工作原理、方法及應用
    高精度定位的工作原理在無人車感知層面,定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人車需要知道自己相對於環境的一個確切位置,這裡的定位不能存在超過10cm的誤差。GPS可以為車輛提供精度為米級的絕對定位,差分GPS或RTKGPS可以為車輛提供精度為釐米級的絕對定位,然而並非所有的路段在所有時間都可以得到良好的GPS信號。
  • 基於汽車雷達網絡系統的構成及工作原理解析
    隨著77GHz汽車雷達傳感器技術的成熟,近/遠距離雷達傳感器都傾向於採用77GHzMMIC(毫米波集成電路)技術實現,採用這種技術容易做出一體化的設計方案,使收發模塊的成本大為降低。 在圖2所示傳感器網絡系統框圖中,基於77GHzMMIC技術的雷達傳感器是構成汽車雷達網絡的前端關鍵硬體,後端的信息處理需要用數位訊號處理器等高速運算單元來完成。
  • 什麼是慣性傳感器它是如何工作的
    什麼是慣性傳感器它是如何工作的 佚名 發表於 2020-03-27 11:55:17 近些年,關於非法竊取、倒賣消費者隱私信息的事件層出不窮,竊取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 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舉辦——慣性傳感器核心技術培訓
    傳感器技術是推動機器人和其他工業系統設計進步的重要基礎。近日,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舉辦了慣性傳感器核心技術培訓。課程內容包括MEMS慣性傳感器(包括MEMS加速度計和MEMS陀螺儀)及系統特性分析技術。來自各大加速度計、陀螺儀、磁力計等廠商,以及電子羅盤、慣性測量單元、航姿參考系統、GNSS慣性導航組合等應用廠商的技術人員參加了此次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