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U(慣性測量單元)什麼傳感器?影響其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0-08-30 傳感器專家網

  IMU,慣性測量單元,是一種使用加速度計和陀螺儀來測量物體三軸姿態角(或角速率)以及加速度的裝置。狹義上,一個IMU 內在正交的三軸上安裝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共 6 個自由度,來測量物體在三維空間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這就是我們熟知的「6軸IMU」;廣義上,IMU可在加速度計和陀螺儀的基礎上加入磁力計,可形成如今已被大眾知曉的「9軸IMU」。

  其中加速度計檢測物體在載體坐標系統獨立三軸的加速度信號,而陀螺儀檢測載體相對於導航坐標系的角速度信號,測量物體在三維空間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並以此解算出物體的姿態。IMU在導航中的核心價值無可替代,為了提高其可靠性,還可以為每個單軸配備更多種類的傳感器。為保證測量準確性,一般IMU要安裝在被測物體的重心上。

  影響IMU性能的主要因素:

  MEMS-IMU主要誤差源

  將IMU的誤差源歸類後主要有以下四類:

  (1)加速度計影響因素

  在IMU中,加速度計對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加速度計的精度和穩定性兩個方面。其中加速度計的高精度是為保障後續數據處理的精確性,加速度計的穩定性則是直接影響IMU能否發揮出正常性能的關鍵因素。

  其中加速度計精度可採用6位置靜態標定法。將IMU器件安裝完畢後,按照下圖的六個位置分別收集三個方向加速度計的數據。

  (2)陀螺儀影響因素

  陀螺儀對IMU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其精確性上,其精確性將直接影響姿態解算的優劣程度,換句話說,最後IMU能否正確感知產品的姿態就是依靠陀螺儀的精確性。

  陀螺儀誤差模型與加速度計類似,採用的標定方法是動態旋轉的,將IMU置於單軸轉臺中,令每個軸向上、向下,並分別以50°/s、100°/s、150°/s、200°/s、250°/s的轉速轉動正反方向,並收集足夠的數據。

  除精確性外,MEMS陀螺的性能指標主要有:標度因數(與比例因子互為倒數)、標度因數非線性、零偏、零偏穩定性、零偏重複性。這些指標系統的反映了陀螺儀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相應的測試,掌握其具體的指標參數。

  (3)溫度影響因素

  MEMS慣性器件在溫度發生變化時,其精度會產生較大的差異,一般情況下,慣性器件的工作環境不可能是恆溫環境,尤其是陀螺的精度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溫度的影響不能忽略,以陀螺儀為例,置放慣性器件於恆溫轉臺中試驗,並在不同溫度下收集數據。

  (4)IMU產品化後主要影響因素

  A.信噪比低

  信噪比低會造成使用IMU的產品不敏感,因此最棘手的問題便是降噪。一般此種情況可利用小波降噪,對信號進行消噪實際上是抑制信號中的無用部分,增強信號中的有用部分的過程。

  慣性器件常用的消噪過程為:a. 信號的小波分解,選擇一個合適的小波並確定分解的層次,然後進行分解計算;b. 小波分解高頻係數的閾值量化,對各個分解尺度下的高頻係數選擇一個閾值進行軟閾值量化處理;c. 小波重構,根據小波分解的最底層低頻係數和各層分解的高頻係數進行一維小波重構。其中最關鍵的是如何選擇閾值以及進行閾值量化處理,它直接關係信號消噪的質量。

  B.漂移大/延遲大

  對於信號延遲問題,MEMS的常用器件都有存在,在IMU產品中極為明顯。國外研究機構提出利用慣性誤差旋轉調製技術,來解決延遲問題。慣性誤差旋轉調製技術實質上是一種誤差自補償技術,利用IMU周期性轉動完成對慣性器件慢變誤差的調製,是在現有器件精度的條件下實現更高導航精度的有效方法。採用誤差調製技術的慣性導航系統結構發生了變化,旋轉機構的存在導致陀螺儀和加速度計與載體不再固連,但解算依然採用捷聯算法,因此這種慣性導航系統被稱為旋轉調製型捷聯慣性導航系統。

