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導航系統深度報告:現代軍事系統的核心技術產品

2020-11-29 樂晴智庫

什麼是慣性導航

慣性導航系統(INS)是一種自主式的導航設備,能連續、實時地提供載體位置、姿態、速度等信息;特點是不依賴外界信息,不受氣候條件和外部各種幹擾因素。

慣性導航及控制系統最初主要為航空航天、地面及海上軍事用戶所應用, 是現代國防系統的核心技術產品,被廣泛應用於飛機、飛彈、艦船、潛艇、坦克 等國防領域。隨著成本的降低和需求的增長,慣性導航技術已擴展到大地測量、 資源勘測、地球物理測量、海洋探測、鐵路、隧道等商用領域,甚至在機器人、攝像機、兒童玩具中也被廣泛應用。

不同領域使用慣性傳感器的目的、方法大致相同,但對器件性能要求的側 重各不相同。從精度方面來看,航天與航海領域對精度要求高,其連續工作時間 也長;從系統壽命來看,衛星、空間站等太空飛行器要求最高,因其發射升空後不可 更換或維修;制導武器對系統壽命要求最短,但可能須要滿足長時間戰備的要求 。涉及到軍事應用等領域,對可靠性要求較高。 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慣性導航 的工作原理

慣性導航系統是一種自主式的導航方法,它完全依靠載體上的設備自主地 確定載體的航向、位置、姿態和速度等導航參數,而不需要藉助外界任何的光、 電、磁等信息。

慣性導航是一門涉及精密機械、計算機技術、微電子、光學、自動控制、材料等多種學科和領域的綜合技術。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以牛頓力學定律為 基礎,通過測量載體在慣性參考系的加速度、角加速度,將它對時間進行一次積 分,求得運動載體的速度、角速度,之後進行二次積分求得運動載體的位置信息 ,然後將其變換到導航坐標系,得到在導航坐標系中的速度、偏航角和位置信息等。 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慣性導航系統分類

慣性導航系統根據陀螺儀的不同,可分為機電(包含液浮、氣浮、靜電、 撓性等種類)陀螺儀、光學(包含雷射、光纖等種類) 陀螺儀、微機械(MEMS)陀螺儀等類型的慣性導航系統。

根據慣性導航系統 的力學編排實現形式又可以分為 :平臺式慣性導航系統和 捷聯式慣性導航系統。

平臺式慣性導航系統是將陀螺儀和加速度等慣性元件通過萬向支架角運動 隔離系統與運動載物固聯的慣性導航系統。,其慣性測量裝臵(加速度計和陀螺儀)安裝在機電導航平臺上,以平臺坐標係為基準,測量運載體運動參數。平臺式 慣性導航系統通過框架伺服系統隔離了載體的角運動,因此可以獲得較高的系統精度。

捷聯式慣性導航系統,其慣性測量裝臵(加速度計和陀螺儀)直接裝在飛 行器、艦艇、飛彈等載體上,載體轉動時,加速度計和陀螺儀的敏感軸指向也跟隨轉動。陀螺儀測量載體角運動,計算載體姿態角,從而確定加速度計敏感軸指向 。再通過坐標變換,將加速度計輸出的信號變換到導航坐標繫上,進行導航計算。

目前,平臺慣導系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其造價、維修費用十分 昂貴,而且其採用了框架伺服系統,相對可靠性將會下降。捷聯式慣性導航技術是 20世紀 60 年代發展起來的,將慣性測量裝臵直接安裝在載體而非機電平臺上,以數學平臺代替機電式導航平臺的導航技術,捷聯繫統慣性測量裝臵便於安裝 、維修和更換,體積小,是慣性導航技術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但是,捷聯繫統 由於把慣性測量裝臵直接固定在載體上,導致慣性測量裝臵工作環境惡化,降低 了系統的應用精度。

慣性器件

慣性導航系統通常由慣性測量裝臵、計算機、顯示器等組成。慣性測量裝 臵由兩大核心慣性元器件組成:加速度計和陀螺儀。三個自由度的陀螺用來測量 飛行器的角加速度,三個加速度計用來測量飛行器的加速度,計算機通過測得的 角加速 度和加速度數據計算出飛行器的速度和位子數據。性能先進的慣性器件是 先進慣性導航系統的前提。

陀螺儀

傳統意義上的陀螺儀是安裝在框架中繞迴轉體的對稱軸高速旋轉的物體。 陀螺儀具有穩定性和進動性,利用這些特性製成了敏感角速度的速率陀螺和敏感 角偏差的位置陀螺。由於光學、MEMS 等技術被引入於陀螺儀的研製,現在習慣上把能夠完成陀螺功能的裝臵統稱為陀螺。

