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H發布基於光纖陀螺頂級IMU,可提供±10g或±25g加速度計的產品

2020-11-29 電子發燒友

KVH發布基於光纖陀螺頂級IMU,可提供±10g或±25g加速度計的產品

工程師曾玲 發表於 2018-06-13 09:24:00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KVH Industries近日發布了其基於光纖陀螺(Fiber optic gyro, FOG)的頂級IMU——1775 IMU,目前可提供具有±10g或±25g加速度計的產品。KVH將在法國巴黎北部展覽中心(Paris Nord Villepinte)舉辦的法國國際防務展上展示這款1775 IMU。

1775 IMU(慣性測量單元)是KVH性能最高的光纖陀螺慣性測量單元,理想地適用於各種惡劣環境,外形尺寸:88.9 mm (直徑) x 73.7 mm (高)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KVH Industries(以下簡稱KVH)近日發布了其基於光纖陀螺(Fiber optic gyro, FOG)的頂級IMU——1775 IMU,目前可提供具有±10g或±25g加速度計的產品。KVH將在法國巴黎北部展覽中心(Paris Nord Villepinte)舉辦的法國國際防務展上展示這款1775 IMU。

搭載25g加速度計的1775 IMU專為高動態應用,或高加速度、強振動及高衝擊應用而設計。這些應用主要包括:用於鑽探、採礦以及管道檢測和維護的定位和導航系統;使用雷達、攝像頭和LiDAR(雷射雷達)等多種傳感器的移動測繪系統;高速萬向節;有人操作和無人操作的平臺穩定和導航系統等。

「現在,系統設計商和集成商面對最具挑戰性的應用環境,擁有了這套性能卓越的解決方案,」KVH公司FOG/OEM營銷副總裁Jay Napoli評價說,「這款傳感器專為那些要求性能、尺寸和成本完美結合的穩定和導航應用而設計。」

KVH為高級慣性導航、制導或穩定系統的設計商提供了易於集成的1775 IMU(包括10g和25g型號),1775 IMU具有異步、全差分RS-422接口以及多種用戶可編程功能,例如:數據更新速率從1到5000 Hz,波特率(Baud rates)從9.6 Kbps到4147 Kbps,以及其他多個參數。

1775 IMU包含了一顆即使是在強磁場下,也可為自動陀螺儀偏置補償的3軸磁力計。1775 IMU(包括10g和25g型號)針對那些超高帶寬、低延時、低噪音和低漂移為關鍵參數的系統和應用而設計。

1775 IMU是KVH目前的頂級慣性測量單元,該產品線還包括1725 IMU和1750 IMU,它們都能提供卓越的FOG可靠性和精度,覆蓋一定範圍的性能等級和價格區間。這三款IMU都利用了KVH久經市場驗證的DSP-1760 FOG技術,這款FOG是全球最小的高性能FOG。這三款IMU外觀尺寸緊湊,都能在衝擊、振動和熱變量等極具挑戰性的環境下,提供非常精確、可靠的數據。KVH提供了性能卓越的先進6自由度傳感器完整產品線供客戶選擇。

KVH是僅有的能夠控制整個生產過程的光纖陀螺儀製造商之一,從其獨特設計的保偏光纖E•Core® ThinFiber™,到慣性測量、慣性導航和姿態航向參考等先進系統中的陀螺儀封裝。因而,KVH的開環光纖陀螺儀相比其它競爭型系統,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出色的精度和卓越的可靠性。