相關焦點

  • 基於MEMS技術的IMU慣性測量單元的工作原理解析
    基於MEMS技術的IMU,以及MEMS慣性傳感器,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慣性測量單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簡稱IMU,是測量物體三軸姿態角(或角速率)及加速度的裝置。陀螺儀和加速度計,是慣性導航系統的核心裝置。藉助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和陀螺儀,IMU可測量來自三個方向的線性加速度和旋轉角速率,通過解算可獲得載體的姿態、速度和位移等信息。
  • ​無人機IMU校準與使用過程操作經驗介紹
    無人機校準IMU特別重要,無人機是由眾多傳感器組成的,之所以現在的無人機廠家生產出的無人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究其原因,與這些傳感器製造及使用的過程有很大的關係。在使用無人機過程中,由於磁場、以及大的震動或者放置不水平、環境等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會出現IMU異常,需要重新校準IMU。
  • 影響電渦流傳感器測量的因素有哪些
    電渦流傳感器是一種非接觸的線性化計量工具,能靜態和動態地非接觸、高線性度、高分辨力地被測金屬導體距表面的距離。電在測量過程中測量準確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那麼影響電的因素有哪些呢?
  • 什麼是慣性傳感器它是如何工作的
    由於手機的揚聲器和加速度計等傳感器是安裝在統一的主板上,所以可以直接利用手機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來採集手機揚聲器發出的震動信號,實現語音竊聽。據悉,這種竊聽方式的識別率可達90%。最重要的是這種竊聽方式並不違反當前監管部門的規定。 什麼是慣性傳感器?
  • ADI公司的工業慣性測量單元提高自主式機器的導航性能和可靠性
    (ADI) 今日發布五款高性能慣性測量單元(IMU),滿足多個新興市場工業應用中導航和安全相關需求,同時降低系統複雜度和成本。ADIS16470、ADIS16475和ADIS16477 IMU採用標準表貼組件,在最小尺寸內提供卓越的性能改善。這三款不同型號產品經過優化,可提供一系列的性能和成本優勢,滿足應用的適用性需求。
  • 利用MEMS 慣性傳感器改善系統性能
    最近的傳感器技術發展使得機器人和其他工業系統設計實現了革命性的進步。除了機器人以外,慣性傳感器有可能改善其系統性能或功能的應用還包括:平臺穩定、工業機械運動控制、安全/監控設備和工業車輛導航等。這種傳感器提供的運動信息非常有用,不僅能改善性能,而且能提高可靠性、安全性並降低成本。
  • 測力傳感器常見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打開APP 測力傳感器常見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長沙諾賽希斯 發表於 2020-12-04 10:24:36 因此保證設備性能穩定很關鍵,但影響其不穩定的因素很多,為方便排查,下面一起看看幾大常見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1、彈性元件的金屬材料   彈性元件的金屬材料對測力傳感器的綜合性能和長期穩定性起關鍵作用。應選擇強度極限和彈性極限高,彈性模量的時間、溫度穩定性好,彈性滯後小,機械加工和熱處理產生的殘餘應力小的材料。
  • 慣性傳感器的原理_慣性傳感器構成
    慣性傳感器的原理   慣性傳感器是一種傳感器,主要是檢測和測量加速度、傾斜、衝擊、振動、旋轉和多自由度(DoF)運動,是解決導航、定向和運動載體控制的重要部件。   (1)科裡奧利(Coriolis)原理:也稱科氏效應(科氏力正比於輸入角速率)。該原理適用於機械式乾式﹑液浮﹑半液浮﹑氣浮角速率陀螺;撓性角速率陀螺;MEMS矽﹑石英角速率陀螺(含半球諧振角速率陀螺)等。Coriolis法國物理學家(1792年~1843年)。   (2)薩格納(Sagnac)原理:也稱薩氏效應(相位差正比於輸入角速率)。
  • 測量儀器精度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打開APP 測量儀器精度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佚名 發表於 2019-11-10 05:47:00   一、傳感器的比差和角差對測量儀器精度的影響
  • 慣性導航(INS)與GNSS究竟是什麼關係?
    一、什麼是慣性導航  慣性導航系統(INS,以下簡稱慣導)是一種不依賴於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輻射能量的一種自主式導航系統,不過這個名詞本身與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慣導系統由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兩部分組成:  1.陀螺儀有穩定指向一個方向的性質,並且不與外界的運動相關聯。將這樣的設備裝在方向發生轉動的物體上時,就可以測量出物體轉動的角度。
  • 2017年陀螺儀傳感器的市場如何,未來國內有哪些廠商將會異軍突起?