陀螺儀種類多樣,按陀螺轉子主軸所具有的進動自由度數目可分為二自由 度陀螺儀和單自由度陀螺儀;按支承系統可分為滾珠軸承支承陀螺,液浮、氣浮 與磁浮陀螺,撓性陀螺(動力調諧式撓性陀螺儀),靜電陀螺;按物理原理分為利用高速旋轉體物理特性工作的轉子式陀螺,和利用其他物理原理工作的半球諧振 陀螺、微機械陀螺、環形雷射陀螺和光纖陀螺等。

根據其精度範圍大致分為超高精度陀螺儀、中高精度陀螺儀和低精度陀螺 儀。超高精度陀螺儀指精度範圍在 10-6 o/h~5*10-4 o/h 範圍內的陀螺儀,主要包括液浮陀螺、靜電陀螺等,目前最高精度的陀螺儀是靜電陀螺儀。中高精度陀螺 儀指精度在 5*10-4 o/h~10-1 o/h 的陀螺儀,目前最有發展前景的陀螺儀是光學陀螺儀,雷射陀螺屬於第一代光學陀螺,光纖陀螺屬於第二代光學陀螺,最近幾年 ,由於光纖陀螺在精度、性能和尺寸上具有更大的潛力,越來越受到各國軍方的 青睞。低精度陀螺儀是指精度範圍超過 10-1 o/h 的陀螺儀,目前發展前景較好的是MEMS 陀螺儀,雖然精度低,但低廉的價格使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機電陀螺

機電陀螺是傳統的第一、二代陀螺儀,主要包括第一代液浮、氣浮、磁懸浮陀螺,以及撓性、靜電等第二代陀螺。機電陀螺的共同點在於轉子都是安裝在框 架中繞迴轉體的對稱軸高速旋轉,屬於剛體轉子陀螺儀,不同點在於支撐系統不 一樣。第一代液浮、氣浮、磁懸浮陀螺精度雖高,但結構複雜,製造困難、成本 很高。隨著慣性導航系統的推廣,尤其是在飛機上的廣泛應用,尋求一種中高精 度、但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的陀螺成為當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撓性陀螺

60 年代初,出現了一種新穎支撐原理的撓性陀螺解決了第一代陀螺儀的問題。撓性陀螺的轉子利用撓性接頭支撐,去除了支承軸上的摩擦乾擾力矩,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高、成本低、能夠消除支承摩擦的優點,目前應用範圍廣 泛,從平臺式到捷聯式,從飛機、飛彈到艦船、航天飛行器均有所應用。

靜電陀螺

靜電陀螺是應用電場原理,在超真空的腔體內由靜電場產生的吸力來支承 球形轉子的一種自由轉子陀螺,和撓性陀螺同屬第二代陀螺儀。靜電陀螺技術是 當今世界上最高精度的慣性技術,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法國和中國掌 握並成功地應用了這一技術。靜電陀螺慣性系統價格昂貴、結構體積較為龐大, 一般應用在彈道飛彈核潛艇或航空母艦上。

光學陀螺

光學儀器被用來測量地球的轉動始於 1913 年法國物理學家 Sagnac 提出的 Sagnac效應,真正實用的雷射陀螺在 1963 年研製成功。此後,基於 Sagnac 效應的光學陀螺迅速發展,雷射陀螺和光纖陀螺是目前軍事應用領域使用最廣泛的陀 螺,以其為主要慣性器件的捷聯慣性導航系統更是逐步取代成本高昂的基於機電 陀螺的平臺式慣性導航系統和捷聯式慣性導航系統。

加速度計

加速度計是慣性導航系統的另一核心元件。加速度計是用來感測運動載體 沿一定方向的比力的慣性器件,可以測量出加速度和重力,從而計算載體的速度和位臵。加速度計的分類:按照輸入與輸出的關係可分為普通型、積分性和二次積 分型;按物理原理可分為擺式和非擺式,擺式加速度計包括擺式積分加速度計、 液浮擺式加速度計和撓性擺式加速度計,非擺式加速度計包括振梁加速度計和靜 電加速度計;按測量的自由度可分為單軸、雙軸、三軸;按測量精度可分為高精 度(優於 10-4m/s2)、中精度(10-2 m/s2–10-3 m/s2)和低精度(低於 0.1m/s2)三類。