關於KVH

KVH是一家通過使用高性能傳感器和集成慣性系統以確保導航和自主運行精度的領先創新者。KVH的TACNAV®系統目前正在廣泛的被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以及世界各地許多盟軍使用。KVH的FOG和FOG-IMU現在的應用非常廣泛,涉及光學、天線、傳感器穩定系統、移動測繪解決方案、自動駕駛平臺和汽車。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基於DSP的陀螺加速度計數字伺服迴路研究
    ,重點探討了基於DSP(數位訊號處理)的數字伺服迴路的具體實現方案並給出了測試曲線,得出了數字伺服迴路可用來替代常規的模擬伺服迴路的結論,並指出數字伺服迴路是陀螺加速度計伺服迴路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 imu動態加速度姿態解算_imu 加速度計解算四元數 - CSDN
    慣性傳感器的基本原理是牛頓第二定律(加速度計 & 陀螺儀, Accelerometer & Gyroscope)慣性傳感器——加速度計 f = a – g (慣導比力方程) f =加速度計輸出(比力, Specific Force) a =相對於慣性空間的運動加速度 g =地球萬有引力
  • 中國新型戰機普遍應用光纖陀螺導航系統
    霍尼韋爾最先實現去偏陀螺技術,使用單模光纖生產高精度的光纖陀螺,且壽命更長,可用於空間平臺、潛艇等。基於去偏陀螺的這一優點,霍尼韋爾歷時三年研發出了用於商業衛星的下一代慣導系統SPIRIT,於2011年完成工程樣機的設計製造和測試,並於2012年推向市場。SPIRIT內部結構如圖1所示。
  • 三軸陀螺儀與加速度計如何輔助Iphone定位的
    去年的6月8日,偉大的蘋果公司發布了最新一代iPhone 4G,這款新機器有很多硬體方面的升級,其中對遊戲玩家來說來說,最大的一個「三軸陀螺儀」!第一次聽說這個「三軸陀螺儀」是前一段時間,偶爾發現有Apple玩家測試Ipod Touch的定位功能,具體詳見「不同行動裝置的定位偏移問題」。
  • Fibercore發布針對超高精度光纖陀螺應用的新保偏光纖
    9/13/2018, 英國領先的特種光纖全球領導廠商Fibercore今天發布針對下一代光纖陀螺FOG應用的兩款增強性能的保偏光纖。光纖陀螺研發領域兩大強勁的趨勢是提升精度和降低尺寸。
  • 我國光纖陀螺突破技術壁壘:成功用於遠洋航海
    如今,慣性導航技術更新換代的步伐不斷加快,在船用領域,傳統的機械陀螺開始被光學陀螺替代。光纖陀螺憑藉近幾年蓬勃發展的勢頭,被業內視為朝陽產業。美國Draper實驗室預測,到2020年,光纖陀螺將全面替代現有其他類型陀螺產品,在專業導航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 中國新型戰機普遍應用光纖陀螺導航系統(圖)
    中國新型戰機普遍應用光纖陀螺導航系統(圖) 2014-11-06 11:04:52  陀螺儀是一種慣性器件,在任何環境下都具有自主導航的能力,自問世以來,就引起人們極大關注,而且一直是各國重點發展的核心產品之一。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與陀螺相關的技術,仍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 三軸陀螺儀基本技術原理解析
    三軸陀螺儀基本技術原理解析 佚名 發表於 2016-10-25 11:17:45   在一定的初始條件和一定的外在力矩作用下,陀螺會在不停自轉的同時,還繞著另一個固定的轉軸不停地旋轉
  • 多款陀螺儀表頭設計、平臺測試、系統研究方案及應用實例
    根據需要,陀螺儀器能提供準確的方位、水平、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信號,以便駕駛員或用自動導航儀來控制飛機、艦船或太空梭等航行體按一定的航線飛行,而在飛彈、衛星運載器或空間探測火箭等航行體的制導中,則直接利用這些信號完成航行體的姿態控制和軌道控制。
  • ADI公司MEMS加速度計為條件監測應用提供極具吸引力的噪聲性能
    北京2017年4月25日電 /美通社/ -- Analog Devices, Inc. (ADI),全球領先的高性能信號處理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最近推出兩款專門針對工業條件監測應用而設計的高頻率、低噪聲MEMS加速度計ADXL1001和ADXL1002。