    陀螺儀傳感器原本是運用到直升機模型上的,已經被廣泛運用於手機這類移動便攜設備上(IPHONE的三軸陀螺儀技術)。 陀螺儀傳感器市場和方案廠商有哪些?    村田製作所(Murata)    株式會社村田製作所進行車載、工業設備用等,針對在嚴酷的環境使用為目的的陀螺儀組合傳感器SCC2000系列的量產活動。近年來,隨著在全球市場車載安全功能的普及,以及各種產業設備裝載慣性力傳感器的影響,對於一體型組合了小型高功能的加速度傳感器和陀螺傳感器的需求不斷高漲。
  • 村田推出全新MEMS慣性傳感器SCHA600系列,提高自動駕駛汽車性能
    MEMS 6DoF慣性傳感器加上GNSS、攝像機、雷達和雷射雷達的組合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為了提高汽車設計的安全性,村田(Murata)近期發布了其最新6軸一體封裝、3D MEMS慣性力傳感器「SCHA600系列」,慣性傳感器將其數據與GNSS和許多感知傳感器(從攝像機到雷達和雷射雷達)融合在一起,從而在偏差穩定性和噪聲方面提供高性能。
  • 導航|GPS拒止環境下的定位、導航和授時(PNT)解決方案
    )以改進使用GPS的軍事導航的安全性和抗幹擾能力;減少尺寸、重量、功耗,並降低成本(SWaP-C);在GPS接收機中包含慣性測量單元(IMU)。問題糟糕到什麼程度呢?從一個小點來看,根據韓國國土交通部報導,從2010年起,確信來自朝鮮的GPS幹擾已經影響了2100餘架飛機。這種惡意攻擊導致移動手機失效,中斷依賴GPS導航的空中交通和航船。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正將軍隊遷到波羅的海,而且「毋庸置疑」地將採用高功率GPS幹擾,通常能以光方式在數十公裡外對GPS接收機實施影響。
  • 乾貨|「慣性傳感器」分類和應用
    ◆ 慣性傳感器產品包括有戰術級、工業級和準工業級三種。   ◆ 慣性傳感器是高集成、多衛星的微型傳感器,重量輕(最小僅8g),體積小,功耗低。   MicroStrain慣性傳感器   MicroStrain的慣性傳感器產品包括有戰術級、工業級和準工業級三個模塊。各個模塊的產品又分為輔助慣導系統、AHRS航姿參考系統、IMU慣性測量三個類型。MicroStrain的產品具有重量輕(最小僅8g),體積小,功耗低的特點。目前被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無人機飛行可控制、動中通等領域。
  • 加速度傳感器是什麼_常用加速度傳感器有哪幾種分類
    加速度傳感器是什麼   加速度傳感器是一種能夠測量加速度的傳感器。通常由質量塊、阻尼器、彈性元件、敏感元件和適調電路等部分組成。傳感器在加速過程中,通過對質量塊所受慣性力的測量,利用牛頓第二定律獲得加速度值。根據傳感器敏感元件的不同,常見的加速度傳感器包括電容式、電感式、應變式、壓阻式、壓電式等。
  • imu動態加速度姿態解算_imu 加速度計解算四元數 - CSDN
    初始對準中,雙矢量定姿方法得到粗略的姿態陣,這時通過靜基座下輸出的速度和失準角誤差(估計的姿態陣與真實值之間存在的小量的數學平臺失準角),利用誤差做間接卡爾曼濾波,用姿態更新算法得到精對準姿態陣。有了初始姿態陣,同時通過衛導得到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卜勒),然後就是慣導的過程了。由於慣導是主要使用積分,因此需要對每個慣導曆元輸出的結果進行積分。
  • 【深度】慣性技術在航空領域的發展與應用
    民用運輸機由於飛行環境較為平穩,對GPS和地面導航設備依賴性強,飛行航路較為固定,經濟性和可靠性因素佔比較重,因此慣性技術主要作為GPS的補充導航手段,多用於航向姿態測量,要求低壽命周期成本。從整體來看,空、天、海(包括戰術飛彈)各領域對慣性導航系統的要求各不相同,航空用慣性導航系統在一次任務中的持續工作時間較短,一般在數小時之內,最長不過幾十小時,但航空慣性導航的體積、重量和功耗(SWaP)有較多的限制,而且受到的振動和機動性影響也較大。表1為空天海以及戰術飛彈平臺特性和導航要求的比較。
  • KVH發布基於光纖陀螺頂級IMU,可提供±10g或±25g加速度計的產品
    1775 IMU(慣性測量單元)是KVH性能最高的光纖陀螺慣性測量單元,理想地適用於各種惡劣環境,外形尺寸:88.9 mm (直徑) x 73.7 mm (高)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KVH Industries(以下簡稱KVH)近日發布了其基於光纖陀螺(Fiber optic gyro, FOG)的頂級IMU——1775 IMU
  • VR裡的慣性式動作捕捉系統究竟是什麼?
    目前動作捕捉系統有慣性式和光學式兩大主流技術路線,慣性式雖然後於光學式出現,但以其超低廉成本和簡便成熟的處理流程,以及完全實時的數據計算和回傳機制,成為了更加炙手可熱的技術。接下來為大家解析一下慣性式動作捕捉系統。 慣性式動作捕捉系統原理?
  • 90後科學家回國創業,開發光量子極限傳感器,性能提升數萬倍
    近二十年來,隨著矽微機械加工技術的飛速發展,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得到了廣泛應用。一個典型的產品就是 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即慣性測量單元),它可以捕獲一個物體的加速度信號和相對於導航坐標系的角速度信號,由此便可解算出物體的運動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