世界慣性導航市場的發展格局

世界慣性 導航的發展進程

由於陀螺儀是慣性導航的核心部件,因此,可以按各種類型陀螺出現的先 後、理論的建立和新型傳感器製造技術的出現,將慣性技術的發展劃分為四代。 慣性導航技術的發展歷史如圖表 19 所示,折線下方為該階段建立的主要技術理論,上方為各階段出現的慣性器件及其精度。不過,慣性技術發展的各階段之間 並無明顯界線。

世界慣性導航市場格局

美國國防部把從事慣性技術領域研究和開發的國家分為 4 個層次:屬於第一層次的有美國、英國和法國;屬於第二層次的有俄羅斯、德國、以色列和日本 ;屬於第三層次的有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瑞典、烏克蘭;屬於第四層次的有韓國、印度、巴西、朝鮮、瑞士、義大利等。所謂第一層次就是完全具備自主研 究和開發慣性技術能力的國家,第二層次的國家是指具備大部分的自主研發能力的國家,第三層次的國家是指具備部分研發能力的國家,第四層次的國家是指具備 很有限的從事慣性技術研發能力的國家。

相關焦點

  • 導航系統中的慣性技術
    未來的主要目標是降低器件的成本、體積/重量和功耗等,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 材料和工藝:生產廠商採用低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和批量處理技術,選用矽片、石英、或結合光電材料(如鈮酸鋰)等新型材料,製造慣性傳感器。 ② 成本:包括產品自身成本和操作維護費用。
  • 導航系統中的慣性技術是怎樣的?這篇文章講得詳細
    慣性技術是現代精確導航、 制導與控制系統的核心信息源.。在構建陸海空天電 (磁) 五維一體信息化體系中,在實現軍事裝備機械化與信息化複合式發展的進程中, 慣性技術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支撐作用。捷聯繫統具有結構緊湊、 可靠性高、 質量輕、 體積小、 功耗低、維護方便、 成本低等優點, 也便於與其他導航系統或設備進行集成化、 一體化設計, 已成為現代慣性系統技術發展的主流方案。
  • 雷射陀螺:慣性導航系統上的「明珠」
    近期,美國國防後勤局劃撥3890萬美元,授權霍尼韋爾國際公司為美國海軍AN/WSN-7(V)海上導航系統研製環形雷射陀螺系統。雷射陀螺,又叫環形雷射器,在加速度計配合下可以感知物體在任意時刻的空間位置,被譽為慣性導航系統這頂皇冠上的「明珠」。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具備獨立研製雷射陀螺能力的國家,產品應用範圍覆蓋陸海空天等多個領域。
  • 【國之重器職涯講壇第十七期】精確打擊的核心——慣性導航系統的需求和發展
    國之重器職涯講壇第十七期,我們邀請到了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十三所工藝技術研究室主任嚴小軍研究員為我們講解精確打擊的核心——慣性導航系統,帶我們了解慣性導航系統的發展歷程,介紹了航天工人在慣性導航系統的模範事跡,進一步探討定位導航系統在國防軍工方面的應用與重要性。
  • 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報告:慣性導航和背後的晶片大戰【附下載】| 智...
    隨著智能駕駛的興起和快速發展,預計慣性傳感器在 2018 年的全球市場空間為1.6 億美元,到 2022 年將達 9 億美元。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來自基業常青經濟研究院的慣性導航報告,介紹慣性導航技術的進展,盤點產業格局預測未來發展。
  • 基於MEMS的慣性導航教學實驗系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10/419276.htm引言慣性導航系統具有導航信息完備、連續,完全自主性和高可靠性的特點,在軍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慣性技術的發展直接影響了一個國家武器裝備現代化的水平
  • 【深度】慣性技術在航空領域的發展與應用
    2017-09-14範秋麗軍工圈軍工圈來源:海鷹資訊(hiwing_news)引言對於人類活動來說,遠程自主導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慣性導航系統是不依賴於任何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輻射能量、不易受到幹擾的自主導航系統,在商用和軍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是軍用和民用飛機必不可少的裝備之一。
  • 基於慣性導航、RFID 及圖像識別的 AGV 融合導航系統
    作為倉儲物流的核心設備,自動導引小車(AGV)的應用範圍與導航技術得到迅猛發展。目前AGV 主要有電磁導引、光學導引、雷射導航、慣性導航、視覺導航和全球定位系統導航等方式[1]。多數AGV 採用雷射導航和磁導航方式,雖然這些導航技術已是成熟技術,但其成本高,難以維護和改造,因此,新的導航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 航晶產品在慣性導航系統中的應用
    慣性導航(IN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 回顧全球定位系統發展:恆星導航技術仍不過時