  • KVH高精度光纖陀螺儀產品採用光子晶片技術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KVH Industries於近日宣布,公司將光子晶片(photonic chip)技術整合到高精度光纖陀螺儀(fiber optic gyro)產品中,並於去年12月末向選定用戶交付新款光子陀螺儀慣性測量裝置(Photonic Gyro IMU)的原型產品
  • 詳解三軸陀螺儀的技術原理
    我們現在常接觸的便是電子式的陀螺儀,有壓電陀螺儀,微機械陀螺儀,光纖陀螺儀,雷射陀螺儀等,並且還可以和加速度計,磁阻晶片,GPS,做成慣性導航控制系統。數位相機(防抖防震器件,使用MEMS陀螺儀產品即便在持續震動的環境中,也能準確地進行歸零的動作)、筆記本電腦或MID、手機(如加速度計)、MP3/MP4、遊戲機等消費電子產品中。陀螺儀利用這種技術,可在矽片上形成微米尺度的精密諧振結構,用來感應角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與傳統的利用角動量守恆原理的陀螺儀相比,MEMS陀螺儀使用了不同的工作原理。
  • 光纖陀螺的工作原理
    光纖陀螺的工作原理光纖陀螺的基本工作原理來自Sagnac效應。理論上可以證明,其光程差與旋轉角速度成正比,即式中 L為光纖長度;D為光纖環直徑;λ為光波長;c為真空中光速;Ω為轉動角速度。使用低損耗單模光纖形成環狀,其總長L可達幾百米甚至上千米,可大幅度地提高環形幹涉儀的靈敏度,即使是微小的轉動也能夠產生可探測的相位差。
  • 武漢敏芯半導體發布25G PIN PD和4*25G PIN PD Array產品
    導讀:武漢敏芯半導體發布首款25G單模單路接收探測器晶片P2565-I0-002-00及4路陣列晶片P2565-IA-002-00,該產品可應用於5G前傳光模塊以及數據中心市場100G CWDM4光模塊。
  • 基於MEMS的慣性導航教學實驗系統*
    該產品體積小、可靠性高、功耗小、重量輕、性能穩定,可用於平臺穩定、姿態航向參考系統、飛彈制導和控制、飛行器穩定控制、天線穩定、汽車電子等系統。1.1 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標慣性測量單元CS-IMU-04A採用陀螺儀來測量載體的絕對加速度,然後載體的姿態角(俯仰角、偏航角、滾動角)就可以通過陀螺輸出數據的特定的解算方法(如四元數法)來獲得。
  • 慣性導航系統深度報告:現代軍事系統的核心技術產品
    什麼是慣性導航慣性導航系統(INS)是一種自主式的導航設備,能連續、實時地提供載體位置、姿態、速度等信息;特點是不依賴外界信息,不受氣候條件和外部各種幹擾因素。慣性導航及控制系統最初主要為航空航天、地面及海上軍事用戶所應用, 是現代國防系統的核心技術產品,被廣泛應用於飛機、飛彈、艦船、潛艇、坦克 等國防領域。
  • 北航研製的光子晶體光纖陀螺首飛成功
    7/7/2017,2017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製的高精度光子晶體光纖陀螺實現了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首次搭載飛行,獲圓滿成功,這是國際上光子晶體光纖陀螺的首次空間應用,驗證了光子晶體光纖陀螺作為新一代光學陀螺的技術可行性。
  • MEMS加速度計性能已臻成熟
    採用專門化MEMS結構和工藝技術,現在已實現諧振頻率高達50KHz、噪聲密度低至25 μg/√Hz的加速度計。通過精心設計的信號調理電子電路,可以充分發揮此類新型加速度計的低噪聲優勢。由圖2可知,在高達10KHz時,結果幾乎相同,主要差別在MEMS加速度計的低頻響應,MEMS加速度計在1Hz至1KHz頻段中的均方根(rms)輸出要比PZT加速度計高出大約30mg或1.7%。  不同於PZT器件,MEMS器件具有低頻響應性能(可測量0.1Hz時的1/f),對於風輪機等超低頻率機器,需要關注此點(它還支持更快速地從飽和狀態恢復)。
  • 天宮一號採用航天九院光纖陀螺技術
    10/9/2011,據報導,9月29日21時25分45秒,作為中國航天高技術水平、高可靠性能最新「代言」的「天宮一號」 發射成功,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此後,它將分別與隨後發射的「神八」、「神九」、「神十」飛船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