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慣性傳感器的發展前景
就全球發展現狀而言,現有的慣性傳感器已經可以滿足當前各種不同導航任務的精度指標要求。未來的主要目標是降低器件的成本、體積/重量和功耗等,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 材料和工藝:生產廠商採用低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和批量處理技術,選用矽片、石英、或結合光電材料(如鈮酸鋰)等新型材料,製造慣性傳感器。
② 成本:包括產品自身成本和操作維護費用。由於大規模的批量生產,慣性傳感器成本在大幅下降。
③ 體積:慣性測量傳感器在不斷向輕量化、小型化、微型化方向發展;未來一些新型的慣性傳感器將無法用肉眼識別,如:NEMS(Nan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和光學NEMS 。
④ 研究熱點:一方面集中在小型化MEMS慣性器件的性能提高和有效封裝上,另一方面集中在光學傳感器上,尤其是對採用集成光學的FOG的研究。
⑤ 期望:在各個精度級別上,均能獲得尺寸小且價格低廉的慣性傳感器。
慣性傳感器的發展情況直接決定了慣性導航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慣性傳感器自身的成本、體積和功耗影響了慣性導航系統的相應參數指標。因此,慣性測量傳感器的發展須要權衡以下幾個因素:精確性、連續性、可靠性、成本、體積/重量、功耗。
2、慣性導航技術的發展方向
慣性導航系統的設計和發展須要考慮權衡的主要因素有:①必須針對並滿足應用的需求,其中導航性能(尤其是精度)和價格成本是首要的兩個特性指標。價格成本包含系統自身成本、維護成本和使用壽命。因此對於很多導航應用,合理的價格仍然被置於應用要求的最前面。導航性能包括:導航的精確性、連續性、完整性、易用性,易用性是指系統易於使用和維護、系統的自主性等。②實際的應用環境是最大的挑戰。系統的體積、功耗、可靠性和可用性會關係到慣性導航系統能否在具體的應用環境中被採用。③提高慣性導航系統的通用性,拓展應用領域。
慣性導航系統發展和技術進步呈現以下特點:
(1)在無法接收GNSS信號或需要高度導航可靠性的應用場合,高性能的自主INS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GNSS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進步,將取代部分傳統的INS應用領域。例如:Raytheon Anschütz採用GPS和固態速率傳感器研製的GPS羅經,可以實現0.5°(RMS)的航向精度。上海交通大學導航、制導與控制研究所研製GPS姿態測量儀,在1m基線的情況下可獲得優於0.2°的2-D姿態測量精度。
(3)INS與其他多種導航手段組合,尤其是GNSS/INS組合導航系統 ,受到普遍關注。
(4)地面車輛導航等民用市場發展迅速,價格低廉的一體化、小型化、多模式組合導航設備成為市場發展的三個重要方向,這既是慣性導航系統發展的機遇,也是挑戰。
(5)針對艦船導航系統的設計和發展:①首先從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考慮,須要不斷提高慣性導航系統自身的集成度;使其具備與其他導航手段協同工作的組合導航模式,並且提供與艦船的其他操作控制或導航設備靈活接口。② 其次從降低系統成本角度考慮,很多學者嘗試採用中低精度的慣性測量傳感器或MEMS器件,通過改進導航系統配置、與其他導航手段相結合來獲得令人滿意的精度指標H 矧。③ 須要指出的是:INS首先與GNSS組合,然後再結合聲納、圖像等其他導航手段組成艦船一體化組合導航系統,是最受關注的研究熱點和發展方向。
總之,在慣性器件研究方面,體積小且價格低廉的MEMS慣性傳感器,和高精度、高性能FOG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是受關注的焦點。受現代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的影響,平臺式導航系統將被捷聯式慣性導航系統所替代。