    一直以來,現代海軍和空軍都在面臨著一個重大的挑戰,那就是遠距離導航。當代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如全球定位系統(GPS),儘管其投資規模非常之大,但仍然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因為它在骨子裡還保留有古代留傳下來的導航技術,即恆星導航技術。  最早的恆星導航活動需要的是良好的視力,關於各個星座的知識和許多的運氣成份。
  • 中國新型戰機普遍應用光纖陀螺導航系統
    陀螺儀是一種慣性器件,在任何環境下都具有自主導航的能力,自問世以來,就引起人們極大關注,而且一直是各國重點發展的核心產品之一。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與陀螺相關的技術,仍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經過不懈努力,寶成逐步掌握了光纖陀螺核心技術,於2008年完成TGX-75A光纖陀螺的研製,隨後成功應用於多個飛機項目,產品性能穩定、表現優異,開創了在航空領域應用的先河,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標誌著寶成光纖陀螺系列產品研製新階段的開始,同時也為後續產品的研製、產品應用領域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 導航的軍事分類與應用
    陸基無線電導航的主要缺點是,一種系統不能同時實現大的覆蓋範圍和高的導航精度兩項要求。衛星導航  衛星導航系統現在有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它們都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正式投入運行的。歐洲正在發展Gelileo系統,計劃於2008年開始工作。衛星導航是基於航天技術、精密時間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
  • 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舉辦——慣性傳感器核心技術培訓
    傳感器技術是推動機器人和其他工業系統設計進步的重要基礎。近日,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舉辦了慣性傳感器核心技術培訓。課程內容包括MEMS慣性傳感器(包括MEMS加速度計和MEMS陀螺儀)及系統特性分析技術。來自各大加速度計、陀螺儀、磁力計等廠商,以及電子羅盤、慣性測量單元、航姿參考系統、GNSS慣性導航組合等應用廠商的技術人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 雷射導航VS慣性導航!掃地機器人哪個牌子好?
    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規劃式掃地機器人也分為三大門派——慣性導航、雷射導航和視覺導航,一般而言由於雷射導航和視覺導航是綜合運用的,所以可簡單將市面上的掃地機器人分為雷射導航和慣性導航兩大門派,這兩者有何區別,我們在選購時如何規避槽點。小編今天就以簡單說下兩者區別。
  • 慣性導航系統原理(2) —— 導航坐標系
    上一講:慣性導航系統原理(1)上一講介紹了慣性導航的基本原理和兩大類慣性導航系統。
  • 重磅|《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與發展》報告全文
    報告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系統建設,第二部分應用推廣,第三部分國際合作。 第一部分:系統建設 第二部分:應用推廣 目前已構建起集晶片、模塊、板卡、終端和運營服務為一體的北鬥完整產業鏈。
  • 韓勇強:用導航技術指引現代化強國之路
    事實上,導航不僅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軍事領域更是不可或缺。飛彈定位、士兵偵查等都離不開導航技術。近年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都特別重視對導航控制技術的研究和開發,致力於利用現代通信、自動化以及計算機等高新技術來提高導航的精度和性能。
  • 中國北鬥導航系統的崛起,核心零件均國產,讓美國GPS黯然失色
    定位導航系統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軍事活動中,都能發揮重要作用。正因如此,過去20年,我國一直在堅持建設北鬥系統。而在今年年中,北鬥三號衛星成功進入軌道,這標誌著北鬥全球組網部署順利完成。
  • 國產軍用慣性導航:各軍種裝備廣泛應用,市場空間超過百億
    國內慣性導航產業格局慣性導航產業鏈主要分為器件製造、模塊組裝和軟體設計兩個層級。在產業鏈上遊,慣導系統元器件主要包括電子元器件、慣性器件和其他參考信息設備;產業鏈中遊主要產品包括信息採集處理模塊、測量單元模塊和衛星測姿模塊,以及對各模塊進行系統集成和軟體設計。
  • 擁有全球定位系統前,飛機如何進行導航定位
    ,慣性基準導航系統已經能通過計算提供精確的航線坐標。然而,隨著飛機進入軍事用途,在更高的高度和更長的距離飛行,精確的導航成為任何飛行的必要條件。所以航空開始向航海學靠攏,用類似於航海羅盤的無線電羅盤進行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